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2分)为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秀文化,学校开展了以“时代有我 天下家国”为主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任务。
为响应学习活动,小文写了一篇读书心得,请帮他完成下列任务。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惊涛害浪,锤炼出不屈不挠(ráo)的民族品格。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铁骨铮铮的中国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国民党白色恐怖肆虐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以坚真不屈的气节,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当美帝国主义在中朝边境武力挑衅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振聋发聩的战歌,越过关山险隘(yì),打破了美国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如今,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可阻挡,但道阻且长,②更应该依靠全体人民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磅礴力量,③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披荆斩棘,走向胜利。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发扬和继承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以炽热情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华章。
(1)改正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
字音修改 字形修改
①不屈不挠(ráo) ②关山险隘(yì) ③惊涛害浪 ④坚真不屈
(2)指出文段中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前仆后继
B.可歌可泣
C.振聋发聩
D.披荆斩棘
(3)第二段中的画线句顺序不合理,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4)对以上最后一段的划线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以炽热情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华章。
B.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必须发扬和继承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以炽热情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华章。
C.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必须发扬和继承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以炽热情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华章。
D.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以炽热情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华章。
(5)为了宣传本次活动,有位同学拟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请修改上联,使其工整。
上联: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漫长的黑夜何时才是尽头
下联: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2.(8分)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我国的古诗文中常有体现。小文收集了相关的古诗文,请帮他补充完整。
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用“遥怜故园菊,① ”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② ”表现了家国兴亡的忧虑愤慨;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③ ,铁马冰河入梦来”流露了坚定的报国之志;杜甫在《春望》中用“④ ,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抒发忧国思亲之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⑤ ”表达了不甘自弃,希望继续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曹操在《龟虽寿》中用“⑥ ,壮心不已”表明了老而弥坚、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木兰诗》用“⑦ ,关山度若飞”呈现了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孟子》用“⑧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讴歌了“大丈夫”的傲然风骨。
二、阅读与鉴赏(45)
3.(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定风波 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①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②。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释】①《定风波 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为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庆历六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②桃源路:通往理想境界之路。
(1)本诗描写晚春时分的场景,其实不止本诗中人们“寻芳去”,韩愈《晚春》中也有一句明贬暗褒,描绘草木晚春时抓住机会绽放的盛况:“ , 。”
(2)自古以来,深受儒道思想影响的文人们,往往会陷入“入世”与“出世”矛盾之中,范仲淹在本词中表达的是 思想,你是从“ ”(用原文句子回答)中得出。
4.(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A)。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B)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凉簟[1],卧舟中看月,小傒[2]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3]睡去。歌终忽寤,含糊赞(C),寻复鼾齁。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4],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5],高舂[6]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张岱《庞公池》)
注:[1]凉簟:凉席。[2]小傒:奴仆。[3]嗒然:忘怀的样子。[4]丁丁:船篙敲打的声音。[5]黑甜:黑甜香,即睡梦。[6]高舂:傍晚时分,这里应指太阳升起。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义
月色入户 成语联想法:夜不闭户 ①
庞公池岁不得船 查阅词典法:a.星名;b.年;c.表示年龄的单位;d.年成,年景,收成。 ② (填序号)
缘城至北海坂 课内迁移法:缘溪行 ③
意颇凄恻 造字推测法:意,古字为,会意字,从心,从音, ④
(2)请将“于”“耳”“之”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3)请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2处)。
声 声 渐 远 月 亦 渐 淡 嗒 然 睡 去
(4)翻译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5)同样是月夜出游,两文中描绘的月夜之景却有所不同,请你简要分析。
(6)假如穿越时空,苏轼申请加张岱为好友,你认为张岱会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5.(7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根系阅读”
①当下网络环境到处充斥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网文大量使用梗式流行语、废话文学、糊弄文学、凡尔赛文学之类,说话是表情包、不好好说等等语言满天飞,久而久之变成不会说,文字失能;还有一些日常生活或写作中到处充斥着“俺也一样”“你懂的”“一切尽在不言中”等等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文字表意空间匮乏;甚至,有人在老师布置千字论证的文章后,下笔好像一两句话就把想法讲完了,下面呢,然后呢?就没有了!写不到一篇严肃完整的论证文章所需要的长度,只能编、憋、挤,用废话、空话、套话填充,成为“废话篓子”。这些都是比较普遍的“文字失语”现象。
②现在电子媒体空间知识爆炸,有很多地方可以获取知识。一本很厚的书,总有人用一篇推文、一则视频讲完。看这些东西,好像也能获得知识,但就是很不对劲。可能是因为这些东西都很零碎,很难帮人建立一个思想谱系。确实如此,那些碎片化、胶囊式的知识信息,都是别人“阅读后再输出”的东西,营养很低了,很难有维持你“再输出”的丰厚营养。
③我想到了一个概念,叫“根系阅读”,并不是读书了,就能支撑输出和表达。只有扎向知识底层、人性底层、结构底层的根系,接触完整的原典思想和智慧,才有支撑“再输出”的知识营养,促进文字写作的能力。写作需要话语的生成,没有阅读所形成的思想根系,怎么能支撑“话语的生成”呢?
④哪些阅读属于根系阅读呢?
