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复习(一)审题立意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一)审题立意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8 10:3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授课人:
授课时间:
中考作文复习(一)
——审题立意
作文授课课件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概念认识
实例分析
作业布置


中学作文分类占比
1.命题类作文占45.1%
2.半命题作文占35.06%
3.材料作文占5.16%
4.话题作文占12.63%5.续写、联想等其他类型的作文占2.05%
学情分析——明备考方向
学情
分析
六大主题
主题一、家庭生活与亲情;
主题二、校园生活与友谊;
主题三、人生理想与成长;
主题四、往事回忆与品味;
主题五、挫折磨难与坚持;
主题六、自然社会与人类,
学情分析——明备考方向
评分规则——知写作要求
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认真审题,恰当立意。
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推陈出新。
能够运用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学习
目标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非常喜欢绘画。他绘画时特别注意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所以他常常以诗句为题来考验画师,让画师按题作画,择优录用。有一次,他给应试画师出了一个命题——“踏花归来马蹄香”,最后有以下四幅作品入围,大家来评判一下,哪幅画赢得了第一名呢
考考你
审题就是审察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
审题和立意表面上是两个程序,但都是写作的起始工作,应同步进行。
审题是为了立意,立意的前提是要符合题目。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
审题立意理解
审题立意
审题,能帮助我们了解题目的意义、范围和要求,审题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
立意,能帮助我们确定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
审题决定生死,立意决定高下。
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审题要求
题目所规定的题材或主题的范围、写作对象、文体、题眼、题目的虚实都要关注到。
全面、细致:
审题时不先入为主,正确理解题目的意义,不跑题、不偏题。
客观、准确:
尽量打开思路,调动素材积累和情感积累,开掘题目、材料的意义。
开放、深入:
思想内容符合题目的要求,肯定真善美,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正面、积极:
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态度要明确,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
鲜明、集中:
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给人启发和思考;角度独特,见解新颖。
深刻、新颖:
立意要求
思想内容符合题目的要求,肯定真善美,给人以向上的力量。
正面、积极:
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态度要明确,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
鲜明、集中:
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给人启发和思考;角度独特,见解新颖。
深刻、新颖:
立意要求
审题
方法
一般的命题作文题目:
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范围,进而确定中心。
比喻性题目:
要善于理解题目的比喻义,为喻体匹配恰当的本体。
材料作文:
审题时要准确、深入地理解材料的含义,根据材料意义确定中心,再根据中心选择写作材料。
立意方法
顺向立意:
题目中明确蕴含的思想,直接以此作为文章中心;题目含义可做多元解读的,选择其中一种作为文章中心。
变向立意:
顺着题目本有的意义进行思考,而是从其他方向去思考问题。
逆向立意:
与题目的意义相反),辩证立意(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实例
分析
(1)
一、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叙述过程中适当添加人物或环境描写;(2)不少于600字。
这是一篇材料命题作文,是由“提示语+文题+要求”三部分组成,要求我们在审题时必须注意三者之间的联系,切勿顾此失彼。由题目和材料可以看出,这篇记叙文的中心是:走过……才明白了……
我们可以采用“逐字推敲、明确限定、理清关系”的方法,审清题意,明确这道作文题“走过,才明白”的命题意图。
1.由材料得知:材料对写作内容和写作方向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仔细揣摩材料所表达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如:走过山川田野,才明白“自然风光”所带来的人生启迪;走过街市阡陌,才明白“世俗万象”所蕴含的深意;走过任性自我,才明白“青春需要磨砺”这个道理;走过困惑迷惘,才明白如何把握前进的方向。
2.由题目得知:“走”要求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注意内容的生活化,是你亲身经历的;“过”一字意在强调这些经历的事虽然已成过往,但“往事并不如烟”,已经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深有所得,挥之不去。
正如提示语所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忆成长岁月是一种经历,赏自然之景是一种经历,观文化习俗是一种经历,经历人人都有,但是如果在考场作文中,想要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就要尽量去避免俗套。
另外,要注意“明白”二字,这两个字更加侧重于心灵的成长和思想的成熟,明白的或是某种道理,或是某种情感体验,或是历经人生百态,体味世间百味之后的深刻思考,是灵魂丰盈、精神升华的理想境界。
所以“明白”是文章的立意点。而“才”这个副词则使文章标题的条件和结果具备了某种关系,将经历和道理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道理和情感体验一定是在经历中获得的。从这个角度上讲,行文上体现出事件和感悟之间的某种条件关系,方才最为切题。




走过,才明白
如东县双甸中学吴钰瑶
(指导老师:陆建胜)
窗外,几片香樟树的落叶随风曼舞。春寒料峭,已近清明。“叮呤呤……”下晚自修的铃声在校园上空响起,终于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同学们纷纷收拾书本,准备回宿舍。唯有我,听这声音却犹如身患重病的老人,感到无比压抑。
(★赏析:开头,小作者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凄冷的气氛。终于结束一天的课程,本该轻松快乐,但听到下晚自修的铃声,“唯有我,听这声音却犹如身患重病的老人,感到无比压抑”,为什么呢?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最近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爷爷的病重,使我彻夜难眠;成绩差的失意,犹如一块大石头压在我的胸口,使我喘不过气来……出了教室门,一阵寒风吹来,我裹了裹身上单薄的衣服,拖着沉重的步伐,默默地向宿舍走去。
(★赏析:这一节,解开上文的悬念。爷爷的病重,“使我彻夜难眠”;成绩差的失意,“犹如一块大石头压在我的胸口,使我喘不过气来”这个比喻,形象地突出困难重重,对于“我”的压力之大。最后一句,运用动作描写,“裹”写天气冷,“拖”“走”再次表现“我”的心情抑郁沉重,为下文埋下伏笔。)




