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化学综合测试卷(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化学综合测试卷(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07 15:2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化学综合测试卷(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本题3分)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新物质-金属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金属氢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金属氢有良好的导电性 D.金属氢由氢原子直接构成
2.(本题3分)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锰酸钾:KMnO4 B.氯元素:CL
C.2个氮分子2N D.一个镁离子:Mg2+
3.(本题3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发溶液 B. 干燥CO2
C. 稀释浓硫酸 D. 测溶液的pH
4.(本题3分)山梨酸(C6H8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下列关于山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山梨酸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B.山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g
C.山梨酸由16个原子构成
D.山梨酸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4:1
5.(本题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高效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大大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形成Ga3+
B.镓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D.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
6.(本题3分)依据下列实验目的进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过灼热的CuO
B 分离Zn和CuCl2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滤液蒸发结晶
C 检验BaSO4中是否含有BaCO3 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D 鉴别CO(NH2)2和KCl固体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7.(本题3分)如图为KNO3、NaC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B.分别将t℃的KNO3、NaC1饱和溶液升温至40℃,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KNO3>NaCl
C.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
D.40℃时,将等质量的KNO3、NaCl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后者大于前者
8.(本题3分)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是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硫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制成的硫元素“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A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物质B可形成酸雨
C.实验室中常用物质D的浓溶液干燥氨气
D.E点表示的物质可能是NaHSO4
9.(本题3分)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团队,在氮气电化学合成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催化固氮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制备氨,氮气和水合成氨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9
C.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D.该反应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10.(本题3分)常温下,往盛有一定质量稀H2SO4的烧杯中加入过量锌粒,测得烧杯内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Zn与稀H2SO4反应先放热后吸热
B.往y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铁粉,有气泡产生
C.x、y点对应的溶液中,参加反应的Zn与H2SO4质量比相等
D.x、z点对应的溶液中ZnSO4质量相等
二、填空与简答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40分)
11.(本题4分)“人间烟火,抚慰凡心”。最近淄博因为烧烤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城市”。
(1)精美的食材在烧烤架上翻滚着,接受来自炭火的“淬炼”,香气四溢,远远就能闻到随烟火升起的肉香、油香、孜然香。从微观角度解释,原因是 。
(2)常见的烧烤有烤羊肉、烤面筋、烤鱿鱼等,其中羊肉富含的营养素是 (填序号)。
a.糖类 b.维生素 c.蛋白质
(3)烧烤要荤素搭配,韭菜富含维生素C(C6H8O6),维生素C属于有机 (填“高分子”或“小分子”)化合物。
(4)烧烤用的木炭是一种中空圆柱状的,请从燃烧角度解释木炭制成中空状的原因是 。
12.(本题6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 。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汽车尾气管上安装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表面发生反应,生成CO2和—种单质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火箭发动机常以煤油作燃料,若15.6kg煤油完全燃烧生成了48.4kg CO2和21.6kg H2O。煤油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5)开发利用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少家庭已经开始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除太阳能外,下列能源也属于新能源的是 。
A.焦炭 B.柴油 C.风能 D.核能
13.(本题9分)如图用赤铁矿为原料进行炼铁、炼钢,并用生产的钢来探究白铜成分的流程图。(已知硫酸镍的化学式为NiSO4)
(1)用赤铁矿在高炉中冶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焦炭的作用是 。
(2)分析流程图,三脱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向精炼炉中吹入氮气使钢水循环流动,各成分均匀混合,相当于化学实验中 (填一种仪器的名称)的作用。
(4)铁与镍相比,铁的金属活动性 (填“>“<”或“=”)镍,判断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通过以上信息,得出白铜的成分是 。
14.(本题7分)回答问题
(1)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红色粉末,已知是铜粉和氧化铁粉末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刚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红色粉末,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的红色粉末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A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②小刚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试剂,也成功鉴别了上述两种红色粉末。则小刚所选的试剂是 。
A.水 B.NaCl溶液 C.AgNO3溶液 D.NaOH溶液
(2)已知某无色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是NaNO3和Na2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种无色溶液B,其中的溶质可能是MgCl2和MgSO4或两者之一、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气体C的化学式为 。