⑤比如,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原著,经过了流行的筛选和检验,不是“水面的白沫”,而触及一条河流的深流湍流,每一代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思想营养,流传中成为经典。《文心雕龙》《社会学想象力》《论法的精神》,就属于这样的经典吧,每个专业都有这样的经典,啃原著,就是从知识上培养自己的根系。比如,对一个社会的结构和文化进行深描细描的著作,什么叫“结构”,我将其理解为“长时段中不变的规律和逻辑”,这就是一个社会的根系,元宇宙、区块链、ChatGPT,这些东西,无非就是各领风骚没几天的概念泡沫而已,要去读“结构”。比如,洞察幽微人性,读那些深描复杂人性的文学作品——《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悲惨世界》《红楼梦》,读懂了那些作品,就能解释当下每天遇到的多数人、每天经历的多数事,那些作品写的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人,而是那个时代的“根”、人性的“根”。
⑥“根系阅读”让你的知识盘根错节,形成某种“联想式致知”的层累结构,这才能支撑流畅自由的输出。日复一日,脑子里有那么多有机的、活化的“根系”,面对某个热点时,根系好像受到了阳光、雨水的刺激,很容易就破土冒芽,生长出观点的枝干。根系中涵养了那么多“活水”,取一滴水、一瓢水就足以撑起源源不断的写作。浅阅读,无法支撑输出,因为别人的即时写作已经榨干了营养,知识含量很薄了,撑不起你的再生产。
(1)下列对“文字失语”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写网文或说话时变成不会说,文字失能。
B.在日常生活或写作中文字表意空间匮乏。
C.在写论文时难以将文章写长且缺乏完整论证。
D.在碎片化、胶囊式的信息中获取零碎的知识。
(2)下列对“根系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经过了流行的筛选和检验的经典原著,从知识上培养自己的根系。
B.阅读对社会结构和文化内容进行深描细描的著作,了解一个社会的根系。
C.阅读关于元宇宙、区块链、ChatGPT等这些作品,了解结构底层的根系。
D.阅读深描复杂人性的文学作品,了解那个时代的“根”、人性的“根”。
(3)联系全文,简要概括如何做好“根系阅读”。
6.(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让生命走向蓬勃
①楼下有个角落,多少年来无人打理,总是稀稀拉拉长些杂草。一天,儿子吃完西瓜后,将一把西瓜籽撒到那里,嚷着说要种个西瓜。我笑道:这么荒僻的角落,还想种西瓜,想得美呢!然而,事实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②几周后,在这个角落里,竟长出了四株西瓜藤。最粗壮的那一株幼苗,盘绕着绒绒的卷须,这里试试,那里试试,吐出一片又一片厚实带毛的绿叶子。没几天,葱绿的西瓜藤似蛇一般攀爬,沿着围墙一角,不断延展,扩大着自己的地盘。
③一株小小的植物,竟然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你看,它是那么安静从容,毫不张扬,却一直在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执拗地做好一件事:在贫瘠的泥土里,聚精会神、拼尽全力地生长发芽,舒展枝叶,绽放花朵,凝结果实。瓜熟蒂落之后,待种子萌动,又将在下一轮的生长过程中重启战斗,继续拼搏,以期瓜腿绵绵,与天长久,想到这些,心里就有朴素的感动生了出来:越是处在某种原始的生命状态,越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④那些来自山海村野的人,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为什么依然拥有那么多真实的欢乐,依然那么富于生命力?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自然的母体中剥离开来,是大自然赋予了他们粗砺而浑朴的生命力。
⑤反观今天的部分年轻人,身逢中国经济腾飞的盛世,身为独生子女备受宠爱,他们被一群无怨无悔的亲人源源不断地、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作为巨大的消费终端、食物链的最高端,他们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便利,被快递、外卖、家政、电子支付围绕着。然而,这些年轻人却陷入了低迷的人生状态。
⑥种种外部因素的加持,反而使他们失去了直接从大自然母体获得生活能力的机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这部分年轻人难以承受生命之重,于是他们不再向外拓展、探索、而是向内收缩、敛藏。他们躲进自己的小世界,过早陷入激情消退、精神老化的生命状态。对他们来说,奋斗变得虚无,理想变得矫情,情怀变得可笑。他们活在生活的表层,享受物质,与世无争,只想躺平,
⑦过去 100年里人类科技突飞猛进,众多的发明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人们为什么却越来越难以感到快乐?进化心理学对此的解释是,在人类整个进化史中,人们所面临的就是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因此人们的心理已经被调整到去适应这种环境,即从劳动中获得心理奖赏。而现在安逸舒适的生活是人类从来不曾有过的,人们的心理还来不及去调整,长期得不到心理奖赏,于是人们就开始抑郁和萎靡了。
⑧旺盛的生命力,一定存在于不断拓展成长空间的过程之中。要知道,人的成长没有天花板。成长,本就是一个不断设置新目标、拓宽生命广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寻求新挑战、提升生命高度的过程,拓展成长的空间,势必会遇到艰难崎岖,一定会遭受阻挠压抑。越是深切地陷入被阻挠,被压抑的痛苦,越有可能深切地表达自己,激发无比强盛的抗争意志。抗争必然带来突破和超越,每一次突破和超越,都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不断突破和超越的生命,将会在不断的惊喜中变得越来越强大,生命力也愈加旺盛。这样的人会自己舔舐伤口,或者根本不在乎什么伤口,他自然会专注于自己该做的事情,让生命照进光亮!
⑨野地里的无数生命,都是像这样受着自身生命力的驱使而欢快腾跃,那么,为什么不让蓬勃的生命力贯穿我们所经历的时光?看着眼前枝叶葳蕤的西瓜藤,我这样想。
(1)第①段中,作者说“事实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出乎我意料的“事实”是什么?
