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茶馆(节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表格式)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茶馆(节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表格式)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7 22:3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语文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春季/秋季)
课题 茶馆
教学目标
1. 领悟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如戏剧台词的性格化、动作性等,从而把握人物形象。 2. 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欣赏戏剧的兴趣,提高鉴赏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研读剧本的语言,演出人物的潜台词,展现人物的形象,再现《茶馆》的经典魅力。
教学过程
直截了当,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的篇目是老舍先生的戏剧代表作《茶馆》,它也是中国话剧史上公认的经典作品。 简介《茶馆》背景和内容:老舍先生的《茶馆》,在诞生之初是一部反应宪法来之不易的一个四幕六场的话剧,经过老舍先生、焦菊隐导演、以及北京人艺的一些演员他们互相讨论后,终于诞生了这部被称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茶馆》。它在结构上共有三幕,以旧北京城中的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命运变迁的描写,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行将崩溃的三个不同时代近50年的社会面貌。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共同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历史画卷,形象的表现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这里节选的是第一幕。 从剧本————舞台 话剧是舞台艺术,更是现场的艺术,只有坐在剧场之中,才能真正体会话剧感人的魅力。而茶馆也一样,只有置身其中,熙熙攘攘的茶客,三教九流的言谈举止,你才能体会老舍先生所说的“小茶馆,大社会”。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又拉开了序幕,你所在班级拟表演话剧《茶馆》第一幕,为了完善此幕剧本的舞台创作,我们将从《茶馆》的2个角度展开学习:人物及人物冲突、戏剧语言如何外化 1、任务一:请大家梳理一下第一幕中共需要多少位演员,扮演哪些角色?领衔主演又是谁?主要冲突是什么?(PPT展示)《茶馆》的第一幕与以往我们演的《雷雨》和《玩偶之家》还有《窦娥冤》都不同,此幕人物众多,我们梳理后可以看到有如下人物有名有姓的就有15人 人物虽然众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基本都是单线、小范围,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性的,由此可以梳理出以下情节: 在了解了第一幕的人物和情节后,我们再来关注戏剧语言,我们以第一个情节——马五爷施威为例,如何在舞台上演绎这一情节? 2、任务二:揣摩在舞台上的演绎“马五爷施威“这一情节时的台词 A.揣摩台词 人物台词是构成剧本的基础,剧作家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主要就是通过人物的台词。而被曹禺称为“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首先是语言“罕见的”简洁与含蓄。有心人数过,这第一幕除去舞台指示和标点符号,老舍总共才用了3103个字,而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这么多人物却只说这么少的话,其中却不乏丰富的内涵,难怪曹禺要说这一幕戏“可以敷衍成几十万字的文章”了。寥寥三两句台词就把一个人物形象突显在眼前,这是剧作者无与伦比的用笔功力。难怪焦菊隐导演在开始排茶馆时,就给全体演员提出要求:老舍先生这个剧本,不能随便增添一个字,也不能随便减少一个字,如果觉得在说的中间有些需要改,一定要取得导演和老舍先生的同意。 比如:文学本和演出本的比较 1.二德子:(松了手)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 马五爷:你威风啊? 2.二德子:(松了手)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 马五爷:你好威风啊? 3.二德子:(松了手)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 马五爷:你威风啊? 这句马五爷的台词演出本经过三次的变化,文学本是“二德子,你威风啊!”1958年初排时改为“二德子,你好威风啊!”到了1979年再排《茶馆》时又变成“二德子,你威风啊!”为什么呢? 饰演马五爷的童弟老师有这么一段回忆:最初排《茶馆》时,总觉得那句“二德子,你威风啊!”不够分量,无法传达出人物的气势,与导演商议后,加了一个字:“二德子,你好威风啊!”感觉念起来上口,气势,神韵也出来了,但是到了1979年再排《茶馆》时却认为一个“好”字非但没有突出人物性格,反而丢掉了人物性格。二德子是个为非作歹的地痞,但一见到马五爷“吃洋饭”的就甘拜下风了。马五爷是个冷酷、高傲、自命不凡的洋奴,在他面前,二德子不但不应当好威风,连威风也是绝对不允许的。话越说得轻,说得淡,才越显示出马五爷的身份地位来,也同时将当时的社会背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横行霸道体现出来。当时老百姓怕官,官怕皇上,皇上怕洋人。可见任何一字地改动都涉及人物的形象,甚至主题。 所以老舍说:“语言很重要,是文学创作中最有艺术性的部分,语言不只是交代情节用的,而要看是什么人说的,为什么说的,在什么环境中说的,怎么说的”。