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的学案
【学习目标】
1.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2.简述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各自的航海成就。
3.简述其他地区新航路开辟的表现、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全球航路的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难点:全球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全球航路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对比。
【预习新知】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动因:
(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产生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雄厚的资本,西欧的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也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也需要增加收入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十分匮乏,正在他们对黄金可望不可求的时候,一部东方游人的行纪为西欧指明了方向,激起了整个西欧社会的寻金梦。
(2)社会根源:欧洲人寻金热的盛行。《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
在行纪中,马可波罗将东方描绘成“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人间仙境,欧洲人看后,非常渴望东方的珍品奇物,尤其是香料,香料可以用来保存食物、制作熏香,非常实用。当时欧洲对东方的贸易都是转口贸易,香料经由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意大利商人进入欧洲,价格十分昂贵,为获取高额利润、积累财富,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国家迫切的希望另辟一条抵达东方的道路。
问:为什么欧洲商人不能自己去东方买香料,以前的有通往东方的道路吗?
答:古丝绸之路。
展示地图,指出古丝绸之路,分析古丝绸之路受阻的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古丝绸之路。
(3)商路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原有东西方商路征收重税,商路不通。转口贸易盛行,对于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和香料等生活必需品的强烈需求
(4)精神动因:传播基督教是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推动力
以上三点我们可以总结为经济原因,下面来看一下政治原因,历史可以说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背后必然有着其深刻的政治背景,所以大家要注意以后在分析历史事件或者在答题的时候不仅要想到前面提到的经济原因,而且一定不能忽视政治原因。我们来看,当时的欧洲正处于严重的动乱之中。各国君主迫切希望依仗武力,强化王权,积极扩张。因此,可以总结一条:
2、条件:
(1)客观条件:①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使用:12世纪末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改进,14世纪在欧洲得到广泛使用;绘图技术的进步:地图的准确性提高;地圆学说的出现;)
②造船技术的进步。(具有较强抗风力的海船的建造,不仅可以顺风行驶,而且也能逆风行进;多桅杆帆船的出现,加快了航行的速度。)
③地理知识的完善:地圆学说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虽然具备了这些条件,但是征服大海还需要雄厚财力的支持,仅凭航海家个人是远远不能做到的。因此我们还不能忽视导师的王室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2)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新航路的开辟
人 物 时 间 航 线 支持国 国 籍
迪亚士 1487 葡萄牙→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葡萄牙 葡萄牙
达·伽马 1497 葡萄牙→印度 葡萄牙 葡萄牙
哥伦布 1492 西班牙→美洲一个小岛 西班牙 意大利
麦哲伦 1519-1522 西班牙→欧洲 西班牙 葡萄牙
1、迪亚士——第一次到达好望角。
1487年,迪亚土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三艘轻便帆船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2、达·伽马——第一次开辟通往印度的航线。
1497—1498年,达·伽马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开辟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3、哥伦布——第一次发现“新大陆”。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三艘帆船,经过70天的艰苦航行,抵达美洲。在以后的8—10年间,哥伦布又三次西航。
4、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环球航行。
1519年,葡萄牙贵族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的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其他航路的开辟
1、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1)1497年, 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 ;
(2) 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 半岛;
(3)荷兰航海家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4)17世纪初,效力于 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 通向亚洲的航路。 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2、西欧人还不断探寻 的新世界
(1) 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 ;
(2)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 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3、意义: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 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 建立了直接联系。
【深化探究】
世界新航路的开辟
1.获取信息 达·伽马与郑和
材料 1498年5月,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抵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这也正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德威的地方。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
根据材料,分析达·伽马和郑和远洋航行的目的有何不同?导致东西方航海目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不同目的:达·伽马传播宗教和寻求金银财富,以经济目的为主;郑和展示天国德威,以政治目的为主。
根本原因:支撑航海的经济形态不同,达·伽马代表的是商品经济,郑和代表的是传统农业经济。
2.论证观点 哥伦布航行美洲的影响
材料 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美洲很多国家将10月12日命名为哥伦布日,并在这一天举行活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但在美国一些地区,如加州伯克利,这一天被称为“原住民日”。委内瑞拉从2002年开始把这个节日称作“原住民抵抗日”。
概述材料中有关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观点1:哥伦布开启了美洲的新时代。理由:西方殖民者把先进的生产方式、技术和思想传入美洲,促进了美洲的开发。加强了世界各地与美洲的交流和联系。
观点2:哥伦布抵达美洲对原住民是一种灾难。理由:西方殖民者走上了殖民掠夺和屠杀原住民的道路,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巩固训练】
1.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航海家哥伦布在帕维亚大学学习了基础的文学、几何学、天文学和航海学知识,并且根据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的地圆说,坚持认为只要向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亚洲。哥伦布的经历表明当时( )
A.新航路开辟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文艺复兴为海外冒险提供思想动力
C.市民阶级出现为航海提供人才支持
D.理性精神推动航海家客观认识世界
2.15世纪,欧洲开始走向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商人们积累了大量财富,将较多资本投入到商业活动中。欧洲的商人们需要更多的贸易机会,以便获取更多的商品和财富。该材料可用来说明( )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B.欧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C.欧洲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D.西欧市民工商阶层的出现
3.新航路开辟后,荷、英等国带头对太平洋与北美洲未知之地进行了探索。荷兰探险家威廉·扬松和阿贝尔·塔斯曼发现了澳大利亚的海岸;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对太平洋沿岸进行了测绘;俄罗斯将领维他斯·白令发现了以他姓氏命名的白令海峡。他们的这些探索( )
A.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B.维护了西葡海外殖民地权益
C.开启了欧洲殖民扩张的步伐 D.揭开了探索全球航路的序幕
