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7 19:55: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五下13《人物描写一组》
--《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单元主要目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要求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四年级教材安排过“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的要点,五年级上册教材还安排了“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的要点。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人的方法,即选择典型事例,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细致描写,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围绕上述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本单元安排了《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两篇精读课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两篇习作例文,以及单元习作“形形色色的人”,其间穿插安排了“交流平台”“初试身手”。这些内容紧密联系,协同一致地指向提升学生“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的习作能力。
文本解读
《人物描写一组》的三个片段分别以“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为小标题。第一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进行摔跤比赛的情形:第二个片段主要写了初人行的年轻后生祥子的外貌;第三个片段主要写了严监生临死时的场景,他因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而硬撑着不肯咽气。
“摔跤”这个小标题提示了片段讲述的主要事件。片段对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时的动作进行了具体的描写。比如,写小嘎子“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抓住小胖墩儿动作不灵活的弱点,想要把小胖墩儿转迷糊,以寻找进攻的时机:写小嘎子“钩他的腿”,想使巧招取胜。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小嘎子机灵的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小标题形象地写出了祥子的外形,“挺脱”一词概括了祥子高大健壮、充满活力的特点,也提示了该片段侧重于对人物外貌的描写。片段先从体格和装束两方面对祥子进行了整体勾勒,“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等语句形象地写出了祥子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特点。接着,片段细致描写了祥子的脸,“头上永远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等语句,进一步表现出祥子的健壮和十足的精气神。
“两茎灯草”这个小标题交代了事情的缘由——临死的严监生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硬是撑着不青咽气。片段通过动作描写,把严监生极其吝啬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尽管严监生已经病得三天不能说话了,但当他看到桌上点着的灯时,竟硬是“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当两个侄子猜不透他的意思时,“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当奶妈误解了他的意思时,他“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直至最后赵氏道出了他的心思,并把两茎灯草挑掉了一茎,他这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虽然只有一段话,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呼之欲出。
教材紧紧围绕写人的方法设计课后题。第一题引导学生从具体描写的语句中把握人物的特点。第二题指向提高学生对“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认识,引导学生结合三个片段中的具体语句,试着梳理、提炼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体会其表现人物特点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识字学词,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会写“跤、搂”等15个字,了解与古代读书人有关的一些词语。
2.能结合三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激发学生阅读《小兵张嘎》《骆驼祥子》等文学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三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摔跤》
学习活动一单元导读,揭示课题
1.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
出示单元篇章页,明确本单元学习要求: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2.揭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说一说这篇课文的编排有什么特点:
课文是一组群文,由三个不同的片段组成。
参看课文注释,说一说这三个片段分别出自哪里。
3.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摔跤》这个片段。
学习活动二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小兵张嘎》这部小说,曾经先后拍过电影和电视剧。如果根据《摔跤》这个“剧本”来拍戏,你会给导演哪些建议呢?比如:怎么挑选角色?如何指导演员表演好摔跤?
学习活动三细读文本,明确“选角”标准
《摔跤》这出戏,一共几个角色?交流,明确:
一个是——小嘎子(板书),另一个是——小胖墩(板书)。
那么,对于这两个演员的外貌形象,有什么要求吗?请大家从文中找一找依据。
交流,反馈:
小嘎子:猴儿似的——身材相对比较瘦小
小胖墩:膀大腰粗,一身牛劲——身材相对比较壮实
学习活动四细读剧本,指导表演摔跤
1.如何表演好摔跤前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对话
(1)“要不——摔跤。”
小嘎子的台词很简短,但是要说出怎样的语气呢?
预设:自信。“要不”后面的破折号,表示小嘎子征求小胖墩儿的意见;而“摔跤”后面的句号,表示就这么定了,用不着犹豫。看起来,小嘎子还真有自信呢。板书:(自信)可是,他哪来的自信呢?
引导联系下文“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体会。
(2)小胖墩儿的回应又是怎样的呢?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是吗?”“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你小嘎子居然想跟我小胖墩比摔跤!我可是个摔跤的惯手!小胖墩的话语,自信中还带着一些不屑的味道!
