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3.7地球——水的星球 单元教学规划+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3.7地球——水的星球 单元教学规划+课件+课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5-22 11:27: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7《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
(1)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
(2)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2.科学思维:
用猜测、观察、对比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明地球是一个水的星球。
3.探究实践:
(1)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4.态度责任:
(1)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经历数格子活动,形成“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认识。
难点: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比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三、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观测地球仪 能直观看出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能 基本能 不能
海陆面积谁大 能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比较海陆面积大小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收获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特征,它们有很多不同之处,那地球和它们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地球与太阳、月球区别。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地球与太阳、月球更多不同之处。 关注学生对地球独特特征的已有认知。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观测地球仪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形地球仪可以很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貌特征,如海洋、陆地、山峰、江河、湖泊等。我们来看看地球仪,通过它,你观察到了什么 提示:不用关注国家、城市等的名称,重点关注地球的地貌特征。 小组观察交流: 地球仪上有陆地和水域。陆地上有绿色的平原、棕色的山峰,平原比较低矮、山峰高耸入云……,水域包括海洋、湖泊、江河、运河、海峡…… 教师小结: 地球与太阳、月球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其中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地球有非常丰富的液态水,这也是地球的最大特征之一。 当然,地球上不只有海洋、湖泊、河流等液态水,还有冰山等固态水,大气层里还含有气态水,地球上的水循环使得这个星球的生命得以繁衍生息,形成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总之,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活动评价二:海陆面积谁大 1.观察地图,你认为陆地与海洋相比,哪个面积大?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学生看图自由回答。 2. 数格子比较 观看视频,怎么数格子比较?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1)实验材料:透明计算纸、等积投影地图 (2)实验方法1:直接在等积投影地图数陆地和海洋各占多少格子。 (3)实验方法2: ①将透明计算纸覆盖在地图 ②数出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所占的格子数 (4)温馨提示 ①将透明计算纸的格子线与地图边框对齐 ②用横着数或竖着数的方式进行 ③超过半格记一格,不到半格不计 ④以打“√”的形式将海洋的格数全部勾出来,再统计 ⑤以打“ ”的形式将陆地的格数全部勾出来,再统计 (5)填写实验表格 (6)实验发现: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活动一:旨在认识地球的地貌特征,从中直观地感受地球的陆地与水域。 活动二:旨在帮助学生利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与水域的面积 活动一:知道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活动二:考查学生能否正确数格子,计算海陆面积
(三)研讨 1. 查看第1课中太阳和月球的维恩图,对比一下,地球和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明确: 2.你认为地球上有丰富的液态水会带来哪些好处? 明确:液态水是地球这个星球拥有生命、拥有精彩的生物圈的非常重要的基础,给地球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丰富的淡水资源让生命繁衍生息,河流的流动造就了辽阔的平原,辽阔的海洋给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海水的蒸发也给陆地带来了降水,…… 通过韦恩图形式比较地球与太阳、月球的异同,理解液态水的作用 鼓励学生不断丰富韦恩图,突出地球特点。
(四)拓展 观看视频,你明白了什么? 明确: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把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当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进一步理解地球水的重要性。 知道水是判断生命存在的重要标准
(五)知识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谈收获、启示,实现科学育人。 鼓励学生多谈收获,及时给予表扬。
五、成果集成
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六、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填空题
(1)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________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它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2)________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3)地球仪上的水域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
(4)地球的表面积大约71%被__________覆盖。
2.判断题
(1)虽然地球上有很多陆地,但是地球上更多部分被水所覆盖。( )
(2)地球上的液态水主要存在于岩石。( )
(3)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60%。( )
(4)地球上陆地和海洋面积不规则,无法测量、比较面积大小。( )
3.选择题
(1)下列星球上存在着丰富的液态水资源的是( )。
A.月球 B.地球 C.水星
(2)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最独特之处是( )
A.有丰富的矿物资源 B.不断在运动 C.有丰富的液态水
(3)地球的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B.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
C.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一样大
【综合实践类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球方面的知识
参考答案
1.(1)水 (2)地球 (3)海洋 (4)海洋
2.(1)√ (2) (3) (4)
3.(1)B (2)C (3)A
七、板书设计
地球——水的星球 海洋>陆地
八、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认识到地球有很多的水,例如一望无际的大海、日夜奔流的江河。那么这些液态水到底占到多大的比例呢?学生并不了解。水资源对于一个星球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学生还没有深刻认识。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主要认识了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对于地球,学生还没有深入学习。由于课时限制,故他们将在本课重点认识地球上的水资源,探索水在地球上所占的比例。本课主体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是观察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地貌特征,从中直观地感受地球的陆地与水域。第二个活动则是利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与水域的面积。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认识地球是一个表面有丰富水资源的蓝色星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太阳、地球和月球