(2)读第③段,说说“原始的生命状态”指的是什么。
(3)优越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会让年轻人陷入“低迷的人生状态”?请结合⑥⑦段内容简要概括。
(4)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请结合第⑧段内容简要概括。
7.(8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
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祙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出自《西游记》,作者是罗贯中,体裁为神话小说,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思幻想。
B.乙选段出自《骆驼祥子》,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C.甲选段中八戒之所以要到花果山请大圣,缘于小说第二十七回,这一情节是三借芭蕉扇。
D.乙文选段中祥子之所以无精打采,是因为祥子的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买车的希望破灭。
(2)两文都运用到了多种表现手法来体现人物性格特征,请你品一品乙文中的手法。
选段 分析
甲 甲段文字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人。语言描写,如八戒和行者的对话;动作描写,如“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心理描写,如“八戒又思量道”,这突出了悟空的好胜心强,八戒的粗中有细的特点。
乙
(3)甲文和乙文都是经典名著,请探究《骆驼祥子》的主旨。
《西游记》 《骆驼祥子》
《西游记》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8.(5分)同学们,2024年三月的暖阳下我们在操场上飞跑,早锻炼之余、体育课下、跑操后的我们神清气爽。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体育中考取消了女子800米、男子1000米跑步测试项目。对此,有人支持也有人持否定态度。请你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
9.(50分)按要求作文。
去年,一部电影、一首宋词、一个词牌名,令不少国人荡气回肠,它就是《满江红》。意蕴悠远的词牌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宝珠。即使不谈词调,不谈平仄,仅其字面义也别具美感,引人遐思。“少年游”或许是一次意气风发的游历;“相见欢”可能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逢;“定风波”的背后需要多大的努力、何等的智慧……
你尝试过用词牌名做题目写作的体验吗?
请从以下的词牌名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一:相见欢
题目二:定风波
题目三:少年游
题目四:浪淘沙
题目五:忆江南
题目六:长相思
2024年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2分)为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秀文化,学校开展了以“时代有我 天下家国”为主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按要求完成任务。
为响应学习活动,小文写了一篇读书心得,请帮他完成下列任务。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惊涛害浪,锤炼出不屈不挠(ráo)的民族品格。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铁骨铮铮的中国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国民党白色恐怖肆虐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以坚真不屈的气节,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当美帝国主义在中朝边境武力挑衅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振聋发聩的战歌,越过关山险隘(yì),打破了美国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如今,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可阻挡,但道阻且长,②更应该依靠全体人民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磅礴力量,③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披荆斩棘,走向胜利。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发扬和继承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以炽热情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华章。
(1)改正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
字音修改 字形修改
①不屈不挠(ráo) náo ②关山险隘(yì) ài ③惊涛害浪 骇 ④坚真不屈 贞
(2)指出文段中画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C
A.前仆后继
B.可歌可泣
C.振聋发聩
D.披荆斩棘
(3)第二段中的画线句顺序不合理,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B
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②①④
(4)对以上最后一段的划线句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D
A.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以炽热情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华章。
B.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必须发扬和继承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以炽热情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华章。
C.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必须发扬和继承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以炽热情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华章。
D.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以炽热情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华章。
(5)为了宣传本次活动,有位同学拟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请修改上联,使其工整。
上联: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漫长的黑夜何时才是尽头
下联: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喜气洋洋
【解答】答案:
(1)①náo ②ài ③骇 ④贞
(2)C
(3)B
(4)D
(5)示例: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长(黑)夜漫漫
2.(8分)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我国的古诗文中常有体现。小文收集了相关的古诗文,请帮他补充完整。
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用“遥怜故园菊,① 应傍战场开 ”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② 隔江犹唱后庭花 ”表现了家国兴亡的忧虑愤慨;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用“③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流露了坚定的报国之志;杜甫在《春望》中用“④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抒发忧国思亲之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⑤ 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达了不甘自弃,希望继续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曹操在《龟虽寿》中用“⑥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表明了老而弥坚、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木兰诗》用“⑦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呈现了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孟子》用“⑧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讴歌了“大丈夫”的傲然风骨。
【解答】答案:
①应傍战场开(注意“傍”的书写)
②隔江犹唱后庭花(注意“隔”的书写)
③夜阑卧听风吹雨(注意“阑”的书写)
④感时花溅泪(注意“溅”的书写)
⑤化作春泥更护花
⑥烈士暮年(注意“暮”的书写)
⑦万里赴戎机(注意“戎”的书写)
⑧富贵不能淫(注意“淫”的书写)
二、阅读与鉴赏(45)
3.(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定风波 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①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②。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注释】①《定风波 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为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庆历六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为应制之作。②桃源路:通往理想境界之路。
(1)本诗描写晚春时分的场景,其实不止本诗中人们“寻芳去”,韩愈《晚春》中也有一句明贬暗褒,描绘草木晚春时抓住机会绽放的盛况:“ 杨花榆荚无才思 , 惟解漫天作雪飞 。”
(2)自古以来,深受儒道思想影响的文人们,往往会陷入“入世”与“出世”矛盾之中,范仲淹在本词中表达的是 词人对功名得失不必过于挂怀的旷达 思想,你是从“ 功名得丧归时数 ”(用原文句子回答)中得出。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信息提取。韩愈在《晚春》一诗中将柳絮榆钱人格化,明贬暗褒,赞许其如雪花般尽情飞舞的诗句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与主旨的理解。从《定风波 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中“功名得丧归时数”中可以看出词人对功名得失不必过于挂怀的旷达思想。
答案:
(1)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2)词人对功名得失不必过于挂怀的旷达 功名得丧归时数
译文:
满城人开始身着罗绮,春天快要结束,不如去百花洲上,看看有没有没开尽的野花,洲岸的婀娜和野花的妩媚互相映衬。看不到花的尽处和岸的尽处,仿佛是漫步在“桃花源”里的小路。(我虽然忧国忧民) 请不要责怪山翁我偶尔寻一点欢乐,功名的“得”和“失”乃是时运注定,连那黄莺都懂得唱新声,花蝶懂得新舞,那都是上天赋与它们的本能,怎么能要求我辈就没有欢乐的情绪呐!
