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2024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
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
北京时间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极地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南极秦岭站的建成,将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有力保障。
以秦岭站为支点,一系列科学考察将渐次展开。秦岭站所处的罗斯海区域,被认为保存着地球罕见的完整海洋生态系统。这里曾是中国南极科考布局的空白。“秦岭站独特的地理位置能够带来差异化的科考价值,是对我国现有科考布局的有益补充。”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沈君说,未来依托秦岭站开展海洋生态、海冰、地球物理、陆地生态、鸟类等调查和观测监测,将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以秦岭站为支点,中国极地考察支撑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南极科考,以考察站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也是中国第三个常年考察站,更是中国面向太平洋扇区的第一座南极考察站。
可结合南极地区的位置与范围、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方面考查。
南极地区主要位于 南极圈 以南,包括 南极 洲及其周边的大西 洋, 印度 洋, 太平 洋海域。
自然环境
南极 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这里气温低、降水少、风速强,素有“ 冰雪高原 ”、“ 白色荒漠 ”、“ 风库 ”的称号。代表动物是 企鹅 。
科学考察
(1)考察时间:暖季—每年 11 月之次年 3月
(2)考察意义: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矿产、固体淡水、生物等)和“天然实验室”。
(3)考察站: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其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长城 站,纬度最高的是 昆仑 站。
环境保护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许多国家签订了《 南极条约 》。
选择题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越冬考察站。图示意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分布。据此完成1-2小题。
1.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面向太平洋扇区 ②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④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我国在南极的科考站大部分是在1、2月份建立,原因是( )
A.南极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
B.南极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
C.南极的暖季,此时气温最高且白昼时间最长
D.南极极夜,常见极光,为建站施工人照明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顺利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并开展中山站区域卸货作业。请完成3-4小题。
3.“雪龙2”号依附强大的破冰功能出征南极,该地区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 )
A.酷寒 B.狂风 C.干燥 D.降雪多
4.我国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的建筑风格,主要原因是( )
A.防御北极熊侵袭 B.防止积雪掩埋
C.防积雪融水进入 D.防止紫外线照射
5.对北极开展科学考察的主要意义是( )
A.挑战人类极限 B.捕捞渔业资源 C.考察极地旅游可行性 D.进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极地考察能力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迄今为止,我国已在南极地区陆续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作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下图示意南极地区。据此完成6-7小题。
6.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长城站
7.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面临的恶劣气候条件是( )
A.炎热干燥 B.酷寒烈风 C.高寒缺氧 D.高温多雨
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和南极某科考站气候资料图,完成8-9小题。
8.在南极地区能体验到的世界之最有( )
①风力最强劲、风暴最多 ②气温最低 ③淡水资源最缺乏 ④气候最干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B.南极地区生物资源匮乏,无植物生长
C.中国南极科考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D.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8月份
秦岭站是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2018年2月7日,秦岭站在罗斯海中的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恩克斯堡岛地面碎石广布:2023年12月16日,秦岭站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启动:2024年2月7日,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如图),完成10-12小题。
10.图中秦岭站的地理位置最接近( )
A.164°E,75°NB.164°E,75°S C.164°W,75°N D.164°W,75°S
11.秦岭站位于恩克斯堡岛,下列关于恩克斯堡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冰雪覆盖,风力较小 ②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③碎石广布,岩石裸露 ④地势较高,空气稀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罗斯海是南极地区典型自然地理要素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秦岭站在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间长 B.气候条件好 C.科研价值大 D.矿产资源多
