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3张PPT)
段 太 尉 逸 事 状
柳 宗 元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柳宗元
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后被贬柳州刺史,因此世人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齐名,世称“韩柳”。与韩愈共同发起“古文运动”,推动中唐文章革新,影响深远。曾参加“永贞革新”变法,失败后被贬湖南永州,后又贬广西柳州。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在永州时所写《永州八记》为山水游记之代表作。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四类。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段太尉(719—783)
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
柳宗元对此十分钦佩,但朝中也有人散布流言,污段秀实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为辩正这一曲解,作者愤然写作此文,并送呈任使馆修撰的韩愈修史时作参考。
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
此处指“行状”。古代为大臣立传是史官的专职,一般人只能將原始材料送呈史馆参考。这种记叙死者世系、籍贯、生卒年月及生平行事等原始材料的文体,就叫做“行狀” 。
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有关死者的世系及生平事迹,不详细记载。是状的一种变体。
柳宗元这篇文章不是写段太尉的生平大事,而是记述他一些不为人知的“逸事”,与一般行状不同,所以取名为“逸事状”。
“逸事状”的特点
只录逸事,力求典型,抓住两三件事写。
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
行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
这与写作目的有关。史传是对一个人一生作全面评价。而写逸事状的目的有三个:
1、使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
2、向朝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
3、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
逸事状有固定格式:在文末写作者名字及写作目的。
思考题
整理本文生字、古今异义及通假字
你认为我们本文应重点掌握哪些实词?
整理本文以、且、固的用法
整理本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课文简介
本文分四个部分,前三部分分叙段太尉一件逸事,末段写作者姓名及对这些材料的考察情况。
第一段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
“为”——担任。
“刺史”——刺,动词,指检举不法的人。史,指皇帝派遣的官。刺史,秦始设,原指皇帝派出监督各郡的官。隋以后成为一州的行政长官。
【以副元帅居蒲】
“以副元帅居蒲”——“以”和“副元帅”组成介宾词组,作状语,修饰动词“居”。表示动作凭借的条件。
【王子晞为尚书】
“王子晞”——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晞。“王子”和“晞”之间是同位语关系。
【领行营节度使】
“领”——兼管。古时兼代官职的称谓。
【寓军邠州】
“寓”——临时。“寓”的“临时”义源于“偶”。木偶作为木头雕刻出的人像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成双成对,二是偶然。由“偶然”引申出“临时、短期”。
“寓军”——指临时在自己的管辖区以外驻军。【纵士卒无赖】
“纵”——放纵。
“无赖”——即“无聊”。它们本是一个词,后语音发生变化,变成了两个词。“聊”和“赖”都是“依靠”的意思。此义在“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中保留下来。但在现代汉语中,“无聊”和“无赖”是两个杰然不同的词。前者指思想上无寄托,后者指无职业、无所依靠,整天游荡。是行动上无寄托的表现。
“纵士卒无赖”——在本文中指对士兵不加管束,纵容他们做不法之事。本句是兼语式,“士卒”作“纵”的宾语,作“无赖”的主语。
【邠人偷嗜暴恶者】
“邠人偷嗜暴恶者”——“偷嗜暴恶”构成的并列结构作“者”的定语,构成“者”字词组。偷嗜暴恶,是四种不好的品行。偷,懒惰。嗜,贪婪。暴,凶残。恶,行凶作恶。“邠人”作这个“者”字词组的定语