小胖墩儿的自信与不屑,还体现在他说话时的动作中——
“跳起来”“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叉着腰”——这一系列动作,显得十分老练,足见小胖墩更加信心满满、胸有成竹!
2.梳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动作流程图。
要表演好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戏,重点是要演好人物的摔跤动作。你能根据剧本,为导演梳理一份摔跤的关键动作流程图吗?
交流反馈,相机结合图片、动图了解“公鸡鹐架”“走马灯”。
3.根据动作流程图,体会人物特点。
小嘎子:鬼机灵、有心计 小胖墩儿:沉着老练、摔跤惯手
你看,作者正是通过一连串准确的动作描写,把小嘎子和小胖墩的人物特点,刻画得活灵活现。这正如老舍说的:“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
学习活动五观看视频,补写摔跤的第二回合
1. 小嘎子摔跤输了,服气吗?肯定不服气呀!他一定会再次向小胖墩儿发起挑战的。那么,小嘎子与胖墩的第二次摔跤的场景又是怎样的?他最后是输是赢呢?观看电影《小兵张嘎》中的摔跤片段。
2.你能根据刚才的视频,学习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再写一段摔跤比赛吗?
3.交流与分享所写片段。
学习活动六基于一篇,导读整本
关于小嘎子的故事,在这部《小兵张嘎》的小说中还有很多,比如:
他拿着一把木头枪,缴获了小鬼子的真手枪。
他将一挂鞭炮拴在狗尾巴上点着了,弄得小鬼子晕头转向。
小嘎子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小顽童,成长为一个令人敬佩的抗日小英雄!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读读《小兵张嘎》这本书哦。
第二课时《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学习活动一主题引入,揭示课题
1.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上节课,我们读了《摔跤》片段,学习了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作家老舍笔下的文字,去认识一个老北京的人力车夫——祥子。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题目中的“他”就是人力车夫祥子。在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被比喻成了“骆驼”。但是在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片段中,却把祥子比作了——一棵挺脱的树。挺脱,是什么意思呢?(挺拔、强壮)
3.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猫》《母鸡》,再次了解作家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的笔名。他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多篇(部)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文中的“京味儿”方言词
老舍是北京人,因此他的作品中,语言文字常常带有一些北京方言。下面这些词句,出自今天这篇课文,你能理解它们的意思吗?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
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
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
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2.《摔跤》主要描写了人物的动作,这个片段主要描写的是人物的——(板书:外貌)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祥子的外貌的呢?
学生默读,思考。交流,明确:
这个片段主要从身材、穿着、长相等几个方面描写了祥子的外貌。
学习活动三品味语言,感受形象
1.通过文中的外貌描写,你看见了一个怎样的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中,想一想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祥子怎样的特点?圈画关键词句,简要批注自己的感受。
2.交流,分享,点拨,引导:
预设:
①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高大);
②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和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健壮)
③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精神)
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结实)
小结:高大、健壮、精神、结实,这样的祥子,不就像一棵挺脱的树吗?我们描写人物的外貌,首先要抓住人物的特点。
板书:抓特点
3.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充分表现了祥子的特点。那么,我们能从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笔下,学到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呢?
