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15古诗二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15古诗二首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7 16:2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精确无误地辨识并书写12个生字,熟练把握8个生字的书写技巧,展现文字之魅力。
2.深入领会古诗之精髓,细心揣摩其间所蕴藏的情感,沉醉于这美妙的意境之中。细细品味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独特韵味,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的交融与熏陶,令人陶醉。
3.充满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逐步培养对古诗的热爱与兴趣,让诗词之美深深植根于心中,如泉水般流淌不息。
教学重点
1.深入探索关键词汇的深层含义及其相关概念,全面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2.深刻领悟古诗所蕴含的深刻意蕴,领略其中传达的浓厚情感,让自己沉醉在那优美的诗境之中,享受那无与伦比的艺术之美。
教学难点
沉浸在诗人的字句中,领略他们构思的匠心独运,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也能体验到艺术的无限魅力,宛如置身于一场美的盛宴之中,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愉悦和享受。
教学准备
深入探索诗人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精髓,同时借鉴课文情境图,来加深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理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深情启幕,领略诗意。
1.离别,它有时如诗般婉约,如歌般悠扬,更如晶莹的泪滴,深藏心底。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被传颂千古的送别诗句,无不饱含深厚的友情与亲情。今日,我们将共同踏上一段美妙的文学之旅,去品味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当我们仔细品味这首诗的题目时,能够捕捉到哪些关于送别的信息呢?从“晓”字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清新而宁静;而“净慈寺”则位于风景如画的西湖之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于“林子方”,他便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也是杨万里的挚友。在这一天清晨,林子方即将踏上新的征程,远赴外地为官。杨万里站在西湖边,为友人送行。面对这样的离别,诗人又会用怎样的笔触描绘自己的情感呢?(学生讨论)
3.过渡: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与诗人的心声相契合呢?让我们携手进入这首诗的世界,去感受诗人笔下的离愁别绪吧。
二、古诗之美,初窥其貌
1.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热爱和敬仰,深情地诵读这首诗篇。重复几遍,直至每个字音都如清泉流淌,自然、准确、饱含诗意。让我们的声音,像春风拂过枝头,流畅而通顺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学生们自由朗读)
2.接下来,哪位同学愿意勇敢地站出来,为大家献上自己的朗诵呢?其他同学,请用心聆听,看看他的诵读是否如诗如画,准确无误。(指定两名学生朗读,老师与学生共同校正读音)
3.古诗之美,不仅在于字里行间,更在于其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让我先为大家展现一下首句的韵味,看看哪位同学能够妙手偶得,模仿得更胜一筹?(指定两名学生尝试,老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4.最后,让我们携手共进,齐声诵读这首古诗,共同感受那节奏与韵律交织而成的美丽乐章。让我们的声音,穿越时空,与古人共鸣,陶醉在这美妙的古诗世界之中。
三、深入自学古诗,细品其深远韵味。
1.既然诗已经正确朗读,那它的独特意境又在何处呢?低声吟咏,感受其中的韵律;或是借助注释,理解其含义;或是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画面,尝试领略其中的深意。与同桌分享你的心得,若有不解之处,不妨做个记号,留待日后共同探讨。
2.遇到陌生的字词,不要害怕,勇敢提出。(共同探讨关键字词)
毕竟:这个词蕴含了深入挖掘后的智慧与见解。
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首诗中,特指除了六月之外的其它时节。
接天:意味着与天相连,仿佛无边无际。
映日:在此处指的是阳光照耀。从诗题中的“晓”字可以推测,这里所映照的是初升的朝阳。
别样:形容事物与众不同,独具魅力。
3.在理解了这些关键字词后,有哪位同学愿意用自己的语言,为我们描绘这首诗的迷人意境呢?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分别展现了哪些动人的景象?(分享对古诗的理解,鼓励使用流畅、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
六月的西湖,它的风光真的是与众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无边无际,令人陶醉;而在朝阳的映照下,荷花更是红得如痴如醉,娇艳欲滴。这样的景色,仿佛是大自然为我们精心描绘的一幅美丽的画卷。
4.理解了诗歌的深意,我们必能更有韵味地朗读。现在,谁愿意勇敢地尝试,用声音诠释诗歌的魅力?请注意,读出诗歌的独特韵味。(点名评价)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朗读更加饱含情感呢?让我们一同品味诗歌,欣赏其美妙,深入诗的世界,感受那独特的诗境。
四、品味诗韵,沉浸画境。
1.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八百多年前的那个夏天。想象你就是诗人杨万里,刚踏出净慈寺,微风轻拂,带来清新的气息,一片醉人的景象即刻跃入眼帘。那究竟是一幕怎样的风光呢?
