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自相矛盾 2课时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自相矛盾 2课时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7 19: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思维的火花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单元主题
核心要素
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第一课时
韩非子




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导入新课
你能根据图片内容,猜出寓言故事吗?
《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
《买椟还珠》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故事
导入新课




借题拓展初步交流

《韩非子》
韩非的著作总集。共五十五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书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韩非战国晚期韩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人将其著作编辑成《韩非子》一书。
作者简介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盾: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借题交流
借题交流




借助矛盾故事猜想

锐利
坚固


古代人在战斗中用锐利的长矛刺穿敌人的胸膛;古代人在战斗中用坚固的盾抵挡敌人刀枪和剑戟的进攻。
故事猜想
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盾去卖。
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固,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









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盾去卖。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固,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刺穿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刺穿!”
那个人是怎样夸自己的矛的?又是怎样夸自己的盾的?
故事猜想
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拿着矛和盾去卖。
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固,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 ”那个人无言以对。众人嘲笑他。
你见过这样的矛和盾吗?
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故事猜想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学会不认识的字,借助注释理解难懂的词语。
读通读顺
初读感知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初读感知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自相矛盾》
初读感知






máo
dùn
字词学习

“矛”字第三笔横钩要长,要稳住字的重心,最后两笔在竖中线上起笔。




长矛 自相矛盾
给予 名列前茅

字词学习

“盾”字写时先外后内,平撇稍短,竖撇舒展,第三笔横稍长。




盾牌 后盾
质量 循序渐进

字词学习
1.完成分层作业。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作业设计





下课啦
韩非子





第二课时
韩非子




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再读探究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讲述故事
再读探究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鬻:卖; 者:……的人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楚国
主要人物:一个楚国人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
再读探究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再读探究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夸耀;
之:这里指盾;
曰:说;
吾:我,我的;
之:的;
坚:坚硬,坚固;
莫能:不能;
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
再读探究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其:他的;
利:锋利;
莫不:没有不;
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
再读探究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或:有人;
子:你的;
陷:刺、戳;
何如:会怎样。
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再读探究
其人弗能应也。
其人:那个人;
弗:不能;
应:回答。
那个人回答不上来。
再读探究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自相矛盾》
再读探究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表议论
不可陷:无法穿透;
无不陷:什么都能穿透;
同世而立:同时存在;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再读探究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自相矛盾》
再读探究




总结方法表演剧本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熟读课文,读准语气,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
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学生自愿到讲台上表演读课文,鼓励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卖矛盾先得意扬扬地炫耀自己的矛和盾,后来被问住,张口结舌的语气、神态。
表演朗读
表演剧本
表演剧本




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说话、做事必须实事求是,讲究分寸,而不能相互抵触,或故意夸大其词,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
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实事求是、实话实说
我们应该怎么做
感悟道理
(1)我肯定刘彪大概是生病了,所以没来上学。
(2)我估计今天一定会下大雨。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六一儿童节到了,会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5)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清明上河图就是仅有的一个。
(6)我今天的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一篇日记没写。
发现矛盾
感悟道理
《自相矛盾》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物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知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感悟道理
自相矛盾
坚固——物莫能陷也
实事求是
实话实说
锋利——于物无不陷也
结构梳理
1.背诵《自相矛盾》。
2.完成分层作业。
3.阅读《郑人买履》,说一说郑人“遂不得履”的原因。
作业设计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郑人买履》
拓展阅读





下课啦
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