4.1492年10月12日凌晨,哥伦布到达了“新大陆”。但使哥伦布失望的是,这里并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多黄金和香料。尽管如此,土地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哥伦布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自己的财富需求。由此可知,哥伦布远航( )
A.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C.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D.深受价格革命的影响
5.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材料( )
A.反映出宗教戒律束缚人性发展 B.记载了哥伦布到达亚洲的史实
C.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D.表明了西班牙成为全球性帝国
6.1500年,伦敦人口仅有5万人,1605年已有22.5万人,而到1700年时,变成拥有70多万人的大都市了,伦敦城市人口的变化主要因为( )
A.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 B.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力推动
C.城市化进程的大提速 D.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转移
7.“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席卷全球的价格革命
8.16世纪,欧洲人在秘鲁发现马铃薯,后引入欧洲。17世纪前期,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上写道:“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这表明( )
A.中国与南美间已有贸易联系 B.马铃薯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C.马铃薯经中欧贸易传入中国 D.新航路发现间接影响中国人生活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等和平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世界历史的舞台始终局限于亚欧大陆及北非的部分地区,而美洲、大洋洲则与亚欧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处于一种隔绝状态。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人对全球认识的空间变化,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据材料“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航海家哥伦布在帕维亚大学学习了基础的文学、儿何学、天文学和航海学知识,并且根据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的地圆说,坚持认为只要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到达亚洲”,可知文艺复兴为哥伦布航海提供了文化知识和思想动力,故选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新航路开辟,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哥伦布所接受的教育,并未提到其所属的阶级,排除C项;启蒙运动提倡的理性精神流行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5世纪,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对金银的需求以及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西欧人多次进入大西洋,寻找经大西洋抵达印度的航线,故选A项。“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不符合史实,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依靠的是奴隶贸易,排除B项;海外市场不断扩大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排除C项,市民工商阶层是在10世纪伴随城市的复兴而形成的,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荷、英等国进行的海上探险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荷、英等国与西葡争夺海上殖民地,故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欧洲殖民扩张”,且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6世纪已经开始了殖民扩张,排除C项;材料中的这些探索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D项。
4.答案:B
解析:材料“这里并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多黄金和香料。尽管如此,土地对他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哥伦布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自己的财富需求”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远航具有深刻的经济动因,故B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才出现,故排除A;C不符合史实,排除;D是新航路开辟后产生整体影响,排除。故选:B。
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据材料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井结合所学,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有传播基督教、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可得出,该材料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C项正确;材料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只能说明基督教的传播,不能反映出“宗教戒律束缚人性发展”,排除A项;哥伦布到达的是美洲,不是亚洲,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发现新大陆后哥伦布的建议,不能体现其后续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解析:“1500年,伦敦人口仅有5万人,1605年已有22.5万人,而到1700年时,变成拥有70多万人的大都市了”,从时空上看,主要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商业革命,即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而使伦敦成为国际商业都市和贸易中转站,促进了伦敦的飞速发展,故选D。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中“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可知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就是对财富的追求,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但是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任何信息,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但是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贸易中心转移”问题,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但是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涉及“价格革命”的信息,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以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对从海外引入中国的马铃薯的形状、特性和用途的描述为素材,引导学生思考马铃薯传入中国的影响。题干文字说明《农政全书》著书时间为17世纪初期,即欧洲从美洲引进马铃薯近一个世纪之后。由材料中对马铃薯特点、食用方法的描述可知,其在明朝时已被人们作为一种食物食用,但远没有达到“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的程度,故D项正确,B项错误;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项。
9.答案:(1)特点: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多元化;相对孤立闭塞;文明交往有战争、和平等多种方式;区域文化不断向外扩散;文明交往局限于欧亚和北非地区。原因: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地理环境的相对隔绝;交通工具的限制;农耕文明的扩张。
(2)变化:局限欧亚北非地区逐步到全球范围;认识更多的海洋和陆地,视野更开阔;主要因素:科学地理知识的丰富;全球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扩张和探险活动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地图“世界主要文明示意图”可知,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和多元化;根据材料一“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可知,相对孤立闭塞;根据材料一“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等和平形式”可知,文明交往有战争、和平等多种方式;根据材料一“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可知,区域文化不断向外扩散;根据材料一“从人类文明出现到15世纪,世界历史的舞台始终局限于亚欧大陆及北非的部分地区”可知,文明交往局限于欧亚和北非地区。原因:结合所学从生产力发展差异、地理环境局限、交通工具、农耕文明的扩张的角度分析。
(2)变化:根据材料二地图“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可知,局限欧亚北非地区逐步到全球范围;认识更多的海洋和陆地,视野更开阔;主要因素:结合所学从科学地理知识的丰富、全球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扩张和探索活动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