突然,“瑶瑶——”一声熟悉的声音飘入我的耳中。我抬头望去,一个身材瘦小的老年妇女站在那儿,满是皱纹的脸上挂着笑容,笑起来,整个脸像一朵菊花绽放了开来。看着这佝偻矮小的身子,我的眼睛竟有些许涩涩的感觉,不禁快步向她走去。
(★赏析:这一节先声夺人,通过陌生化的描写,写奶奶的外貌。“身材瘦小”“ 满是皱纹”表现奶奶的苍老,“挂着笑容,笑起来,整个脸像一朵菊花绽放了开来”这个形象的比喻,写奶奶的慈祥温柔。最后一句,通过“我”的感受,侧面烘托奶奶对于“我”的疼爱,真切感人。)





原来是我的奶奶。看到她,我便有了一大串的问题,忍不住脱口而出:“奶奶,这么冷的天,你怎么来了?爷爷好些了吗?……”“你爷爷他没事,好多了,你别担心呀!”她没有血色的嘴唇微微张了张,“倒是你,这么冷的天,只穿这点衣服,冻着了怎么办?喏,这些是厚的衣服,多穿点,别感冒了!”她用着略带沙哑的声音,脸上满是责备的神情。我用力地点了点头,鼻子竟有些酸。看着奶奶身上也穿着薄薄的衣服,我便说:“奶奶,您光说我,我听您这声音,你也感冒了吧?这么晚了,还跑这么远的路来看我,还不多穿点衣服。”奶奶笑了笑说:“奶奶不冷,不冷。对了,你刚上完晚自修,又饿了吧?这些是我亲手包的饺子,回宿舍趁热吃吧!”说着,奶奶便将保温盒递给了我。那个保温盒,里三层外三层包得严严实实的。我摸着她满是老茧的手,忍不住热泪盈眶。但我很快就擦去,生怕奶奶看见。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运用对话描写,表现祖孙两人的情感交流。你看,“我”开头一连串提问,表现自己对于爷爷的牵挂。奶奶告诉“我”爷爷好多了,并且让“我”别担心,提醒“我”天气冷多穿衣服。“我”听到奶奶“略带沙哑的声音”,心疼奶奶。奶奶把保温盒交给“我”,让“我”“忍不住热泪盈眶。但我很快就擦去,生怕奶奶看见”,小作者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的写法,真切细腻,感人至深。)





奶奶问:“孙女,怎么哭了?”我平复了一下心情,笑着说:“没事儿,风大迷了眼,您赶紧回去吧!这么晚了,路不是很好走,您路上慢点。”奶奶听了,点了点头:“嗯,奶奶这就回去了,你在学校好好照顾自己。”我笑着点了点头,目送着奶奶离开。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紧扣上文,写“我”关心奶奶,提醒她回家慢点。奶奶的语言描写,再次表现对于孙女的疼爱。)




我回到宿舍,打开保温盒,里面飘出了热气,眼泪竟不争气地又流了下来。喷香的饺子,化作阵阵暖流,渐渐温暖了我那颗冰冷的心。窗外,借着灯光,我竟然发现,香樟树已经长出来新叶子,绿得发亮,让我觉得春天终于来了。
(★赏析:这一节,小作者描写自己闻到喷香的饺子,心潮起伏。“喷香的饺子,化作阵阵暖流,渐渐温暖了我那颗冰冷的心”,照应第二节,奶奶的爱温暖了“我”,亲情是如此美好!最后一句,照应第一节的景物描写,形成反差,“我”心里的春天也终于来了!)
走过艰难,我才明白,奶奶的爱是如此美好而
珍贵!
(★赏析:结尾点题,点明主旨。首尾呼应,余味无穷。)
实例
分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审题
理解寓言内容——
猫头鹰因叫声不受欢迎而决定搬家,斑鸠告诉它改变叫声才会受欢迎。
归纳基本意义——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才有生存空间。
立意
正向思考——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合理限定——
逆向思考——要勇于寻找合适的生存空间、坚持真理比赢得喜爱更重要……
辩证思考——改革先要改变人们对待新事物的态度……
发散思考——学会听取难听的批评、深夜的鸣叫声再悦耳也不受欢迎……
适应环境的最佳方法是扬长避短、不能改变声音就少说多做……




【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写作主题:①学会改变自己,适应环境;②唯有自我反省,才能进步;③适者生存;④换个环境又何妨;⑤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美”源于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最美”源于对人民拼尽全力的奋斗:“最美”源于持之以恒地传递光和热;“最美”源于扎根基层数十载的坚持……“最美”的表达方式很多,但都是我们身边的正能量、好榜样、始终不变的初心使命。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我心中最美的 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②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③不少于 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学习总结
授课人:
授课时间:




作文说课课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