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陈情表》教学设计 (表格式)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陈情表》教学设计 (表格式)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7 22:4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情与理:儒者陈请的言说智慧
教学目标
1. 落实文中的重要实词“见”“夺”等、古今异义“不行、至于、成立、奔驰、告诉、不许”,特殊句式(被动句、省略句,意译句等),积累古代敬称谦辞用词。 2.立足文本细读,辅之引介导读,揣摩人物心中之“真意”,培养学生质疑之精神。 【重点难点】 《陈情表》的篇性,李密其人的言语人格,忠孝文化特点的辨正,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和学生知情意素养的立体培育,有机培育。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儒者的陈请智慧(策略)”主要表现在: ①处理“忠孝困境”的政治 智慧; ②安排“情理关系”的言说策略。 辅助学生准确背诵全文,为学生的理解性默写提供帮助。
教学难点: 1.体悟文字表面“虚情实际”背后的“真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2019年3月,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之际,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校长雷亚莱和8名高中学生用中文致信习近平主席,表达了对习近平主席来访的热切期盼和从事中意友好事业的良好意愿。3.18日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通过电子邮件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回信。 二、题目阐析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刘勰《文心雕龙·章表》 鉴赏三问:谁向谁陈情?陈何情?为何陈情? 三、整体感知 陈情是表,表意是里;以“尽孝之必须→尽忠之必须→忠孝之两难→问题之解决”为课脉,大体上是顺文脉之势——“自叙身世的悲苦之情→奉诏奔驰与服侍祖母发生冲突而引发的窘迫之情→掩藏在对孝治天下国策的赞美之情→对朝廷宠命优渥的感激之情背后的不想废远的区区“私情”→在辛苦之情、报恩之情、怖惧之情的包裹中微微亮出真意。 交际语境”视角下的《陈情表》 以“忠臣”“孝孙”(角色)的身份,向“得位不正且面对内忧外患的皇帝”(读者),写一份“表”(文体),采用说服的语言(语言),让皇帝答应自己“缓仕尽孝”的请求(目的)。 四、寻觅李密孝情的缘起 “婴” “夙” 说文解字式详析 五、忠与孝:传统伦理的艰难抉择 六、本表核心段落第3段结尾落在“缓仕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分哪几层来展开的? 七、司马炎的想法 终极猜想
李密怎么想很重要,但是司马炎怎么想更重要。
事实上,李密作了很多精彩的“预回答”。 (1)司马炎的想法一:李密为何执意不来? 李密面对司马炎的屡次征召,却执意不来。不来征召是结果,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多种多样。站在司马炎的叙述视角,司马炎无法判断李密不来征召的真正原因。 a 李密不应召,是因为眷恋蜀国 李密对此作了“预设的回答”。李密把蜀国贬斥为“伪朝”。李密既然极力贬斥蜀国,那么自然不是因为眷恋蜀国。 李密不应召,是因为在乎名节 李密对此也作了“预设的回答”。他极力渲染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李密既然出来做官的目的是为了飞黄腾达,那么自然不是因为在乎名节而拒绝司马炎的征召。 c李密不应召,是因为蔑视新朝 李密对此也作了“预设的回答”。他连续26次自称为“臣”,委婉地表示自己对新朝的臣服……同时连用一系列的敬辞、谦辞以及贱称,在陈情的时候极尽谦卑。 d李密不应召,是因为和祖母的感情很深 李密对此也作了“预设的回答”。李密在第一段详细叙述了自己的四大不幸,渲染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 (2)司马炎的想法二:一定要李密亲自照顾祖母吗 即使李密和祖母的感情很深,也不一定要亲自照顾祖母,可以有其他的替代方案。