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题-15-《鱼我所欲也》 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文言文专题-15-《鱼我所欲也》 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8 10:5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
部编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鱼我所欲也》
九年级下第09课
文章背诵(第1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文章背诵(第2段)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重点字音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dān

gēng





xiàng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____,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____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____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____ ____耳。
重点字形(第1段)





一____食,一豆____,得之则生,____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____受;____ ____而与之,乞人不____也。万钟则不____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____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重点字形(第2段)









1.生 亦 我 所 欲,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故 不 为 苟 得 也。
2.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则 凡 可 以 得 生 者 何
不 用 也?
3.非 独 贤 者 有 是 心 也,人 皆 有 之,贤 者 能 勿 丧 耳。
4.呼 尔 而 与 之,行 道 之 人 弗 受。
5.蹴 尔 而 与 之,乞 人 不 屑 也。
重点断句
/
/
/
/
/
/
/
/
/
/
/
/
/
/
/
/
/
/
/
/
6.万 钟 则 不 辩 礼 义 而 受 之,万 钟 于 我 何 加 焉!
7.乡 为 身 死 而 不 受,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8.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
重点断句
/
/
/
/
/
/
/
/
/
/
/
/
/
《孟子》记录了孟子及其________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成书大约在________时期,_____家经典著作。《孟子》主张_______,性_____论。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在一起称为“四书”。
文学常识
弟子
战国

仁政

大学
中庸
论语
1.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死亦我所恶 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何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贤者能勿丧耳 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
讨厌,憎恨。
祸患,灾难。
同“避”,躲避。
假如,即使。
什么(手段)不用呢?
这种心。
丧失。
8. 一豆羹 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呼尔而与之 呼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蹴尔而与之 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乞人不屑也 不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用肉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用作后缀,不译。
踩踏。
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优厚的俸禄。
古代的一种量器。
同“辨”,辨别。
13.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妻妾之奉 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有什么益处。
侍奉。
同“德”,感恩、感激。
同“欤(yú)”,语气词。
同“向”,先前、从前。
停止。
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重点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事情,(但)我厌恶的事情还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重点翻译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们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假如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

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避祸,但有人不这么做。
重点翻译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这是因为人们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重点翻译

10.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1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轻视而不肯接受。

1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重点翻译

1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俸禄和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1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1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羞恶之心。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得 ⑴二者不可得兼/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⑶故不为苟得也
⑷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⑸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
⑹得志,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
奉 ⑴妻妾之奉
⑵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动词,获得
动词,同“德”,感恩,感激
动词,取得
动词,领会
动词,能,能够
动词,实现
名词,侍奉
名词,供养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是 ⑴是亦不可以已乎
⑵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⑶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⑷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⑸天降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⑹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受 ⑴行道之人弗受/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⑵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代词,这种行为,这种做法
代词,这种
代词,这
判断动词,是
代词,这样的
与“以”连用,因此
动词,接受
动词,获得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生 ⑴舍生而取义者也
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⑶绝(巘)多生怪柏(《三峡》)
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心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⑵则有心旷神怡(《岳阳楼记》)
⑶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名词,生命
动词,获得生命
动词,生长
动词,生存
名词,思想
名词,心情
名词,内心
特殊用法
用法 词语 例句 释义 古 今 异 义 豆 一豆羹 古义
今义
是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古义
今义
可以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古义
今义
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
今义
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豆子

判断动词
能够用来,可以用来
表示许可
古代的一种量器
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特殊用法
用法 词语 例句 释义 古今 异义 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今义
通 假 字 辟 故患有所不辟也 辩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 乡 乡为身死而不受 益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同“避”,躲避
同“辨”,辨别
同“德”,感恩、感激
同“欤”,语气词
同“向”,先前、从前
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用法 释义
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 “……也”表判断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者也”表判断
倒装句 所恶有甚于死者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所恶有于死者甚”
鱼是我所喜爱的。
那么我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




生——鱼
提出论点
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
提出论点
义——熊掌
道理论证
正面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不为苟得
患有所不辟
反面
所欲莫甚于生
所恶有甚于死者
何不用——有不用
何不为——有不为
道理论证
正面
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
反面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
本心
侧重于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勿失其
本心
文章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喻,阐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并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从而论证了“______________”的观点。
文章主旨

熊掌


舍生取义
重点问题
1.(课后题)朗读并背诵课文。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1.(课后题)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
提出
论点
类比
舍鱼而取熊掌
道理论证
正面
反面
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
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
举例论证
正面
反面
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勿失其
本心
舍生取义
所恶有甚于死者→患有所不辟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有不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
重点问题
2.(课后题)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
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他认为人类的良知是一种本能的心理状态,不学而有,不教而在。所谓修身,就是要保有“本心”。
重点问题
3.(课后题)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一身侠胆的荆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血洒秦宫,慷慨就义。
大义凛然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用自己的生命为舍生取义做了最好的注解。
“一腔热血勤珍重”的秋瑾女侠,“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无不是舍生取义的楷模。
在今天,舍生取义的观点仍应该值得提倡。为了正义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有时我们需要舍弃自我利益,这就是新时代“舍生取义”的表现。
重点问题
4.(课后题)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
两个人各有一本不一样的书,都把自己的那本看完了,他们各自看了一本书。如果他们将自己的书交换阅读,那么,书虽然没有增加,但两个人却各自看了两本书。这说明了分享的好处。
重点问题
5.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⑴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⑵引出中心论点。
⑶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⑷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重点问题
6.结合本文及《〈孟子〉三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⑴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
⑵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⑶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1.按要求填空。
课文第1段的段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第2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1层(第1-2句)从_________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第2层从_________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正面
义的存在
反面
“不辩礼义”接受万钟是丧失人的本性的行为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2.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什么?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什么?
指道义。
3.课文开头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遭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增加了所要论述的问题的通俗性,为下文论述正题作铺垫。
指丧失道义。
4.文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请举出两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从前与今天对比等。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5.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6.背诵积累。
⑴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
⑷孟子认为,人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恶有甚于死者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鱼我所欲也》
【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①?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 屈原列传》)
[注]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㈠对比阅读《史记 屈原列传》自序,完成试题。(共16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⑴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被发行吟泽畔 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所欲有甚于生者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遂自投汨罗以死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4分)
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同“披”,披散


