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专题-0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文言文专题-0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8 15:0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
部编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年级上第23课
文章背诵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重点字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shùn

quǎn

fù yuè





áo



kòng

zēng



____发于____亩之中,____ ____举于____筑之间,____ ____举于鱼盐之中,____ ____ ____举于士,孙叔____举于海,百里____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____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____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____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____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____。入则无法家____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重点字形


















1.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傅 说 举 于 版 筑 之 间。
2.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3.必 先 苦 其 心 志,劳 其 筋 骨,饿 其 体 肤,空 乏 其 身。
4.行 拂 乱 其 所 为,所 以 动 心 忍 性,曾 益 其 所 不 能。
5.困 于 心 衡 于 虑 而 后 作,征 于 色 发 于 声 而 后 喻。
6.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国 恒 亡。
重点断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孟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__________、行__________;在学说上推崇孔子。
《孟子》是______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文章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流畅,且富于感彩。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在一起称“四书”。
文学常识

子舆
先王


论语
大学
中庸
仁政
战国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畎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夷吾举于士 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里奚举于市 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饿其体肤 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空乏其身 空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兴起,指被任用。
田地。
选拔、任用。
捣土用的杵。
狱官。
集市。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财资缺乏。
6.行拂乱其所为 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所以动心忍性 动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恒过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衡于虑 衡于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而后作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违背。
扰乱。
使他的心受到震撼。
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曾,同“增”,增加。
常常犯错误。
思虑堵塞。
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征验、表现。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指在国内。
辅佐君王的贤士。
同“弼”,辅佐。
指在国外。
匹敌、相当。
重点翻译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舜从田野中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

2.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重点翻译

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

5.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6.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重点翻译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临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发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
⑵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⑶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⑷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⑸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国 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⑵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动词,兴起,指被任用。
动词,显露、流露。
动词,出发。
动词,开放。
名词,头发。
名词,国家。
名词,指国都。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作 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⑶作亭者谁(《醉翁亭记》)
⑷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⑸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⑹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过 ⑴人恒过,然后能改
⑵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动词,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动词,写。
动词,建造。
动词:振作。
动词,耕作。
动词,做。
动词,犯错误。
副词,过于,过分。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拂 ⑴行拂乱其所为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
⑶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士 ⑴管夷吾举于士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
动词,违背。
动词,同“弼”,辅佐。
动词,飘动。
名词,狱官。
名词,贤士。
特殊用法
用法 词语 例句 释义 古 今 异 义 所以 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喻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今义
士 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
今义
敌国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
今义
通过这些。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了解、明白。
比方。
狱官。
军人。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对的国家。
特殊用法
用法 词语 例句 释义
词 类 活 用 过 人恒过,然后能改
入 出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动 忍 所以动心忍性
苦 苦其心志
劳 劳其筋骨
饿 饿其体肤
空乏 空乏其身
名词作动词,指犯错误。
动词作状语,指在国内;出,指在国外。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使……受到震撼;忍,使……坚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困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之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
特殊用法
用法 词语 例句 释义
通 假 字 曾 曾益其所不能
衡 衡于虑
拂 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增”,增加。
同“横”,增加。
同“弼”,辅佐。








