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课件+素材,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参考】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课件+素材,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13 08:01:50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1.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在甘肃省西北
部,乌鞘岭以西,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
山以南,因地处黄河以西故名。东西长约1000
公里,南北宽约数公里至100多公里,平均海
拔1000~1500米,多砂碛[qì]、戈壁。绿洲断
续相连,依赖雪水、河水灌溉,农牧业较盛,
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在天下的千万条道路中,“丝绸之路”以影响深远广泛、名字优美动听而闻名于世。作为重要的商业通道,“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河西走廊红崖河西走廊
党河大峡谷  中国的丝绸很早就传到国外。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朝和外界的陆上
贸易往来有很大发展。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的重要商路,经过河西走廊和今
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在这条商路上,汉朝向外输出的
主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汉书·张骞传》丝绸之路示意图天山
新疆阜[fù]康县境内
天山博格达峰下昆仑山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全长2500公
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
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
坦。长约2500公里,宽约250~300公里,平
均海拔约5000米。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书
称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
格”[意为红山],东起鄯[shàn]善县兰干
流沙河,西至吐鲁番桃儿沟,东西走向,
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
气温达47.8度,地表最高温度在70度以上。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火焰山(吐鲁番盆地北缘)阿尔金山沙子泉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帕米尔高原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市城西北约90公里处。相传,古时候西域和田等地的美玉从塔里木盆地经此处输入中原,玉门关由此而得名。   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玉门关遗址阳关遗址(今甘肃敦煌西南)阳关汉代烽火台  位于敦煌城西南,距城70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时为都尉治所,晋时在此置阳关,唐废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阳关、玉门关都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古代重要的军事据点。阳关遗址处在大风过后,常有兵器、陶器、货币、生活用具等残破遗物出现,当地又称之为“古董滩”。楼兰古城的佛塔虚拟复原的楼兰古城  楼兰古城遗址位于若羌[qiāng]县东北部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南部,罗布泊西北岸,距库尔勒市340公里。楼兰国始建于公元前176年,消亡于公元630年,共有800多年历史。其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楼兰古城是汉代通西域南路的必经之地,在东西文化交流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后被沙漠埋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鱼蛙纹锦长寿明光锦
(上织吉语“长寿明光”)长乐明光锦
(夹织吉语“长乐明光”)1980年罗布淖[nào] 尔(罗布泊)高台出土东汉丝织品树叶纹缂[kè]
毛鞍毯
1984年新疆和
阗[tián]
洛浦赛依瓦
克汉代墓出土人面纹缂
毛残片
1983年新疆洛浦赛
依瓦克汉墓出土人首马身纹缂毛残片
1983年新疆洛浦赛
依瓦克汉墓出土  西汉时,一条以成都为起点,经今四川南部和云南境内,通往缅甸、
印度,以及更远的“南方丝绸之路”也已经形成。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起自成都,越过岷江、大渡河、雅砻[lóng]江、金沙江、澜沧[lán cāng]江、怒江等大河,在数不尽的祟山峻岭中穿行,最后从滇西的腾冲出境,经缅甸到达印度。  在大理以东和东北有两条古道—灵关道和五尺道。自大理起,二道合
一,称为博南道,又称永昌道。尽管古道难行,商旅却打通了这一条民间
的贸易商道,利用马匹、骆驼以至人力,运载着丝绸、布匹、瓷器、铁器、
漆器、茶叶等到印、缅各地,又携回宝石、珍珠、海贝、琉璃等辗转贩卖。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云南大理云南漾濞[bì]——博南古道上的枢纽“南方丝绸之路”上马帮在青石上踏出的蹄印东汉陶船(长54厘米 内河船模型 
船尾安置有迄今为止最早的舵)  汉朝时,中国对外交往的范围大大扩展,除了通过陆上交通联系西方
国家和南亚的国家,还利用海上交通等与日本列岛及东南亚各国往来。2.汉与朝鲜、
日本的交流番[pān]禺(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
(可造长20米×宽8米的大型船) 朝鲜是中国唇齿相依的近邻,两国之间很早就有往来。汉朝时,一些中国人从海上或渡过鸭绿江到达朝鲜半岛。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在中国工匠的帮助下,当地人掌握了铁器制造技术。   近数十年间,在朝鲜平壤
古代乐浪郡遗址出土了大批汉
代文物,其中包括蜀郡制造的
漆器,如彩绘神仙龙虎盘等,
这些事实都可以证明汉朝的经
济和文化对朝鲜有重要的影响。东汉疆域图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
公元前6~公元57年洛阳汉光武帝原陵
古谓原陵 俗称汉陵日 本国旗国徽徐福(神武天皇)  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邦,
中日交往有悠久的历史。西汉时,日本列岛上
有上百个国家,其中30多个国家曾派使节到中
国。从那时起,中日交往有了文字记载。东汉
时,中日交往增多,日本的使节常到中国。  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东汉
[公元25年~220年]都城),与东汉王朝通好。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委[wō]奴国王”金印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汉委奴国王”金印发现处纪念碑
日本福冈市志贺岛  公元97年,正在西域的东汉官员班超派遣部属甘英出使大秦,
即古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波斯湾(当时称条支海),没有继续前
进,但了解了沿途以及欧洲的一些情况,再次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波斯湾卫星照片3.汉与欧洲的往来河南洛阳东汉墓
出土罗马玻璃瓶  汉桓[huán]帝(刘志)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至汉,向桓帝进献了礼物。安敦即当时的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但此后罗马帝国与东汉王朝并未有进一步的交往见诸于历史记载。
  可以设想,这种接触如能进一步发展的话,人类历史也许会出现一些新的格局。尽管如此,古罗马帝国与汉帝国间在民间层次上存在着间接的贸易往来,尤其是辗转运至罗马帝国境内的中国丝绸等物品,是当时罗马贵族展示高雅时尚的奢侈品,而罗马帝国的一些物品在汉代墓葬中也不止一次被发现。
  在《后汉书·西域传》中,也有较多文字介绍了大秦的政治、物产与风土人情。  166年,一批大秦(古代罗马帝国)人从海路来到中国。他们以大秦安敦尼王朝皇帝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象牙、犀牛角等礼品。从现有文字记载来看,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碧琉璃杯碧琉璃瓶 广西出土的价值昂贵的罗马玻璃器皿,是通过海路辗[zhǎn]
转运到中国的,成为了汉朝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最好历史见证。一、两汉时期为什么对外交流非常频繁呢? 1.国家强盛,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2.交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3.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二、这种频繁的对外交流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呢? 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双方共同的发展。1.“丝绸之路”的含义
2.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1.汉与朝鲜的往来
2.汉与日本的交流汉与朝鲜
日本的交流1.甘英出使大秦
2.大秦与汉的交往汉与欧洲
的往来1.右图是当代史学研究者对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评价。你认为材料中所提到的这一“主轴”的起点应该是( )
A.西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
C.西汉的成都
D.西汉的河西走廊B2.(2010·宁德中考)公元前1世纪,罗马执政官凯撒穿
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凯撒穿的丝袍材料来自中
国( )
A.咸阳 B.长安 C.大都 D.京师
3.(2010·龙岩中考)汉朝时,派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 )
①今新疆境内 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大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BB4.如果说西汉时“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那么,你
认为东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为什么?
5.汉朝时,中日联系必须通过海路,中国与欧洲联系既
可通过陆路也可以通过海路。你认为,联系中外的海上
通道应如何命名?为什么?答:洛阳。洛阳是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答:“海上丝绸之路”。因为海上商路运送的产品最重要
的仍是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