“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哪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PPT展示)甚至老舍先生说”“改我一字男盗女娼”。 我们不妨再来对比一下文学本和演出本的不同: 1.二德子: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地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2.二德子:怎么着,我打不了洋人还打不了你吗? 马五爷:(突然一声)二德子! 二德子:(松了手)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 马五爷:你好威风啊? 二德子:我可眼拙,没看见您!我这给您请安啦! 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李三,这位马五爷地茶钱我候啦! 您慢慢喝着,我后边看看去。(瞪了常四爷一眼)哼!(大摇大摆地往后面走去) B、叹词:“喝”这字的读音,你认为需要读第几声?第一声还是第四声呢?第一声,要读出惊讶的语气。 C、语序:我们发现二德子的几句台词发生了变化,第一处是“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变成“怎么着,我打不了洋人还打不了你吗?”由碰字变成了打字,第二处是“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地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变成“嗻,您说得对!李三,这位马五爷地茶钱我候啦! 您慢慢喝着,我后边看看去。(瞪了常四爷一眼)哼!(大摇大摆地往后面走去)”语序上的变化,你觉得哪个版本好? 小结:可见我们在研读剧本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研读剧本,通过揣摩叹词、句式、语体、语序、标点符号、潜台词等才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去演绎。 例子作用叹词句式语体语序标点符号潜台词
除了台词,我们在由剧本到舞台时还需要考虑什么呢?我们说话剧是舞台艺术,更是现场的艺术。我们发现只有自己去演的时候才会感受到需要注意的细节太多了,读台词的时候我们只是考虑了台词的语速、语气、语调、节奏,一上舞台所有的细枝末节,动作、表情、眼神都需要考虑。老舍先生在《闲话我的七个话剧》一文中曾经说到他写第一个剧本《残雾》时并不知道小说与戏剧的分别。他说:“我的眼睛完全注视着笔尖,丝毫也没感到还有舞台那么个东西。”后面又说话剧“《面子问题》还是吃了不管舞台的亏……”显然他认为在创作中考虑到舞台是使剧本创作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考虑到舞台并不等于能够管控舞台。和文本相比舞台完全是另一种表达方式。舞台包括表演、布景、灯光、道具、声效等等许多视听因素,这些因素的不同呈现可以使同一个剧本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没有登上舞台之前剧本是文学,上了舞台之后,剧本就成了戏,是舞台使剧本成为戏剧。 2.舞台动作 为了使这一情节更好的在舞台上呈现,我们不妨给人物增加些动作,哪些动作呢?有的同学可能说在马五爷说“二德子,你威风啊!”加一个动作“拍桌子”的,你认为有必要么?没有必要,为什么叫一声“二德子”即可?马五爷是个冷酷、高傲、自命不凡的人,根本看不起二德子,拍桌子反而会跌份了。所以饰演秦仲义的蓝天野先生说: 演员创造一个人物形象,不是唾手可得的,要花功夫,常常是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要在很长时间的创造准备工作基础上,才能产生出来。 我们再来看马五爷的退场,对比文学本和演出本:(播放视频) 1.马五爷(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2.马五爷(立起来,,戴上礼帽)对不起,我还有事,再见!(走至台中间) 王利发:五爷,我短照应您! (一阵教堂祈祷地钟声传来,马五爷站定,脱下礼帽,十分虔诚地划了一个十字,然后戴上帽子,稍加快步子,走出大门) 焦菊隐导演太厉害了,他让马五爷先戴上礼帽,说我还有事,再见,高傲,不是“哼”!然后走至舞台中间亮个像,让全场的观众看到他,就像京剧中的亮相,迅速转身,然后教堂的钟声响起,音效出来了,这时候童弟老师做了这样一个动作,在身上划了一个十字架,有什么作用?让观众一下子明白了马五爷信奉洋教的身份,也告诉了我们二德子为何如此惧怕马五爷的原因,照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就叫动作的语言性,体态性。而这恰恰是我们民族戏曲中特有的“程式”化表演。京剧有独立的程式化表达系统,而动作作为一种身体语言,在京剧中具有不同的表意结构及审美形态,如京剧中常见的程式化动作就有“起霸、趟马、走边、圆场”等。这些就有动作化语言恰当表达情感的例子: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在他的《穆桂英挂帅》中有一捧印的戏,我们不妨来看看(播放视频)二十年披甲胄,为迎战争,所以她这一动作其实是她内心情感的流露:我年过半百,如今让我率兵打战,怎么能够呢,哎呀呀,无可奈何啊!焦菊隐导演这里就融入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元素,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第一幕开头宋、吴二特务的亮相,他们出场前的“换头”四五声恰似通报,随后两人大摇大摆地走至舞台中站定,锋利地眼光一扫诸位茶客,而后走向茶桌。这一亮相虽未采用传统戏曲中“起霸”等程式动作,却深得戏曲表演的精髓。这正是焦导和老舍先生推崇的中国戏曲“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现方式。正如他所说“思想感情也要有形象。这种思想感情的形象,用各式各样的方法反映出来……中国戏曲不但外在形象鲜明,内心的思想感情也叫它通过形象,印在观众的脑子里。” 四、总结:最后我们用焦导的一句话来总结这一堂课:戏剧是用动作、声音、线条、色彩、运动、姿态、节奏诸因素所组成的艺术。它不仅借文学的助力而存在,它是为着表现文学的。《茶馆》演出的成功,既显示了老舍戏剧创作的雄健笔力,也凝聚着导演焦菊隐舞台处理的超人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