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羚羊木雕
教学目标
1.抓住对人物的描写部分,从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2.了解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3.透过家庭矛盾冲突的生活表象、深刻领会文中所蕴涵的待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人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导入新课
同学们,拥有友情是幸福美好的,而浓郁的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则更是令人心醉的生活财富。可是当现实中产生的分歧、冲突,使得纯真、美好的友情承受无助、无奈的伤害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又会思考些什么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因羚羊木雕而引发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无奈伤心甚至眼泪,去体会是羚羊木雕贵重还是朋友之间的友谊更珍贵
文本解读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及要求:
1.学生边读边勾画文中的生字词,再展开查字词典比赛。如生字:怦、杈、攥;词:自作主张、形影不离、合二而一、满不在乎、仗义、怦怦等。
2.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让学生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讲述了 的故事。”的句式说话,提示学生从多角度或由抽象到具体表述,教师屏幕展示或板书学生表达的内容,如:
(1)文章讲述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故事。
(2)文章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3)文章讲述了为一件工艺品而闹得一家人很不愉快的故事。
(4)文章讲述了一件羚羊木雕送了人而被迫要回的故事。
(5)文章讲述了“我”把父母送给自己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父母要我去把它要回来的故事。
二、深入情节 梳理思路
1.学生逐段速读,编写文段序号并标出文中回忆开始和结束的句子。
2.提问:回忆部分从叙述方式的角度看属于哪种叙述 这样叙述这一内容有何作用
插叙,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 ( http: / / www.21cnjy.com )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这段插叙交待了故事的来龙去脉或“我”送东西给万芳的原因等。
3.教师在上述提问的基础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机简介小说的有关知识(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提问:全文按情节可分几部分 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前后讨论,自由发言:1—16段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开端,写妈爸追查木雕的下落;17—25段故事的发展,插叙“我”同万芳的友谊;26—28段故事的高潮,写“我”被迫要回木雕。
三、语言品析 分析人物
1.在文中圈画出语言描写的句子。
第一组:刻画妈妈的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妈妈突然问我。(去掉“突然”,可以吗 )
(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 ”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句中的“紧紧”表现了什么 )
(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不用“坚定”,句子的表达效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
【解析】(1)中用“突然”一词,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头就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写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2)句中“紧紧”表现妈妈追问的神态。(3)句用“坚定”表示出妈妈说话的语气和固执生硬的态度。
第二组:写“我”的
(1)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怦怦”一词用在句中有什么作用 )
(2)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3)“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4)“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解析】(1)中“怦怦”是拟声词,形容心跳。被逼无奈,“我”受到的惊吓的心理、动作、语言在各句中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显示出“我”的真诚无私。
2.思考:通过写妈妈的逼迫、追查,表现了她的态度,显示了文中“我”的妈妈是怎样一个形象
提示:外在的形象是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内在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
点拨:妈妈神情面貌——咄咄逼人。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强调羚羊木雕的贵重,其实这是用这个砝码去衡量孩子的情感在大人心目中的分量。在父母心目中,孩子的情感并无分量。性格特征——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情珍贵,即重财轻义。
3.从爸爸“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以及谈话内容看他的态度是否与妈妈相同 进而可以看出爸爸不同于妈妈的个性是什么
“静静地”写点烟的姿态,“慢慢地”表示说话的速度,和“很平静”的声音配合起来看其态度实质是相同的;至于个性却有所不同:妈妈严厉,爸爸冷酷。
4.奶奶很简省的一句“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奶奶的话是对“我”父母逼迫要回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评。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情,是明事理的,但力量有限,又左右为难。
5.人物性格特征:
爸爸:婉转、持重沉稳。
妈妈:态度生硬固执。 (个性不同,态度相同,只看到物品价钱价值,不知友情更可贵。)
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
“我”:重情、软弱。
万芳:仗义、明理。
四、多元智能 拓展延伸
1.你是怎样认识围绕羚羊木雕发生的这场矛盾的 你认为事情应该怎样处理才妥当
鼓励学生对问题要有自己的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如万芳妈妈说“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据此可以设想,“我”的妈妈如果委婉地跟万芳妈妈说这件事,劝万芳妈妈不要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万芳就会把羚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以保护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让孩子更懂事。
2.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事情的发生
要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包 ( http: / / www.21cnjy.com )括大人在内有事要同人商量,尽可能地考虑周全,消除隐患。假如当初父母讲明白木雕的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再则女儿事先征求父母的意见,也就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
3.本文叙述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行为处事的观念冲突,反映的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教育的问题。但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或许文章的主旨各不相同。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五、总结文本 感悟导行
一件围绕羚羊木雕而引发的平凡的家庭小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是少年世界的友爱、友情;另一方面是成人世界既有对子女的疼爱深情,又有因对事件的不当处理而造成对孩子人格和友情的伤害。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可以提出一个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现实中,让我们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解,来多一份温馨。
附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布置作业
与父母一起读本文并讨论,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