4.(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A)。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庞公池岁不得船,况夜船,况看月而船。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B)池中,月夜,夜夜出,缘城至北海坂,往返可五里,盘旋其中。山后人家,闭门高卧,不见灯火,悄悄冥冥,意颇凄恻。余设凉簟[1],卧舟中看月,小傒[2]船头唱曲,醉梦相杂。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3]睡去。歌终忽寤,含糊赞(C),寻复鼾齁。小傒亦呵欠歪斜,互相枕藉。舟子回船到岸,篙啄丁丁[4],促起就寝。此时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5],高舂[6]始起,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
(张岱《庞公池》)
注:[1]凉簟:凉席。[2]小傒:奴仆。[3]嗒然:忘怀的样子。[4]丁丁:船篙敲打的声音。[5]黑甜:黑甜香,即睡梦。[6]高舂:傍晚时分,这里应指太阳升起。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义
月色入户 成语联想法:夜不闭户 ① 门。
庞公池岁不得船 查阅词典法:a.星名;b.年;c.表示年龄的单位;d.年成,年景,收成。 ② b (填序号)
缘城至北海坂 课内迁移法:缘溪行 ③ 沿着。
意颇凄恻 造字推测法:意,古字为,会意字,从心,从音, ④ 内心,心情。
(2)请将“于”“耳”“之”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3)请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2处)。
声 声 渐 远 月 亦 渐 淡 嗒 然 睡 去
(4)翻译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5)同样是月夜出游,两文中描绘的月夜之景却有所不同,请你简要分析。
(6)假如穿越时空,苏轼申请加张岱为好友,你认为张岱会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①句意:月光从门照进来。户,门。
②句意:庞公池终年都不让行船。岁,念。故选:b。
③句意:沿着城池行到北海坂。缘,沿着。
④句意:心里颇有点儿凄恻。意,内心,心情。
(2)本题考查虚词的使用。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A)”,句中“者”表示句中停顿,不译,所以“A”处应该填“耳”,表示相当于“罢了”。“自余读书山艇子,辄留小舟(B)池中”,句中“舟”是动词“留”的宾语,所以“B”处应该填“于”,表示“在”。“余设凉簟(D),卧舟中看月”,句中“凉簟”是动词“设”的宾语,所以“D”处应该填“之”,表示“的”。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为:声音渐渐悠远,月光也渐淡,我忘怀地睡去。根据意思可断句为:声声渐远/月亦渐淡/嗒然睡去。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语: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句意: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月光,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月光是“积水空明”,月下的竹柏影如“藻、荇交横”,宁静而幽美,展现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感。而张岱的《庞公池》中,月光是“月亦渐淡”,反映出一种朦胧之美,渲染了作者闲适而略有凄凉的心情。在【乙】文中,作者通过描述月光下的活动,如“卧舟中看月”“小傒船头唱曲”,以及结尾处的“胸中浩浩落落,并无芥蒂,一枕黑甜”,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态度。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篇文章在月夜之景的描绘上各有特色,反映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应注意从人物的生活情趣入手分析。[甲]文中,苏轼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乙]文中,张岱“月夜,夜夜出”,由此可见二人有相同的爱好,都非常喜欢赏月,都有闲情雅致。甲文中,苏轼虽是被贬之人,但庭中月色在他眼中依然澄澈透明,结尾自诩为“闲人”不失豁达、洒脱。乙文中,张岱“不晓世间何物谓之忧愁”,夜夜与奴仆乘船赏月,听曲饮酒,悠闲自在,也可谓率真、洒脱。据此可见,两人情趣相投,完全可以结为朋友。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答案:
(1)①门。
②b
③沿着。
④内心,心情。
(2)A.耳B.于C.之
(3)声 声 渐 远/月 亦 渐 淡/嗒 然 睡 去
(4)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5)甲文描绘了庭院中皎洁澄澈的月色及松柏投影形成的光影之美,妙趣横生;乙文则描绘了作者卧舟看月时,月光票面朦胧,在奴仆歌声映衬下更显得宁静、淡雅和清幽。
(6)会同意。二人有相同的爱好,都非常喜欢赏月。苏轼乐观洒脱,张岱也率真,洒脱。由此可见,二人有相同的情怀。因此张岱会同意和苏轼成为朋友。
5.(7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什么需要“根系阅读”
①当下网络环境到处充斥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网文大量使用梗式流行语、废话文学、糊弄文学、凡尔赛文学之类,说话是表情包、不好好说等等语言满天飞,久而久之变成不会说,文字失能;还有一些日常生活或写作中到处充斥着“俺也一样”“你懂的”“一切尽在不言中”等等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文字表意空间匮乏;甚至,有人在老师布置千字论证的文章后,下笔好像一两句话就把想法讲完了,下面呢,然后呢?就没有了!写不到一篇严肃完整的论证文章所需要的长度,只能编、憋、挤,用废话、空话、套话填充,成为“废话篓子”。这些都是比较普遍的“文字失语”现象。
②现在电子媒体空间知识爆炸,有很多地方可以获取知识。一本很厚的书,总有人用一篇推文、一则视频讲完。看这些东西,好像也能获得知识,但就是很不对劲。可能是因为这些东西都很零碎,很难帮人建立一个思想谱系。确实如此,那些碎片化、胶囊式的知识信息,都是别人“阅读后再输出”的东西,营养很低了,很难有维持你“再输出”的丰厚营养。
③我想到了一个概念,叫“根系阅读”,并不是读书了,就能支撑输出和表达。只有扎向知识底层、人性底层、结构底层的根系,接触完整的原典思想和智慧,才有支撑“再输出”的知识营养,促进文字写作的能力。写作需要话语的生成,没有阅读所形成的思想根系,怎么能支撑“话语的生成”呢?
