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
部编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三峡》
八年级上第10课
文章背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重点字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quē
阙
zhàng
嶂
xī
曦
sù
溯
zhāo
朝
bēn
奔
tuān
湍
yǎn
巘
shù
漱
zhǔ
属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____处。重岩叠____,隐天____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____月。
至于夏水____ ____,沿____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____风,不以____也。
重点字形(第1、2段)
阙
嶂
蔽
曦
襄
陵
溯
御
疾
春冬之时,则素____绿潭,回清倒影,绝____多生怪柏,____泉瀑布,飞____其间,清荣____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____,林寒____ ____,常有高猿长啸, ____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____峡长,猿鸣三声泪____裳。”
重点字形(第3、4段)
湍
巘
悬
漱
峻
旦
涧
肃
属
巫
沾
1.自 非 亭 午 夜 分,不 见 曦 月。
2.沿 溯 阻 绝。
3.其 间 千 二 百 里,虽 乘 奔 御 风,不 以 疾 也。
4.清 荣 峻 茂,良 多 趣 味。
5.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重点断句
/
/
/
/
/
/
/
/
/
/
/
/
/
/
/
郦道元,他是我国_________(朝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________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三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常识
北魏
水经注
地理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略无阙处 略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亭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见曦月 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至于夏水襄陵 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完全没有。
同“缺”,空隙、缺口。
如果不是。
正午。亭,正。
夜半。
日光,这里指太阳。
升到高处。
山陵。
6.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虽乘奔御风 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以疾也 不以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则素湍绿潭 素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回清倒影 回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绝巘多生怪柏 绝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飞漱其间 飞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这里指飞奔的马。
没有这么快。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
回旋的清波。
日光,这里指太阳。
极高的山峰。
13.清荣峻茂 清荣峻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良多趣味 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林寒涧肃 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属引凄异 属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空谷传响 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哀转久绝 哀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甚,很。
天刚放晴。
肃杀,凄寒。
接连不断。
连接。
延长。
回声。
声音悲凉婉转。
下霜的早晨。
重点翻译
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译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译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重点翻译
译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译
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译
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重点翻译
译
7.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译
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趣味。
译
9.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重点翻译
译
10.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译
11.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自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⑶妄自菲薄(《出师表》)
⑷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引 ⑴属引凄异
⑵引喻失义(《出师表》)
阙 ⑴略无阙处
⑵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介词,于,“在”的意思
连词,如果
名词,自己
介词,从
动词,延长
动词,引用
同“缺”,空隙、缺口
动词,缺少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绝 ⑴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⑵绝巘多生怪柏
⑶哀转久绝
⑷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或 ⑴或王命急宣/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⑵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动词,断绝
形容词,极
动词,消失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副词,有时
副词,也许,或许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良 ⑴良多趣味
⑵此皆良实(《出师表》)
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
⑵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⑴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⑶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副词,甚,很。
贤善,此处指贤善之人。
形容词,肥沃的。
名词,一半。
动词,分给、分配。
动词,分开。
名词,名分、职分。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空 ⑴空谷传响
⑵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⑶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⑷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⑸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命 ⑴或王命急宣/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⑵父命之(《富贵不能吟》)
形容词,空荡
名词,天空
动词,消散
使动用法,使……贫困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名词,命令
动词,教导、训导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清 ⑴回清倒影
⑵清荣峻茂/水尤清冽(《小石潭记》)
⑶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⑷香远益清(《爱莲说》)
重 ⑴重岩叠嶂
⑵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乘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形容词,清澈
形容词,凄清
形容词,清香
形容词,层层
副词,重新
动词,驾驭
动词,乘坐
特殊用法
用法 词语 例句 释义 古 今 异 义 或 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虽 虽乘奔御风 古义
今义
至于 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
今义
良 良多趣味 古义
今义
有时
或者,或许。
即使
虽然
到了
表示另提一事
甚,很。
善,好。
特殊用法
用法 词语 例句 释义
通假字 阙 略无阙处
词 类 活 用 奔 虽乘奔御风
清 回清倒影
湍 则素湍绿潭
霜 晴初霜旦
同“缺”,空隙、缺口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动词用作名词,清波
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
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特殊句式
句式 例句 用法 释义
省略句 不以疾也 省略宾语,应为“不以(其)疾也”
倒装句 清荣峻茂 省略主语,应为“(水)清,(树)荣,(山)峻,(草)盛”
有时朝发白帝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有时朝(于)白帝发”
飞漱其间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于)其间飞漱”
也没有这么快。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
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思
维
导
图
内容理解
山高岭连 遮天蔽日
三峡的山
水势浩大 水流湍急
痴情
夏季
水流和缓 潭深水碧 优美雅致
春冬
万物萧条 凄清哀婉 悲伤垂泪
冬季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主旨
写景方法
从正面和侧面写山和夏水
正面侧面
写春冬之水
动静结合
写景顺序
先写山 后写水
写水:夏、春冬、秋四季顺序
引用:渔者歌
修辞方法
这篇散文以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________之情。
文章主旨
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
热爱
重点问题
1.(课后题)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
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第一种顺序
重点问题
1.(课后题)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
第二种顺序
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重点问题
2.(课后题)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
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重点问题
3.(课后题)翻译课文的中间两段,把原文和自己的译文都朗读一遍,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