【卒以货窜名军伍中】
“卒”——最终。
“货”——财物。此指贿赂。
“窜名军伍中”——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军籍。
【则肆志,吏不得问】
“则”——连词,其连接的前后项在时间上联系紧密。
“吏”——地方官吏。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丐取”——强取,敲诈勒索。
“不嗛”——不满足。“嗛”,同“慊”,“惬意”义。
“辄”——就,即。此义在“动辄得咎”中做为语素义保留下来。
【椎釜鬲瓮盎】
“椎”——同“槌”,这里用作动词,砸。
“釜鬲瓮盎”——泛指盛物的器具。釜,敛口圆底锅。鬲,似鼎而中空的煮饭用具。盎,盆。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以王故”——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以,介词,因为。王,指郭子仪。
“戚”——“慽”的借字,担忧。戚 ,本义是斧头,一种兵器。“刑天舞干戚”中“干戚”这个人名就取义于两种兵器。
总结
本段写邠州地区由于郭晞军队的胡作非为,造成社会混乱的情况。
第二段
【自州以状白府】
“以状”——用公文,是介宾结构。状,用以向上陈述事情的文书。
“白”——禀告。
“府”——节度使府,这里指白孝德。
【愿计事】
“愿计事”——表示愿意商议一件事。
【以生人付公理】
“生人”——生民,百姓。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唐人改“民”为“人”。
“付公理”——交给你治理。公,指白孝德。理,即“治”,避唐高宗李治讳而改。
避讳
关于避讳皇帝名字其它的例子:唐代以前,有一种食物叫薯蓣,避唐代宗李预讳,改为“薯药”。后又避宋英宗赵曙讳,改为“山药”。
古代家中尊者名字也要避讳。如:五代冯道(作过宰相),其家教书先生在教《老子》开篇首句“道可道,非常道”时,三个“道”都用“不敢说”来代替,即“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被”——本义寝衣。动词表示覆盖义,这里引申为遭受。
“因恬然”——仍然很安闲。
【若何】
“若何”——怎么办。表示疑问的习惯句式。
【愿奉教】
“奉教”——接受您的教诲。奉,承、接受。奉,本义是捧着。在表示“捧着”义时,“捧”是“奉”的后起字。
【某为泾州,甚适】
“某”——自称之词,相当于“我”。
“为”——治理。
“甚适”——非常闲暇畅快。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人无寇暴死”——百姓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惨死。寇,入侵的外敌。 “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诚……者”——表假设关系。“诚”,副词,果真。“者”,语气词,用于前一分句的末尾。
“已乱”——平定动乱。“已”,停止、结束。
“不得害”——不遭到祸害。
【如太尉请】
“如太尉请”——依从了太尉的请求。如,从随。
第三段
【既署一月】
“署”——代理。这里指段太尉代理都虞侯的官职。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
“列卒”——集合执法队的士卒。
“取”——此指捉拿。
【皆断头注槊上】
“断头注槊上”——即枭首示众。“注槊上”,把人头系在长枪上。“注”,附著。槊,丈八长矛。
【植市门外】
“植”——动词,立。
【晞一营大噪,尽甲】
“一营”——满营。
“尽甲”——全部穿上盔甲。尽,全、都。甲,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盔甲。
【孝德震恐】
“震恐”——震惊、恐惧。
【无伤也,请辞于军】
“无伤也”——对您无伤害、没关系。
“请辞于军”——请允许我到邠州军中去解说。请,请求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辞,解说,名词用作动词。
【太尉尽辞去】
“辞”——推辞。
【选老蹩者一人持马】
“蹩”——跛脚。
“持马”——牵马。
【甲者出】
“甲者”——全副武装的士兵。
【吾戴吾头来】
“戴”——戴的东西可与头分开。“戴吾头”,表明随时可能丢掉脑袋,表现了段太尉大无畏的精神。
【因谕曰】
“因谕”——趁势开导。因,就势、趁机。渝,开导。
【尚书固负若属邪】
“固”——真的、确实,副词。
“若属”——你们。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奈何”——为什么。
“败郭氏”——指毁坏郭家功名。“败”,毁坏。
【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塞”——充满。
“当务始终”——应当努力做到有始有终。务,努力从事。始终,此是偏义词,偏于“终”。
【尚书恣卒为暴】
“尚书恣卒为暴”——兼语句。“卒”做“恣”的宾语,做“为暴”的主语。
【欲谁归罪】