④哪些阅读属于根系阅读呢?
⑤比如,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原著,经过了流行的筛选和检验,不是“水面的白沫”,而触及一条河流的深流湍流,每一代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思想营养,流传中成为经典。《文心雕龙》《社会学想象力》《论法的精神》,就属于这样的经典吧,每个专业都有这样的经典,啃原著,就是从知识上培养自己的根系。比如,对一个社会的结构和文化进行深描细描的著作,什么叫“结构”,我将其理解为“长时段中不变的规律和逻辑”,这就是一个社会的根系,元宇宙、区块链、ChatGPT,这些东西,无非就是各领风骚没几天的概念泡沫而已,要去读“结构”。比如,洞察幽微人性,读那些深描复杂人性的文学作品——《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悲惨世界》《红楼梦》,读懂了那些作品,就能解释当下每天遇到的多数人、每天经历的多数事,那些作品写的不是一个时代一个人,而是那个时代的“根”、人性的“根”。
⑥“根系阅读”让你的知识盘根错节,形成某种“联想式致知”的层累结构,这才能支撑流畅自由的输出。日复一日,脑子里有那么多有机的、活化的“根系”,面对某个热点时,根系好像受到了阳光、雨水的刺激,很容易就破土冒芽,生长出观点的枝干。根系中涵养了那么多“活水”,取一滴水、一瓢水就足以撑起源源不断的写作。浅阅读,无法支撑输出,因为别人的即时写作已经榨干了营养,知识含量很薄了,撑不起你的再生产。
(1)下列对“文字失语”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在写网文或说话时变成不会说,文字失能。
B.在日常生活或写作中文字表意空间匮乏。
C.在写论文时难以将文章写长且缺乏完整论证。
D.在碎片化、胶囊式的信息中获取零碎的知识。
(2)下列对“根系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阅读经过了流行的筛选和检验的经典原著,从知识上培养自己的根系。
B.阅读对社会结构和文化内容进行深描细描的著作,了解一个社会的根系。
C.阅读关于元宇宙、区块链、ChatGPT等这些作品,了解结构底层的根系。
D.阅读深描复杂人性的文学作品,了解那个时代的“根”、人性的“根”。
(3)联系全文,简要概括如何做好“根系阅读”。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C.正确;
D.有误,是“文字失语”形成的原因之一,不是表现。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结合“这就是一个社会的根系,元宇宙、区块链、ChatGPT,这些东西,无非就是各领风骚没几天的概念泡沫而已,要去读‘结构’”分析,可知选项错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只有扎向知识底层、人性底层、结构底层的根系,接触完整的原典思想和智慧,才有支撑‘再输出’的知识营养,促进文字写作的能力。写作需要话语的生成,没有阅读所形成的思想根系,怎么能支撑‘话语的生成’”,概括为:阅读经典原著,形成思想根系,维持再输出的丰厚营养(或:支撑流畅自由的营养。)
答案:
(1)D
(2)C
(3)阅读经典原著,形成思想根系,维持再输出的丰厚营养(或:支撑流畅自由的营养)。
6.(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让生命走向蓬勃
①楼下有个角落,多少年来无人打理,总是稀稀拉拉长些杂草。一天,儿子吃完西瓜后,将一把西瓜籽撒到那里,嚷着说要种个西瓜。我笑道:这么荒僻的角落,还想种西瓜,想得美呢!然而,事实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②几周后,在这个角落里,竟长出了四株西瓜藤。最粗壮的那一株幼苗,盘绕着绒绒的卷须,这里试试,那里试试,吐出一片又一片厚实带毛的绿叶子。没几天,葱绿的西瓜藤似蛇一般攀爬,沿着围墙一角,不断延展,扩大着自己的地盘。
③一株小小的植物,竟然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你看,它是那么安静从容,毫不张扬,却一直在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执拗地做好一件事:在贫瘠的泥土里,聚精会神、拼尽全力地生长发芽,舒展枝叶,绽放花朵,凝结果实。瓜熟蒂落之后,待种子萌动,又将在下一轮的生长过程中重启战斗,继续拼搏,以期瓜腿绵绵,与天长久,想到这些,心里就有朴素的感动生了出来:越是处在某种原始的生命状态,越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④那些来自山海村野的人,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为什么依然拥有那么多真实的欢乐,依然那么富于生命力?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自然的母体中剥离开来,是大自然赋予了他们粗砺而浑朴的生命力。
⑤反观今天的部分年轻人,身逢中国经济腾飞的盛世,身为独生子女备受宠爱,他们被一群无怨无悔的亲人源源不断地、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作为巨大的消费终端、食物链的最高端,他们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便利,被快递、外卖、家政、电子支付围绕着。然而,这些年轻人却陷入了低迷的人生状态。
⑥种种外部因素的加持,反而使他们失去了直接从大自然母体获得生活能力的机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这部分年轻人难以承受生命之重,于是他们不再向外拓展、探索、而是向内收缩、敛藏。他们躲进自己的小世界,过早陷入激情消退、精神老化的生命状态。对他们来说,奋斗变得虚无,理想变得矫情,情怀变得可笑。他们活在生活的表层,享受物质,与世无争,只想躺平,
⑦过去 100年里人类科技突飞猛进,众多的发明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人们为什么却越来越难以感到快乐?进化心理学对此的解释是,在人类整个进化史中,人们所面临的就是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因此人们的心理已经被调整到去适应这种环境,即从劳动中获得心理奖赏。而现在安逸舒适的生活是人类从来不曾有过的,人们的心理还来不及去调整,长期得不到心理奖赏,于是人们就开始抑郁和萎靡了。
⑧旺盛的生命力,一定存在于不断拓展成长空间的过程之中。要知道,人的成长没有天花板。成长,本就是一个不断设置新目标、拓宽生命广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寻求新挑战、提升生命高度的过程,拓展成长的空间,势必会遇到艰难崎岖,一定会遭受阻挠压抑。越是深切地陷入被阻挠,被压抑的痛苦,越有可能深切地表达自己,激发无比强盛的抗争意志。抗争必然带来突破和超越,每一次突破和超越,都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不断突破和超越的生命,将会在不断的惊喜中变得越来越强大,生命力也愈加旺盛。这样的人会自己舔舐伤口,或者根本不在乎什么伤口,他自然会专注于自己该做的事情,让生命照进光亮!