语段一: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①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板书:按顺序)这段话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祥子的外貌的?(从整体到局部)
②作者为什么要写胸、背、肩、脚这些部位呢?(体现祥子结实的特点,更符合他车夫的身份。)
语段二: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
①这段话,作者重点描写了祥子的长相,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
②朗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
交流,明确:作者就像给祥子画肖像似的,一笔一画,把头上的细节都刻画出来了。
板书:细刻画
③出示改写的语段,比较体会: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像两颗黑葡萄,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似两道黑色的短刀,头上永远剃得发亮,仿佛一个闪闪发亮的灯泡;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像一个熟透了的苹果,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交流与讨论: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引导明确:作者要表现的是祥子的结实健康,而不是好不好看,加上这些比喻,表面看语言更生动了,但是这样的比喻,并不能凸显祥子人力车夫的特点,反而显得画蛇添足了。所以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为了表现人物怎样的特点。
板书:有目的
4.小结从本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抓特点、按顺序、细刻画、有目的。
学习活动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1.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祥子就像一棵挺脱的树,可是后来的祥子却变成了这个样子——(出示《骆驼祥子》选段)
祥子,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
说说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祥子?(又瘦又脏、邋遢、没精神)
体会表达效果:你看,我们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特点,看出他的处境和遭遇。外貌描写,就有这样的作用。
2.祥子前后反差为什么会这么大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祥子变成了这个样子呢?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读读《骆驼祥子》。
3.布置作业:课后观察一个同学的外貌,用上本课学到的方法,描写一段这位同学的外貌,表现他的特点。
第三课时《两茎灯草》
学习活动一揭示课题,了解科举文化
1.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这节课,我们继续跟着名家名著,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揭示并板书课题:两茎灯草。
指出:古代没有电灯,用油灯照明,油灯里要放置灯草来点火,用两茎灯草,要比一茎灯草的火苗亮一些。
2.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文中有些词语的说法,跟现在不一样,考考大家:
医生在古代叫——郎中
男童在古代叫——哥子
各方亲戚统称——诸亲六眷
古代对读书人的称谓——监生
3.拓展了解:古代读书考取功名的人
举人:明清时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乡试,考中的人称为举人。
进士:明清时代,在科举考试的最高层级——殿试中考取的人。
状元:殿试第一名。
榜样:殿试第二名。
探花:殿试第三名
4.严监生是文中的主人公。他这个读书人的称谓,其实是花钱买来的虚名。这篇课文出自我国古代的一部专门写那些读书人的名著——《儒林外史》。
出示资料,了解《儒林外史》。
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体会病重
1.大家预习过课文,说说课文围绕“两茎灯草”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2.严监生病得很重,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学生找读,圈画词句,交流反馈:
①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②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③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④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⑤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
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⑦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⑧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2.病得这么严重,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
(无药可救、奄奄一息、病入膏肓)
3.你发现了吗?作者描写严监生病重,运用了什么写法?
交流,反馈: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学习活动三聚焦“两根手指”,体会吝啬
1.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却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这两根手指头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众人是怎么猜的呢?
学生填写表格,梳理片段内容。
2.交流,反馈:
3.借助表格,点拨引导,读懂人物。
(1)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
(板书: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大侄子、二侄子、奶妈和张氏,你认为谁猜的有道理?谁猜的没道理?
严监生家大业大,难免还有什么人没见上最后一面,难免还有什么钱财没搞清楚,临终前记挂这些事情,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大侄子、二侄子、奶妈猜的都有道理。而赵氏猜的两茎灯草,其实是最没有道理的,一个人临终之前,记挂的竟然是两茎灯草!这个谁想得到呢?可偏偏就是这个最没道理的,却猜对了!这样的写法,叫做讽刺手法!
(3)那么,作者想要讽刺严监生的什么呢?(小气、吝啬)
学习活动四展开思辨,感受扭曲的人格
1.严监生临死前记挂着两茎灯草,这究竟是节俭,还是吝啬?
结合下面的补充资料说一说:
严监生家钱过北斗,米烂陈仓,在县城里还有铺面二十多间。
讨论,明确:节俭相对的是铺张浪费,严监生临死前,一屋子的人,油灯用了两茎灯草,根本算不上浪费。严监生家里那么富有,可是临死前的严监生却心里却一直记挂这油灯里多点了一茎灯草要费油,甚至总不得断气,这样扭曲的节俭,叫做吝啬。
2.话锋一转:严监生真的吝啬吗?
再联系下面的补充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资料一】(严监生的妻子王氏病故)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资料二】(两位舅爷要去省城,准备参加乡试,来和严监生告辞)便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说道:“送给二位老舅添做恭喜的盘费。我这病势沉重,将来二位回府,不知可否会得着!我死之后,二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进个学,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的气!”
3.小结:对自己及其节省,病了舍不得医治,临死前还记挂着油灯里的两茎灯草;对家人和亲戚却又那么大方,舍得花大把大把的银子。这样的严监生,已经不像一个正常的人,他的内心、他的人格已经扭曲。
这,正是《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像严监生这样,人格扭曲的读书人,在《儒林外史》中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把这本书找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