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巨大,主要生活在50°S以南、比较寒冷的环南极海域,产卵月份多为 1~3月。南极磷虾是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是许多经济鱼类、海豹、须鲸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渔业的捕捞对象。有研究表明,尽管,人类对南极开发力度加大,但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完成13-14小题。
13.日前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价值不高 B.生态压力 C.成本过高 D.资源有限
14.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南极磷虾繁殖 B.人类捕杀极地生物使其天敌减少
C.海冰融化拓宽了南极磷虾生存空间 D.富营养化促使浮游生物增多
二、解答题
15.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站选择在2024年2月7日开站,主要是因为 。
(2)秦岭站将拥有海洋实验室,它观测与研究的大洋是 。
(3)“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其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有 。
(4)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下图主楼),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到 。
秦岭站内部建有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目的是 。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考察船于2023年11月1日从上海出发,沿既定航线到达南极(下图),预计2024年4月完成考察任务并返回。2月7日,考察队成功建立了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建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坚定执行绿色环保建站理念。
(1)“雪龙2号”南极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渡过 洋,到达南极洲,途中考察队员感受到气温变化的趋势是 。
(2)指出此时段进行南极科考的有利条件。
说明在南极科考期间考察队选择去新西兰补给所需物资的原因。
简述我国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建站的原因。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2024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
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
北京时间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极地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
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拼搏奉献、严谨求实、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南极秦岭站的建成,将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有力保障。
以秦岭站为支点,一系列科学考察将渐次展开。秦岭站所处的罗斯海区域,被认为保存着地球罕见的完整海洋生态系统。这里曾是中国南极科考布局的空白。“秦岭站独特的地理位置能够带来差异化的科考价值,是对我国现有科考布局的有益补充。”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沈君说,未来依托秦岭站开展海洋生态、海冰、地球物理、陆地生态、鸟类等调查和观测监测,将为评估南极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以秦岭站为支点,中国极地考察支撑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南极科考,以考察站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也是中国第三个常年考察站,更是中国面向太平洋扇区的第一座南极考察站。
可结合南极地区的位置与范围、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方面考查。
南极地区主要位于 南极圈 以南,包括 南极 洲及其周边的大西 洋, 印度 洋, 太平 洋海域。
自然环境
南极 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这里气温低、降水少、风速强,素有“ 冰雪高原 ”、“ 白色荒漠 ”、“ 风库 ”的称号。代表动物是 企鹅 。
科学考察
(1)考察时间:暖季—每年 11 月之次年 3月
(2)考察意义: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矿产、固体淡水、生物等)和“天然实验室”。
(3)考察站: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其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长城 站,纬度最高的是 昆仑 站。
环境保护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许多国家签订了《 南极条约 》。
选择题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成的第一个越冬考察站。图示意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分布。据此完成1-2小题。
1.下列有关秦岭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面向太平洋扇区 ②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 ③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④位于中山站的西南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我国在南极的科考站大部分是在1、2月份建立,原因是( )
A.南极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
B.南极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
C.南极的暖季,此时气温最高且白昼时间最长
D.南极极夜,常见极光,为建站施工人照明
【答案】1.A 2.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的经度范围为105°E-180°-75°W,秦岭站所在经度大致为163°E,因此面向太平洋扇区,①符合题意;目前纬度最高的考察站为昆仑站,②不符合题意;秦岭站位于南极圈以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③符合题意;秦岭站位于中山站东南方,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月份为南极暖季,A错误;南极极昼,气温相对升高,但仍然寒冷,B错误;南极的暖季,此时气温最高且白昼时间最长,利于科考,C正确;每年9月至次年3月为南极的极夜,终日没有阳光,D错误。故选C。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顺利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并开展中山站区域卸货作业。请完成3-4小题。
