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4.12《用比例解决问题(2)》(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下4.12《用比例解决问题(2)》(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08 09:33: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比例》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比例》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三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
《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和比例以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的量(如=5)(例 20);能探索规律或变化趋势(如y=5x)(例 21)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1.能在具体情境中判断两个量的比,会计算比值,理解比值相同的量,能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问题。
2.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成正比的量 =(k≠0),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的量的实例;能根据给出的成正比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了解y=kx(k≠0)的形式,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计算另一个量的值。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三个部分。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在学习比例这一单元时,已经学习了比、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等,这些都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基础知识。
二、单元目标拟定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掌握成正比例的量和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认识正比例关系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另一个量的值。
4.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互相转化。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发现放大与缩小变与不变的特点。
6.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并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知道什么叫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探究正比例图象、并借助图象加深对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规律的理解;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的基础上,能根据比例尺及相应的条件画出平面图;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掌握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基本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
能运用比例的意义或者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解比例;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会利用正比例关系图象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作图问题,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能用多种方法解决有关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并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比例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从具体编排来说,
(1)重视呈现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示数学知识的抽象和建模过程,促进基础知识的建构。
(2)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要让学生会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前提是会解比例。教材编排的习题,题量丰富,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重视用直观形象的图形或图象来揭示知识的本质属性,展现量的变化规律。
强调知识的应用,重视创设真实的应用情境,展现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和完整步骤教材在编写时充分体现了对知识应用的重视。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4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比例 比例的意义 3
正比例和反比例 3
比例的应用 6
自行车的数学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比例的意义 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任务一:求比值,探规律。 任务二:归纳概念,理解比例的意义。 1.通过自主学习,探索什么是比例。 2.通过求比值,知道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比例的基本性质 目标: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把乘积相等的式子转化成比例。 任务一: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任务二: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自主学习,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 目标: 知道什么叫解比例,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解比例。 任务一:用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任务二:学习解分数形式的比例。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会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能解出分数形式的比例问题。
正比例 目标: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任务一:合作学习,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任务二:对比辨析,深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知道正比例的意义。 2.通过对比辨析活动,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正比例关系图象 目标:探究正比例图象、并借助图象加深对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规律的理解。会利用正比例关系图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任务一:自主尝试,探究正比例关系图象的特征。 任务二:利用正比例关系图象解决问题。 1.通过自主学习,能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象。 2.通过小组讨论,会用正比例关系图象解决问题。
反比例 目标: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 任务一:构建反比例概念,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任务二:归纳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的条件。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索反比例的意义。 通过归纳总结,归纳出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条件。
比例尺(1) 目标: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任务一: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任务二:求比例尺。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知道什么是比例尺。 通过学习,会求简单的比例尺问题。
比例尺(2) 目标: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合作探究,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会解决更复杂的比例尺问题。
比例尺(3) 目标: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的基础上,能根据比例尺及相应的条件画出平面图。 任务一: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自主探究,学会用比例尺画平面图。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目标: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 任务一:研究图形的放大现象。 任务二:研究图形的缩小现象。 通过操作实践,知道图形放大后的规律。 2.通过类比推理,知道图形缩小后的规律。
用比例解决问题(1) 目标:掌握用正比例的意义解答基本应用题的方法与步骤。 任务一:探索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会特别是用正比例的意义解答基本应用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2) 目标:掌握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任务一:探索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1.会用运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自行车的数学 目标:综合运用排列组合、圆、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 任务一: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任务二: 探究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的速度.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探索出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探索出变速自行车的变速规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用比例解决问题(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学习目标
01
复习导入
02
新知讲解
03
课堂练习
04
课堂总结
05
分层作业
06
目录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是成反比例关系的量,并能利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描述: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知道列成乘积一定的等式,也是运用反比例方法解题的一种表现方式。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使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导入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1)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时间成( )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 )比例。
(3)总价一定,买水果的数量和单价成 ( )比例。
(4)总路程一定,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成( ) 比例。



不成
新知讲解
某办公楼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平均每天照明用电 天数
原来 100千瓦时 5天
现在 25千瓦时 ?天
从题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要解决什么问题?
新知讲解
先算出总用电量,再求现在的用电天数。
平均每天照明用电 天数
原来 100千瓦时 5天
现在 25千瓦时 ?天
100×5÷25
=500÷25
=20(天)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新知讲解
先求出每天用电量的倍数关系,再求现在的用电天数。
平均每天照明用电 天数
原来 100千瓦时 5天
现在 25千瓦时 ?天
100÷25×5
=4×5
=20(天)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方法二:
新知讲解
思考:
1.题目告诉我们哪三个量?
2.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
4.你能根据比例关系列出等式吗?
用正比例解决这个问题。
平均每天照明用电 天数
原来 100千瓦时 5天
现在 25千瓦时 ?天
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 )和( ),( )一定,( )和( )成( )
比例关系,用关系式表示是( )
平均每天用电量
天数
总用电量

平均每天用电量
天数
平均每天用电量×天数=总用电量
方法三:
新知讲解
当总的用电量一定时,用电时间与单位时间内的用电量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每天的用电量与用电天数的乘积相等。
平均每天照明用电 天数
原来 100千瓦时 5天
现在 25千瓦时 ?天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x =
100×5
25
x =20
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新知讲解
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到哪两个量的乘积一定。
只要两个量的乘积一定,就可以用反比例关系解答。
新知讲解
比较“算术法”和“比例法”,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25x = 100×5
x =
100×5
25
x = 20
100×5÷25
=500÷25
=20(天)
算术法:
要先求出用电总量,再根据总量和平均每天用电量求出总价。
比例法:
先判断两个量成反比
例关系,再解比例。
新知讲解
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多少天?
