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9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7 22:0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单
学 科 语文 年 级 二年级 教学形式 班级授课制
课题名称 《黄山奇石》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多种识字的方法,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本课生字集中在第一自然段,文中有许多意思较难理解的生字,又是关键词,因此在教学中,我安排随文识字,并指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的方法进行理解,再查字典验证,在明字意的同时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另一重点。用“像”说句子是本单元的重点语言运用,背诵积累2-5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课堂中,设计抓关键词句展开想象指导朗读、说话,搭建背诵支架,循序渐进地熟读成诵。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得到发展,最终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材分析 《黄山奇石》是统编教材二上第四单元中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图文并茂,分四个自然段生动具体地介绍了四块有趣的奇石,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突出了奇石的多和趣。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有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闻、名”等11个字,正确书写“南、些”2个字。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图文对照、做动作等方法,理解并积累“中外闻名、陡峭、一动不动”等词语。 2.能在情境中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用“好像”说说图中的石头,初步感受黄山奇石的奇和趣以及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朗读课文。 难点:能在情境中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尝试背诵第二、三自然段。能仿照课文,用“好像”说说图中的石头,初步感受黄山奇石的奇和趣。
教学策略: 建议: 借助PPT出示图片视频帮助学生形象感知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谈话,激趣导入 一、揭题学文,聚焦“奇” 二、走进黄山,随文识字 三、初读课文,感受“名字奇” 四、研读语段,感受“样子奇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介绍给大家听听。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看视频) 1. 黄山有五绝,云海、冬雪、温泉、奇松和奇石,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旅行。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其中一绝——黄山的奇石(板书课题。) 2.解“奇”。“奇”是什么意思 (奇怪、奇特、神奇、奇妙……)黄山奇石就是(黄山上奇形怪状的山石) 过渡:同学们要去游黄山看奇石,那你知道黄山在哪里吗?来,打开课本,去读一读吧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黄山在哪里?介绍了哪些奇石? 1.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呢?请你快速读读2-6自然段,用“□”框出它们的名字。 3.小结:每块石头都讲了谁在干什么,一块石头就是一个故事呀。黄山奇石的名字取得多有趣、多神奇啊!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仙桃石” 1.自由读读这一段,思考:从哪里感受到了石头的奇? 2.交流 预设1:形状像个大桃子特别神奇。(板书:好像) 看图片 预设2:桃子从天上飞下来, 又刚刚落在石盘上很神奇(板书:飞、落。)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猴子观海” 2.瞧,就是这块有趣的大石头 (出示图片) 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再说“ ”吧,它好像 。 同学们真棒,已经会用“好像”来介绍黄山奇石了,那么课文跟我们刚才的介绍又有什么不同?(出示第三自然段。) (2)第1句介绍奇石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图片、生活理解词语:陡峭。出示字典验证,跟你们的解释差不多。真棒! (3)第2句写了什么?请1位同学读,其他同学用“O”圈出动词。让我们再走进一点看看它的样子。它怎样“抱”的?(两只胳膊抱住腿)怎样蹲的?(一动不动地蹲)这猴子蹲在又高又陡的山峰上往下望,会望见什么呀?”(翻滚的云海)。一起来做做它的动作。 瞧,这就是云海,你觉得怎么样?这么美的云海,猴子都看得入了迷,难怪一动不动的。可这是一只真的猴子吗?是呀,这只是一块石头呀!但在作者的笔下,这一抱一蹲一望(板书:抱、蹲、望)却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猴子。多有趣呀!(指名读) (三)对比发现写法特色 小朋友们,“仙桃石”和“猴子观海”不仅这两块石头神奇有趣,其实作者介绍得也很有趣。 1.“仙桃石”先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再写它的样子,非常有条理。而“猴子观海”则先介绍位置,再介绍样子,最后介绍奇石的名称。不仅有趣,也很有条理。 2.