论据
必先苦其心志
思想
历史事例
(六人)
人才在艰苦环境中造就
劳其筋骨
思想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行为
论证
正面论证
忧患造就人才(主观)
反面论证
安乐致国灭亡(客观)
对比论证
论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言特点
气势磅礴
逻辑严谨
汪洋恣肆
对比
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和感染力
通过列举六个_____________而终_____________的名人的事例和阐述了 ____________致国灭亡的事理,论证了____________使人生存发展,_______________使人死亡的道理,激励人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勇于进取,进而获得成功。
文章主旨
出身低微
担当大任
安乐
忧患
安逸享乐
重点问题
1.(课后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分别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两个观点。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勾践失败,身死而国灭。
重点问题
2.《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驱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重点问题
3.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
主客观因素,个人和国家。
⑴先阐明造就人才既需要艰苦环境的客观因素,和个人内在动因的主观因素;
⑵然后再从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也在于需要内忧外患的激励,否则就可能灭亡;
⑶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
重点问题
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⑴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须从思想、身体、行为经历磨练,才能起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⑵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主客观条件相结合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5.文章开篇列举了六位名人,有什么作用?请从论证方法和语言两个角度分析。
⑴论证方法: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例举历史上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观点。
⑵语言:运用排比修辞,用相同的句式,列举六个例子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重点问题
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⑴举例论证。列举六位历史名人事例,从客观角度,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观点。
⑵道理论证。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观点。
⑶对比论证。将忧患带来的好坏结果进行对比,从主观个人到客观国家,突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1.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忧患/瘫痪 熟悉/奚落 丈夫之冠/冠冕堂皇
B.胶鬲/隔壁 恒过/平衡 版筑之间/斑驳陆离
C.畎亩/犬牙 傅说/传说 饿其体肤/峨冠博带
D.筋骨/肋骨 曾益/曾经 法家拂士/春风拂面
A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_________
__________造就的,他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客观、主观条件都说到了。课文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由此,自然得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艰苦
环境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课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名人,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这六个人都在经历艰苦磨炼后成就了不凡的事业,为论证观点“生于忧患”服务。
论证上:运用举例论证,具体阐述了“磨难”出人才的道理,引出下文的论述;
表达效果上:运用排比修辞,用相同的句式加举六个例子,形成了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4.这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用一句名言来表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5.第2段可分两层,一层从正面进行论证,一层从__________进行论证,论证的内容从__________推广到__________。
反面
个人
国家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6.从第2段中可以看出导致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
7.从第2段中可以看出孟子关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观念分别是什么?
造就人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人的磨炼,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治理国家:一个国君要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考验。
外因是“出则无敌国外患”。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8.背诵积累。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2分)
故 知 创 业 之 难。
/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⑴傅说举版筑之间 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5分)
任用、选拔,指被选拔。
指国外。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哪一个。
通“横”,梗塞,不顺。
安定,管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选出下列红色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国恒亡 今亡亦死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知守成之难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D.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求其能千里也
C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⑵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2分)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城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6.回答下面的问题。(共4分)
⑴【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2分)
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⑵【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2分)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
㈡对比阅读《吕氏春秋》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困于心,衡于虑 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王数封我矣 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而子辞 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4分)
起,指被任用。
通“横”,梗塞、不顺。
多次。
推辞,谢绝。
㈡对比阅读《吕氏春秋》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样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⑵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㈡对比阅读《吕氏春秋》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4分)
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在位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
㈡对比阅读《吕氏春秋》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5分)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①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②,有三利必有三患③,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④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⑤。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⑥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⑦。”
[注释]①遇:遇见、遇到。②仆闻之:我听说。③患:灾祸。④蹴然易容:蹴然,吃惊不安;易容:改变脸色。⑤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⑥益:越。⑦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必先苦其心志 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官大者,主恶之 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4分)
选拔、任用。
常常犯错误。
使……痛苦。
厌恶、讨厌。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被忧困,思路被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⑵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我的爵位越高,心志越在下层;我的官越大,做事越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多,(对穷人)的布施越加广泛。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甲】文中,景春和孟子对公孙衍、张仪是否是“大丈夫”的观点截然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景春是从权势、地位的角度来衡量的,公孙衍、张仪身居高位,大权在握,所以称他们为大丈夫。
孟子则是从礼仪的角度来衡量的,公孙衍、张仪遵从的是“妾妇之道”,以顺从君主为原则,所以不配称为大丈夫。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难?(用甲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甲】文中,体现其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出来。)(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5.【乙】文中,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 )(3分)
大多数人得了“三利”之后,放任自已,以致于从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隋军临江,高熲①谓薛道衡曰:“今兹大举,江东必可克乎 ”道衡曰:“克之。叔宝②荒淫骄侈。国之安危在所委任,彼以江总为相,唯事诗酒,拔小人施文庆,委以政事。”帝从容谓侍臣曰:“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③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邪!”都官尚书孔范曰:“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虏军④岂能飞渡邪!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每患⑤官卑,虏若渡江,臣定作太尉公矣!”或妄言北军马死,范曰:“此是我马,何为而死!”帝笑以为然,故不为深备,奏伎、纵酒、赋诗不辍。
[注释]①高熲:与下文薛道衡同为隋朝大臣。②叔宝: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即下文的“帝“,隋渡江灭陈,被虏。后文江总、施文庆、孔范均为其臣。③再:两次。④虏军:对隋军的蔑称。⑤患:担心。
㈣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苦:必先苦其心志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B.劳: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C.动:所以动心忍性 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D.入:入则无家家拂士 月色入户(《记承天寺夜游》)
B
㈣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意思对即可)
㈣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孟子》散文汪洋恣肆,气势非凡。试分析语段【甲】第一段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3分)
用相同的句式连举六个例子,构成排比句,形成了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㈣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4.语段【乙】中陈叔宝亡国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语段【甲】进行分析。(4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朝中没有遵守法度的大臣,都是阿谀奉承的小人。
“死于安乐”,陈叔宝面对压境的大军,不加防备,只知“奏伎、纵酒、赋诗”。
㈣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