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流程题
1.我省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海水晒盐:
①海水“晒盐”是利用 (填字母代号)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
A.升高温度,使NaCl溶解度增大
B.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
②海水“晒盐”后,所得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粗盐提纯: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Ca2+、Mg2+、等杂质离子,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等于7;⑤过滤;⑥蒸发。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填字母)。
A.①③②④⑤⑥ B.②③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⑤④⑥ D.②③①⑤④⑥
其中操作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可除去溶液中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海水制镁:从海水中提取MgCl2历经步骤Ⅲ、Ⅳ、Ⅴ三步转换的主要目的是 。
(4)海水“制碱”:氨碱工业生产过程中,在加压并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先结晶析出,原因是 ,写出步骤Ⅰ的化学方程式 。
2.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
(2)贮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工业上这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因为
(4)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的本质原因 。
(5)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冰水混合物,②空气,③液氧,④石灰水,⑤二氧化碳;⑥稀有气体,⑦蒸馏水;⑧五氧化二磷⑨:自来水;⑩0.5%的食盐水。
3.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目前人们除了将煤作为燃料外,煤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以煤和空气为原料生产化肥——尿素[CO(NH2)2]的一种流程如下:
(1)从空气中得到氮气的原理是利用液态空气中气体成分的沸点不同从而分离得到氮气,该变化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写出上述流程中合成氨气(NH3)的化学方程式 (条件省略不写)。
4.小罗同学在阅资料得知:氯化铁(FeCl3)溶液腐蚀铜、铁的反应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他根据上述反应原理,设计了从腐蚀过镀铜器件的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制得FeCl3的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除发生置换反应外,还发生了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滤渣”中含有的成分是 ; ③处加过量稀盐酸的作用是 。
(3)“滤液 2”所含两种溶质都参加了反应,则步骤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
(1)海水晒盐。下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①“蒸发池”中质量逐渐减少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②实验室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一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这三种基本操作中都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
③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母液中含有CaCl2,向母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海底探物。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的CO2等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可燃冰”属于混合物
B.“可燃冰”与煤相比是较清洁燃料
C.“可燃冰”和石油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6.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消毒剂,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以氯化钠溶液为原料,制取ClO2的工艺流程如图:
(1)氯化钠溶液通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为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为氧化剂。反应③中的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
(4)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
7.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的生产流程图。
(1)实验室中,操作1、操作2是 。
(2)滤液1中的溶质是 。
(3)滤液1中加适量氨水的目的的除去 。
8.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工业生产碳酸氢铵的一种流程如下:
已知:“合成”步骤中发生的反应为,
(1)碳酸氢铵属于化肥中的 肥
(2)“造气”步骤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写一条即可)
(3)“碳酸化”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步骤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 。
(4)“碳酸化”步骤的作用是制取碳酸氢铵和 。
(5)“循环”的目的是 。
9.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下图示:
(1)要使天更蓝水更清,必须监测并防治大气污染,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包括 (填字母)。
a.臭氧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2)变化I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等成分,这个过程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主要利用了它们的 (选填“密度”或“沸点”)不同。在加热液态空气过程中, 先从中分离出来。
(3)用 可以一次性区分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填字母序号)。
a.带火星的木条 b.燃着的木条 c.澄清石灰水
(4)反应中,氨气(NH3)和氧气(O2)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NO)和水(H2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 。
10.电子工业上制造铜电路板,常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镀铜电路板上的铜箔(Cu),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处理该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液的流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
(1)写出步骤②中加入的铁粉与氯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步骤②③所得FeC12可与一种气体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C13,实现循环使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该单质是 。
(3)写出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 。
