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 世界音乐之窗(之二)一拉丁美洲音乐 ——印第安民歌《飞逝的雄鹰》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4单元 世界音乐之窗(之二)一拉丁美洲音乐 ——印第安民歌《飞逝的雄鹰》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4-07 22:0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教花城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飞逝的鹰》教学设计
课题名 《飞逝的鹰》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热 情洋溢、 激荡人心的气氛及 充满动感的节奏特点。 艺术表现:喜爱 并乐于参与探究体验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有表情的演唱、表演歌曲,表达情感。。 创意实践:通过聆听音乐、口琴吹奏、歌唱、舞蹈模仿等学习方式,领略印第安人的风情。 文化理解:欣赏 《飞逝的雄鹰》,在了解印第安民族历史上感受该曲的悲壮。
学习目标 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接触拉丁美洲具有鲜明特色的歌舞音乐,扩大视野,培养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兴趣和关注。 通过聆听音乐、口琴吹奏、歌唱、舞蹈模仿等学习方式,领略印第安人的风情。 用已学的音乐知识技能,有表情的演唱、表演歌曲,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和了解印第安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 引导法、聆听法、对比法、示范法、模唱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钢琴 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非洲的相关音乐,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美洲,感受拉丁美洲的美妙音乐。 教师播放 《拉美文化介绍》 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短片中介绍拉美是由哪三大人种相互混居,文化相互影响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形成是因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白人和非洲黑人这三大音乐文化互相交融而形成。 师:拉丁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属亚洲蒙古人的分支,旧石器时期由亚洲东北 角越过白令海峡,陆续迁移至美洲定居。在新大陆发现之前,他们已在这片土 地上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化、阿兹台文化及印加文化。 本节课我们就来感受印第安人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充满魅力的印第安民歌《飞逝的鹰》。通过欣赏和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以及文化意义,同时提升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感知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概念上了解 “印第安人属于亚洲蒙古人的分支”了解土著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 。 探索新知 1、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聆听一下音乐。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 讲述印第安民歌 《飞逝的雄鹰》 背后的故事。 师:秘鲁民歌 《雄鹰飞逝》,又译 《老鹰之歌》、《飞逝的雄鹰》、 《神鹰帕萨》 或《秃鹰飞过》,是一首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南美秘鲁民歌。1780 年,Tupac Amaro 在领导一场反抗西班牙人的起义中被害,死后变成一只 Condor, 永远翱翔于安第斯山上。体现秘鲁人民对自由的追求不息,而歌名的直译就是“雄鹰在飞”。 4、师: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悲壮的赞美之情。 5、师:现在,我想邀请几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理解。你们可以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我觉得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优美,给人一种宽广和自由的感觉。 生2:我对歌曲中的节奏印象深刻,它明快而有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跟着一起跳舞。 师:非常好!大家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这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分享,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 6、学生再次聆听《飞逝的雄鹰》,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乐曲情绪的变化,分析曲式结构、拍子及速度。 (ABA 单三部曲式,4/4 拍,前两段慢,表现悲伤、怀念,第三部分速度加快,同样的音乐,速度的易同,带来的音乐形象截然不同,代表了印加精神长存。 师:同学们,请大家随老师的琴演唱曲谱。 师:歌曲由哪些音组成? 生: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写出歌曲由这些音组成, 67 1 2 3 # 5 6 67 1 2 3 5 6两种调式音阶。 师:让我们随琴唱一唱音阶,感受印第安音乐风格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和调式,帮助学生感受印第安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6、讲解#升记号。 7、学生挥拍轻声学唱《飞逝的雄鹰》 谱例。 8、师:让我们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9、处理歌曲情感。 师:大家的表现非常棒!虽然我们的声音可能还不够完美,但通过演唱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这首歌曲的魅力。 师:师:《飞逝的鹰》是一首源自印第安文化的民歌,它描绘了鹰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壮丽景象,象征着自由、勇敢和力量。这首歌曲是印第安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的表达。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我们不仅要关注音乐和技巧,更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这首歌曲背后蕴含着印第安人民对自由、勇敢和力量的向往和追求,我们要通过歌声将这种情感传递出来。 学生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歌曲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并用自己的声音表达。 三、知识拓展 欣赏芦笛曲《鹰》 (一)认识芦笛 1、师:同学们,请大家聆听这段音乐,思考并回答:印第安人所使用的乐器 是什么? 与我国什么器相似? 教师课件展示“芦笛”图片,并播放芦笛演奏的《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聆听主题。 教师展示排箫图片, 教师归纳说明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与中国音乐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二)分析 学生再次聆听并回答,乐曲《鹰》与歌曲《飞逝的鹰》有什么关联? 生:乐曲《鹰》的旋律与歌曲相同。 师:乐曲《鹰》的旋律来自与民歌,印第安音乐通常具有独特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这两首首乐曲也不例外。它们的节奏明快有力,旋律悠扬动听,充满了印第安音乐的原始风情和韵律感。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对比乐曲与歌曲,进一步巩固歌曲旋律的熟悉度。 (三)欣赏排箫版视频 四、课堂小结: 印第安文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今天我们只是通过一首歌曲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的印第安文化知识。音乐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学习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不同的文化。《飞逝的鹰》作为一首印第安民歌,反映了印第安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文化交流讨论,了解印第安文化的其他方面。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与包容。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飞逝的鹰》
课后作业 聆听其他版本的《飞逝的鹰》。
教学反思 《飞逝的鹰》教学反思 当我站在教室讲台上,看着学生们充满期待的双眼,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重大。在这次《飞逝的鹰》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学方法的选用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现在,我将从教学亮点、教学不足以及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对这次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 1、教学亮点 在这次教学中,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通过播放与《飞逝的鹰》相关的视频片段,我引导学生们进入歌曲所描绘的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这种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歌词和背后的故事。此外,我还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 2、教学不足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首先,我在课堂管理上存在疏忽,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环节偏离主题,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进度。其次,我在教学方法上过于单一,没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使得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厌倦情绪。最后,我在与学生互动时缺乏耐心和细心,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教学建议 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我提出以下改进方案:首先,加强课堂管理,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和讨论规则,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地参与课堂讨论。其次,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提高与学生互动的质量,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意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了改进的方向。教学反思不仅有助于我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促进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