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考点精练
部编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年级上第23课
文章背诵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重点字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shùn
舜
quǎn
畎
fù yuè
傅
说
gé
胶
鬲
áo
敖
xī
奚
kòng
空
zēng
曾
bì
拂
____发于____亩之中,____ ____举于____筑之间,____ ____举于鱼盐之中,____ ____ ____举于士,孙叔____举于海,百里____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____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____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____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____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____。入则无法家____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重点字形
舜
畎
傅
说
版
胶
鬲
百
里
奚
敖
衍
筋
拂
曾
衡
喻
拂
1.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傅 说 举 于 版 筑 之 间。
2.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3.必 先 苦 其 心 志,劳 其 筋 骨,饿 其 体 肤,空 乏 其 身。
4.行 拂 乱 其 所 为,所 以 动 心 忍 性,曾 益 其 所 不 能。
5.困 于 心 衡 于 虑 而 后 作,征 于 色 发 于 声 而 后 喻。
6.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出 则 无 敌 国 外 患 者,国 恒 亡。
重点断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孟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__________、行__________;在学说上推崇孔子。
《孟子》是______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孟子、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的言行。文章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流畅,且富于感彩。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在一起称“四书”。
文学常识
轲
子舆
先王
儒
儒
论语
大学
中庸
仁政
战国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畎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夷吾举于士 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里奚举于市 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饿其体肤 饿其体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空乏其身 空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兴起,指被任用。
田地。
选拔、任用。
捣土用的杵。
狱官。
集市。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财资缺乏。
6.行拂乱其所为 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所以动心忍性 动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人恒过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衡于虑 衡于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而后作 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违背。
扰乱。
使他的心受到震撼。
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曾,同“增”,增加。
常常犯错误。
思虑堵塞。
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字词
征验、表现。
显露、流露。
了解、明白。
指在国内。
辅佐君王的贤士。
同“弼”,辅佐。
指在国外。
匹敌、相当。
重点翻译
译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舜从田野中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
译
2.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译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重点翻译
译
4.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
译
5.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译
6.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重点翻译
译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译
8.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临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译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发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
⑵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⑶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⑷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⑸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国 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⑵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动词,兴起,指被任用。
动词,显露、流露。
动词,出发。
动词,开放。
名词,头发。
名词,国家。
名词,指国都。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作 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⑶作亭者谁(《醉翁亭记》)
⑷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⑸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⑹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过 ⑴人恒过,然后能改
⑵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动词,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动词,写。
动词,建造。
动词:振作。
动词,耕作。
动词,做。
动词,犯错误。
副词,过于,过分。
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拂 ⑴行拂乱其所为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
⑶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士 ⑴管夷吾举于士
⑵入则无法家拂士
动词,违背。
动词,同“弼”,辅佐。
动词,飘动。
名词,狱官。
名词,贤士。
特殊用法
用法 词语 例句 释义 古 今 异 义 所以 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喻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
今义
士 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
今义
敌国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
今义
通过这些。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了解、明白。
比方。
狱官。
军人。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对的国家。
特殊用法
用法 词语 例句 释义
词 类 活 用 过 人恒过,然后能改
入 出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动 忍 所以动心忍性
苦 苦其心志
劳 劳其筋骨
饿 饿其体肤
空乏 空乏其身
名词作动词,指犯错误。
动词作状语,指在国内;出,指在国外。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使……受到震撼;忍,使……坚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困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经受饥饿之苦。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
特殊用法
用法 词语 例句 释义
通 假 字 曾 曾益其所不能
衡 衡于虑
拂 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增”,增加。
同“横”,增加。
同“弼”,辅佐。
思
维
导
图
内
容
理
解
论据
必先苦其心志
思想
历史事例
(六人)
人才在艰苦环境中造就
劳其筋骨
思想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行为
论证
正面论证
忧患造就人才(主观)
反面论证
安乐致国灭亡(客观)
对比论证
论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言特点
气势磅礴
逻辑严谨
汪洋恣肆
对比
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和感染力
通过列举六个_____________而终_____________的名人的事例和阐述了 ____________致国灭亡的事理,论证了____________使人生存发展,_______________使人死亡的道理,激励人们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勇于进取,进而获得成功。
文章主旨
出身低微
担当大任
安乐
忧患
安逸享乐
重点问题
1.(课后题)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分别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两个观点。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说,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勾践失败,身死而国灭。
重点问题
2.《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从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驱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重点问题
3.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
主客观因素,个人和国家。
⑴先阐明造就人才既需要艰苦环境的客观因素,和个人内在动因的主观因素;
⑵然后再从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也在于需要内忧外患的激励,否则就可能灭亡;
⑶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
重点问题
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⑴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须从思想、身体、行为经历磨练,才能起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⑵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主客观条件相结合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5.文章开篇列举了六位名人,有什么作用?请从论证方法和语言两个角度分析。
⑴论证方法: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例举历史上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观点。
⑵语言:运用排比修辞,用相同的句式,列举六个例子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重点问题
6.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⑴举例论证。列举六位历史名人事例,从客观角度,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观点。
⑵道理论证。从思想、生活、行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观点。
⑶对比论证。将忧患带来的好坏结果进行对比,从主观个人到客观国家,突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1.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忧患/瘫痪 熟悉/奚落 丈夫之冠/冠冕堂皇
B.胶鬲/隔壁 恒过/平衡 版筑之间/斑驳陆离
C.畎亩/犬牙 傅说/传说 饿其体肤/峨冠博带
D.筋骨/肋骨 曾益/曾经 法家拂士/春风拂面
A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_________
__________造就的,他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这样就把造就人才的客观、主观条件都说到了。课文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由此,自然得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艰苦
环境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课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名人,有什么作用?