⑴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全文仅一百五十多字,多姿多态的三峡景观却尽收眼底。春夏秋冬四季齐全,山水草木面面俱到。语言简练,让人叹服。文虽简练,但生动逼真,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仅八个字就写出了江水的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则展现出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画面,使人如临其境。
⑵大笔点染,特点鲜明。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写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三峡的万千景象尽收笔底。
重点问题
4.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⑴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⑵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
⑶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重点问题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
“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重点问题
6.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⑴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⑵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⑶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1.第1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请结合语句,用两个字概括出三峡两岸山的特点。
山高岭连,河道狭窄。
2.“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是怎样突出山的特点的?
“重岩叠嶂”从广度上写山,写出了山的绵延不绝;而“隐天蔽日”从高度上写山,以天和日衬托山之高。
连、高。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
写出了三峡的山遮天蔽日,从而突出其连绵、高大的特点。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4.概括第2、3、4段的主要内容。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5.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的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用奔马和疾风来衬托,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第3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第4段写秋季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6.请说明第3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先写府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7.作者为什么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三峡的四季景色,而先写夏季景色?
作者是为了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三峡的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季景色。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8.昔日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9.背诵积累。
⑴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在《三峡》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⑵《三峡》中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三峡》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①,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②,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注释】①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②翳:遮盖,这里指云。
㈠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㈠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⑴沿溯阻绝 绝:________________
⑵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____
⑶然二十峰者不可悉见 悉: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3分)
断
快
全,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语段【甲】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3分)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了三峡秋季肃杀、凄凉的特点。
4.【甲】【乙】两个语段都写到“山”,二者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语段【甲】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㈠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语段【乙】描绘的巫山及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 ,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 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选自郦道元《孟门山》)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流驶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㈡对比阅读《孟门山》,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⑴略无阙处 阙:___________________
⑵哀转久绝 绝:___________________
⑶河中漱广 漱:___________________
⑷窥深悸魄 窥: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4分)
同“缺”,空隙、缺口
消失
冲击,冲荡
㈡对比阅读《孟门山》,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看,望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㈡对比阅读《孟门山》,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⑵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雾一样飘在空中。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4分)
【甲】文:
㈡对比阅读《孟门山》,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⑴“白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⑶“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萧瑟、凄凉的特点。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4分)
【乙】文:
㈡对比阅读《孟门山》,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⑴“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⑵“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4分)
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㈡对比阅读《孟门山》,完成下面小题。(共16分)
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㈢对比阅读《入蜀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甲】《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西岳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⑴沿溯阻绝 绝: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或王命急宣 或: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不以疾也 疾:___________________
⑷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4分)
断绝
有时
快
全
㈢对比阅读《入蜀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⑵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议论的人说西岳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㈢对比阅读《入蜀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两个文段都写到“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隐天蔽日的特点。
㈢对比阅读《入蜀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两个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湖心亭看雪》
【乙】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
[注释]①结约:盘曲。②堮堮[è]: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凶猛刚强。
㈣对比阅读《游石首绣林山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如果不是
B.沿溯阻绝 阻绝:阻断
C.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的清波
D.属引凄异 属引:连接,引导
D
㈣对比阅读《游石首绣林山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㈣对比阅读《游石首绣林山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语段【甲】中“清荣峻茂”所呈现出的画面。(3分)
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清澈,鱼儿在水中畅游;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
㈣对比阅读《游石首绣林山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4.语段【甲】和语段【乙】描写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
语段【甲】描写了三峡的雄伟险峻以及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
㈣对比阅读《游石首绣林山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2分)
语段【乙】描写了石首绣林山奔腾数百里的江水忽与眼前之石撞击的奇景。
语段【甲】和语段【乙】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