“欲谁归罪”——即“欲归罪谁”。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罪且及副元帅】
“且”——将。
“及”——殃急。
【杀害人】
“杀害人”——“杀害”在本文中不是双音词,而是“杀”“害”组成并列词组共同支配宾语“人”。
【如是不止】
“如是”——象这样。
【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倚”——依靠。
“戢”——管束。本义是收藏,引申为收敛,再引申为管束。
【其与存者几何】
“与”——介词。省略宾语,即郭氏。
【晞再拜】
“再拜”——拜了两次。再,二。
【愿奉军以从】
“奉”——率领。
【顾叱左右】
“顾”——回头。《说文解字》:“ ,还视也。”即回头看。此义做为语素义保留在“瞻前顾后”中。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
“散还火伍”——散开回到队伍中去。古代兵制,五人为伍。唐代兵制,十人一灶,共灶起火做饭,故十人为火。“火”,成了军队基层编制单位。伙伴,本义即军队中一起吃饭的人。
【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晡食”——吃晚饭。《说文解字》:“ ,申时食也”。申时,现在下午三点到五点。古人一日两餐。晡食,吃第二顿饭,即吃晚饭。
“假”——借。
“草具”——粗劣的食具。
【吾疾作】
“作”——发作。本义是起立,如《论语侍坐》“舍琴而作”,引申为兴起、出现,再引申为发作。
【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戒”——命令、告诫。
“候卒”——负责巡逻警卫的士兵。
“柝”——巡夜时敲的木梆子。《木兰辞》:“朔气传金柝”。
【谢不能】
“谢”——承认错误或罪过。
“不能”——无能,没有才能。
段太尉三逸事
1—4:勇服郭晞
巧解兵乱
5—6:慈感尹少荣
仁愧焦令谌
7 :廉戒本族人
节显治事堂
段太尉逸事状
勇服郭晞
巧解兵乱
慈感尹少荣
仁愧焦令谌
廉戒本族人
节显治事堂
补记逸事翔实、可信,交代写作目的
郭晞纵兵
太尉请缨
诛杀士卒
理服郭晞
臣之良者 官之正者
令谌夺田
令谌督农
上状挨打
与民还谷
告诫家人
放置财物
见义勇为
仁义爱民
清正廉洁
开篇的紧张场面对刻画段太尉的形象有何作用?
鲜明表现了段太尉为了正义,不畏强暴,主动请缨,见义勇为和善于斗争的形象。
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
白孝德:
明哲保身、胆小怕事
1、戚不敢言 2、幸甚,如太尉请
3、孝德震恐 4、将奈何
场面描写
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
言行举止
1.笑且入
2.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3.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4.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
郭晞:
1、纵士卒无赖
2、晞再拜
3、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4、谢不能,请改过
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
尹少荣:刚直
焦令谌:恣意盘剥百姓
朱泚 :奸诈狡猾
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
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思 考 领 悟
1.课文写了段太尉的几件逸事?各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一
二
三
刚正沉勇
仁慈宽厚
清廉正直
思 考 领 悟
2. 文中写焦令谌如此骄横,其作用是什么?
反衬
从而表现作者褒贬分
明、爱憎强烈的感情
思 考 领 悟
3.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
1.叙事方式简洁灵活多变
2.通过矛盾冲突描写人物
3.运用对比表达爱憎情感
思 考 领 悟
3.试归纳总结本文主题思想。
本文记叙了段太尉一些优秀事迹,并没
有抒情、议论,只是具体描写了段秀实的沉
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这些优秀品
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安史之乱”后
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以及追
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实词归纳
率
大概、一般
循着,沿着——遵循,依照
一定的标准 一概、一律
率领