内容上:这六个人都在经历艰苦磨炼后成就了不凡的事业,为论证观点“生于忧患”服务。
论证上:运用举例论证,具体阐述了“磨难”出人才的道理,引出下文的论述;
表达效果上:运用排比修辞,用相同的句式加举六个例子,形成了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4.这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用一句名言来表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5.第2段可分两层,一层从正面进行论证,一层从__________进行论证,论证的内容从__________推广到__________。
反面
个人
国家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6.从第2段中可以看出导致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内因是“入则无法家拂士”。
7.从第2段中可以看出孟子关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观念分别是什么?
造就人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人的磨炼,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治理国家:一个国君要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考验。
外因是“出则无敌国外患”。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8.背诵积累。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2分)
故 知 创 业 之 难。
/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⑴傅说举版筑之间 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5分)
任用、选拔,指被选拔。
指国外。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哪一个。
通“横”,梗塞,不顺。
安定,管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选出下列红色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国恒亡 今亡亦死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知守成之难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D.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求其能千里也
C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⑵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5.【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2分)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城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6.回答下面的问题。(共4分)
⑴【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2分)
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⑵【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2分)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㈠对比阅读《资治通鉴 唐纪》文言文,完成试题。(共20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选自《吕氏春秋》)
㈡对比阅读《吕氏春秋》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⑴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困于心,衡于虑 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王数封我矣 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而子辞 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4分)
起,指被任用。
通“横”,梗塞、不顺。
多次。
推辞,谢绝。
㈡对比阅读《吕氏春秋》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样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⑵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㈡对比阅读《吕氏春秋》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4分)
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在位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不吉利的土地。
㈡对比阅读《吕氏春秋》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5分)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①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②,有三利必有三患③,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④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⑤。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⑥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⑦。”
[注释]①遇:遇见、遇到。②仆闻之:我听说。③患:灾祸。④蹴然易容:蹴然,吃惊不安;易容:改变脸色。⑤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⑥益:越。⑦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必先苦其心志 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官大者,主恶之 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语的意思。(4分)
选拔、任用。
常常犯错误。
使……痛苦。
厌恶、讨厌。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内心被忧困,思路被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⑵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我的爵位越高,心志越在下层;我的官越大,做事越小心谨慎;我的俸禄越多,(对穷人)的布施越加广泛。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甲】文中,景春和孟子对公孙衍、张仪是否是“大丈夫”的观点截然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景春是从权势、地位的角度来衡量的,公孙衍、张仪身居高位,大权在握,所以称他们为大丈夫。
孟子则是从礼仪的角度来衡量的,公孙衍、张仪遵从的是“妾妇之道”,以顺从君主为原则,所以不配称为大丈夫。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难?(用甲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甲】文中,体现其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出来。)(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5.【乙】文中,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 )(3分)
大多数人得了“三利”之后,放任自已,以致于从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
㈢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5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隋军临江,高熲①谓薛道衡曰:“今兹大举,江东必可克乎 ”道衡曰:“克之。叔宝②荒淫骄侈。国之安危在所委任,彼以江总为相,唯事诗酒,拔小人施文庆,委以政事。”帝从容谓侍臣曰:“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③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邪!”都官尚书孔范曰:“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南北,今日虏军④岂能飞渡邪!边将欲作功劳,妄言事急。臣每患⑤官卑,虏若渡江,臣定作太尉公矣!”或妄言北军马死,范曰:“此是我马,何为而死!”帝笑以为然,故不为深备,奏伎、纵酒、赋诗不辍。
[注释]①高熲:与下文薛道衡同为隋朝大臣。②叔宝:南朝陈末代皇帝陈叔宝,即下文的“帝“,隋渡江灭陈,被虏。后文江总、施文庆、孔范均为其臣。③再:两次。④虏军:对隋军的蔑称。⑤患:担心。
㈣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苦:必先苦其心志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B.劳: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C.动:所以动心忍性 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D.入:入则无家家拂士 月色入户(《记承天寺夜游》)
B
㈣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意思对即可)
㈣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3《孟子》散文汪洋恣肆,气势非凡。试分析语段【甲】第一段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3分)
用相同的句式连举六个例子,构成排比句,形成了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㈣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能力提升 对比训练
4.语段【乙】中陈叔宝亡国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语段【甲】进行分析。(4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朝中没有遵守法度的大臣,都是阿谀奉承的小人。
“死于安乐”,陈叔宝面对压境的大军,不加防备,只知“奏伎、纵酒、赋诗”。
㈣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