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8 09:1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年 级 六 教学形式 面对面上课
课题名称 《开国大典》
学情分析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理解课文,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展开叙述,介绍了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盛况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全文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因此,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长文短教。学生首先通过抓住时间词来厘清文章的结构,初步把握主要内容,以此突破教学重点。接着聚焦“阅兵盛况”,感受作者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本单元,学生通过对《七律长征》和《狼牙山五壮士》两篇文章的学习,已经感受到了场面描写的好处,本课再次深入学习此方法并设计小练笔,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为本单元“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次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为学生的习作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另外,教学时要利用影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去感受开国大典庄严、隆重和热烈的氛围,体会人民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以及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爆、制”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梳理开国大典的过程并概述过程,整体感受大典的氛围。 3.重点学习“阅兵式”,发现作者抓住不同军种的特点来写各个方阵的方法,体会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4.会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阅兵式”,发现作者抓住不同军种的特点来写各个方阵的方法,体会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难点:会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一段话。
教学策略: 1.长文短教:通过梳理小标题和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2.学习点面描写:通过学习“阅兵仪式”这段的写作方法和课件提供的图片,仿写一段群众欢呼的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三)聚焦“阅兵盛况”,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 (四)聚焦“群众表现”,运用写法 (五)总结全文,明确任务 揭示课题。同学们,这节 课我们来学习第七课“开国大典”。(出示板贴) 2.理解课题。知道这个“典”的意思吗?(典礼)那么在“典”前面加上“大”,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典礼?(隆重、盛大)那你怎么理解“开国”?所以,开国大典就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而举行的盛大典礼。 1.检查第1题,字形过关。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那课文中的字词你们都掌握了吗?请打开《语文作业本》第19页,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预习情况。 教师指导书写“爆”“制”, 2.检查第2题,词语过关。再来看第2题,请一个同学来读这段文字,我们一边听一边来检查他都写正确了没有。自己检查一遍,有错的及时改正。 3.初读课文,厘清结构。 (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群众入场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举行典礼 第二部分(第11—13自然段):阅兵盛况 第二部分(第14—15自然段):群众游行 (3)借助小标题概述过程。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古人在举行大典时都要严格按时、序举行,各个环节都有极严苛的礼仪制度和规章流程。开国大典是举国欢庆的大事件,要更庄严隆重。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有关描写大典进行时间的语句上标注记号。 1.联结生活,整体感知。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阅兵盛况。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看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的阅兵式,当时,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了解各个方阵的特点,学习“点”的描写。 (1)圈出各个方阵的名称,教师说明一个方阵就是一个“点”。(板贴:点、各个方阵) (2)以“海军”为例,指导方法。 出示句子: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①请学生读句子,并说说海军的特点。 ②教师小结并指导方法:作者从海军的服装这个角度,写出了他服装美观的特点。(教师板书于书中:服装美观)我把他的特点批注在方阵名称的边上。 学习活动 第一步,默读第12自然段,概括其他方阵的特点,进行批注。 第二步,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准备汇报。 教师小结:是的,作者写各个方阵的角度不同,表现的特点也不同,让我们对每个方阵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贴:各具特点)。 (5)朗读指导,读出各个方阵的特点。 3.整体感受阅兵仪式的庄严、隆重,学习“面”的描写。 (1)教师说明这些整体场面的描写就是“面”的描写。 (2)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对一个个方阵的特写镜头,那么整个受检阅部队是怎么样的呢?请你再去浏览一下,用横线划出描写受检阅部队的整体场面的句子。(板贴:面、整个部队) 出示句子: 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 ①引导学生从“由东往西、缓缓进场、全都、相等的距离、相同的速度”等词感受到整个受检阅部队的庄严、隆重。(板贴:“庄严隆重”) ②指导抓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教师小结“点面结合”的好处:同学们,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精妙之处就在这里,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受检阅部队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个具有特色的方阵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4.播放1949年阅兵盛况,感受当时庄严、隆重的场面。 1.出示描写群众的句子,指名学生读句子。 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 飞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 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2.从群众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从“抛”这个动作中人民群众的激动;连续两个“不断”,写出了人民群众的情绪已经高涨到极点,他们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群众的句子。 4.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这是对所有群众欢庆场面的描写,也是面的描写。那是不是可以加一两个点的描写,这里的点可以写什么?老师找到了一些当时的特写镜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出示图片,指导观察人物的表现。这两位姑娘可能在说什么?那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写。这几个大学生在干什么?那我们可以抓住他们的动作和神态来写。这群艺术团的演员们又在干什么呢?我们怎么来表达他们的激动和喜悦呢? (2)出示学习活动,完成小练笔。 学习活动: 选择其中一、两张照片,展开想象,补充个别群众的具体表现,将文中第13自然段写得更具体。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 高潮。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 喜和激动。 (3)教师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梳理了整篇文章的脉络,知道文章介绍了开国大典的“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这四个场面,而阅兵式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个具有特色的方阵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三个场面。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理解课题。 学生认真书写这两个字。 一名学生读词语,其他学生检查并改正。 学生交流,梳理结构。 学生尝试概括开国大典的过程。 学生交流。 学生圈方阵,交流。 学生读句子,说海军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梳理其他方阵的特点。 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感受,体会人民军队的了不起。 学生画出描写整个受检阅部队的句子。 学生交流句子,体会阅兵仪式的庄严、隆重。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生配合感情朗读。 学生读句子。 学生读一读,圈圈关键词并体会体会,在旁边做上批注。 学生朗读。 学会说呢过观看镜头,并交流。 学生完成小练笔。 学生交流。 字词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高年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是为了夯实字词教学的效果,课堂上对关键字词的检查仍是重要的。此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检测,同时又进一步夯实了基础知识。 在按自学要求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理顺了课文层次,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师通过带着学生学习“阅兵盛况”部分的点面结合写法,让学生在心里对“点”和“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小练笔打下基础。 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代替传统手段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烘托本节课的教学氛围,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群众入场(1—4) 举行典礼(5—10) 点 各个方阵 各具特色 阅兵盛况(11—13) 面 整个部队 庄严隆重 群众游行(14—15)
分层作业设计 课前完成《语文作业本》1、2题,课上交流。 课堂上完成《语文作业本》第3题,完成表格,梳理课文。 课堂上完成小练笔,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