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出版社 音乐 七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
第一单元 缤纷四季
第二课时 春临大地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需继续培养良好的听赏习惯,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知道如: 节奏、音色、节拍、力度、速度、大小调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组成,上一课时中接触到了音 程的概念,能知道级进音程与大跳音程的形态与作用。能够较全面地分析音乐,基本建立了 结合音乐要素理解音乐内容、情绪的思维方式,但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能力还有待加强,需要 老师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鉴于现在七年级的学生是刚升入初一不久,所以大部分孩子仍有 较强的表演欲望和较好的沟通意愿,他们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是自己的特长来实现音
乐作品的综合表现,也能在活动中形成与他人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法分析】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情境导入法、对比欣赏法、活动体验法、小组探 究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和体验,并结合竞赛抢答的游戏方式增加气氛、激发学生
更加关注音乐、并产生主动践行的愿望。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第一乐章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分析、探究、交流等活动能够从节奏、和声、装饰音、演奏法等要素中 理解其对音乐形象塑造所产生的作用;懂得用较规范的音乐语言描绘乐曲中表现的大自然。 2.能够记忆主题段的两个乐句,熟记主题并同时能分辨不同的插部乐段,初步知道回归曲式
的结构特征;了解维瓦尔第生平和代表作。
3.建立起一定的音乐形象思维,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演唱、创造并熟记主题乐段的两个乐句;利用诗歌引导学生理解插部乐段的表现内容并作分
析。
【教学难点】
结合音响,辨认声部所对应的乐谱谱例,并为其设计相应的演奏弓法并结合音乐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2 分钟)
情境导入法:
1.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四季的印象。
2.从代表作《四季》展开,导入主题片段音频。
关键设问:音乐片段表现了四季中的哪个季节?
师简单介绍作品出处和作曲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提升交流意愿,让学生较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正授(35 分钟)
(1)认识主题的旋律特征
关键设问 1:片段中可能描绘了哪个季节?如何感受到的呢?
预设答案:春天,小提琴亮丽的音色和富有推动性的节奏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容貌。
老师展开介绍弦乐家族。
关键设问 2:有几个乐句?相互之间力度关系怎样?
学生在学习单上填写。(答案 A a B b)
体验:视读节奏,体验“春天主题 ”的律动感。
A. X X X XX X. XX
B. X XX X X X X X
老师针对四分附点与切分节奏的强弱关系作简单讲解,帮助学生认识节奏是如何营造动力感
的,理解音乐中生机勃勃的由来。
【设计意图:强化对这两个动力节奏的印象与体验 ,对下一步旋律的创作做知识铺垫。】
(2)学唱并设计主题旋律
1. 教师弹奏旋律并作单手指挥,学生带音名初步演唱。
2. 教师评价学生的演唱,并指导学生学会弱起进拍。
3. 再次演唱两条旋律。
4. 指导学生为乐句添加表情术语,使旋律更丰满,贴近主题。
5. 交流并再次演唱旋律 A。
6. 教师弹奏旋律 B,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习单上完成旋律 B 的创编设计。
7. 师生交流并再次演唱旋律 B。
关键设问:找出在 4/4 拍的强拍位置上的音,看看有什么规律?
师总结:乐句开始音 do,与强拍位置的 mi 和 sol 构成了大调式主和弦。呈现了温暖、开阔、
明朗的色彩感。
【设计意图:在每一遍主题旋律的演唱中加深体验和印象;学会应用表情术语 ,同时为后面
的教学环节做铺垫;结合音程与和声知识感受调式色彩。】
总结:维瓦尔第在主题 A 乐段中反复利用了富有动力的节奏型和开阔明朗的大调式为我们描
绘了万物复苏、春光明媚的画面。
(2)认识回归曲式
播放全曲,辨听乐段的异同。
学生活动:当听到与主题相同或相似的乐段时举左手,不同的乐段举右手。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表现,贴不同颜色的卡纸以表示。
关键设问:乐句出现的顺序和力度如何?有哪些乐器演奏?
引出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第一乐章常用曲式结构—— 回归曲式。
(生)知道主题 A 为回归乐段
听赏全曲,在学习单中用不同的字母记录各自听辨到的乐段。
【设计意图:师讲述回归段的特点和作用,便于学生听辨、分析乐曲段落。知道相关知识点,
厘清乐曲结构 ,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准备。】
(3)赏析插部乐段
活动:抢答竞赛
师分别播放三个插部乐段片段并出示相应内容,边听边做配对,分成 4 个小组,以抢答的方
式竞赛。
A 小鸟鸣啾
B 电闪雷鸣
C 溪水潺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想象,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
极性。】
体验 1:观看插部 1(小鸟主题)视频
关键设问:作曲家是如何用小提琴来表现小鸟的灵动和轻巧?
直观演示法:出示谱例,找到上波音、颤音记号。
总结:三把小提琴重叠交错,维瓦尔第用丰富的装饰音和短小的旋律,结合透亮的音色把小
鸟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音响效果与主题 A 形成了鲜明对比。
活动:6 人为一组,这个乐段配一句短诗。
体验 2:播放插部 2(溪水潺潺)音频,出示谱例。
关键设问:小溪主题的旋律有怎样的特征呢?尝试画出旋律线。
活动:在学习单上,边听边画旋律线,简单描述旋律特征。
总结:作曲家用级进音程与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展现了小小溪水的生命力,谱例中的连音线则
表示小提琴中的连弓弓法,强调了溪水的流动性。
活动:6 人为一组,这个乐段配 1-2 句短诗。
体验 3:观看插部 3(电闪雷鸣主题)演奏视频
关键设问:小提琴与乐队分别担任了什么角色?(闪电、雷鸣)
请小提琴特长同学演示并讲解两种弓法:连弓、颤弓、分弓。
活动:再次聆听音频,请同学根据音响效果,模仿演奏者,做出相应的演奏动作。
出示 3 个谱例,请同学们找到相应演奏角色,并模仿老师说说旋律的特点。
第 个谱例是 声部演奏, 的音乐特征,给人 的感受,像
的形象。
如:第一个谱例是小提琴演奏谱,音阶式的上行旋律与密集的三十二分音符给人非常迅速的
感觉,很像刺眼且一划而过的闪电。
活动:6 人为一组,这个乐段配 1-2 句短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音响效果与乐器演奏法;提升学生对相关音乐要素的反应和注意
力,规范语言表述 ,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生交流:各小组交流三个乐段创作的诗句,最后出示维瓦尔第在乐章前的十四行诗。
(时间允许可全班朗读。)
师进行总结。
三、拓展(1 分钟)
师提供相关主题作品,如:柴可夫斯基《四季》、江苏民歌《四季歌》、声乐曲《春之声圆舞
曲》,独奏曲《江南三月》等。
四、课堂小结(2 分钟)
今天我们深度感受了来自意大利小提琴家维瓦尔第创作的《四季》(春)第一乐章中春
光流溢,生机盎然的气息,领略了音乐绘笔下小鸟、溪水、闪电、雷鸣等生动的自然场景, 这也是来自巴洛克时期最典型的声音,华丽、大气、酣畅是它最显眼的标签。你们看,在音 乐家创作下春天丰富的色彩跃然于眼前,生活如此多娇,我们也要像艺术家一样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希望下一个春天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来谱写属于你们的缤纷四季,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