11.粗盐中含有多种杂质(泥沙、CaCl2、MgSO4等),为除去杂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粗盐进行了提纯,流程如图所示(所加试剂A、B均过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试剂A中溶质的化学式。
(2)写出一个加入试剂B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进行操作I之后得到的溶液比较浑浊,请分析原因。(写一点即可)
12.图1是实验室净化天然水的流程:
(1)原理分析:
①请从“沉降”、“蒸馏”、“蒸发”、“吸附”、“过滤”中选择合适的关键词填写在上述图1方框内A、B的空白处A 、B 。
②自来水厂可利用明矾【KAl(SO4)2 12H2O】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请计算KAl(SO4)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KAl(SO4)2 12H2O中含有的带电的原子团是 (填离子符号)。
(2)操作过程:在过滤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个即可)。
(3)迁移应用:如图2,水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试剂。
①图2,A实验中检验试管1内气体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先 。
②图2,B中烧杯内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产生大量的热,达到白磷燃烧的温度,引起白磷燃烧,写出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其中的水循环过程如题图所示。
(1)航天员的食品包括主食、副食、即食、饮品、调味品以及功能食品等六大类.副食中红烧牛肉富含的营养素是 。
(2)航天员发现单质铝在纯氧的环境下会像纸一样快速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并且散发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水电解系统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可用 鉴别萨巴蒂尔反应器中生成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
(5)出于安全考虑,空间站不使用液氧。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氧气液化的过程中,主要发生改变的是 。
1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Ⅰ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步骤Ⅱ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 。
(3)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步骤Ⅳ中反应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 B 饱和
(2) D Ca2+、Ba2+
(3)富集和提纯氯化镁
(4) 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 2NaHCO3Na2CO3+H2O+CO2↑
【详解】(1)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海水“晒盐”是利用风吹日晒,使溶剂蒸发的方法使NaCl晶体析出,故选B;
②海水“晒盐”后,所得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Ca2+、Mg2+、等杂质离子,操作顺序正确的是加入②过量的BaCl2溶液(除去硫酸根离子,产生硫酸钡沉淀)、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除去镁离子,产生氢氧化镁沉淀)、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分别产生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⑤过滤(除去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④加入适量的盐酸,调节溶液的pH=7(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⑥蒸发(得到氯化钠),所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⑤④⑥,故选:D;其中操作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可除去溶液中的离子是Ca2+、Ba2+;
(3)海水制镁:从海水中提取MgCl2历经步骤Ⅲ、Ⅳ、Ⅴ三步转换的主要目的是富集和提纯氯化镁;
(4)海水“制碱”:氨碱工业生产过程中,在加压并不断向饱和的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HCO3先结晶析出,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步骤Ⅰ中,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
2. 低 混合物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①③⑤⑦⑧ ②④⑥⑨⑩
【详解】(1)由图示可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说明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
(2)“工业液氧”中含有氧气、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所以属于混合物;
(3)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工业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4)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
(5)①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②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③液氧是由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④石灰水是由氢氧化钙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⑤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⑥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⑦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⑧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⑨自来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属于混合物;⑩0.5%的食盐水是由氯化钠和水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故填:①③⑤⑦⑧;②④⑥⑨⑩。
3.(1)物理
(2)2
4. 化合 铜、铁 去除剩余的铁
【详解】(1)在②中,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由两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符合化合反应特点;
(2)②中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了铜,还有剩余的铁粉,所以滤渣为铜和铁;③处加过量稀盐酸的作用是去除剩余的铁;
(3)滤液2中溶质为氯化亚铁和过量盐酸,反应物为氯化亚铁、盐酸和双氧水,生成物目前有氯化铁,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还有水的生成,所以氯化亚铁、盐酸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地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5.(1) H2O 玻璃棒 饱和
(2)AB
【详解】(1)①“蒸发池”中是蒸发水的过程,质量逐渐减少的物质是H2O;
②实验室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一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这三种基本操作中都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③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母液中含有CaCl2,向母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的CO2等气体,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煤中含有硫,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可燃冰”与煤相比是较清洁燃料,故B正确;
