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生物与环境》
命题分享
5
6
7
生物与环境单元大框架梳理
当环境改变了
食物链和食物网
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生物
与环境
1
3
4
种子的发芽实验
绿豆苗的生长
蚯蚓的选择
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2
植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对比实验的设计
1、2:种子的发芽实验、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核心结论
3.我们通过设置对比实验来研究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同时要确保其他条件相同。
实验方法
4.在实验中,每个玻璃皿中至少要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
5.在实验中,设置两组实验进行对比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
对比实验设计及结果
确定研究问题
完成我的猜测
设置不同条件
设置相同条件
设计具体操作
(可行性)
结果:两组种子都发芽,说明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土壤
对比实验设计及结果
结果:浇水的种子发芽,不浇水的种子不发芽,说明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
水分不能过多
不能过少
对比实验设计及结果
结果:两组种子都发芽,说明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光照。
对比实验设计及结果
结果:20℃的种子发芽,冰箱里的种子不发芽,说明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相关例题
1.小科同学为了探究凤仙花种子的发芽条件,设计了一个探究方案(如右表)。请根据方案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1)仔细阅读方案,这个设计中有一处明显的不足,我的改进建议是 。
(2)改进方案后,如果要探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应选择培养皿 和 来进行实验。
(3)用甲、丁两组进行对比,要探究的问题是绿豆种子发芽( )。
A.是否需要水 B.是否需要空气 C.是否需要阳光
(4)种子发芽过程中最先长出的是 。
培养皿编号 种子的数量/粒 种子所在的环境
甲 1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纸巾,有干燥土壤,有阳光照射。
乙 1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的纸巾,有干燥土壤,有阳光照射。
丙 1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纸巾,无土,有阳光照射。
丁 1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纸巾,有干燥土壤,黑暗。
将种子的数量改为3粒
甲
丙
C
根
3:绿豆苗的生长
1.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二氧化碳+水 养料+氧气 (二氧化碳由植物的叶吸收,水由根吸收)
条件:光照
场所:绿叶
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相关例题
1.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苗的特点是( )
A.茎粗,叶子深绿且大 B.茎细,叶子发黄且细小 C.茎粗,叶子细小
B
2.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的种子成熟后会落到土壤中,等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才能发芽,这说明了种子发芽需要( )。
A.充足的阳光 B.适量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适宜的温度
D
3:绿豆苗的生长
比如芭蕉叶宽大,
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
松树叶子针形,
生活在水分较少的山地;
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
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区。
4.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植物能适应环境。
相关例题
1.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土壤中的养料不同 B.生长的环境不同
C.植物发生了变异 D.当地人的喜好差异
B
2.寒冷的冬季,小明发现柳树变得光秃秃的,而雪松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说明( )。
A.柳树不能适应这里的冬天
B.雪松比柳树更能适应这里的冬天
C.柳树比雪松更能适应这里的冬天
D.它们都能适应这里的冬天,只是适应的方式不同
D
4:蚯蚓的选择
1.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实验一
研究的问题: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明的环境?
不同的条件:光照(一端黑暗,一端光明)。
相同的条件:土壤的干燥程度一样、同一个盒子、 5条大小差不多的蚯蚓等。
实验方法:
×5
实验二
研究的问题: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
不同的条件:一边干燥,一边潮湿。
相同的条件:黑暗、同一个盒子、5条大小差不多的蚯蚓等。
实验方法:
×5
实验现象:蚯蚓都在黑暗的一侧。
实验结论:说明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实验现象:蚯蚓都在土壤湿润的一侧,实验结论:说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
相关例题
1.科学小组的同学们需要捕捉一些蚯蚓进行实验,他们在( )容易找到蚯蚓。
A.铺满枯叶的湿润树林里 B.运动场上的沙地里
C.干燥、铺满碎石头的小路上 D.池塘里
A
2.如图所示,为了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小科把长方形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在盒子底部铺上吸水纸,将5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10多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实验中,小科把盒盖的一端剪掉一块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观察蚯蚓的行为
B.使盒子内的一端保持明亮
C.使盒子内的空气新鲜
B
4:蚯蚓的选择
2.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衍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
动物对环境条件的需求
动物适应环境
改变毛色、体型等形态特征,做出迁徙等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
相关例题
1.“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这句话中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B
2.为什么沙漠狐狸的毛色是棕褐色,而北极狐的毛色是白色?( )。
A. 因为白色好看
B.因为北极冰川覆盖,可以隐藏自己
C.因为基因突变
B
5:环境改变了
1.当环境改变的时候,动物会努力适应新环境。
动物们做出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包括:冬眠、迁徙、换毛、储存食物、洄游等。
2.青蛙具有冬眠行为,青蛙冬眠主要是为了适应冬季寒冷、缺少食物等恶劣环境,蛇、熊等也会冬眠。
3.丹顶鹤具有迁徙行为,丹顶鹤迁徙主要是为了适应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大雁、燕子等也会迁徙。
相关例题
1.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但动物的变化不会影响环境。( )。
×
2.下列事例中,不能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蚯蚓改良土壤 B.秋天落叶 C.青蛙冬眠
A
3.大雁每年都要迁徙,导致大雁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的多少 B.温度的变化 C.空气的质量
B
科学阅读
东非动物大迁徙——角马
每年5月中后期,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迎来旱季,食物和水源缺乏。角马迁徙至马赛马拉国家公园,直至9月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迎来雨季,食物和水源再次充沛,角马再迁徙回去。
6:食物链与食物网
1.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
(1)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2)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箭头方向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3)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一条食物链至少包含3个生物。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比如绿豆苗是生产者,蚜虫、瓢虫、蜘蛛是消费者。
相关例题
1.花生地里最主要的害虫是蛴螬(它是金龟子的幼虫),除了使用杀虫剂之外,还可以利用它的天敌——土蜂进行生物防治。像花生这样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作 。请你根据以上内容写出这条食物链:
生产者
花生→蛴螬→土蜂
2.下面各项中,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狐狸吃兔子,兔子吃草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A
6:食物链与食物网
2.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的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相关例题
1.在食物网中,同一种动物可以吃几种食物( )。
√
2.在草原食物网中,当狐被大量猎杀后,短时期内会使兔和鼠的数量 ,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
增多
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1.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群落包括一定区域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
3.群落是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生物,而生态系统是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
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4.制作生态瓶:
(1)制作方法:剪开瓶子——放入沙和水(自然水域的水)——放入植物——放入动物。
(2)注意的问题:动物、植物的数量配比要合理。
5.评价生态瓶的主要标准是维持平衡的时间长短。
相关例题
1我们要在生态瓶中放入大量的植物,因为这样可以给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
×
2.呼伦贝尔草原上生活着很多动植物,以下可以看成是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
A.草原上所有的小羊 B.草原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C.整个呼伦贝尔草原
B
相关例题
2.楠楠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甲生态瓶中水量是乙生态瓶中水量的一般,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丙生态瓶中的小鱼数量是丁生态瓶中的一半,其他条件完全相同。观察记录表如下:
一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记录表
生态瓶 第1次观察 第2次观察 第3次观察
甲 3 3 4
乙 1 0 0
丙 0 0 1
丁 4 3 3
相关例题
(1)甲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比乙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多,你觉得原因是
(2)丁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比丙瓶中的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多,原因是丁瓶比丙瓶中小鱼数量多,小鱼进行 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导致丁瓶水中 相对不足。
(3)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生态瓶中 和 会使水中氧气不足,小鱼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就会增加。
(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要想让生态瓶中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得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
呼吸
氧气量
水量少
动物多
生态瓶内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配比要合理,水量要适中。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