⑨野地里的无数生命,都是像这样受着自身生命力的驱使而欢快腾跃,那么,为什么不让蓬勃的生命力贯穿我们所经历的时光?看着眼前枝叶葳蕤的西瓜藤,我这样想。
(1)第①段中,作者说“事实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出乎我意料的“事实”是什么?
(2)读第③段,说说“原始的生命状态”指的是什么。
(3)优越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会让年轻人陷入“低迷的人生状态”?请结合⑥⑦段内容简要概括。
(4)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请结合第⑧段内容简要概括。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几周后,在这个角落里,竟长出了四株西瓜藤。最粗壮的那一株幼苗,盘绕着绒绒的卷须,这里试试,那里试试,吐出一片又一片厚实带毛的绿叶子。没几天,葱绿的西瓜藤似蛇一般攀爬,沿着围墙一角,不断延展,扩大着自己的地盘”“一株小小的植物,竟然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分析,西瓜竟在荒僻的角落里蓬勃生长。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它是那么安静从容,毫不张扬,却一直在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执拗地做好一件事:在贫瘠的泥土里,聚精会神、拼尽全力地生长发芽,舒展枝叶,绽放花朵,凝结果实”分析,“原始的生命状态”指在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努力生存的状态。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这部分年轻人难以承受生命之重,于是他们不再向外拓展、探索、而是向内收缩、敛藏。他们躲进自己的小世界,过早陷入激情消退、精神老化的生命状态。对他们来说,奋斗变得虚无,理想变得矫情,情怀变得可笑。他们活在生活的表层,享受物质,与世无争,只想躺平”,概括为:优越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年轻人难以获得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从而逃避现实,与世无争;结合“而现在安逸舒适的生活是人类从来不曾有过的,人们的心理还来不及去调整,长期得不到心理奖赏,于是人们就开始抑郁和萎靡了”,概括为:优越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年轻人失去了借艰苦环境获取心理奖赏的机会,从而抑郁萎靡。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成长,本就是一个不断设置新目标、拓宽生命广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寻求新挑战、提升生命高度的过程,拓展成长的空间,势必会遇到艰难崎岖,一定会遭受阻挠压抑”,概括为:不断拓展成长空间,使自己能置身艰苦的环境中;结合“越是深切地陷入被阻挠,被压抑的痛苦,越有可能深切地表达自己,激发无比强盛的抗争意志”,概括为:直面各种苦难以激发抗争的意志;结合“抗争必然带来突破和超越,每一次突破和超越,都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不断突破和超越的生命,将会在不断的惊喜中变得越来越强大,生命力也愈加旺盛”,概括为:在突破超越中,收获成长的喜悦。
答案:
(1)西瓜竟在荒僻的角落里蓬勃生长。
(2)在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努力生存的状态。
(3)优越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年轻人难以获得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从而逃避现实,与世无争;优越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年轻人失去了借艰苦环境获取心理奖赏的机会,从而抑郁萎靡。
(4)不断拓展成长空间,使自己能置身艰苦的环境中;直面各种苦难以激发抗争的意志;在突破超越中,收获成长的喜悦。
7.(8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八戒道:“我说:‘妖精,你不要无礼,莫害我师父!我还有个大师兄,叫做孙行者。他神通广大,善能降妖。他来时教你死无葬身之地!’那怪闻言,越加忿怒,道:‘是个甚么孙行者,我可怕他?他若来,我剥了他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饶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碎着油烹!’”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行者道:贤弟,你起来。不是我去不成,既是妖精敢骂我,我就不能不降他,我和你去。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普天的神将看见我,一个个控背躬身,口口称呼大圣。这妖怪无礼,他敢背前面后骂我!我这去,把他拿住,碎尸万段,以报骂我之仇!报毕,我即回来。”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报了你仇,那时来与不来,任从尊意。”
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祙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B
A.甲文出自《西游记》,作者是罗贯中,体裁为神话小说,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思幻想。
B.乙选段出自《骆驼祥子》,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C.甲选段中八戒之所以要到花果山请大圣,缘于小说第二十七回,这一情节是三借芭蕉扇。
D.乙文选段中祥子之所以无精打采,是因为祥子的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买车的希望破灭。
(2)两文都运用到了多种表现手法来体现人物性格特征,请你品一品乙文中的手法。
选段 分析
甲 甲段文字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人。语言描写,如八戒和行者的对话;动作描写,如“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心理描写,如“八戒又思量道”,这突出了悟空的好胜心强,八戒的粗中有细的特点。
乙 乙段文字通过环境衬托和动作描写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环境描写,如“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使人不过气来”;动作描写,如“低着头,拉着车……”这衬托了祥子拉车艰辛的境遇。
(3)甲文和乙文都是经典名著,请探究《骆驼祥子》的主旨。
《西游记》 《骆驼祥子》
《西游记》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骆驼祥子》讲述老北京的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表现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分析。
A.有误,《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B.正确;
C.有误,小说第二十七回情节为三打白骨精;
D.有误,本选段的内容选自于祥子第三次买车的经历。
故选:B。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联系“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可知,是运用环境描写来塑造人物,联系“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可知,是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衬托了祥子拉车艰辛的境遇。
(3)本题考查名著评价。《骆驼祥子》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答案:
(1)B
(2)示例:乙段文字通过环境衬托和动作描写的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环境描写,如“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使人不过气来”;动作描写,如“低着头,拉着车……”这衬托了祥子拉车艰辛的境遇。
