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 坎市中学 卢荣毅 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工作于2012年9月开始,到2013年11月结束,历时1年多。根据国家林业局审定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福建省森林面积801.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5.95%。清查结果表明,福建省森林覆盖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连续36年保持第一。 若按1万公顷森林每年可产310万吨氧气,而每人每年需要的氧气是5.9吨,801.27万公顷森林所产生的氧气可满足4.2亿人的生存需要,可算是真正的天然氧吧。
同学们,你们想想森林要制造这么多氧气,需要什么物质做原材料呀? 【问题1】我们常说:万物生长靠太阳。能否把这句话也用在二氧化碳身上呢?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阅读P39第1段) 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人类及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充足的氧气;也参与自然界中的许多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问题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也就是说二氧化碳的含量也就维持在0.03%左右,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这个值高一些或少一些,有影响吗?(阅读P40页“拓展视野—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 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超过正常值,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太少则不利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②土地荒漠化;③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 【问题3】二氧化碳多了、少了对大自然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那么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如何维持相对稳定的?(阅读P40图2-11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动植物的呼吸
●微生物分解作用
●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 【问题4】我们人类的活动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这种稳定性,为维持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我们能做点什么?控制温室效应的有效措施:
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燃料的使用,
开发新能源,
②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低碳出行、节能减排 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恶化,我们可能只有十年的时间 你知道么?在未来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南极和格陵兰冰盖有可能引发一连串反应造成冰盖崩裂,科学家预言,如果气候变暖不能有效遏制,将引发全球大萧条,洪水或者干旱将使大约2亿人游离失所.而他们,有可能就是你我的后代 你知道么?少开车一公里,平均可少排放二氧化碳220克左右;放弃一次2000公里的飞机旅行,则可以减排278公斤;将普通家庭室内温度冬天调低2摄氏度,夏天调高2摄氏度,一年的减排量就将近一吨 你愿意行动么?勤俭节约、少开汽车、少喝瓶装水和饮料、少开空调、随手关灯、不抽烟、种一棵树......自然、朴素、简单的生活正在回归,责任、节制已经成为新的生活时尚,应对全球变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尽责 如果你愿意,让我们来一起努力 【问题1】二氧化碳时刻都在我们的身边,但我们似乎并未“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是为什么? 【问题2】展示一瓶已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并正放于桌上。结合氧气的学习,观察桌上的一瓶已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你能获得它有哪些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asf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 【问题3】你能说出一种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或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吗?
二氧化碳不可燃和不支持蜡烛的燃烧.asf 【拓展问题】我们曾做过一个实验:向盛放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发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比上层的蜡烛先熄灭.但如果将玻璃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上(如下图C),蜡烛熄灭情况将如何? 现象:上层蜡烛先熄灭,下层蜡烛后熄灭.原因: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但由于热胀冷缩,蜡烛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变大,密度变得比空气的小,会聚集在玻璃杯的上方,使上方的蜡烛先熄灭 【问题4】氧气有三态变化且液态和固态均为淡蓝色,二氧化碳是否也有三态变化?不同的存在方式是如何转变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阅读】课本P41的“你已经知道什么”和“1.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CO2气体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干冰加压
降温加压 降温压缩101KPa
- 78.5C0升华 【强化问题】固态二氧化碳又叫什么?有何用途?该用途的原理是什么?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气态气态:植物光合作用、碳酸饮料液化液态液态:某些灭火器原料固态凝固升华固态(干冰): 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人造云雾干冰升华.MPG(干冰) 【问题1】我们前面已经知道氧气不易溶于水,那么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又如何?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吗?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问题2】你能再设计实验去验证它溶解性到底有多大?【演示】用一次性注射器先吸入10ml水,再吸入10mlCO2,封闭针管后震荡,体积有何变化?现象:活塞会自行前推到10ml刻度处停止。结论:说明1体积水里大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 能溶于水【演示】用试管取2ml蒸馏水,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往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然后加热该试管再次观察现象。[提供信息]紫色石蕊是一种色素,遇到酸性溶液会变为红色。现象:◆通入二氧化碳,紫色石蕊变红◆加热红色石蕊变紫色结论:CO2 + H2O H2CO3结论:
H2O+CO2△H2CO3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的吗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和石蕊溶液的反应.wmv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碳和水。现象:二氧化碳+水 碳酸碳酸 水 + 二氧化碳△常温下就可以缓慢分解,加热分解速率更快。 请从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的角度把下列化学反应分成两组,并说出你的理由。考考你的眼力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A + B → ABAB → A + B特征:“多合一”特征:“一分多” 同种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不同的反应,产物也不同。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控制化学反应。 二氧化碳 + 水碳酸二氧化碳 + 水葡萄糖 + 氧气 同学们对照生物课上学过的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表达式,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请同学们回顾前面所学,你如何知道瓶内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而不是空气或别的气体?【课堂练习】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记住各物质的化学式。氢氧化钙 + 二氧化碳 → 碳酸钙 + 水 Ca(OH)2 CO2 CaCO3 H2O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利用这个反应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操作: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一、CO2的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2、能溶于水(1:1)3、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CO2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CO2+H2O = H2CO3H2CO3 = CO2↑ +H2O 3、与澄清石灰水[Ca(OH)2]反应CO2+ Ca(OH)2 = H2O +CaCO3 ↓整理与归纳二氧化碳+水 → 碳酸碳酸 → 水 + 二氧化碳人工降雨灭火工业原料致冷剂光合作用 四、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使得枯井、地窖里CO2的浓度较高。因此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为确保人生安全,必须先检验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有害。 如何进行检验(强调空气取样)?浓度较高时应如何处理?菜 窖灯火试验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达到1%时,人就会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达到4%~5%时,人就会感到气闷、头痛、眩晕;
达到6%时,人就会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至死亡。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如教室。二氧化碳的对人体的影响 【探究】CO2水溶液中有何成分?到底谁使其褪色?《1》图中第(Ⅰ)(Ⅱ)步骤的目的是说明:
证明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2》图中步骤(Ⅲ)的现象是:
无明显变化;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3》图中步骤(Ⅳ)的现象是:
紫花变红,与醋酸现象类似,说明二氧化碳通入水有酸性物质生成;
《4》第(Ⅳ)花烘干的现象是:
红花变紫,说明酸性物质消失,生成的酸性物质不稳定; 以下实验是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干纸花是由石蕊溶液染成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Ⅰ和Ⅳ小花变红色,实验Ⅱ和Ⅲ均不变色.通过该实验最终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 A.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B.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红C.C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是H2CO3D.二氧化碳与水会反应,且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 D 【拓展问题】利用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石反应这一原理你会解释下列现象或做法吗? 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常附着一层白色固体,是
什么物质?如何形成的?
2.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家中的鸡蛋要保鲜,常把鸡蛋放入石灰水中泡一下再风干,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3.刚粉刷不久的墙壁为何常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