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清明》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7 22:2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清明》的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清明》,并尝试背诵。
3.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相关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
难点: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清明》的诗文、图片、背景音乐等。
学生课前准备:了解清明节的相关习俗。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清明时节的风景视频,配以古典音乐,营造诗意的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节日吗?你们对清明节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言,谈论清明节的习俗)
师:同学们,看着这段视频,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节日的气氛呢?
生:清明节!
师:很好!那么你们对清明节有哪些了解呢?
生1:清明节是祭拜祖先的节日。
生2:我们还会去踏青,感受春天的气息。
师: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清明》。(板书课题)
3.引出课题《清明》,并介绍作者杜牧。
(二)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清明》,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读,教师正音,并划分朗读节奏。
3.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三)理解诗意
1.小组讨论:结合课前了解的资料,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组结合关键词、看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看画面等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重点理解“欲断魂”、“借问”、“杏花村”等词句。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教师范读等环节略)
师:现在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诗意)
预设:
师:那么诗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呢?请大家品读诗句并交流感受。
生1:“欲断魂”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悲伤和迷茫。
生2:“借问酒家何处有”这句诗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在寻找慰藉的地方。
师:“欲断魂”:纷纷细雨中忧伤的可不仅仅是诗人,还有谁?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学生进一步理解“欲断魂”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悲伤与愁苦。
一春的愁云,一路的风雨,猜一猜:路上“欲断魂”的都会有哪些人?
学生根据行人的不同类型,分别读出“欲断魂”的感受。
扫墓的人——
回家祭祖的人——
漂泊在外的人——
此刻又是雨纷纷,所以~全班一起读。板书:(欲断魂)
3.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提问:诗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
杜牧的处境:杜牧是晚唐诗人,出身名门望族,文武双全。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当他正是壮年,想要大展拳脚的时候,一身文武艺却报国无门,他遭到了当朝宰相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杜牧外放为黄州刺史。杜牧在池州做刺史的这年清明,他看到人们纷纷为祖先扫墓,别人家人团聚游玩观赏,自己却远离家乡,不能亲自为亲人扫墓,孤身在外的杜牧在雨中触景伤情,写下了《清明》这首诗。
5.学生品读诗句,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6.指导朗读,读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四)拓展延伸
1.介绍清明节的其他习俗,如扫墓、踏青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清明节的活动和感受。
3.引导学生珍惜与家人的团聚时光,传承传统文化。
(五)总结全诗
1.学生回顾全诗内容,再次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布置作业:背诵《清明》,并搜集其他与清明节有关的古诗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