(3)示例:《骆驼祥子》讲述老北京的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表现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8.(5分)同学们,2024年三月的暖阳下我们在操场上飞跑,早锻炼之余、体育课下、跑操后的我们神清气爽。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体育中考取消了女子800米、男子1000米跑步测试项目。对此,有人支持也有人持否定态度。请你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
【解答】答案:
示例:我不赞成这一做法。因为女子800米、男子1000米跑步测试项目的运动量较大,可锻炼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再说,这次新冠疫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因此,不应该取消该测试项目。
9.(50分)按要求作文。
去年,一部电影、一首宋词、一个词牌名,令不少国人荡气回肠,它就是《满江红》。意蕴悠远的词牌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宝珠。即使不谈词调,不谈平仄,仅其字面义也别具美感,引人遐思。“少年游”或许是一次意气风发的游历;“相见欢”可能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逢;“定风波”的背后需要多大的努力、何等的智慧……
你尝试过用词牌名做题目写作的体验吗?
请从以下的词牌名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目一:相见欢
题目二:定风波
题目三:少年游
题目四:浪淘沙
题目五:忆江南
题目六:长相思
【解答】(1)
相见欢
初见,总是美好的。那些日子,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们的相遇像是一首轻快的歌曲,旋律悠扬,令人陶醉。
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阳光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独自一人走在林荫小道上,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突然,一阵清脆的笑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我抬头望去,只见一个女孩正和朋友们嬉戏打闹,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让人心生欢喜。
那一刻,我仿佛被她的笑容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我们就这样相识了,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逛街,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那些日子,我们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每一天都充满了欢笑与快乐。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长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我们的友情也开始出现了裂痕,彼此之间的误会和争吵越来越多。我开始怀疑,我们是否还能回到初见时的那份美好。
直到有一天,我们再次相遇。那是一个雨后的清晨,校园里的花朵显得格外娇艳。我们在图书馆的门口不期而遇,彼此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仿佛有千言万语要说。然而,我们却都没有开口,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相见欢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心态的选择。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和坎坷,只要我们愿意放下心中的芥蒂和偏见,重新去欣赏和珍惜彼此,我们依然可以拥有初见时的那份美好。
如今,我们已经走过了许多个春夏秋冬,但那份初见时的美好依然留在我们的心中。每当想起那些日子,我都会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因为我知道,无论未来会遇到多少挑战和困难,只要我们相见欢,就一定能够度过每一个难关,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2)
定风波
人生如同一场旅程,充满了未知与变数。有时,我们会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狂风暴雨,感到迷茫和无助。然而,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让我们学会了坚韧和勇敢,让我们在风雨中不断成长。正如词牌名“定风波”所寓意的那样,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我怀揣着满腔热情,踏入了初中的校门。然而,初中生活的压力与挑战却让我始料未及。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同学们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我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仿佛自己置身于一场狂风暴雨之中,无法自拔。
然而,正是这场“风波”,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每当遇到困难时,我都会告诉自己:“这只是人生中的一场风雨,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战胜它。”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我逐渐适应了初中生活,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问题,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他们的陪伴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前进的步伐。
如今,回首那段经历,我深感庆幸。正是那场“定风波”,让我学会了坚韧和勇敢,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我明白了,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战和困难,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只要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它们,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或许还会有更多的“风波”等待着我。但我相信,只要我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心,就一定能够度过每一个难关,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因为,我深知,每一次的“定风波”,都是我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少年游
青春如梦,少年游。在青春的旅途中,我们怀揣着梦想与热情,踏上了一段难忘的旅程。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几位好友背着行囊,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去往远方的列车。我们的目的地是那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那里有着我们向往已久的风景和文化,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体验。
列车疾驰在铁轨上,我们坐在车厢里,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心中充满了激动与好奇。我们谈论着未来的梦想,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那份纯真与激情仿佛能够感染整个世界。我们彼此鼓励,相互支持,一路欢声笑语,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我们欢呼。
