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乒乓球:接下旋球
教学目标
通过接下旋球的学习,学生能知晓不同区域正/反手接下旋球的动作要领和触球部位及实战中运用价值。 2.在不同区域 (台内球和出台球)做出准确的摆短、劈长、反手拧拉、拉球等接下旋球动作回击来球。发展学生控制、判断、协调等能力以及上肢力量。 3.通过不同方式学练,发展学生敢于挑战,不断思考,团结努力,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正确的触球部位。
2.拍面仰角的控制。
教学难点: 1.出台下旋球拉球时机、方向、速度的控制 。
2.身体位置的调整,上下肢协调用力。
教学过程
课堂常规(1分钟) 多媒体视频导入(乒乓球视频观看) 二、准备活动(5分钟) 组织形式(如图1.1) 1.围绕乒乓球台花样跑(步伐练习) 2.乒乓球操 (挥拍练习) 3.搓球(专项游戏) (图1.1) 三、复习:乒乓球:接上旋球(4分钟) 【教学步骤】 组织形式(同上) 集体、自主练习、2人合作练习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乒乓球:接上旋球 (技评点:判断来球、挥拍到位) 1.1正手攻球。 评价形式:教师集体评 1.2左推右攻。 评价形式:生生互评 问题驱动:用接上旋球的拍型接下旋球会有什么变化? 1.3 正手攻下旋球(5次)1.4 反手攻接下旋球(5次) 【关注点:观察回击球的落点】 四、学习:乒乓球:接下旋球(以右手持横拍为例)(22分钟) 【教学步骤】 组织形式(如图1.2)小组化2人合作、4-6人合作 1.自主探究:学生图解讨论模仿 总结要点(摆短、劈长、反手拧拉、拉球) 2.单一技术动作学习(技评点:以肘部为轴,摩擦球的底部) 2.1无球上步正/反手摆短+移动还原练习(20次) 2.2有球上步正/反手摆短练习+移动还原(20次) 2.3连续台内接下旋球练习+移动还原(正/反手变化)(20次) (图1.2) 评价形式:教师巡回指导、生生互评 【关注点:关注个体差异,能力强的可尝试练习劈长】 3:组合练习(技评点:台内摆短、台外拉球,组合衔接流畅) 组织形式(如图1.3) 小组化2人合作 问题驱动:寻找串联该技术的组合练习有哪些? (图1.3) 3.1台内摆短+台外拉球+移动还原练习(20次) 练习建议:(C正手发下旋球至对面球台1/3处,A第一拍正手摆短,第二拍反手摆短,3拍后有出台球积极主动进行拉球) 评价形式:教师集体点评,生生互评 4.教学比赛(技评点:接下旋球过程中运用摆短、劈长、反手拧拉、拉球技术; 育人点:勇敢果断、对抗与裁判能力) 组织形式(如图1.4) 小组化4人合作 问题驱动:如何在比赛中合理运用该技术? (图1.4) 4.1 7分制。一台4人,2人比赛, 2人裁判 运用建议:(通过发球为正手发下旋球至对面球台 1/3 区域, 再 进 行 全 台 比 赛。) 评价形式:教师集体点评,小组互评 五、体能课课练【评价点:练习动作幅度、练习态度积极性】 (8分钟) 组织形式(如图1.5)两人一组,步伐训练 练习建议:两人面对面拉一根绳子,一个做 一个模仿,绳子拉直为赢,一分钟没赢相互交换 评价形式:教师集体评 (图1.5) 六、结束部分(5分钟) 1.意念放松法、前后屈式拉伸 2.小结课堂、布置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