2.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灵去聆听,去构想。(老师朗读第三、四句)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请看板书:蓝天映衬,荷叶碧绿,烈日如火,红花娇艳。
3.同学们,那不仅仅是一片荷叶,那是一池的荷叶;那不仅仅是池塘中的荷叶,那是西湖的荷叶。你能否用你的语言,描绘出这美景的韵味?
(1)关于“无穷碧”的解读:
解读一:它与“接天”相映成趣,展示了其广阔的疆域。
解读二:它描绘了绿的深度,绿得如此深邃,绿得让人无法用言语形容。
解读三:或许,它还涵盖了绿的各种层次:深沉的绿、浅淡的绿、柔和的绿、生机的绿、浓郁的绿......
(2)你们是否渴望亲眼目睹这美景呢?请看课件(远景欣赏),让我们共同领略“接天莲叶无穷碧”的魅力。
小结:的确,满池的莲叶,满眼的绿色,宛如与天相接,与蓝天浑然一体。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啊!
4.六月盛夏,晨曦初露,太阳如烈火般炙热地洒下金辉。在这炫目的阳光下,荷花傲然怒放,宛如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1)荷花在阳光下绽放,犹如一幅绚烂的画卷,色彩斑斓,千姿百态。
(2)荷花的别样红,既展现了一种独特而不凡的红色魅力,其艳丽令人难以忘怀;又通过层次和变化的呈现,仿佛细腻的画笔在勾勒一个多彩斑斓的世界。那独特的红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如火焰般燃烧,美得令人心醉。
(3)谁能用生动的比喻或拟人手法,将荷花红得如此美丽动人的画面描绘得淋漓尽致呢?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这一美景,用声音的力量传递荷花别样的红,让每个人都能在心灵深处品味到这份绝美的风景。
5.眼前翠绿莲叶绵延不绝,宛如与天边相接;荷花娇艳盛开,宛如朝阳照耀下的美人,婀娜多姿。此情此景,你能否用朗读的方式,将其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田呢?
(1)与同桌手牵手,共同品味这份美好。
(2)点名一人,独领风骚,展现你的朗读魅力。
(3)分角色演绎,男生深情款款地咏读莲叶,女生娇艳如花地朗读荷花,共同演绎这场美丽的画卷。
(4)全班齐心协力,齐声朗读,让这份美景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6.荷叶连绵,荷花繁花似锦,难怪诗人曾由衷赞叹——(引领共读,展示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发自肺腑的赞美之词,你是否也能用你自己的语言,倾吐你对此景的由衷赞叹呢?(点名分享,让赞美之情如泉水般涌出)
五、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至此处,是否有些疑问在心头萦绕?(题目明示为送别,但诗中景色描绘为主)这其中的深意,我们又该如何解读呢?
诗人笔下的六月西湖,风景独特,与众不同,宛如他与林子方之间的情谊,别具一格。再看那满湖的荷叶连天接地,荷花在阳光下璀璨夺目,恰似诗人与林子方的友情,无边无际,热烈如火。
总结:此诗妙在以景抒怀,将诗人的情感深深融入每一幅画面中。 (板书:以景抒怀)
2.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首诗,闭上眼睛,让送别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然后分享你所感受到的诗人内心的波澜。(学生自由朗读、感受)
假设一下,此刻你便是诗人杨万里,我便是即将离去的林子方,你心中那些未说出口的话语,又是什么呢?
预设:
愿你前程如莲叶般绿意盎然,事业似荷花般娇艳夺目,一切顺利,步步高升。(我感受到了那份真诚的祝福)
前程似锦,为你高兴,真心期盼你的未来充满欢声笑语。(我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喜悦)
西湖风光如画,你是否愿意留下来,再多停留片刻,与我一同沉醉于这湖光山色之中?(我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眷恋)
六月西湖,荷花盛开,愿你能记住这满湖的荷花,记住我们今日的依依惜别。(我感受到了那份难以言表的惜别之情)
六、背诵古诗,演唱古诗。
亲爱的同学们,南宋诗人杨万里,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写景抒情小诗如细雨般温润人心。尤其是那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堪称别具一格的送别佳作,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又如一抹温馨的微笑轻抚我们的心弦,亦或是一片壮丽的风景,让我们为之倾倒。现在,就让我们携手共赏这首独特的送别诗吧!
