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题-11-《虽有嘉肴》 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文言文专题-11-《虽有嘉肴》 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8 10: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
部编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虽有嘉肴》
八年级下第22课
文章背诵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重点字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jiā



jiāo

qiǎng

zhǎng

yuè

xué

虽有____ ____,弗食,不知其____也;虽有____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____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____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重点字形






1.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
2.虽 有 至 道,弗 学,不 知 其 善 也。
3.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教 然 后 知 困。
4.知 不 足,然 后 能 自 反 也;知 困,然 后 能 自 强 也。
5.故 曰:教 学 相 长 也。
6.《兑 命》曰:“学 学 半。”
7.其 此 之 谓 乎?
重点断句
/
/
/
/
/
/
/
/
/
/
/
/
《礼记》,________至________间_________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________(朝代)经学家_________编纂的.《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礼乐制度。
《虽有嘉肴》是《礼记 _________》中的一篇,是中国_________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文学常识
战国
秦汉

西汉
戴圣
学记
教育
1.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至道 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然后知困 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兑命》曰:“学学半” 学学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xià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困惑。
自我反思。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同“敩(xiào)”教导。
重点翻译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重点翻译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5.《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尚书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其 ⑴不知其旨也
⑵其此之谓乎?
学 ⑴学(xiào)学半
⑵学学半
代词,指嘉肴。
副词,表示推测语气,
大概,或许
动词,同“教”,教导。
动词,学习。
特殊用法
用法 词语 例句 释义 古 今 异 义 教学 教学相长也 古义
今义
旨 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困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
反 然后能自反也 古义
今义
教与学。
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味美。
意义。
困惑。
困难。
反思。
颠倒的,方向相背的(跟“正”相对)
特殊用法
用法 词语 例句 释义
词类活用 善 弗学,不知其善也
通假字 学 学学半
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学”同“教(xiào)”,教导。
句式 例句 用法 释义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应为“其谓此乎”,“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特殊句式
思维导图
内容理解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类比引入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逐层论证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逐层论证
学学半
主旨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教学相长,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论证特点
类比
论证
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相长
美味菜肴
好的道理


味道
好处
论证过程
提出问题
类比入题,把最好的道理比作美味的菜肴
用不品尝美味的菜,就不知道它的味道
类比——不去学习,就不知道最好的道理
分析问题
“学”“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
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
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解决问题
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文章主旨
文章运用“________”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类比
教学相长
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
实践出真知
重点问题
1.(课后题)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即“教”与“学”互相推动、互相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
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重点问题
2.(课后题)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两篇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
⑴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
⑵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
⑶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证“学”与“教”的情境。
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类比说理的效果。
重点问题
3.你是怎样看待“教学相长”的道理?
⑴“教学相长”是文中表达的观点,在指导我们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效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不断地学习之后,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的困惑。教与学的过程会使自己得到提升。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启发我们注意实践,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重点问题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
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
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作为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
重点问题
5.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类比论证。
用日常生活事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学习,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这样采用类比论证,使道理浅显易懂。
6.文章结尾处引用《兑命》中的话:”学学半。“结合本文体会这句话的作用。
这是本文的点睛之笔,“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进一步阐发了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选自《礼记正义》。《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
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图书,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
先秦时期的汉民族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庄子和弟子等的回答,记述
修身做人的准则。
C.《礼记》内容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
重要资料。
D.《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2.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⑴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这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⑵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3.背诵积累。
1.《虽有嘉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嘉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嘉肴》中说明人们能够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
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㈠对比阅读《孟涂文集》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6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⑴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舍问,其奚决焉 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4分)
甘美,美味,甘味。
反省。
喜欢,喜爱。
放弃,舍弃。
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2分)
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
/
㈠对比阅读《孟涂文集》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6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⑵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㈠对比阅读《孟涂文集》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6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
【甲】教学相长也。
㈠对比阅读《孟涂文集》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6分)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5.【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4分)
⑴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
⑵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虽有嘉肴》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②,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③,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③为人:作曲的人。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㈡对比《史记(节选)》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1.下面各组句子中,红色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道 虽有至道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学 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学半
C.足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谓 其此之谓乎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
㈡对比《史记(节选)》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弗食,不知其旨也。
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
⑵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
㈡对比《史记(节选)》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语段【甲】中,作者认为“教和学”存在怎样的问题?怎样解决?(4分)
⑴“困”和“不足”,即教的过程中会遇到困惑,学的过程中会有不足之处。
㈡对比《史记(节选)》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5分)
⑵解决方法:对于困惑,自我勉励,不断钻研;对于“不足”,自我反思,更加努力。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4.语段【乙】中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分)
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没有俯到曲子所表达的志向;又学习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融入作品理解作者,于是一直学习,最后融入作品中,他真正做到了知不足。
㈡对比《史记(节选)》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甲】《虽有嘉肴》
【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①。不学操缦②,不能安弦③;不学博依④,不能安《诗》;不学杂服⑤,不能安礼;不兴其外,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⑥焉修焉,息焉游⑦焉。夫然,故安其学而来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⑧而不反”。《兑命》曰:“敬孙⑨务⑩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注释】①本节选自《学记》。①居学:在家休息时的学习。②操缦(man):学习弹奏杂乐。③安弦:懂得音乐。④博依:各种比喻。⑤杂服:各种服饰。⑥藏:怀抱⑦游:闲暇。⑧辅:指朋友。⑨孙:同“逊”,谦虚。⑩务:必须来:到达。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食 虽有嘉肴,弗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B.知 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知也(《论语》)
C.其 其此之谓乎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困 教然后知困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3.语段【甲】【乙】都引用了《兑命》中的话,请分别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4分)
⑴语段【甲】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论述教和学的关系,强调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道理。
⑵语段【乙】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证明学习重在课下勤奋练习、持之以恒的观点。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4.阅读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析两个语段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4分)
语段【甲】开头以好吃的菜和最好的道理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论点,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印证。
语段【乙】文开头首先点明,在大学教学中重视课外练习对正式课业的补充作用,之后用三个例子举例论证中心论点,即无论课内课外都要关注学习。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强调孜孜不倦学习的重要性。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㈣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8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⑴学不可以已 已:_________ ⑵故木受则直 故: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2分)
停止。
㈣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8分)
所以,因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语段【甲】运用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______;语段【乙】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教学相长(也)
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㈣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