㈠对比阅读《史记 屈原列传》自序,完成试题。(共16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圣贤的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圣贤的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⑵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为这样被放逐。
㈠对比阅读《史记 屈原列传》自序,完成试题。(共16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请简要说说【甲】文是如何提出论点的。(4分)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把“生”比作“鱼”,“义”比作“熊掌”,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㈠对比阅读《史记 屈原列传》自序,完成试题。(共16分)
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4分)
文天祥,南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元兵东下,他散尽家财充当军资,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文天祥后兵败被俘,被押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他中书宰相之职。但是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最终舍生取义。我认为文天祥身上展现了可贵的民族气节,他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㈠对比阅读《史记 屈原列传》自序,完成试题。(共16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鱼我所欲也》
【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③不受。其弟谏曰:“夫子④嗜鱼而不受者,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⑤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⑥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⑦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①公仪休:周代鲁国穆公的相。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④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⑤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⑥枉:违法曲断。⑦给:供给。
㈡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4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⑴蹴尔而与之 蹴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公仪休相鲁而嗜鱼 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其弟谏曰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4分)
踩踏食物的样子
优厚的俸禄
喜欢
他的
㈡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4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篮子干粮,一碗汤,得到它们就可以活命,得不到就会死。
⑵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送给您的)鱼,是为什么呢?
㈡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4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甲】文中“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的是什么?(2分)
“本心”指人生下来所固有的善的本性,就是“羞恶之心”,也就是“义”。
㈡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4分)
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仪休的观点?(2分)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5.从公仪休对“受鱼”和“枉法”关系分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秉公执法、清正廉洁。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㈢对比阅读《汉书 李广苏建传》,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甲】《鱼我所欲也》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汉书 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①白:禀告,报告。②旃:通“毡”,毛织物。③北海: 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④羝(dī): 公羊。⑤常惠: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⑥廪食:公家供应的粮食。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 ⑦去:即“弆”(jǔ)。收藏。⑧节旄(máo):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1.结合语境,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感恩、感激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益处
C.置大窑中,绝不能食 食:吃
D.杖汉节牧羊 杖:拿着
C
㈢对比阅读《汉书 李广苏建传》,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下列各组句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妻妾之奉 单于愈益欲降之
B.此之为失其本心 别其官属常惠等
C.蹴尔而与之 掘野鼠去草食而食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始以强壮出
B
㈢对比阅读《汉书 李广苏建传》,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走在路上的人不接受。
⑵使牧羝,翔乱,乃得归。
(匈奴)让(苏武)放牧公羊,(说是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够让他回来。
㈢对比阅读《汉书 李广苏建传》,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4.谈谈你对语段甲中“本心”的理解。(3分)
“本心”,指人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
㈢对比阅读《汉书 李广苏建传》,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语段【甲】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
5.试用语段甲中作者的观点,结合语段乙的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4分)
语段【甲】作者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语段【乙】通过详细记叙苏武在匈奴经受种种生活上的磨难终不投降的事情,表现出苏武是一个坚贞、顽强、心中有“义”的人。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①;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②酒。”(节选自《孟子 离娄上》)
【注释】①宗庙:这里指采邑(封地),因为卿大夫先有采邑然后才有宗庙。②强:勉强。
㈣对比阅读《孟子 离娄上》,完成下面小题。(共14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1.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者不可得兼 得兼:同时获得。
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指器物较多。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C
㈣对比阅读《孟子 离娄上》,完成下面小题。(共14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琮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㈣对比阅读《孟子 离娄上》,完成下面小题。(共14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语段【甲】中讲述“行道之人”与“乞人”的事例在文中的作用。(4分)
“行道之人”与“乞人”为了保持做人的尊严宁死不食嗟来之食与高官厚禄者的重利轻义进行对比,突出“行道之人”与“乞人”保持羞耻之心的行为,批判了贪图荣华富贵之人见利忘义的行为,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的论点。
㈣对比阅读《孟子 离娄上》,完成下面小题。(共14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4.结合语段【甲】和语段【乙】的内容,具体分析《孟子》散文语言气势充沛,生动形象的特点。(4分)
⑴运用排比句,语言流畅,气势磅礴。语段【甲】三个“乡为”和“今 为”的排比句,增强文章的语势和论辩力量,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语段【乙】通过三个“不仁”的后果,富有气势,突出“仁”的重要性。
㈣对比阅读《孟子 离娄上》,完成下面小题。(共14分)
⑵运用比喻修辞,使说理生动形象:语段【甲】中运用“鱼”和“熊掌”设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生动形象地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语段【乙】把人们对仁义的态度比作喝酒一样,生动形象地论述了“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