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热》命题分享
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
热传递现象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差异
教材编排
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
1.自然界中,水一般有三种存在方式,它们分别是液态的水、气态 的水蒸气和固态的冰。
水
水蒸气
冰
(气态)
(固态)
(液态)
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的现象主要与温度和热量有关。
水
冰
水蒸气
100℃沸腾
0℃凝固
受热
受冷
(气态)
(液态)
(固态)
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
1.自然界中,水一般有三种存在方式,它们分别是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和固态的冰。
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的现象主要与温度和热量有关。
水
水蒸气
蒸发吸热
凝结放热
【相关例题】
1.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的现象与水的( )有关。 温度
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水凝固时的温度是( )。
100℃、0℃
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水会( )热量,
到0℃时水会开始( )。从0℃以下上升到常温,冰会( )热量,到
0℃时冰会开始( )。 放出、结冰、吸收、融化
4.水在蒸发过程中会( ),水蒸气在凝结过程中会( )。吸热、放热
5.湿衣服可以晾干是因为( )。 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
2.生活中,有许多水的三态变化的现象
云
雾
雪
霜
【相关例题】
将水的形态变化与相应变化过程用线连起来。
霜 水蒸气在天空中遇冷变成的小冰晶
雪 水蒸气遇冷在物体上形成的小冰晶
露 水在0℃以下凝固而成
云 水蒸气遇冷在物体上形成的小水滴
雾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
冰 水蒸气在低空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
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
3.当水到达沸点且持续提供热量时,水才会持续沸腾,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为100℃。
烧杯
石棉网
三脚架
酒精灯
灯帽
水沸腾实验
水沸腾现象
【相关例题】
野外生存节目中常有人利用雪制取开水,如图,小明同学做了这个实
验,并用温度计记录下在加热雪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1)利用雪制取开水的过程中,雪需要( A)热量。
A. 吸收 B. 放出 C. 不吸收也不放出
(2)雪的温度上升到0°C后,雪会发生的变化是( A)。
A. 融化 B.凝固 C.沸腾
(3)雪完全融化后,如果萌小牛持续加热,那么温度计的读数( C)。
A一直增大 B. 先增大后减小 C. 先增大后不变
(4)结合表中2~4分钟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雪融化时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雪融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C.2~4分钟时,如果停止加热(周围气温为-6°C),雪会继续融化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温度(℃) -6 -3 0 0 0 2 4
温度变化与水的形态变化
4.水蒸发和凝结的快慢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温度越低,水凝结得越快。
水蒸发实验
水凝结实验
【相关例题】
(1)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时,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再加人一些食盐的目的是( C)。
A. 制造更高的温度 B.保持0° C.制造更低的温度
(2)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这是因为(C)
A. 气温比水的温度低 B. 人体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 C. 上岸后,人身上的水蒸发时从身体表面吸收了热量
萌小牛同学在两个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同样的水,用暖
水袋对甲玻璃片进行加热,乙玻璃片不做处理。据此回答(5)~(6)题。
(3)萌小牛同学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B)。
A.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表面积大小的关系 B.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C. 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4)萌小牛观察到的现象是甲玻璃片上的水( A )。
A. 减少得快 B.减少得慢 C.增加得快
热传递现象
1.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2.两个物体在发生传热的情况下趋向于温度相等。
热水
冷水
冷水温度如何变化?
热水温度如何变化?