1.请同学们自行品味背诵这首诗,随后我会随机点名,邀请几位同学前来展示背诵成果,最后我们再共同高声背诵,感受其中的韵律之美。
2.诗,不仅可以读,可以诵,还可以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首诗谱成的动人旋律中。请大家先静心聆听一遍,感受那悠扬的旋律,然后再跟随节奏学唱一遍,让我们的声音与诗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共同演绎出这首美妙的送别之歌。
七、融入生活,策划任务。
1.老师深信,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有一幅醉人的画卷,那么,你最钟情的景致究竟在何方呢?
2.让我们效仿那位杰出的作者,以景生情,将我们的热爱编织成诗行。首先,一同品味杨万里的诗篇,探寻其中的精妙之处,为我们自己的创作汲取灵感。
内容指引:选择标志性的景物,使其独具特色。
形式要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使诗句如歌如诗。
提示:四季的美景均可成为诗材,但请选取最具特色的景物进行描绘。若能在对仗和押韵上做到和谐统一,自然是锦上添花;若难以达成,也无需强求,关键是要让景致跃然纸上,生动鲜活。
3.请以一张照片为灵感,仿写优美的句子,抒发你的情感。老师将巡视指导,助力你的创作之旅。
4.回顾全诗,共同感悟其中的深意。让我们在诗海中遨游,品味那份流传千古的绝妙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尽管千年已过,林子方的身份已渐被遗忘,但人们永远铭记着杨万里送别他时,西湖上那幅动人的画面,那份深厚的情谊,以及那传颂千古的绝美诗句。让我们也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心中的美景,让情感在文字中流淌,成为永恒的记忆。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无穷碧
以景寄情
别样红
第二课时
一、细赏画卷,燃起求知的热情。
同学们,一踏入这个教室,你们的心弦就已经被大屏幕上的绝美画面所拨动(屏幕上展示着《绝句》的背景图,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那么,现在,你们愿意分享一下吗?这幅画面在你们的内心激起了怎样的涟漪和感悟呢?
的确,这幅画面所描绘的,正是我们熟悉而又热爱的生活,是大自然那神奇而鬼斧神工的杰作。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历经战乱的沧桑之后,重返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眼前便呈现了这样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他被这份美景深深触动,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最终谱写出了这首传颂千古的《绝句》。
二、初步探索,整体感知。
1.聆听教师的范读,感受其韵味。(随着优美的旋律,背景画面上诗文悠然展现,引导学生深深沉浸于诗的幽远意境之中)
2.学生初次接触,领略诗韵之美。务必确保生字的准确读音,诗句的流畅表达。(点名朗读,再集体诵读,共同感受诗的魅力)
3.诗的魅力如同陈年的佳酿,醉人心扉。让我们一同踏入杜甫的草堂,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共同品味这份天赋的绝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内容。
(一)首先,让我们一起品味这句诗的美妙:“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融合了视觉与听觉,仿佛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画卷在我们眼前展开,令人陶醉其中。
1.那么,在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又听见了什么呢?没错,正是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鸣叫,如同一曲动听的春天交响曲。
2.诗人被这一幕所打动,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两个黄鹂鸣翠柳”。
3.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这两个字:“鹂”和“鸣”。看,它们在诗句中仿佛跃然而出,邀请我们一同探寻它们的秘密。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智慧,尝试用各种方法记住这两个字吧。
“鹂”这个字,读作lí,指的就是黄鹂这种美丽的鸟类。所以,它的部首是鸟字旁。左边部分象征它的声音,而右边部分则描绘了它的形态。
“鸣”则代表着鸟儿的叫声。让我们通过课件中的字理图,来清晰地了解“鸣”这个字的历史演变过程。
4.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鸣叫。它们就像春天的使者,为我们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的气息。你能感受到这春天的气息吗?你能读出这春天的生机吗?再次品味那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让这景中有声、声中有景的美好画面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二)深入感受第二句诗的独特韵味。 (教学展示:“一行白鹭上青天”,引领学生们领略诗中的画意)
1.当诗人正沉醉于黄鹂那清脆悦耳的歌声时,突然,眼前闪过一道飘逸的白色身影,它究竟是什么呢?
2.那便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随着课件中“行”字的逐渐放大,它的重要性突显而出)
3.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个“行”字,你是否对它感到熟悉?