推导提示:“率”的本义是“循着,沿着”,就是有所“遵循,依照”。有所“遵循”,当然就会有“一定的标准”,有了标准,所有的人“一律”必须遵从。
成语助记:率兽食人 率由旧则
王
帝王、天子——为王,统治天下
臣子的最高封爵
推导提示:“王”的本义是“帝王”“天子”。作动词则有“为王,统治天下”之义,后又作为“臣子的最高封爵”。
成语助记:霸王别姬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被
被子 覆盖 ——同“披” 穿
蒙受、遭受,受到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成语助记:被坚执锐 泽被后世 被发左衽 被甲枕戈
属
连接 —— 跟随
隶属,属于 ——亲属
管辖
类 类似
撰写
同“嘱”
推导提示:“属”的本义是“连接”。“撰写”正是把一个个字连接起来;“跟随”也是连接的形象描述。跟随某人自然“属于”某人一伙的,“隶属”当然是同一“类”被“管辖”的,“亲属”更是属于同一类的。
成语助记:属词比事
幸
逢凶化吉,免于灾祸 ——运气好
境遇好 非分取得东西或实现愿望
希望 ——天子有所至 宠爱,宠幸
推导提示:“幸”的本义是“逢凶化吉,免于灾祸”。故引申出“运气好境遇好”。“天子所至”“非法取得某种东西或实现某种愿望”当然都是运气好;天子在宫里常常到“宠爱,宠幸”的妃子处,故又引申出“宠爱,宠幸”之义。
成语助记:幸灾乐祸 三生有幸
左
左边 ——较低的地位
不合,不赞助 不正
推导提示:“左”的本义是“左边(的手)”(甲骨文其字型是左手朝上的形状)。一般人左手更不灵活,故引申出“不合,不帮助”之义。由“不合”义又引申出“不正”之义。
成语助记:旁门左道 左右逢源
右
右边 ——尊尚
陪乘的人,参乘
帮助
推导提示:“右”的本义是“右边(的手)”(甲骨文字型是一只右手的正面的形状。金文则加了一口,意为:这是一只吃饭的手,即右手)。“右手”的首要功能是吃饭时把食物送到口中去,所以“右”字有了“帮助”(这一意义后由“佑”体现)之义;古人又以右为尊,故引申出“尊尚”之义。
成语助记:左顾右盼 左右逢源 无出其右
即
走近、靠近、走向 —— 登上
立即、马上、就
推导提示: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成语助记:可望不可即 若即若离 即事穷理 稍纵即逝 一拍即合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恨
感到遗憾 —— 怨恨、怀恨
推导提示: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成语助记:相见恨晚 吞声饮恨 一失足成千古恨
识
知道、认识、能辨别 ——标记——记住
推导提示:“识”的本义是“知道,认识,能辨别”。既然“知道”,当然就能“记住”。为了更好的记住事物,需要做一些“标记”,故又有“标记”的意义。
成语助记: 博闻强识 不识大体 不识时务 才识过人 有识之士 老马识途 见多识广 默而识之 目不识丁
私
私人的——私事,私情——偷偷地 、私下
推导提示:“私”的本义是“私人的”,私人的事就是“私事”,并进一步引申出“私情”义,“私情”当然是“偷偷地”喽。
成语助记:徇私枉法 以私害公 公报私仇 结党营私 微服私行 中饱私囊 大公无私 假公济私 铁面无私
注音
泾
汾
蒲
晞
嗜
椎
鬲
槊
戢
柝
谌
赭
晤
识
校
jīng
fén
pú
xī
shì
chuí
lì
shuò
jí
tu ò
chén
zhě
wù
zh ì
jiào
生字
邠
慊
椎釜鬲瓮盎
槊
躄
晡食
击柝
巽
赭
封识
姁姁
Bīn,地名
Qiè,满足,快意
Chuí,lì,àng.槌,打
shuò
Bì,一脚瘸为跛,两只脚瘸为躄
Bū,晚饭
Tuò,打更巡夜
Xùn,通“逊”
Zh ,红色
Zhì,标识
Xū,和善的样子
古今异义
无寇暴死
已乱
无伤也
古:无故死亡 今:突然死去
古:制止骚乱 今:已经骚乱
古:不要紧,无妨 今:没有伤口
古今异义
纵士卒无赖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请假设草具
谢不能
汝又取不耻
朱泚幸致货币
出入以为武人
横暴
活人
多少
借用、安排
无能
不讲气节、礼仪
财物
指出为泾州刺史和入为司农卿等事
通假字
不慊,辄奋击,折人手足
椎釜鬲瓮盎
太尉判状,辞甚巽
宗元尝出入周邠斄间
戒其族人曰
戒侯卒击柝卫太尉
覆校无疑
通“槌”,打
通“逊”,谦恭
通“邰”
通“诫”,告诫,嘱咐
覆通“复”
重点字词
领行营节度使
既署一月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朱泚幸致货币
纵士卒无赖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为白尚书
能为公已乱
可以已大风
且大乱。且熟
穷且益坚
代理官职。权,兼,假
大都。钱财和货物
货,钱。币,礼物
横暴
白:说,告诉
止,治
将要
却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今不忍人无寇暴乱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
汝诚人耶?