解:设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x天。
100x=25×30
x=7.5
答:现在30天的用电量原来只够用7.5天。
x=
25×30
100
平均每天照明用电 天数
原来 100千瓦时 ?天
现在 25千瓦时 30天
课堂练习
1.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支单价是1.5元的圆珠笔,如果他只买单价是2元的圆珠笔, 可以买多少支?
解:设如果他只买单价是2元的圆珠笔,可以买x支。
2x=4×1.5
答:如果他只买单价是2元的圆珠笔,可以买3支。
x=
4×1.5
2
x=3
课堂练习
2.工程队修一条水渠,每天工作6小时,12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小时的工作量不变,每天工作8小时,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
解:设x 天可以完成任务。
8x=6×12
x=9
答:9天可以完成任务。
课堂练习
3.小林读一本文学名著,如果每天读30页,8天可以读完。小林想6天读完,那么平均每天要读多少页?
解:设平均每天要读x页。
6x=30×8
x=40
答:平均每天要读40页。
课堂练习
4.用收割机收割小麦。如果每小时收割0.3公顷,40小时能完成任务。
(1)现在想用30小时收割完,那么每小时应收割多少公顷?
(2)每公顷产小麦8t,这块地一共产小麦多少吨?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课堂练习
(1)解:设每小时应收割 x 公顷。
30x=0.3×40
x=0.4
答:每小时应收割0.4公顷。
(2)0.3×40×8=96(吨)
答:这块地一共产小麦96吨。
(3)提问不唯一,如:如果
每小时收割0.2公顷,多少小
时能完成任务
解:设y小时能完成任务。
0.2y=0.3×40
y=60
答:60小时能完成任务。
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分层作业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小东家的客厅是正方形的,用边长0.6m的方砖铺地,正好需要100块。如果改用边长0.5m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解:设需要x块。
0.5×0.5×x=0.6×0.6×100
0.25x=36
答:需要144块。
x=144
分层作业
2.爸爸的平均步长是0.65m,元元的平均步长是0.5m,从元元家到时代广场爸爸走了880步,元元要走多少步?
解:设元元要走 x 步。
0.5x=0.65 × 880
答:元元要走1144步。
x=1144
分层作业
3.装订一批练习本,如果每本24页,可以装订成500本。现在每本多装订6页,可以装订成多少本?
解:设可以装订成 x 本。
(24+6)x = 24 × 500
x=400
答:可以装订成400本。
分层作业
【综合实践类作业】
解:设x 小时能够返回甲港。
30 x(1- 20%)χ=30 x 12
χ=15
答:15 小时能够返回甲港。
4.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去时顺水航行,每小时行 30 km,
12 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逆水航行,速度降低了20%多少小时能够返回甲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比例教学设计
课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2) 单元 4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情境中的两种量是否是成反比例关系的量,并能利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学习目标描述: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知道列成乘积一定的等式,也是运用反比例方法解题的一种表现方式。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使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掌握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 能正确运用反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复习导入 复习成反比例的量。(课件出示习题) 师: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1)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成( )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 )比例。 (3)总价一定,买水果的数量和单价成 ( )比例。 (4)总路程一定,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成( ) 比例 教师随机抽查学生回答 生: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时间成( 正 )比例。 生: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生:总价一定,买水果的数量和单价成反比例关系。 生:总路程一定,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成( ) 比例。 师: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生: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成反比例关系。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反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巩固判断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关键要素,同时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讲授新课 二、新知探究 任务一:探索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60例6。 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原来平均每天照明用电100千瓦时,改用节能灯以后,现在平均每天只用电25千瓦时。 师: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要解决的问题是: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多少天。 师:我们可以把数学信息整理一下,请看课件。 师: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组内讨论。 学生汇报: 生:先求出总用电量,再求现在的用电天数。 100×5÷25 =500÷25 =20(天) 生:先求出每天用电量的倍数关系,再求现在的用电天数。 100÷25×5 =4×5 =20(天) 师:同学回答的真好,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有同学用反比例关系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作品一: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作品二: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x天。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说说你的想法。 生:作品一是错误的,比值的意义不同。生:作品二这不是比例,比例等号左右两边都是比,而25x与100×5都不是比,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比例不成立。 师:同学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现在好好研究题目的信息,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能否得到解决。(出示课件)思考: 1.题目告诉我们哪三个量? 2.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 4.你能根据比例关系列出等式吗? 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 )和( ),( )一定,( )和( )成( )比例关系,用关系式表示是( )。 师小结: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对应两个数的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就成立,列成乘积一定的等式,也是运用反比例方法解题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作品二是正确的。 师:比较“算术法”与“比例法”,你有什么发现? 生:算术法: 要先求出用电总量,再根据总量和平均每天用电量求出总价。 生:比例法:先判断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再解比例。 师小结:两种方法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出现用电总量,而用电总量是不变的,只要用“原来每天用电量×原来天数=现在每天用电量×现在天数”这一关系式,知道其中的三个量,用算术法和比例法都能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两种解答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用反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课堂练习 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1.完成教科书P6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第2题:题目中的不变量是买圆珠笔的钱,数量与单价成反比例关系,根据数量×单价=总价来解决问题。 2.完成教科书P62“练习十一”第5、8、9题。 师:你能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第5题:每天工作的时间×天数=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一定,每天工作的时间与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第8题:每天读的页数×天数=总页数。 这本文学名著的总页数一定,每天读的页数与天数成反比例关系, 第9题:第1小题,每小时收割的面积×收割时间=收割的总面积,收割的总面积一定,每小时收割的面积与收割时间成反比例关。 第二小题中要求共产小麦多少吨,就要先求小麦的总面积。第三问比较开放,答案不唯一。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步骤与方法:要先找到题目中的不变量,确定哪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再根据反比例关系解答。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