4.抬头仰望那辽阔无垠的蓝天,白鹭展翅翱翔,洁白如雪,这一画面是何等的壮丽与宽广!让我们展翅想象,读出那份深邃而又充满无尽遐想的美妙吧! (学生们齐声诵读)(随着课件中“行”字的轻轻跳回原句,学生们的心灵也随之回归诗歌的世界)
(三)深入挖掘第三句的韵味。
1.听,黄鹂的婉转啼鸣,看,翠柳的轻盈摇曳,白鹭的优雅飞翔,青天的辽阔无垠,这一幅画面色彩如此鲜明,仿佛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盎然。诗人置身其中,怎能不被这美景所沉醉?此刻,他透过窗户,凝望远方,又被什么美景深深吸引?(远处的西岭雪山仿佛在向他招手,邀请他一同共赏)
2.这,正是那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意境所在。它如诗如画,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展示课件:第三句配图,深深感受“窗含”的深邃与意境)
3.瞧,又有两位生字小伙伴闪亮登场了,大家熟悉他们吗?(课件展示,“含”和“岭”二字跃然屏上)观察他们的外形,你觉得有何相似之处?又有哪些巧记他们的方法?“岭”字去掉山字旁,是否还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变身为“令”,别有一番韵味)那么,除了“岭”,你还能想到“令”字家族的哪些成员呢?
(玲、拎、冷、铃、零、龄、领,一字之差,韵味各异)
(展示课件:当点击“岭”时,出现“令”字家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奇妙与魅力。)
4.汉字的魅力无穷,变化万千。一个简单的“含”字,便巧妙地将西岭雪山的壮丽景色融入其中,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透过窗户,凝视这片蓝天,想象一下,这与我们下课后站在操场上所看到的无垠蓝天有何异同呢?汉字的魅力,正藏在这些微妙的差异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欣赏。
5.你是否能领略这隐晦而深远的美?让我们闭上双眼,与诗人同行,共同探寻这跨越千年的雪景吧!(齐声朗读)
(四)探索第四句的诗意魔力。
1.诗人轻轻垂下眼帘,那刹那,他的目光被“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壮丽景色深深吸引。让我们通过课件一同感受这诗意的画面,共赏这第四句的诗意魅力。原来,诗人在那一低头的瞬间,目光落在了门外静静泊着的远航舟之上,正准备驶向东吴。
2.接下来,我们来深入探索“吴”字的奥秘。(课件恢复宁静,聚焦“吴”字,以“流畅吴”为引导,带领学生们一同学习)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你记忆这个字的独特方法呢?
3.亲爱的同学们,想象一下,战乱平息,江河船只能自由航行。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诗人亲眼目睹这一切,他的内心会涌起怎样的情感呢?(满心的愉悦)
4.让我们带着这份愉快的心情,用欢快的语调共同读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吧!(齐声朗读,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
四、深入领悟课题,点燃情感共鸣。
1.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刚刚共同品味了这首诗的每一句,现在,你的内心深处是否已被某些感慨所触动呢?(那诗中的韵味,仿佛让人置身于梦幻之中)
2.确实,这些诗句的魅力在于其深入人心的韵味,而这韵味既源自大自然的恢宏与瑰丽,也源于诗人那颗懂得欣赏的细腻心灵。只要我们的内心满溢着对美的热爱与向往,那么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成为令人陶醉的风景。正是诗人如此精湛的辞藻,才使得这绝美的景致更加熠熠生辉。
3.现在,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绝”这个字。(课件展示:字理图,逐步解析字理)同时,我们也将对“绝”与“决”进行细致的对比练习,感受它们在语境中的独特之处。
(课件内容:1. 世间万物并非绝对,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勇往直前,那么未来的春光必将绚烂夺目,充满无限的美好与希望。2.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带着坚定的决心,共同书写人生这部绝妙无比的华丽篇章。)
五、沉醉诗意的醍醐灌顶,追寻美的至境。
1.啊,这诗篇何等神奇!同学们,当我们细细品味全诗,其韵味深入骨髓,恐怕内心只余下一个令人陶醉的字眼——美。让我们暂时遗忘尘世的纷扰,闭上双眼,沉浸在这份诗意的绚丽之中,铭刻于心,轻轻地吟咏,让它如涓涓细流在心间穿梭。(学生们在轻柔的乐声伴奏下,齐声诵读,展开想象的羽翼,描绘内心的画卷)
2.再次品味《绝句》的无穷魅力。(课件上,杜甫的肖像缓缓浮现,一行行总结性的文字在他前方显现,引导学生们深刻理解此诗的背景和深远意蕴)
六、拓宽眼界,激发情感共鸣。
(播放幻灯片:绚丽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沉浸于大自然的魅力之中。)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已经领略到了这份美景的魅力?不只是杜甫草堂,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去尽情领略大自然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让心灵与大自然共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