②在滤液G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③写出步骤Ⅱ中生成沉淀F的化学方程式: 。
15.(本题9分)稀土金属钇的氧化物(Y2O3)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其颗粒大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利用富钇稀土(含Y2O3约70%,含Fe2O3、CuO、SiO2等约30%)生产大颗粒氧化钇的一种工艺如下图:
(1)氧化钇(Y2O3)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 。
(2)“酸溶”过程中,氧化钇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操作Ⅰ的名称是 。
(4)“分离提纯”是为了除去滤液1中的 (填化学式)。
(5)“调PH”时加入碱液使溶液的 PH (填“增大”或“减小”)。
(6)碳酸钇灼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基本反应类型为: 。
16.(本题5分)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钠盐,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E是红棕色固体, B是易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C: 。
(2)反应①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17.(本题12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
①仪器a的名称 。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装置E收集氧气,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混合制取氧气,MnO2起到 作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用到的试剂是 。
(3)实验室常借助传感器研究气体的性质与变化。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采集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数据,如图所示。分析该实验可知:

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②当氧气浓度变为 时蜡烛不再燃烧。
③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18.(本题8分)硫酸铜及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实验中。

Ⅰ、硫酸铜制取
方案一:
方案二:将废铜屑倒入稀硫酸中,控温80℃并通入氧气制备硫酸铜。
(1)图1是方案二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铜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从绿色化学的观点出发,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Ⅱ、硫酸铜晶体的性质
(3)将25.0g胆矾放在坩埚内加热,固体质量与成分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加热至1000℃时,CuO开始分解,生成Cu2O与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求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Ⅲ、硫酸铜应用
(4)切割钢板时,通常利用硫酸铜溶液在钢板上先画出红线,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工业上用含有硫酸铜的微蚀刻废液(含有一定量Cu2+、H+、、H2O2和微量Fe3+)来制备高纯度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用于生产木材防腐剂等。其制备过程如下:

①第二次“沉淀”时的反应为: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 +CO2↑。
②烘干时若产品中出现少量黑色物质,可能的原因为 。
③第二次“沉淀”时,若有少量5Cu(OH)2·2CuCO3生成,则产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④加入Na2CO3进行反应时,反应液pH对产品中的含量以及反应液中Cu2+沉淀效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此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 。

四、计算题(共10分)
19.(本题10分)取10gNaCl和NaHCO3组成的固体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逐滴加入样品中,边加边搅拌,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分析并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g。
(2)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3)①计算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②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详解】A、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新物质-金属氢,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金属氢能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属氢具有金属性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金属氢由氢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D
【详解】A、根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锰酸钾中钾元素显示+1价,锰酸根显示-2价,故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2MnO4,故A错误;
B、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故氯元素表示为Cl,故B错误;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其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故C错误;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1个镁离子表示为Mg2+,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A、蒸发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图示操作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干燥气体时应该长进短出,图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另外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溶液,图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用湿润的pH试纸相当于稀释溶液,造成测得的pH数值不准确,故不能用湿润的pH试纸,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山梨酸由山梨酸分子构成,每个山梨酸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山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8+16×2=112,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山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不符合题意;
C、山梨酸由山梨酸分子构成,每个山梨酸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共16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山梨酸中碳、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8:2=3:4:1,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A、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离子符号为Ga3+,该选项说法正确;
B、镓为“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而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镓原子的中子数是70-31=39,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6.C
