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8 09: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精通运用习作准备单的技巧,深入挖掘并热爱我们自己的乡土风情。通过访谈、查阅文献、亲身体验以及拍摄图片或视频等多元化的方式,系统地整理与搜集相关素材,为撰写出一篇深入人心的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巧妙运用提纲与范例的引导,结合生动的说明、动人的记叙和细腻的描写等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凸显家乡风俗的独特魅力与特色。有条不紊地呈现家乡风俗的丰富多彩,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3. 通过相互的交流与分享,深入品味家乡风俗的韵味与内涵,进一步坚定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热爱。尽管这是一项挑战,但我们将迎难而上,不断克服,共同成长,让家乡的风俗文化在我们的笔下熠熠生辉。
教学过程
一、心灵对话,启迪思维
1. 众所周知,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课文探究,领略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璀璨的文化瑰宝,而每个地方都以其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为荣。
2. 请欣赏这组精心挑选的图片,尝试辨识它们所展示的习俗,并回想自己的家乡是否也拥有类似的传统。
3. 现在,让我们借助这份精心设计的习作准备单,共同分享课前搜集的关于家乡习俗的信息:
我是家乡风俗的代言人。
我深知的家乡风俗是:__________
我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了解了这种习俗:
亲身经历【 】 访谈长辈【 】 查阅资料【 】 拍照和视频记录【 】
我了解到的这种习俗的来历和寓意是:__________
我参与这个习俗活动时,感触最深的场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家乡习俗,还能在分享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4. 在本次单元习作中,我们将描绘自己家乡的某种风俗,并随后举办一期以家乡风俗为主题的展览。
二、指导写法,明确要求
1. 深入研读教材的课文页,我们需明确本次写作任务的具体要求:
(1)在本次习作中,你有权选择介绍一种别具一格的风俗,或是记录你亲身参与风俗活动的点滴体验。
(2)若你决定介绍风俗,不妨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或向长辈请教,以深入了解这种风俗的精髓与特色。在构思描述的角度时,要思考哪些细节值得强调。而在介绍的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个人的实际体验,将为读者带来更为鲜活的感触。
(3)若你选择记录亲身经历,那么请将这种风俗的特色或渊源自然地融入你的文字中。要着力描述活动现场的热烈氛围,以及你当时的真实感受。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着独到的见解,不妨勇敢地表达出来,与读者分享你的独到见解。
(4)无论你选择哪种写法,都要紧紧围绕“突出重点”这一核心要求,使你的文章更加聚焦、更具深度。
2. 范例展示与精准指导:课堂内外的写作艺术
(1)《北京的春节》与《腊八粥》两篇课文,各自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2)《北京的春节》的风俗介绍部分(请参阅相关语段),主要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让读者深入了解节日的传统和习俗。而《腊八粥》则通过生动描绘作者的亲身经历(请参阅相关语段),巧妙地融合了叙述与描写的技巧,让人仿佛置身于作者的回忆之中。
(3)同样以腊八粥为主题,《北京的春节》与《腊八粥》在写法与语言上又有何异曲同工之处呢?前者侧重于风俗的介绍,运用了生动且具说明性的语言;后者则更偏向于表达个人的感受,采用了细腻且充满情感的描写性语言。
(4)在介绍风俗时,我们可以借鉴《北京的春节》中的某些语段,穿插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同时,穿插故事或传说的方式也是一大亮点,如《藏戏》中的精彩片段所示。而在描述亲身经历时,则可以巧妙地融入风俗的介绍,如学生习作中的精彩片段所展示的那样。
(5)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两篇优秀的学生习作,并探索它们的不同写法。《西施豆腐》一文聚焦于风俗的介绍,详细阐述了西施豆腐的由来及其制作方法,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清明粿》则侧重于叙述作者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记叙了奶奶如何教授作者制作清明粿的过程,充满了浓厚的家庭情感。这两篇习作各具特色,共同展现了写作的无限魅力。
三、精心策划,梳理要点
1. 在动笔之前,精心策划一个提纲至关重要。提纲能帮助我们清晰地勾勒出写作的内容、逻辑顺序和核心要点。列提纲的方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
例如,你可以选择用表格形式来列提纲。以《北京的春节》为蓝本,将每个段落的主题、描述内容和要点简明扼要地列出,使写作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此外,你还可以选择使用结构图来列提纲。像《腊八粥》和《藏戏》那样,将文章的主题、子主题和关键信息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和层次,使写作变得更加流畅和自然。
2. 通过包饺子这个例子,我们来探讨如何确定写作内容的主次与重点。
(1)在包饺子这个话题中,我们可以探讨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例如饺子的历史背景,饺子馅的选择与搭配技巧,包饺子的步骤与诀窍,煮饺子的火候与方法,以及过年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饺子的温馨场景。
(2)确定写作重点时,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表达目的来灵活调整。例如,如果你对包饺子的过程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那么可以重点描述包饺子的详细步骤和内心感受;反之,如果吃饺子的那一刻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也可以将更多的笔墨用于描绘吃饺子的欢乐氛围。
3. 学生应该独立制定写作提纲,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供个别指导。当提纲完成后,教师应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提纲进行点评。点评时应着重关注两方面:一是提纲内容是否清晰完整;二是重点是否突出明确。
四、自主习作,个别指导
五、习作讲评,修改完善
1. 习作评改的核心考量
(1)是否紧扣核心主题,使习作内容充实、有序?
(2)对于核心部分,是否生动地描绘了风俗的神韵,或是深入地勾画了个人参与风俗的独特感受?
(3)在描述与阐释的过程中,是否巧妙融合记叙与描写的手法,使得叙述更为生动,或是恰到好处地融入介绍与说明,使内容更加充实、具体?
2. 针对一篇问题明显的习作进行深入剖析(优先选择本班学生的作品,课件中的示例仅供参考)
3. 赏析几篇佳作,探寻其独特魅力。(同样可以替换为本班学生的作品,课件中的佳作供参考)
《闹灶火》:这篇习作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将闹灶火的喜庆氛围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热闹与欢乐。
《家乡的婚礼》(节选):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将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写得栩栩如生;同时,巧妙地穿插了对风俗的详细介绍,使得整篇作品既富有生活气息,又不失深度,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