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学案
【学习目标】
1.从“时空观念”角度,搜集两次工业革命前后世界的变化史实,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了解工业革命的成就,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作用。
3.运用“唯物史观”,客观地分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4.从“史料实证”角度搜集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史实,体会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培养“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1.“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2.工厂制度与垄断资本主义
3.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难点:1.“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2.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预习新知】
工业革命的背景
1.含义: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__机器生产__的重大飞跃。
2.原因
(1)英国“光荣革命”后,__国内政局__稳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
(2)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__自由劳动力__和国内市场。
【特别提示】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
(1)进步性
①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
②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了产量。
③加快了英国城镇化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加之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大增加。
④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为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⑤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2)局限性: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来说,圈地运动是一场“羊吃人”的运动。
(3)英国通过__殖民扩张__, 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__技术改革__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5)17 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__工业革命__奠定了基础。
(6)随着国内外__市场__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英国。
领域 时间 发明 影响
纺织 18世纪30 年代开始 “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生产 组织 1771年 水力纺纱厂 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动力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生产技术史上的飞跃;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交通 19世纪初 汽船、火车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机械 制造 19世纪 中期 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工业革命完成
(2)扩展: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
2.第二次工业革命:
(2)成果。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④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3)特点。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③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各具特色。
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2)生产关系: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
(3)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①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③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④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开始发展。
(4)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①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②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③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纸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④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⑤人口增加明显。
(5)世界市场: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2.消极影响
(1)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体系(指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此时英国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生活环境急剧恶化,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健康,最终导致人口死亡率的提高。
【深化探究】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多元因素
材料一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材料二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合适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对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制度:君主立宪制。作用: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激发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提示:市场的不断扩大;流动资本的增加;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3)根据材料三,我们应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的这段话?
提示: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手工工场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
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条件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及政局稳定
资本 殖民掠夺,黑奴贸易,国内搜刮
劳动力 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技术科学 工场手工业积累生产技术、自然科学发展
市场 国内: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外:殖民扩张
政策 专利法等政策的支持
【巩固训练】
1.拉法格在《美国的托拉斯》一书中写道:“在把石油生产抢到手以后,石油托拉斯又把枷锁加在零售商头上。为迫使零售商只卖该公司的石油,公司压低油价,甚至在那些商人的商店旁开设分店,把所有货都低价出售,直到把对方弄到完全破产为止。”这反映出( )
A.垄断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B.托拉斯影响美国政府部门的决策
C.石油工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D.国家干预经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英国殖民地和欧洲所需要的商品不同。受气候等影响,非洲部落与西印度群岛种植园里的居民需要轻薄而凉爽的纺织品、简单的金属器皿等日常用品,而不是昂贵的高工艺的奢侈品。这类产品趋向于标准化而不追求奇特,趋向于强调数量而不是质量,这正吻合了初期机器生产的特点。材料旨在说明英国( )
A.对殖民地经济的依赖 B.工业革命的外部诱因
C.无法满足欧洲的市场 D.更加重视技术的应用
3.下表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议会颁布的部分法令内容。这说明当时英国( )
