《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已学过的观察方法,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
2.观察图画中人物的动作,展开想象,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够把图画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放风筝的过程写清楚,并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4.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1、仔细观察画面,清楚有序描写。
2、合理想象,把画面内容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借助评改支架,回顾习作要求
1.回顾习作指导课内容,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目标
上节课,我们在“启思万花筒”和“习作小妙招”的帮助下,学会了按照一定顺序细致观察放风筝的图画,并写下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内容。我们还根据习作要求制定了《习作评价表》。这节课,我们将对照表格内容,来互相评议、进一步修改习作。
板贴出示:“习作大家评”
二、借助评改支架,分享互评习作
(一)分享习作
我们班XXX愿意和大家分享他的习作,请他来给大家读一读。
课件出示:学生习作《放风筝》
(学生朗读)
(二)自评习作
我们先来对照《习作评价表》的前三条看看,你给自己几颗星?
(三)互评习作
1.对照《习作评价表》的前三条内容,大家也来给这篇习作评评星吧!(学生交流评价)
2.引导学生依据《习作评价表》内容一、二、三条相机进行评价。
(四)师评习作
我赞同大家对这位同学习作的评价,第一条“有合适的题目”,可以得五个星。第二条、第三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得还不够清楚,可以给四颗星。第四条和第五条内容我们课堂修改完成后再来评定。
三、巧用名篇支架,强化习作要点
过渡:对照《习作评价表》,既然大家都认为表格中的第二、三条做得不够好,看看怎样修改,才能把看到和想到的内容写得更清楚?
1.从整体到部分观察图画,抓住图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把看到的写清楚了。
预设——
学生1:习作中写强强放风筝时的表情不够清楚,可以这样写……(相机修改)
师评:看,这样一改,就把强强放风筝时的表情写清楚了。
学生2:奔奔放风筝时候的动作没有写清楚,可以这样写……也可以这样写……(相机修改)
师评:是的,运用准确的动词,人物放风筝时的动作就写得更清楚了。《习作支架手册》中第20页节选了作家农言的《放风筝》,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描写放风筝的情景的。
课件出示:“名篇共赏读”中农言《放风筝》(节选)片段:
放风筝(节选)
空旷的田野上,大爷爷右手抓住风筝,举过头顶,我就牵着绕在一根筷子上的细麻线,逆着风向在麦田埂子上奔跑,大爷爷也跟着助跑了几步后,一扬手松开了风筝,此刻风筝就如同飞机起飞一样慢慢地滑翔了起来。
这段放风筝的描写给你怎样的启发呢?(学生交流)
这些连贯的动作描写把我们互相配合放风筝的过程写清楚了。
2.结合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想象他们说过的话或发生的事,把想到的写清楚了。
预设——
学生3:放风筝之前的准备和风筝飞起来之后的情景想象还不够丰富,可以这样写……
师引: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风筝》是这样写放风筝之前的准备的,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名篇共赏读”中贾平凹《风筝》(节选)片段,并播放音频:
风筝(节选)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师:如果你们也能简单写一写放风筝之前之后的情景,习作的内容就更丰富了。《习作支架手册》中还有许多名家和学习小伙伴们写放风筝的文章,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3.小结:刚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可能说过的话或发生的事都写得更清楚了。
四、引入词语支架,自改互改习作
1.自主修改
现在请大家根据评价依据,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习作支架手册》的28页还给我们提供了“词语百宝箱”,大家可以选择恰当的词语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课件出示:“词语百宝箱”
2.合作修改
改好之后请大家交换读一读,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不是介绍清楚了?再次修改习作。
3.展示成果
XXX同学根据大家的意见再次修改了习作,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投屏习作)
你能把这篇习作中最精彩的部分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现在,再看看《习作评价表》的第四、五条,你认为可以给自己几颗星?综合评价为哪个等次?刚才老师看到你跟同桌进行了互评,他有没有给你的习作一些建议?你给他这篇习作综合评定为什么等次?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了习作,修改后的习作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表情,把看到的写清楚了,结合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想象他们说的话或发生的事,把想到的写清楚了。老师给你的习作综合评价为“甲”等。
五、总结收获,誊抄习作
同学们,“文章不厌百回改”。课后,我们还可以继续修改,修改好后再把习作规范誊抄在习作本上。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