比如:让亲人照顾祖母;一边做官一边照顾祖母。对此,李密也作了精彩的“预设的回答”。 李密强调自己没有了父母,也没有亲人,自然也就不能让亲人照顾祖母。至于一边做官一边照顾祖母也不可行。 因为祖母年老多病且气息奄奄,如果一边做官一边照顾祖母,很可能导致祖母“无以终余年”。 如果“我”导致祖母“无以终余年”,那么“我”就是不孝顺的人。 如果“我”不孝顺,就违背“你”“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 (3)司马炎的想法三:李密暂时不应召,利与弊的比例各占多少 听完李密的预设回答,司马炎也很纠结。 如果强迫李密出来做官,就显得自己不近人情,不通情达理; 如果允许李密不出来做官,就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对此,李密也作了精彩的“预设的回答”。 李密强调自己44岁,祖母96岁。这对司马炎来说很有诱惑力。很明显,矛盾是暂时的。如果放在时间的维度,就不存在以上的矛盾,因为李密很快就能出来做官了。 答应他的请求,不就合情、合理、合利吗 4)司马炎的想法四:李密说的可信吗 答应李密的请求,就显得合情、合理、合利。这其实存在一个隐含的前提:那就是李密陈述的是实情。为此,李密也作了“预设的回答”。 李密为自己找了证明人。 从证明人的数量来讲,蜀国的百姓都知道,可以为自己作证。从证明人的质量来讲,州长官也知道,也可以为自己作证。司马炎问问州长官就能知道真实的情况,李密没有必要说这么拙劣的谎言。 八、总结: 1.内容上: 李密为孝养多次拒仕,都面临着不确定的政治风险, 尤其是来自于新朝皇帝的多次诏征,他的每一次拒绝或是协商, 都是冒着生命风险的。 他孝养之心之纯之真之坚可嘉。这种真纯之情,氤氲弥漫在《陈情表》的文字丛林里,而李密又用儒者的“情理”言说智慧编织文字,于是真诚醇厚的情感便如盐化水般溶解在儒者李密的文字里:儒家之陈请,请、情不分,则其开篇叙家庭苦情,其叙事即在言其孝情;第二段叙其征召经过,其叙事即在表其忠情;儒家以情驭理,情理相融,则其第三段言晋朝“以孝治天下”,虽是言事,亦是陈理,暗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陈之理,但也更是表谢忠情恩情。故通文观之,儒者的言说智慧横布纸上:叙事即在言情,论理亦语带深情,言情即在辩理。此等纯情,此等言情,再加之以李密文字之“醇美”,则情为文之髓文之魂,如何能不摇人心旌动人心魄? 布局谋篇上: 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固是至性至情之文,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雅,更极尽结构之妙。读者须细玩其词旨及其转落承接,方不辜负作者苦心,而得此文之益。若徒随人道好,何以读为 通体俱是陈情,而前两段是陈其已往之情,三段是陈其现今之情,末段是陈其日后之情也。 文字曲折委婉,所以可传。尤妙在不急出题,层层次次,直说得情理透足,方才点出题面煞住。 末段文字,余情倦倦,亦觉哀音堪听,真是千古绝调。(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七) 九、布置作业 微型写作课 私人信件 如果你能给生活在过去的人写信,你会怎样对他讲述现代生活呢?从中国历史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写一封私人信件,为他讲述从他生活的时代到现在,一个与他有关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就像一个外国笔友一样,你的收信人也生活在另一个国度——过去的国度——也需要帮助才能理解你的世界。 写作技巧重点:必要的环境、背景知识 当为一个与你自己的文化不同的人写作时,你需要提供必要的环境和背景知识——一个读者要理解你提到的事情所必需的信息。别以为读者对于像“工作和学校”这样的词语的理解会和你自己的理解一样。 例如,阿比盖尔·亚当斯作为妇女权益的拥护者,会对妇女问题的进步很感兴趣,例如带薪产假,但是为了理解这一概念,她需要妇女在家庭和工作中的角色变化的相关信息。 构思 为你的信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列出你要提到的发展变化,然后确定读者要理解你的观点所需要的背景信息。 写稿 在写信的时候时刻想着你写信的对象,记得这是一封私人信件,是你们两人之间一对一的交流形式。 修改 重读你的信,问问你自己你的收信人能否理解你提到的事物。对一个不熟悉20世纪的中国的人,你是否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