【相关例题】
时间 0 2 4 6 8 10 12 14
凉水温度 20 26 31 36 40 43 45 45
热水温度 60 56 49 47 46 45 45
某科学小组将凉水和温水相互接触,探究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的变化,表格如图所示:
(1)表格中一个数据不小心被弄脏了,你认为最有可能是以下哪一个数据?58℃、52℃、48℃。 52℃
(2)根据表格可以发现,凉水的温度( ),热水的温度( ),最后两者的温度( )。 上升; 下降;趋于相同
(3)室温为25℃,如果三小时后再次分别测量和试管和烧杯内水的温度,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C
A.试管内水温为60℃,烧杯内水温为20℃
B.试管和烧杯内水温都为45℃
C.试管内和烧杯内水温都为25℃
热传递现象
方式1
方式2
方式3
方式4
加热点:圆圈
方向:箭头
热传递方向
热传递现象
加热点:圆圈
方向:箭头
热传递方向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过程,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或者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相关例题】
判断题:
1.研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时,为了方便观察,可以用蜡或者感温油墨来观察。 ( √ )
2.将金属勺浸泡在热汤里,热量从热汤传到勺头,然后沿着勺柄向上传递。 ( √ )
3.热量总是从物体的下端传向物体的上端。 ( × )
D C B A
选择题:
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四根小木棍用蜡粘在 金属条上,在中间加热,下列猜想正确的是( B )
A.小木棍按照A B C D的顺序先后掉落
B.离酒精灯近的先掉落,离的远的后掉落
C.小木棍同时掉落
热传递现象
三种热的传递方式:
(1)热传导
解释: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热从
温度高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2)热对流
解释:在流体中,热的上升,冷的下降,
形成循环。
(3)热辐射
解释:热以光的形式传播。
【相关例题】
看图连线
热传导 通过中介物(水或空气) 的流
动而传热的过程
热对流 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
能的过程
热辐射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
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热传递现象
热水向上运动
冷水向下运动
热水向上运动
冷水向下运动
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对流
加热水时,水会流动的原因是热水向上运动
【相关例题】
判断题:
1.热可以在物体间和物体内传递,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热。 ( √ )
2.热水向上运动的原因和我们学过的热空气向上运动原因一样,物体受热膨胀变轻。( √ )
3.夏天,为了让整个房间凉快,空调应该安装在房间的下部。 ( × )
简答题:如右图,小明用酒精灯给烧瓶上部分加热,水沸腾后,
发现鱼儿依旧活蹦乱跳,请思考写出原因。
热水在上方,冷水在下方,不容易发生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已经沸腾,但是热传递得很慢,瓶底的水依旧不太热,因此鱼儿完好无损。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差异
金属
塑料
木头
1.在杯子中加入一半的热水
2.将棒同时浸入水中
3.观察不同时间下感温油墨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对比实验
导热性能好:热的良导体
导热性能差:热的不良导体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差异
同时加热;
1
同一个点加热;
2
同一个热源加热;
3
金属棒长短、粗细相同。
4
导热性能:铜>铝>铁
对比实验
【相关例题】
判断题:
1.能够传热的物体都叫做热的良导体。 ( × )
2.热的良导体用途广泛,热的不良导体没什么用途。 ( × )
3.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也不同。 ( √ )
4.为了增强热传递,制作电饭锅时使用的材料都是热的良导体。 ( √ )
选择题:
1.下列三种大小、形状都相同的物体,传热最快的是( C )。
A.木条 B.塑料条 C.铜条
2.妈妈在炒菜时,使用的工具,由热的良导体做成的是( C )。
A.瓷盘子 B.塑料锅饼 C.铁锅
3.热的不良导体,可以( B )物体热量的散失。
A.加快 B.减慢 C.不改变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差异
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也慢,因此可以用来制作保温杯。
加盖
外包毛巾
加盖、
外包毛巾
嵌入塑料泡沫中
无盖
1
2
3
4
5
对比实验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差异
热辐射
不良导体
热传导
热对流
真空
关键词:
判断题:
1.人穿衣服会觉得热,所以被杯子包裹的冰棍会很快融化。 ( × )
2.传热性能好的材料,保温性能也很好。 ( × )
3.保温杯只能起到减慢热量传递的作用,但其实还是在传热。 ( √ )
4.保温杯中的水较难冷却,如果将冰块放入空保温杯,冰块会快速融化。 ( × )
【相关例题】
选择题:
1.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 C )。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完全不导热 C.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
2.生产保温杯时,为了使保温效果更好,隔层应该( C )。
A.填充空气 B.填充水 C.把空气抽干,变成真空
3.夏天,用棉被盖起来的雪糕比暴露在阳光下的雪糕( B )。
A.融化得快 B.融化得慢 C.融化得一样快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