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人类文明产生的背景和标志。(唯物史观)
认识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时空观念)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史料实证)
认识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认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历史解释)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农耕畜牧业的发展
2.《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
3.雅典的民主政治和古希腊文化
难点:1.《汉谟拉比法典》
2.雅典的民主政治和古希腊文化
【预习新知】
人类文明的产生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生活的状况:
(1)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
(2)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
2.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生活的变化:
(1)表现。
①农作物培育:(请正确连线)
②家畜驯养:羊、猪和牛等动物。
(2)影响。
①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②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④农耕生产需要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3.阶级的产生:
根据课本知识,按一定逻辑关系填写下列图示:
4.国家的形成:
(1)背景。
①部落战争:为争夺土地和资源,部落之间爆发战争。
②阶级矛盾: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
(2)形成。
①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
②部落首领演变为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
5.文字的出现: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一)古巴比伦文明的自然地理条件、文明发展历程、政治、文化特点
1.自然地理条件:① 流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文明发展历程:公元前4000年左右,开始向文明过渡;约公元前2900年,② 地区出现城市国家。
3.政治成就及其特点:
(1)约公元前18世纪,③ 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建立④ 制度。
(2)颁布《⑤ 》,宣扬⑥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4.文化成就
(1)⑦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2)《⑧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3)诞生了著名洪水和⑨ 传说。
(4)苏美尔人发明了⑩ :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二)古埃及文明的自然地理条件;政治、文化特点
1.自然地理条件:① 流域,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② 发展,提供了联通上下的交通条件。
2.政治:公元前③ 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④ 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
3.文化:
(1)创立⑤ 文字,生产主要书写材料⑥ ;
(2)制定世界上第一部⑦ ;
(3)建造金字塔(体现法老⑧ ,包含⑨ 和⑩ 知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证明埃及人能计算 、开平方根。
(三)古代印度文明的自然地理条件、政治、思想、文化特征
1.自然地理条件:最初诞生于南亚① 流域的大平原上。
2.政治:到公元前6世纪,② 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形成③ 制度:④
主掌宗教祭祀;⑤ 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⑥ 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⑦ 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后来,在四个种姓之外,还出现了⑧ 。
3.思想:公元前6—前4 世纪,北印度产生了多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影响最大是⑨ 创立的⑩ ,主张众生平等,冲击了种姓制度。
4.文化:世界上的著名史诗:《 》和《 》;还提出了 。
(四)古希腊文明兴起的地理环境条件、政治特征及其代表、文化成就
1.自然地理条件:欧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岛,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
2.政治特征:公元前8—前6 世纪,① 兴起,城邦的典型特征是② 。
3.典型代表:斯巴达和雅典。
(1)寡头政治:③ 是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
(2)民主政治:④ 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①表现:在雅典,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城邦的大政方针。
②局限性: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侨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队伍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4.文化:
(1)文学:创作出优美的⑤ 、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
(2)历史:⑥ 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⑦ ”,⑧ 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3)哲学:⑨ 、⑩ 和 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深化探究】
世界文明古国多元发展的特点
史论史识
1.古代西亚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经历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的兴衰更替,演绎出一部弱肉强食的战争史,这种更替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在客观上刺激了国家职能的健全与发展,促使了两河流域从分散走向统一。古代两河流域创造了以楔形文字、神话史诗和《汉谟拉比法典》为代表的文明成果。
2.古代埃及文明
古埃及法老作为神权的象征,王权神圣,权威至上。宗教是古埃及文明的核心,古埃及人执着于来世信仰,对死后生活关心,每一个埃及人都设法在生前并尽早开始建造装饰坟墓,期待来世美好生活。古代埃及创造了以象形文字和太阳历为代表的文明成果。
3.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印度是宗教国家,从印度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宗教对他们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的产生与传播成为古代印度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文明成果。
4.古代希腊文明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理性主义盛行,商业经济发达。古代希腊文明被称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其思想文化是人类文明中的重要精神财富。
命题探究
探究1 执着于来世的古埃及信仰世界
史料
埃及金字塔——法老的陵墓①
古代埃及固有的特点,反映在宗教信仰方面,就是对死后生活的关心②。古代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来世的一种准备,最为重要的在于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厚葬③。
——令狐若明《古代埃及文明的传统特点》
读史:
① 古埃及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法老权力至上
② 古埃及特别注重宗教信仰
③ 古埃及强调厚葬,也消耗了大量社会财富
设问:依据上面图片和史料分析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提示:古代埃及王权神授,权威至上,宗教是古埃及文明的核心。
探究2 宗教的强大力量——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
史料 在西方根本不存在与印度的诸如种姓、杀戒、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之类的基本观念和制度有些相似的东西①。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印度思想中深奥的抽象观念,还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读史:
① 古代印度文明与西方文明有着明显的区别
② 古代印度文明宗教色彩强烈
设问:依据史料分析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
提示:古代印度文明宗教性强,影响大。
【巩固训练】