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
因恬然
戒侯卒击柝卫太尉
戒其族
谢不能
垂死,舆来庭中
乃我困汝
市谷代偿
朱泚幸致货币
并且
突然
如果
果真
告诉;难道
仍然
通“诫”,告诫
道歉
将;舆:抬,名做动
是
买
如果;财物
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以如司农治事堂
然终不以在吾第
吏以告泚
太尉逸事如右
言信行直
会州刺史崔公来
覆校无疑
使人求谕谌
及太尉以司农徵
坚决,副词
如,到
把
右为上,左为下
确实,可靠
正赶上,适逢
覆通“复”
告诉,使人知道
同“征”征召,授予官职
一词多义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又以刃刺酒翁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凭,凭借
用,靠
用,拿
把
来
因,因为
以字用法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太尉以状白府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
又以刃刺酒翁
公幸教晞以道
及太尉以司农征
然终不以在吾第
以如司农治事堂
吏以告泚
敢以状私于执事
凭,靠,把,用
无以偿
无以拒也
以乱天子边事
愿奉军以从
以取名天下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
汝将何以视天地
出入以为武人
没有办法
通“而”
表目的,用来,以便
因为
凭,靠
认为
通“而”
且
且大乱,若何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
罪且及副元帅
人且饥死,而必得谷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穷且益坚
将,将要
并且,一边----一边
却
固
尚书固负若属耶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因
因恬然
因谕曰
难道
坚决
仍然
于是
词类活用
舆来庭中
市谷
处贱
手注善药
困汝
杀一老卒,何甲也
名作动,抬来
名作动,买
形作名,卑微的地位
名作状,亲手
使动,使…困
名作动,指穿盔甲
词类活用
日群行丐取于市
晞一营大噪,尽甲
乃我困汝
手注善药
垂死,舆来庭中
请辞于军
裂裳衣创
谨状
名词作状语,每日
名词做动词,戴甲
使动用法,使----困
名词做状语,亲手,用手
名词做动词,抬来
名做动,致辞
名作动,包扎
名做动,写文状
特殊句式
欲谁归罪
微斯人,吾谁与归
汝将何以视天地
谁与,哭者?
公幸教晞以道
无伤也,请辞于军
日群行丐取于市
段公,仁信大人也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倒装句,宾语前置
主谓倒置
状语后置
判断句
判断句
省略句
至则曰
且大乱,若何
植市门外
愿奉军以从
省略句
太尉至则曰
且大乱,你若何
植之市门外
愿奉军以从之
疑难句子
尚不愧奴隶耶?
无伤也
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1、尚且面对奴仆,你就不感到羞愧吗?(教参上的翻译 2、还不愧对奴隶吗? 3、难道不为作为奴隶般的人而感到羞愧吗?
没有什么妨碍
敢把这篇文章私下交给您,谨记
填空练习
1.柳宗元是唐代_______家,唐代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2.柳宗元,字_______,祖籍河东,称_______。因死在柳州刺史任上,故又称_______,著有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与_______齐名,并称“韩、柳”
文学
古文
子厚
柳河东
柳柳州
柳河东集
韩愈
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士卒无赖 无赖:横暴不守法纪 B.辄奋击折人手足 手足:手和脚 C.当务始终 始终:有始有终 D.其与存者几何 几何:几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 A。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便可白公姥 B。因谕曰 因宾客至凛相如门谢罪 C。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 愿奉军以从 D。尚书固负若属耶 余固笑而不信也
D
A
解释下列句中辞的意义
辞
(1)无伤也!请辞于军
(2)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3)太尉判状辞甚巽
(4)余睹李将军……,口不能道辞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致辞,演说
推辞
文词,语言
言辞
辩解
3.下列各句中“以”字的解释,正确的是 A.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 把 B以乱天子边事 用 C.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 因为 D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而
C
基础知识积累
一 词类活用
1 率以货窜名军中 。
2 杀一老卒,何甲也
3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4 乃我困汝。
5 日群行丐取于市。
6 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使动词
名词活用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使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破音异读
二 固定结构
1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2 处贱,无以拒也。
3 敢以状私与执事。
既然这样,那么
没有办法用来
侍从左右的人
掌权者
三 文言句式
1 欲谁归罪
2 请辞于军。
3 汝又取不耻。
4 汝将何以视天地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特殊句式
1.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2.愿奉军以从
3.段公,仁信大人也
4.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5.公幸教希以道
6.欲谁归罪
7. 请辞于军。
8. 汝将何以视天地
1.省略句,(注于,植于)
2.省略句(我)
3.判断句
4.判断句
5.状语后置(以道教)
6.宾语前置(归谁)
7.状语后置(于军辞)
8. 宾语前置(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