【详解】A.通过灼热的CuO时,氢气和一氧化碳均会反应,主要物质被消耗,不符合除杂原理,选项错误;
B.加足量的水时,氯化铜固体溶解,此时锌会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锌,主要物质被消耗,不符合除杂原理,选项错误;
C.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含有碳酸钡则会产生二氧化碳,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反之,没有明显现象,选项正确;
D.CO(NH2)2和KCl固体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选项错误。
故选C。
7.D
【详解】A、由图可知,温度低于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温度为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温度高于t℃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不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的关系,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温度为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此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别将t℃的KNO3、NaC1饱和溶液升温至40℃,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则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相等,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此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63.9%,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63.9g,则此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0℃时,将等质量的KNO3、NaCl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后者大于前者,选项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物质A为硫元素的单质,即为硫单质,常温下为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故A正确;
B、物质B为硫的氧化物,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B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形成酸雨,故B正确;
C、物质D为含硫元素的酸,且硫元素显+6价,则D为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但硫酸能与氨气反应,不可用于干燥氨气,故C错误;
D、物质E为含硫元素的盐,其中硫元素显+6价,可能为硫酸钠,也可能为硫酸氢钠,故D正确;
故选C。
9.B
【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也就是氮气和水的质量比为,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为电催化固氮,因此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说法正确;
故选B。
10.C
【详解】A. Zn与稀H2SO4反应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后恢复至室温,错误;
B. y点对应的溶液温度最高,硫酸全部反应,加入铁粉,不再有气泡产生,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 x、y点对应的溶液中,参加反应的Zn与H2SO4质量比是固定的,比值相等,正确;
D. x点中硫酸没有完全反应、z点中硫酸完全反应,锌过量,故对应的溶液中ZnSO4质量不相等,错误;
故选C。
11.(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c
(3)小分子
(4)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详解】(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烧烤时,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孔处,使远处的人闻到香味,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羊肉富含蛋白质,故填c。
(3)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12×6+1×8+16×6=176,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属于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故填小分子。
(4)木炭制成中空状能够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填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12.(1)天然气
(2)
(3)
(4)C、H
(5)CD
【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单质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生成的单质气体为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煤油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且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3.2g;氢元素的质量等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4g;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为13.2g+2.4g=15.6g,则煤油中含有C、H元素;
(5)新能源是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共同特点是可再生和清洁,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柴油 、焦炭、液化石油气、水煤气、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是常规能源,故:
A、焦炭是常规能源,不符合题意;
B、柴油是常规能源,不符合题意;
C、风能是新能源,符合题意;
D、核能是新能源,符合题意,
故选CD。
13.(1) 3CO+Fe2O32Fe+3CO2 燃烧提供高温,反应获得还原剂CO
(2)化合反应
(3)玻璃棒
(4) > Fe+NiSO4=Ni+FeSO4
(5)Ni、Cu
【详解】(1)高炉炼铁的主要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高温,反应获得还原剂CO。
(2)三脱装置中发生的反应:S+O2SO2、4P+5O22P2O5、Si+O2SiO2,这些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向精炼炉中吹入氩气使钢水循环流动,各成分均匀混合,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搅拌,与玻璃棒的作用相似;
(4)由流程图可知,向白铜中加入稀硫酸,得到滤渣和滤液,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则滤渣中含铜,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钢,钢中含铁,得到Ni、C和滤液2,说明白铜中含Ni,Ni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镍,加入钢,铁与硫酸镍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镍,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的金属活动性>镍,铁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NiSO4=Ni+FeSO4;
(5)由(4)的分析可知,白铜中含Cu、Ni。
14.(1)
C
(2) CO2 H+、Na+、Ba2+