主题概述 太阳、地球和月球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天体。在本单元,我们将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三个天体的更多特征以及三个天体的运动所引起的简单自然现象和规律,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1)宇宙中的地球 (2)地球系统 (3)人类活动与环境 (4)技术、工程与社会 二、学习内容: (1)9.1.1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2)9.2.2观察并描述太阳光照射下物体影长从早到晚的变化情况。 (3)9.4.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通过望远镜观察或利用图片资料,了解月球表面的概况。 (4)10.2.3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 (5)11.1.2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的例子,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6)12.3.4初步说明一些技术产品涉及的科学概念或原理,尝试应用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易装置(如传声器、听诊器等)。 三、学业要求: (1)知道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太阳的关系,能说出月球表面的概况。 (2)能在教师引导下,观测和归纳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情况。 (3)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望远镜观察,结合图片资料或模拟实验,认识月球表面的概况;初步具有从具体现象提出问题,并制订简单探究计划能力。 (4)能通过动画或利用图片资料,认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具有根据事实提出观点的意识。
(5)能说出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概况和主要水体类型。 (6)知道矿产、淡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7)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常用工具制作某种产品的简化实物模型,并能反映其中的部分科学原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8课,分3个层次。前3课——仰望天空、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影子的秘密,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到第7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球——地球的卫星、地球的形状、地球——水的星球,学生将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够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
学情分析 从古至今,人类对神秘的宇宙一直保持着极强的好奇心。3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太阳的表面是什么样?”“地球是什么形状的?”“月亮为什么晚上会亮起来?”“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等问题都在不断吸引学生去探索。学生通过日常观察、课外阅读等途径对三个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且在2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家园、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观察月相等内容,在本单元,他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三个天体的更多特征以及三个天体的运动所引起的简单自然现象和规律。
单元目标 一、科学观念 1.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 4.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有各种水体类型,液态水资源丰富。 5.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二、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三、探究实践 1.能通过观察比较图片的方式获取天体信息,并描述天体的外部特征。 2.能用模拟实验方式推理、论证实验猜想,用科学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模拟实验结果。 3.能在一天之中坚持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 4.能通过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的资料,用维恩图方式对比不同天体信息特征。 四、态度责任 1.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对探索天文保持兴趣。 2.通过模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根据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3.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分工协作,乐于分享自己的收获。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制作色彩海报。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 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一般1-2个)达成评价1观察课仰望天空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知道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它们表面各不相同,到地球的距离也不同。1观察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探索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以此进一步认识太阳位置会怎样变化,进而了解太阳对地球以及人们生活的影响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知道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1观察课影子的秘密探索和认识影子变化的秘密。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阴影。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和大小长短的变化1观察课月相变化的规律认识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知道一个月内,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1观察课“月球——地球的卫星通过查看图片、查找资料和模拟制造环形山等方式、多个维度地认识月球。月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月球还有什么秘密?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1观察课地球的形状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1观察课地球——水的星球通过观察地球仪、画图、数格子等方式充分认识到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我们已经了解了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特征,它们有很多不同之处,那地球和它们相比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呢 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1活动课太阳、月球和地球从选用什么颜色来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角度切入,学生会直观地认识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不同点用什么色彩来表示太阳和月球 我们又该用哪些色彩来做一张有关地球的主题海报 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