C、“可燃冰”和石油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故选AB。
6.(1)
(2) 化合
(3)NaClO3
(4)NaCl、H2O、Cl2
【详解】(1)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②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3)反应③是盐酸和氯酸钠反应生成氯气、二氧化氯、水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其中氯酸钠中的氯元素为+5价,减少为
+4价,而盐酸中的氯元素为-1价,增加为0价,根据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为氧化剂,因此反应③中的氧化剂是NaClO3;
(4)根据流程图可知,流程中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的可循环利用,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Cl、H2O,Cl2。
7. 过滤 H2SO4、FeSO4 未反应的硫酸
【详解】(1)经过操作1和操作2之后分为滤渣和滤液,实现固液分离,所以为过滤;
(2)一氧化碳可以还原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生成铁单质,铁与稀硫酸反应变为硫酸亚铁,所以溶质为硫酸亚铁,而加入稀硫酸过量,因此溶质中还含有硫酸,所以为H2SO4、FeSO4;
(3)由于加入硫酸过量,所以加入氨水,可以中和多余的硫酸,以除去未反应的硫酸。
8. 氮 将煤粉碎或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 防止碳酸氢铵分解,减少氨水的挥发 吸收CO2,分离出N2和H2 提高N2、H2的利用率,节约资源
【详解】(1)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化肥中的氮肥;
(2)“造气”步骤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有将煤粉碎或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
(3)“碳酸化”是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步骤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碳酸氢铵高温易分解,氨水高温易挥发;
(4)碳酸化的作用是制取碳酸氢铵和吸收CO2,分离出N2和H2;
(5)循环的目的是提高N2、H2的利用率,节约资源。
故答案为:①氮;②将煤粉碎或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③;④防止碳酸氢铵分解,减少氨水的挥发;⑤吸收CO2,分离出N2和H2;⑥提高N2、H2的利用率,节约资源。
9.(1)ac
(2) 物理 沸点 氮气
(3)b
【详解】(1)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2.5、PM10,故填:ac;
(2)变化I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和氮气等成分,变化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分离时将空气加压降温变成液态空气,由于液态氮的沸点低于液态氧,在升温时先达到液态氮的沸点,氮气先分离出来,故填:沸点;氮气;
(3)区分物质,就是利用不同物质的特殊性质。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木条燃烧,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足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太少,也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带火星木条在空气中、二氧化碳中都不复燃,即无法用带火星木条区分空气和二氧化碳,故选项a不正确;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将正常燃烧,在氧气中将烧得更旺,在二氧化碳中将熄灭,用燃着的木条可以区分三种物质,故选项b正确;
澄清石灰水滴入空气、氧气都无明显现象,即用石灰水无法区分空气和氧气,故选项c不正确;
故选:b;
10.(1)
(2)C12/氯气
(3)H2SO4和CuSO4
【分析】根据流程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详解】(1)步骤②中加入的铁粉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步骤②③所得FeCl2可与一种气体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FeCl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该单质是Cl2(或氯气),故填:Cl2(或氯气)。
(3)由流程图信息知,步骤④发生的反应为铜、氧气和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和水,则溶液A中的溶质有生成的硫酸铜和剩余的硫酸,步骤⑤加热蒸发冷却饱和溶液析出硫酸铜晶体后,得到溶液B仍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CuSO4和H2SO4,故填:CuSO4和H2SO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认知流程图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决问题。
11. Ba(OH)2 滤纸破损
【详解】(1)除去硫酸镁,要把镁离子、硫酸根离子同时转化为沉淀,可以加入试剂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镁沉淀;除去氯化钙需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钠可以和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同时也能把过量氢氧化钡中钡离子转化为碳酸钡沉淀;若先加入碳酸钠,再加入氢氧化钡,得到溶液中含有杂质钡离子不能除去,故试剂A为Ba(OH)2溶液、B为Na2CO3溶液。
(2)加入试剂B后发生反应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或碳酸钠和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3)进行操作I之后得到的溶液比较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12. 沉降 蒸馏 +3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验纯 CaO+H2O=Ca(OH)2
【详解】(1)①沉降可以除去泥沙中的大颗粒物质,蒸馏可以除去可溶性杂质。
②KAl(SO4)2中钾元素化合价是+1,硫酸根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
KAl(SO4)2 12H2O中含有的带电的原子团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2)操作过程:在过滤后,同学们发现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3)①图2,A实验中检验试管1内气体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先验纯。
②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13.(1)蛋白质
(2)化合反应
(3)
(4)肥皂水
(5)分子间隔
【详解】(1)副食中红烧牛肉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2)单质铝在纯氧的环境下会像纸一样快速燃烧,发出耀眼的光芒,并且散发大量的热,生成氧化铝,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水电解系统中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可用肥皂水鉴别萨巴蒂尔反应器中生成的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5)分子之间有间隔,在氧气液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所以从微观角度分析,在氧气液化的过程中,主要发生改变的是分子间隔。
14.(1)物理
(2)H2
(3)属于
【详解】(1)步骤Ⅰ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步骤Ⅱ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H2。
(3)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步骤Ⅳ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