那么“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作者又是如何来介绍它的神奇有趣呢?其他奇石我们可以怎么介绍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1.儿歌复现生字 来到安徽,省城南部, 黄山景区,秀丽神奇, 尤其怪石,有趣极了, 仙桃飞落,猴子观海…… 黄山奇石,中外闻名! 2.指导书写 (1)出示:“南、些、部”,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南”上小下大,注意:里面部分是“羊没腰,半不出头” “些”上大下小,注意:“止”的横变提 “部”左短右长,注意:双耳共2画。 (2)教师范写“南”,学生自主练写“南、些、部”。 3.我们去了哪里呀?(黄山)你觉得这个地方怎样? 3读题。带着对“奇”的理解,读读课题。 2.交流: 读了之后,你知道黄山在哪里了吗?(安徽省南部)课文第几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句, 注意“闻、名、景、省”前后鼻音的区分。提醒长句子的停顿: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2)看地图,了解地理位置,离我们浙江省非常近,过去很方便。 (3)读了这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非常的有名。抓“中外闻名”理解。(指名读) (4)指名读第二句,读了这句你又知道了什么? 预设1:景色不仅美丽还很神奇(秀丽神奇) 预设2:“尤其”换词(特别)感受怪石特别神奇有趣。指名读。 3.感情朗读,齐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梳理 (1)指名按顺序说一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课件出示校对)引导发现:这里具体介绍的奇石有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板贴词卡,正音多音字“都”)。简单介绍的奇石有: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板贴词卡)。 (2)引导发现:你觉得这些石头的名字取得有趣吗,有趣在哪里 预设:很多名字都跟动物有关,跟“仙”有关。 (3)认识“仙”字。 3.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4.介绍“仙桃石”,尝试背诵。 (1)这样你还会读吗?就说“ ”吧,它好像 飞 ,落 。 (2)“小小解说员”看图介绍,尝试背诵,可以借助板书帮忙。(先自己练一练,能介绍的站起来一起说。) 1.第3自然段又介绍了哪块奇石呀?自己读一读。(猴子观海) 3.交流: (1)用了3句话来介绍,更具体了。 (3)第3句再来介绍奇石的名字。(移动板贴) 4. 分组合作读。 5.指导背诵 (1)点到谁谁接读。同桌比赛读。 (2)借助图片或板书的提示来做介绍。(自主练习,展示背诵) 自由读、拍手齐读 3.展示、师生点评,再写一个。 第一自然段虽然仅有两句话,但生字数量占本课生字总数的60%,同时关键词如“中外闻名、秀丽神奇、尤其”等,较难理解,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意思,并读出情感。随文识字的好处就是明字意的同时,理解了课文内容。 从初读的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到第二遍的带着问题边读边划找, 逐步提高读课文的效率。借助“框一框、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文脉,发现详略安排,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有序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黄山奇石名字的奇和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朗读。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想画面,感受“仙桃石”的奇特有趣。再通过“借助填空、图片、板书关键词的提示”等方式进行口头介绍,为学生的背诵积累搭建学习支架。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抓住“好像”的句式迁移运用,进行仿说,不仅初步渗透本课语言训练点的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引导发现作者在写两块奇石中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图文对照”等方法,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 理解“陡峭”一词,并与后面“翻滚的云海”建立关联。继续采用读中想象,想象中朗读,并抓动词“抱、蹲、望”,做做动作,感受石头的奇和趣的同时,建立了学习的支架,指导背诵。 把生字融入到根据课文内容自编的儿歌里,在轻松愉悦的读词中,又回顾了课文内容,一举两得。 把两个上下结构的字放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归纳识记,再提醒关键笔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识写的能力。并根据难易程度进行有侧重地指导书写,简单的留给学生自主练写。
板书设计
分层作业设计 (1)书面作业 A类作业:能够正确书写课后生字词,完成本篇课文对应的课堂作业本。 B类作业:能够正确书写课后生字词,完成本篇课文对应的课堂作业本以及仿照课文写一种奇石。 (2)口头作业 A类作业: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给家长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B类作业: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本篇文章中黄山奇石的特征回家后讲给家人听。 (3)表演作业(选做) 小组合作将文章有关黄山奇石的介绍编写成一个科普小剧本并分配角色进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