1.有学者说:“在神庙的宝库中——或者说谷仓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盈余,实际上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因,我们将其认定为文明的标准。”这一论述强调了( )
A.阶级的产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社会生产力发展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C.国家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形成
D.神庙建立必然伴随着新文明的出现
2.学者丹尼尔认为:全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是两河流域、埃及、印度、中国、墨西哥和秘鲁;《古代文明百科全书》则把全世界的古文明划分成:埃及、西亚、印度、欧洲、中国和美洲六个地区。上述材料反映出人类古代文明( )
A.突破地理环境限制 B.彼此之间发展平衡
C.多个地方同时起源 D.起源具有多元特征
3.在苏美尔城邦时代,作为神在人间的“牧者”——城邦统治者,他的首要任务是使土地丰饶.国家富有,人民得享安康。为此,修筑运河、发展农业为王之大事。据此可知,在苏美尔城邦时代( )
A.君权神授理论趋向完善 B.经济活动影响君主权威的构建
C.国家治理凸显神秘色彩 D.基础设施建设广受民众的关注
4.巴比伦法律曾规定,贵族犯罪,其惩罚比对较低等级的同样罪犯要重。《汉谟拉比法典》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特别对带有某种谋反作乱迹象的罪行更是从严惩处。这部法典( )
A.打击了传统保守的势力 B.确保了法律的至上权威
C.旨在维护国王专制统治 D.捍卫了贵族阶层的利益
5.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被定为印度国教,但在13世纪后相当长时间里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国教。这是因为( )
A.伊斯兰教的影响力超过了佛教 B.突厥人入侵印度并建立德里苏丹国
C.阿拉伯帝国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D.婆罗门教演变来的印度教实力衰落
6.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指出:“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在世界不同区域形成了三大轴心文明,即中国先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起初这三个世界之间并没有联系,却奠定了普遍历史,并在精神上将所有人都拉了进去。”这一论述说明,人类早期文明( )
A.同步起源、高度繁荣 B.历史悠久,延绵不绝
C.缺乏联系,完全隔绝 D.独立发展,多元共生
7.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 下列选项属于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是( )
A.阿拉伯数字 B.象形文字 C.万里长城 D.楔形文字
8.在某地文化中,水被看作最易被“污染”、造成“不洁”的媒介。因此在所有村庄中,“贱民”不可以接近公用水井。全村活动时,烹调、取水等工作必须由高种姓承担,低种姓只能清扫垃圾。这体现的是( )
A.种姓制度影响深刻 B.村庄传统的生活方式
C.印度独特的水文化 D.埃及文化落后于时代
9.除了精神治疗和草药治疗之外,古埃及人还发明了推拿和按摩疗法,食疗的应用也很充分,手术治疗只占当时疗法很小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古代埃及( )
A.医学理论走向成熟 B.医学技术获得发展
C.医疗体系基本建立 D.医学理念领先世界
10.公元前5世纪,“刺杀僭主”成为雅典政治话语中的重要符号。普鲁塔克记载,伯利克里因为与僭主庇希特拉图长相相似,而不敢踏入政坛,在参与政治事务后,伯利克里选择和大多数平民在一起。这反映出当时雅典城邦( )
A.民众捍卫民主政治的诉求 B.僭主政治在不间断地出现
C.公民至上已成为执政理念 D.精英阶层受民主政治制约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谷仓中——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盈余”“实际上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因,我们将其认定为文明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人类积累大量的社会盈余时,人类的精神文化就会得到发展。而大量的社会盈余积累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材料强调了文明的产生应该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故选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阶级的产生”,排除A项;材料涉及神庙,但不代表“国家的出现”排除C项;“神庙建立必然伴随新文明的出现”的说法过于绝
对,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学者丹尼尔认为全世界存在几个不同的最古老的文明,《古代文明百科全书》将古代文明划分为六个地区,这体现了早期文明的不同特点,反映出古代文明起源的多元特征,D项正确;早期文明时期受地理环境限制较大,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文明区,没有体现文明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排除B项;欧洲古希腊地区文明属于海洋文明,排除C项。故选:D。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他的首要任务是使土地丰饶,国家富有,人民得享安康。为此,修筑运河、发展农业为王之大事”可知,在苏美尔城邦时代,君主的权威构建受到经济活动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君权神授理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神秘色彩,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众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根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增加了惩治违反王命的条文,体现了国王对自身权威的重视,该法典的颁布旨在维护国王的专制统治,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打击了传统保守的势力,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目的并不是确立法律的权威,排除B项;惩罚贵族犯罪,打击贵族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B项正确;宗教的改变主要是统治者的原因,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与印度宗教的改变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婆罗门教演变来的印度教实力衰落,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D
解析:据题干“这三个世界之间并没有联系,却奠定了普遍历史”可知,人类早期文明基本上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D项正确;人类早期文明的起源在时间上有先后差别,并非同步,排除A项;古印度文明因为外敌入侵等原因出现了文化断层,排除B项;人类早期文明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完全隔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两河流域”文明成就是楔形文字,D项符合题意,选D项。古印度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但是阿拉伯人传到西方的,排除A项;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排除B项;万里长城是古中国文明,排除C项。
8.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印度底层“贱民”地位低下,体现了严格的种姓制度下人们贵贱分明的社会生活,A项正确;材料强调不同等级的差别,传统生活方式、水文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项;材料属于印度,不属于埃及,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在医学领域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精神治疗、草药治疗、推拿、按摩疗法和食疗等,而手术治疗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些多样的治疗方法表明古埃及医学技术获得了一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为医疗实践,而非医学理论,排除A项;医疗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公民健康而建立的组织、机构、资源、服务和管理的总和,它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教育和研究等多个方面,材料中未涉及到医疗体系,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埃及医疗和其他国家对比的信息,无法得出“医学理念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材料反映出雅典人对僭主政治的痛恨以及政治领袖都避免使自己与僭主联系在一起,说明雅典民众反对僭主政治、坚决捍卫民主政治的诉求,故A项正确。材料只能反映雅典人对僭主政治的批判,无法体现僭主政治在雅典的发展状况,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公民在雅典城邦中的至上地位,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