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朱德的扁担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6朱德的扁担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7 22:1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单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二年级 教学形式 讲授式
课题名称 《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革命题材的故事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此前学生只学过《八角楼上》这一篇革命题材的文章,学生不仅对革命故事比较陌生,对朱德的了解也很少。此外,二年级的学生认知层次较低,仍处于具象思维阶段,多需要借助图片、语言解释等支架来理解文本。
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担》是二年级上册以“伟人”为主题的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朱德的扁担》这一课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既展现了一位吃苦耐劳、以身作则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红军们的团结协作,为革命努力奉献的精神。教师教学本课时可借助课文关键词这一单元重点方法了解伟人故事,感受革命精神。
教学目标 1.在学文中巩固生字,会写“志、怎、军、士”四个字。 2.学习“挑着扁担”“穿着草鞋”“戴着斗笠”等动宾短语,能用上这些短语说说朱德是怎样挑粮的。 3.朗读课文,围绕“扁担”了解故事内容,借助关键词句简单讲述故事。 4.说说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感受朱德同志吃苦耐劳、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扁担”了解故事内容,借助关键词句简单讲述故事。 难点:感受朱德同志吃苦耐劳、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教学策略: 多媒体课件展示朱德的扁担和挑粮时的图片,帮助学生感受朱德同志吃苦耐劳、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可借助图片和背景资料让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和认识。通过读故事和说故事来感受革命伟人的优良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所学,引出“扁担” 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重温故事背景。 2.出示扁担的图片,引出新课。 3.通读课文,寻找“扁担”。 (二)说“用”的过程,感朱德品质 (1)看草鞋,说感受。 (2)识斗笠,说想象。 (3)演挑粮,说想法。 (4)完成课后练习。 3.反复追问,感受“吃苦耐劳”的品质。 4.关注“一块儿”,感受“同甘共苦”的品质。 (三)想“藏”的情意,明朱德陶染 1.提出问题,明确战士的想法。 2. 深入思考,体会朱德对战士们的影响。 (四)思“写”的用意,晓朱德决心 1.咀嚼用意,体会决心。 (五)回读全文,再看“扁担” (六)指导写字,学生练写 (1)同学们,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和毛泽东同志会师了,可情形并不乐观,谁还记得战士们面临着哪些困境? (2)过渡:面对这些困境,战士们都争着——挑粮。 同学们看,这就是博物馆展览中朱德的扁担,这一简陋的扁担已经成为了宝贵的文物。它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去文中找找吧! 朗读课文,找找“扁担”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①课题。教师引导:朱德用扁担挑粮。(板书:用) ②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板书:藏) ③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板书:写) 出示学习要求:朗读第三段,划出朱德挑粮的句子,说说朱德是怎样挑粮的? 穿着这样粗糙简陋的草鞋走陡峭又漫长的山路,你会有什么感受? ①借助图片认读“斗笠”,给多音字“斗”组词,识记“斗”。 ②朱德同志是怕遇上什么天气才带上斗笠的呢?可不管是什么恶劣的天气,都无法阻止朱德挑粮。 ①(出示挑粮工具的图片)据说当时这样两担粮食加起来大约有100多斤,相当于你们背上十五六个书包。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就是挑着这么重的粮食走了五六十里山高路陡的山路。 ②如果让你挑上这么重的粮食,你有什么想法呢?(太累了!不想挑!) (2)再读朱德挑粮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结:像这样不怕累不怕苦,就是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4)再读第三段,说说从哪里也感受到朱德“吃苦耐劳”? (1)补充背景资料。 (2)(出示战士们挑粮的图片)你能辨认出朱德同志吗?说明理由。 (3)他穿着和战士们一样的草鞋,戴着一样的斗笠,和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这就是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朱德同志。(板书:同甘共苦)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心疼) (2)借助句式说说战士们的内心想法。 (1)战士们为什么会如此关心敬爱朱德总司令呢? (2)小结:朱德同志作为军长吃苦耐劳,和战士们同甘共苦,这些都让战士们敬佩。大家纷纷向他学习,为他人分忧,于是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 (1)没了扁担,朱德是怎么做的?说说他的想法。 (2)讨论:随便再找一根就好了,为什么要写上这五个字呢? (3)小结:是的,朱德同志非常明确,他一定要去——挑粮!作为总司令的他,一定会吃苦耐劳,一定会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于是他怀着这样的决心在扁担上写下了这五个字。这种坚定的决心感染了战士们,他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1.借助板书练习讲述故事。 2.借助板书指点主旨。 3.拓展延伸,了解更多的伟人事迹。 回顾交流。 学生读文。 学生找一找并交流。 (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 (痛苦、难受) ②学生演一演,感受挑粮的辛苦和劳累。 学生朗读。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二“选一选,连一连”,明确搭配,并试着用上这些词说一说朱德是怎样挑粮的。 学生交流。 (辨认不清,因为穿着一样。) (4)朗读句子,重读“一块儿”。 (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为了抗敌不辞辛苦。) (很想去挑粮,于是又找了一根扁担,在上面写上了名字。) 同桌互说互评。 以旧知促新知。 让学生对朱德的扁担有更直观的了解。 厘清文章内容。 借助图片,更清楚地感受到挑粮的不易,从而感受朱德的品质。 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质感地感受朱德的品质。 补充背景资料,拓宽学生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到朱德的忙碌。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革命故事。
板书设计
分层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二“选一选,连一连”,明确搭配。并试着用上这些词说一说朱德是怎样挑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