【详解】(1)①各取少量两种红色粉末,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稀盐酸,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的红色粉末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故A试管中加入的是Fe2O3,A试管中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A、氧化铁和铜均不溶于水,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和氧化铁、铜均不反应,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银和氧化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氧化铁、铜均不反应,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向溶液A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生成气体C和溶液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硝酸钠和稀盐酸不反应,故溶液A中一定含碳酸钠,气体C为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向溶液B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钡,氢氧化钡和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向沉淀F中加入适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故沉淀F中不含硫酸钡,说明溶液B中不含硫酸镁,一定含氯化镁,
①气体C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溶液D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氯化银和硝酸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和氯化钡,沉淀F为氢氧化镁,溶液E为氯化钡,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钡,加入的稀硝酸不参与反应,故在滤液G中,一定含有硝酸、硝酸钡、硝酸钠,故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H+、Na+、Ba2+;
③步骤Ⅱ中生成沉淀F的反应为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1)+3
(2)
(3)过滤
(4)
(5)增大
(6) 分解反应
【详解】(1)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氧化钇中,氧元素显示 2价,设Y元素的化合价为,列式:,解得:,故填:+3;
(2)氧化钇与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3)操作Ⅰ是将不溶物与溶液分离,故是:过滤;
(4)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分离提纯”是为了除去滤液1中的;
(5)“调pH”时加入碱液先与过量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使溶液的pH增大;
(6)碳酸钇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钇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故属于分解反应。
16. Na2CO3 CO2 复分解反应
【分析】根据图示信息,C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则C是二氧化碳;B是易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则B是一氧化碳;E是红棕色固体,且E能与B(一氧化碳)发生反应,且E能转化为C(二氧化碳),则E是氧化铁,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A、D都会转化成二氧化碳,且A、D都由三种元素组成,则A、D均为碳酸盐,其中A是钠盐,则A是碳酸钠,且A(碳酸钠)能转化为D,则D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物质A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物质C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2)物质A是碳酸钠,物质D是碳酸钙,反应①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其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物质B是一氧化碳,物质E是氧化铁,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其化学方程式为:。
17.(1) 酒精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 催化
(2) BE/EB 澄清石灰水
(3) 与氧气接触 15.3% 氮气/N2
【详解】(1)①由图可知a是酒精灯,用装置A固固加热型制取氧气,且试管口处有棉花,该反应为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E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所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和MnO2混合制取氧气,MnO2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作的是催化剂,起到的是催化作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大理石和稀盐酸,该反应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该反应的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发生装置应选择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该气体的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应选择E,综上制取装置为BE;
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填:澄清石灰水。
(3)①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由此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
②根据图像可知,当氧气浓度变为15.3%时,氧气浓度不再改变,即蜡烛不再燃烧;
③由于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次是氧气,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8.(1)
(2)方案二
(3)解: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设若CuO完全分解时产生氧气的质量是x
答:若CuO完全分解时产生该气体的质量是0.8g。
(4)Fe+CuSO4=FeSO4+Cu
(5) Na2SO4 烘干温度高,部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偏大 8.5左右
【详解】(1)80℃时,铜、氧气、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H2SO42CuSO4+2H2O,故填:2Cu+O2+2H2SO42CuSO4+2H2O;
(2)方案二比较合理,因为方案二中没有二氧化硫生成,比较环保,故填:方案二;
(3)见答案;
(4)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故填:Fe+CuSO4=Cu+FeSO4;
(5)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Cu、S、O、Na、C、H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15、4、2、2,反应后Cu、S、O、Na、C、H原子个数分别为2、0、7、0、2、2,还缺少2个硫原子、8个氧原子和4个钠原子,则横线上物质的化学式为Na2SO4,故填:Na2SO4;
②烘干时产品中出现少量黑色物质,可能的原因为烘干温度高,部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故填:烘干温度高,部分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③1个碱式碳酸铜分子中有2个铜原子,而1个3Cu(OH)2 2CuCO3分子中有5个铜原子,所以“沉淀”时若有少量5Cu(OH)2 2CuCO3生成,所以产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偏大,故填:偏大;
④由图可知,溶液pH为8.5左右时,硫酸根离子含量最低,溶液中铜离子沉淀效率最高,因此第二次沉淀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8.5左右,故填:8.5左右。
19.(1)4.4
(2)HCl和NaCl
(3) 解:设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固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x=3.65%
y=8.4g
z=5.85g
答: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7.1%
【详解】(1)由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4.4g;
(2)a点时,盐酸过量,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
(3)①见答案;
②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