1799年《反结社法》 禁止劳资双方的结社对抗行为
1812年《破坏机器法》 规定对破坏机器者处以死刑
1812年《警戒法》 要求公众协助军队及巡警维护地方治安
1819年《六条法令》 赋予治安法官在处理违法者方面更大的权力,进一步限制公共集会的权利,
A.工人阶级已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B.暴力革命是工人抗争的主要手段
C.工业化伴随着尖锐的社会矛盾 D.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依然大行其道
4.经济史学家斯文·贝克特说:“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政权使其有能力在经济、法律、行政管理、基础设施和军事方面所向披靡,穿透它所想波及的领地,英国的工业化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此论断强调英国( )
A.工业革命兴起的政治前提 B.建立起庞大的海外殖民地
C.工业革命取得了重大成就 D.面临着社会制度的大变革
5.从1798年开始,伊菜·惠特尼采用“先大量生产可替换零件,然后由少量工人完成组装”的方式,为美国政府专门生产轻型武器装备。此后,这种标准化生产模式迅速传遍美国,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规模生产之父”。由此可以推知,标准化生产模式( )
A.使美国成为“世界工厂” B.改变分散的手工生产状态
C.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D.提高工业生产机器化程度
6.19世纪60年代,德意志地区的铁路公司投资回报率很高,再加上各邦政府出于军事目的积极从国库中拨巨款建设铁路,使得这一时期德意志地区铁路迎来了大发展。这一现象客观上( )
A.妨碍了德意志统一的进程 B.加剧了法德矛盾对立的局势
C.推动德意志工业化的起步 D.促进德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7.17世纪,英国民众每年对时尚服饰都有一定需求,有时甚至超出其购买力。据统计,在这一方面,富人大致花费其收入的15%,中间阶层人士约为28%,穷人约为18%。据此推断,英国( )
A.贫富差距加大 B.产业变革内驱力强
C.棉纺织业发达 D.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8.1685年法国政府宣布新教非法后,成千上万的法国新教徒为避难而移居英国,包括许多技术工匠,这些工匠带去的商业、工业和金融方面的新技巧很快在鼓励专利发明的英国实现了本土化并被广泛推广。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工匠精神改变经济发展的面貌 B.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C.多种因素共同为经济转型奠基 D.宗教改革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
9.下表是1844至1894年英国主要进出口品分类统计表(单位:百万英镑)。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英国( )
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工业制成品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1844年 51.0 5.2 3.5 51.4
1864年 165.3 10.4 25.3 142.7
1874年 173.4 23.7 47.1 205.3
1884年 169.0 24.6 59.6 196.6
1894年 156.4 30.6 75.3 173.5
A.电力技术的推广一度受阻 B.已经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
C.第二次工业革命速度放缓 D.政府干预降低了经济活力
10.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并不是主要的新技术发明者。在电的发明和应用、内燃机创制、化学的应用等技术方面,美国最初都不占优势,但美国采取“搭便车”策略,从领先国家引入先进技术加以学习改造并创新,然后大力推广新兴产业。这说明美国崛起主要是由于( )
A.利用好后发优势 B.垄断组织的推动
C.生产方式的创新 D.建立完整生产链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美国托拉斯垄断组织发展起来,在这些垄断组织发展过程中,使用种种手段打击竞争者,以达到自身垄断整个市场的目的,这说明垄断扰乱了美国的相关市场,从长远来说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政府的影响,排除B项;托拉斯是垄断组织,其排挤行业内的其他公司或商店的行为并非“优胜劣汰”,排除C项;当时是私人垄断,并不是国家干预,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英国的殖民地需要大量标准化的产品,这也吻合了初期机器生产的特点,体现出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这是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外部原因,B项正确;“对殖民地经济的依赖”说法夸大了殖民地经济的作用,排除A项;“无法满足欧洲的市场”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更加重视技术的应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法令内容反映了当时存在着劳资对抗、工人破坏机器、治安混乱等现象,说明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还有尖锐的社会矛盾,故选C项;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排除A项;据材料《破坏机器法》以及《警戒法》的规定内容可推知,当时工人有暴力抗争的方式,但是否主要手段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B项;重商主义在工业革命之后逐渐被自由主义思想取代,并非大行其道,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英国的工业化是建立在强大的国家政权基础上的,故此论断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兴起的政治前提,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殖民地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强调工业革命的背景,而不是其成就,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5.答案:D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标准化生产模式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机器化程度,D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且材料所述范围仅限于美国,排除A项;工厂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分散的手工生产状态,排除B项;促进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
6.答案:D
解析:铁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钢铁、煤炭等资源,因此德意志铁路建设带动了德国重工业的发展,答案为D项。铁路建设推动交通发展,有利于德意志统一,排除A项;德意志的铁路建设与法德矛盾无关,排除B项;德意志地区的工业化起步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排除C项。
7.答案:B
解析:
材料讲到富人、中间阶层人士、穿人对时尚服饰的消费投入不同,但没有体现贫富差距,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时尚服饰的材质,不能得知英国棉纺织业发达,排除C项;由材料看不出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
8.答案:C
解析:依据上述分析可知,多种因素共同为英国经济转型奠基,C项正确;工匠精神影响经济发展,“改变”说法夸大,排除A项;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材料中现象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但条件尚未成熟,排除B项;宗教改革助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宗教改革是时代大背景,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由数据可以看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数额呈下降趋势,而进口数额却在上升,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C项正确。由材料看不出机器动力的类型和推广情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在世界殖民体系中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英国此时奉行的是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
10.答案:A
解析: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因果关系颠倒,排除B项;美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并加以改造创新,是生产力的创新,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美国学习技术并进行改造创新,未涉及完整生产链,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