3.“雪龙2”号依附强大的破冰功能出征南极,该地区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 )
A.酷寒 B.狂风 C.干燥 D.降雪多
4.我国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的建筑风格,主要原因是( )
A.防御北极熊侵袭 B.防止积雪掩埋
C.防积雪融水进入 D.防止紫外线照射
5.对北极开展科学考察的主要意义是( )
A.挑战人类极限B.捕捞渔业资源 C.考察极地旅游可行性 D.进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答案】3.A 4.B 5.D
【解析】3.南极地区气候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气候酷寒,终年封冻而成,故BCD错误。选A。
4.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泰山站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B正确。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A错误。南极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积雪融水相对较少,并不是为了防积雪融水进入,C错误。主楼建筑架空离地与防寒保暖、防紫外线等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B。
5. 对极地开展科学考察的意义了解过去全球气候变化,预测未来环境变化,D正确。与极地旅游、挑战人类极限、捕捞北极丰富的渔业资源无关,且要保护好极地自然环境,排除ABC,故选D。
极地考察能力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迄今为止,我国已在南极地区陆续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作为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下图示意南极地区。据此完成6-7小题。
6.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位置最高的是( )
A.昆仑站 B.中山站 C.泰山站 D.长城站
7.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面临的恶劣气候条件是( )
A.炎热干燥 B.酷寒烈风 C.高寒缺氧 D.高温多雨
【答案】6.A 7.B
【解析】6.由图可知,在南极地区四个科考站:昆仑站、中山站、泰山站、长城站当中,昆仑站离南极点最近,说明昆仑站的纬度最高,A正确。故选A。
7. 南极地区纬度高,气温极地,被称为“风库”,面临的恶劣气候条件是酷寒烈风,B正确; 炎热干燥、高寒缺氧、高温多雨均不属于南极气候特点,排除ACD,选B。
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和南极某科考站气候资料图,完成8-9小题。
8.在南极地区能体验到的世界之最有( )
①风力最强劲、风暴最多 ②气温最低 ③淡水资源最缺乏 ④气候最干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
B.南极地区生物资源匮乏,无植物生长
C.中国南极科考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D.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7、8月份
【答案】8.B 9.A
【解析】8.世界上风力最强,风速最大,风暴最多的地区是南极地区,该地区有世界风库之称,①正确;南极地区的绝对最低气温在-88℃以下,该地区是世界上气温最低的地区,②正确;南极地区冰川广布,淡水资源丰富,③错误;南极洲是最干燥的大洲,那里年平均降水量仅55毫米,中部地区的年降水量更是仅有5毫米,在南极点的附近,年降水量接近零,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根据所学知识南极为地球上的最南端,其他各点均位于其正北方向,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A正确;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生物稀少,有藻类植物生长,B错误;读图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C错误;南极地区的暖季是科考的最佳季节,11月-次年3月为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D错误,该题选A。
秦岭站是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2018年2月7日,秦岭站在罗斯海中的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恩克斯堡岛地面碎石广布:2023年12月16日,秦岭站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启动:2024年2月7日,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如图),完成10-12小题。
10.图中秦岭站的地理位置最接近( )
A.164°E,75°NB.164°E,75°S C.164°W,75°N D.164°W,75°S
11.秦岭站位于恩克斯堡岛,下列关于恩克斯堡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冰雪覆盖,风力较小 ②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③碎石广布,岩石裸露 ④地势较高,空气稀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罗斯海是南极地区典型自然地理要素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秦岭站在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日照时间长 B.气候条件好 C.科研价值大 D.矿产资源多
【答案】10.B 11.D 12.C
【分析】10.由于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其纬度是南纬。排除AC。秦岭站在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B正确,D错误。故选B。
11.恩克斯堡岛位于南极洲,南极地区风力较大,气候寒冷,降水稀少,从材料可知,恩克斯堡岛地面碎石广布,岩石裸露,南极洲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地势较高,空气稀薄。②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罗斯海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我国在此处选址主要原因是科研价值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巨大,主要生活在50°S以南、比较寒冷的环南极海域,产卵月份多为 1~3月。南极磷虾是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物种,是许多经济鱼类、海豹、须鲸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渔业的捕捞对象。有研究表明,尽管,人类对南极开发力度加大,但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完成13-14小题。
