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确定有机物分子的实验式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比希和他的元素分析仪的故事,通过科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教材中燃烧法测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的例题,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机化合物实验室的基本方法。 3.利用有机合成真实问题情境中的元素分析数据,让学生推断实验式,帮助学生认识元素分析法确定有机物实验式在生产和研究实践中的应用,体会学科价值。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利用教材中燃烧法测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的例题,帮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元素分析法计算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式。
教学过程
任务一:元素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1.元素定性分析——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 一般是将一定量的有机物燃烧,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 2.元素定量分析——确定有机物的实验式 任务二:李比希和他的元素分析仪 [思考交流]对李比希元素分析法的几点思考 1.实验过程需要测定哪些物理量? 样品的质量及吸收剂在吸收前和吸收后的质量差 2.氯化钙和氢氧化钾位置能否互换? 不能互换,因为氢氧化钾既可以吸收水又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3.怎样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 先分别计算出碳、氢的质量分数,剩余的就是氧元素。 4.你觉得该装置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a.在吸收剂之间加一个检验水是否吸收完全的装置 b.在最后再加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 c.…… 任务三:典型例题确定有机物的实验式 任务四:迁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