终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眼前的景色让我们陶醉,山水如画,人文荟萃。我们漫步在古老的街巷中,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我们登上高山之巅,俯瞰着壮丽的景色,心中的豪情油然而生。我们沉醉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仿佛与它融为一体,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然而,旅行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有时,我们会遇到困难和挑战,甚至有时会感到迷茫和无助。但是,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成熟和坚强。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我们相互扶持,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少年游,不仅是一次游历,更是一次成长。在旅途中,我们收获了友谊、知识和勇气。我们明白了,青春就是要勇敢地去追求梦想,去体验生活的美好与多彩。我们学会了珍惜每一个瞬间,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奇迹。
如今,回想起那段少年游的时光,我心中依然充满了感慨与怀念。那段旅程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让我收获了人生的宝贵财富。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怀揣着那份少年游的激情与梦想,勇往直前,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4)
浪淘沙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都是一粒微小的沙子,被岁月的巨浪一次次淘洗与冲刷。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沙粒,汇聚成了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绘就了无数精彩纷呈的故事。
我的人生,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浪花淘尽英雄,沙粒留下记忆。从小时候的无忧无虑,到青春期的迷茫与挣扎,再到步入社会的成熟与稳重,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与成长,如同河流中的每一块石头,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记得那个青涩的少年时期,我怀揣着梦想与激情,试图在生活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而,现实的残酷与无情让我一次次碰壁,心中的梦想似乎变得遥不可及。那些日子,我像是被巨浪一次次拍打在岸边,痛苦而无奈。
然而,正是这些挫折与困难,让我学会了坚持与勇敢。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每一次的失败,都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我开始明白,人生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如今,我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多个阶段,回首往事,那些曾经的磨难与困苦,都化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们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期待。我明白了,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到达终点。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像一粒沙子一样,在生活的江河中不断前行。我相信,只要我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淘尽铅华,留下最闪耀的自己。我会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成为那波澜壮阔画卷中最亮丽的一笔。
浪淘沙,淘尽的是岁月的尘埃,留下的是坚韧与辉煌。我愿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5)
忆江南
江南,那片令人心驰神往的土地,仿佛一个永恒的梦境,让我魂牵梦萦绕。每当我闭上眼睛,那如诗如画的景致便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让我陶醉其中,久久不愿醒来。
江南的水,是我心中最为动人的画面。那清澈见底的河水,如同一位温婉的女子,静静地流淌着,映照着天空的蓝与白云的洁。每当微风轻拂,水面便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是那女子在轻轻低语,诉说着她的心事。我曾在河边漫步,看那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听那水流的潺潺声,仿佛是大自然的和谐乐章,让我心旷神怡。
而江南的古镇,更是让我流连忘返。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穿越了时空,带我走进了千年的历史长河。青石板路、马头墙、雕花窗,每一处都充满了岁月的痕迹,诉说着古镇的沧桑与传奇。我曾在古镇的小巷中穿行,感受着那份古朴与宁静。那儿的居民热情好客,他们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与亲切。
然而,最令我怀念的,还是江南的春天。那时的江南,仿佛被大自然披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锦缎。桃花、杏花、樱花……各种花儿竞相绽放,争奇斗艳,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目不暇接。我曾在花海中徜徉,感受着那份美好与浪漫。那香气四溢的花海,让我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仙境。那花瓣随风飘落,如同仙子们洒下的缤纷花瓣雨,让我陶醉在这片花海之中,忘却了尘世的纷扰。
如今,我虽已离开江南,但那份对江南的思念与向往却愈发浓烈。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忆起江南的水、江南的古镇、江南的春天。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珍珠般镶嵌在我的心中,熠熠生辉。我会将这份思念化作笔下的文字,将江南的美景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忆江南,忆的是那份美好与宁静,忆的是那份浪漫与梦幻。江南,你永远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是我灵魂深处最温柔的牵挂。
(6)
浣溪沙
秋意渐浓,思绪纷飞。落叶飘零,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我独自漫步在古道之上,感受着秋风拂面的清凉,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愁绪。
古道,仿佛是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时光隧道。每一块青石板都记载着无数的故事,每一步都踏在岁月的痕迹上。我行走其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低语,感受到时光的流转。落叶在脚下沙沙作响,如同岁月的脚步,无声无息地走过。
远望天际,落日余晖洒满大地,一片金黄。那曾经翠绿的树叶,如今已变得枯黄,随风飘落。它们在空中翻飞、盘旋,仿佛在跳着一曲离别的舞蹈。这一幕幕,让我不禁想起了人生中的起起落落,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泪水,都如同这落叶一般,随风而逝。
古道旁,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水面上漂浮着几片落叶,随波逐流。我蹲下身来,轻轻触摸那清凉的溪水,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那流水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又似乎在安慰我那颗受伤的心。
秋风中,我仿佛听到了远方的呼唤,那声音飘渺而悠远,如同天籁之音。我抬头望向天空,那悠悠的白云,似乎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它们自由自在地飘荡着,无拘无束,让我心生向往。
然而,心中的愁绪却如同这秋风中的落叶,无法挥去。我深知,人生苦短,岁月无情。许多美好的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如同这落叶一般,最终化为尘土。但我也明白,只有珍惜当下,才能不留遗憾。
浣溪沙,洗尽铅华。我愿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这秋日的思绪与哀愁。让心中的情感如同溪水般流淌,洗去尘埃,留下纯净与美好。在这秋日的黄昏,我独自品味着这份淡淡的忧伤与愁绪,也品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我相信,无论未来如何变迁,我都会珍惜每一刻的感受,让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