13.日前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
A.价值不高 B.生态压力 C.成本过高 D.资源有限
14.南极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南极磷虾繁殖 B.人类捕杀极地生物使其天敌减少
C.海冰融化拓宽了南极磷虾生存空间 D.富营养化促使浮游生物增多
【答案】13.C 14.B
【解析】13.南极磷虾资源开发面临困难较多,如环境恶劣、远离港口、远离补给、远离市场、航行距离长等。此外,捕捞、加工技术仍存在问题。这些都导致成本过高。故C正确。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巨大,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且目前捕捞限额占资源蕴藏量比例极小(约1/100),故A、B、D不正确。故选C。
14.人类对须鲸等海洋生物的捕杀,使磷虾天敌减少,磷虾种群数量不减反增,故B正确。全球变暖使南极海冰明显消退,冰期缩短,冰层变薄;冬季,海冰可以为南极磷虾提供觅食栖息和躲避敌害的场所;海冰的减少不利于南极磷虾种群的生存和发展,故A、C不正确。南极海域人类活动强度较小,排放的污染物较少,且南极海域水量巨大,水体自净能力强,目前未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故D不正确。故选B。
二、解答题
15.2024年2月7日,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我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站选择在2024年2月7日开站,主要是因为 。
(2)秦岭站将拥有海洋实验室,它观测与研究的大洋是 。
(3)“绿色考察”理念贯穿于秦岭站的设计和施工全过程。其中,新能源的使用占比超过了60%,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有 。
(4)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的设计(下图主楼),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到 。
秦岭站内部建有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其目的是 。
【答案】(1)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方便施工和科学考察 (2)太平洋
(3)风能、太阳能 (4)避免被风雪掩埋 (5)保护南极地区自然环境
【详解】(1)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方便施工和进行科考。
(2)秦岭站濒临太平洋,所以秦岭站观测与研究的大洋是太平洋。
(3)南极地区降水稀少,大风天气较多,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所以在南极地区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和风能。
(4)南极地区受极地东风影响大,多大风和暴雪天气,南极泰山站建筑采用圆环形外表、架空离地设计主要考虑到防大风和防暴雪堆积掩埋。
(5)南极气候酷寒,生态极其脆弱,所以科考队员们将产生的垃圾装袋封好,并带回国处理,其目的是爱护南极环境,不让南极受到污染,以保护南极地区生态。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考察船于2023年11月1日从上海出发,沿既定航线到达南极(下图),预计2024年4月完成考察任务并返回。2月7日,考察队成功建立了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南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我国在建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活动范围,坚定执行绿色环保建站理念。
(1)“雪龙2号”南极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渡过 洋,到达南极洲,途中考察队员感受到气温变化的趋势是 。
(2)指出此时段进行南极科考的有利条件。
说明在南极科考期间考察队选择去新西兰补给所需物资的原因。
简述我国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建站的原因。
【答案】(1) 太平 先变高、后变低,到了南极洲气温最低。
(2)①此时段是南极的暖季,气温相对较高;②白昼时间较长,利于科考。
(3)①距离相对较近,可以减少补给物资的运输成本和时间;②设施齐全;③气候环境适宜,有利于保障补给物资的质量和保存;④科研资源丰富。
(4)①保护生态环境;②可持续发展;③形象提升;④科研需求。
【详解】(1)读图可知,“雪龙2号”南极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渡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太平洋,到达南极洲。上海的气温相对较低,在南进的过程中气温逐渐升高,在热带地区一直是高温,在南温带向南行进过程中气温逐渐降低,到了南极洲气温最低。
(2)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是南极的暖季,此时南极气温相对较高,冰封的水道开始融化,夏季期间每天的日照时间长达18-24小时,天气稳定,白昼时间较长,利于科考。
(3)在南极科考期间,考察队选择去新西兰补给所需物资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新西兰位于南极洲附近,与南极洲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这样可以减少补给物资的运输成本和时间;②新西兰拥有先进的港口设施和补给基地,能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为考察队员提供所需的物资和设备;③新西兰的气候条件相对温和稳定,不像南极洲那样极端恶劣,这有利于保障补给物资的质量和保存;④新西兰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设施,可以为考察队提供科研支持和合作机会,促进科考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取得。
(4)我国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建站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建设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环保,容易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坚持绿色环保建站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②绿色环保建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利于保护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为未来长期科考活动提供可持续支持;③秦岭站是我国在南极科考的重要基地,坚持绿色环保建站可以展现我国在环保领域的责任担当,提升国际形象,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④科考活动需要一个清洁、安全、无污染的环境,以保证科研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