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聆听音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熟悉主题音乐。
3、记忆乐曲主题,了解乐曲结构。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了解掌握表现乐曲的结构。
教学难点:
在教师启发、指引下,创编声势等表现《森林狂想曲》。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铺垫)
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心感受美妙的音乐,带上耳朵去旅行。
二、欣赏《森林狂想曲》
(一) 导入(初听全曲)
今天是耳朵的旅行。带上你的好心情向充满神秘而愉快的地方,我们一起出发。
提问:音乐带给你什么感受,在你面前出现了一副什么样的场景?一路听到的乐曲是全世界最好听的大自然的音乐,是荒野探险家 、自然录音家、自然观察家、音乐制作人,跋山涉水,历时五年,深入热带森林进行实地录音!共收集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羊、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自然声音。再配上悠扬的乐曲,呈现自然声音与音乐融合的最高境界。
(二) 欣赏乐曲
1.主题A
① 听到了什么声音?乐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发挥想象联想。(播放主题A)能用“噜”来模唱,蛙声做铺垫,力度处理提示(声音轻快跳跃)创编声势表现
2.主题B
森林里的空气可真清新,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呼吸森林里最清新的空气吧,这部分音乐的情绪是什么(优美抒情的)这么优美的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小提琴)创编声势表现
3.主题C
伴着美妙的音乐继续前行,森林的第三段音乐又在我们的耳畔奏响了,它的情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播放音乐)(热烈欢腾的)创编声势
4.区分主题
考考大家:你能听辨出我们旅行的森林的各个主题吗 现在老师弹奏乐曲,同学们来听辨一下弹奏的是哪一个主题,用手势来表示。
5.曲式结构分析
现在让我们仔细聆听,一起把整首乐曲主题顺序填到黑板上,谁能来试一试呢 (找生)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就是这样的,是不是很有趣啊!揭示乐曲的名字叫做《森林狂想曲》又叫森林的歌声。由吴金黛作曲。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有实地录制的音效。
(三) 表现乐曲
创编声势完整表现全曲
三、总结拓展
大自然带给了我们绿色的希望,也是上天赐给我们人类最宝贵的礼物,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国每年有近50余种动植物濒临灭绝,照这个速度下去大自然美妙声音就此不再重现,我们来看一组图片(课件)
四、结束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