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睡眠与健康-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睡眠与健康-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4-04-08 00:1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课题 睡眠与健康
教科书 书 名: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九年级全一册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6月
教学目标
1. 认识到睡眠与健康的关系,了解简单的睡眠检测和评价知识。 2. 运用睡眠检测标准评价睡眠质量,采取针对办法提升睡眠质量。 3. 养成科学合理的睡眠习惯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睡眠健康。
教学内容
关键问题:提升睡眠质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世界睡眠日 1.设立背景。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2.设立目的。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提醒人们要关注睡眠健康及质量。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良好睡眠,健康之源。 二、我国睡眠现状 1.有3亿人失眠。中国睡眠研究会表示,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多表现为睡眠节律紊乱,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睡眠中出现不宁腿综合症、梦游等。 2.80%是年轻人。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部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以睡眠障碍为首发症状,青少年睡眠障碍同样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三、教育部通知 1.睡眠时间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 2.到校时间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2.就寝时间要求。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四、睡眠不足危害 1.影响创造思维。长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影响生长发育。青少年生长发育与生长素分泌有关,但熟睡后才有生长素分泌高峰。要长得高,睡眠必须充足。 3.影响身体健康。长期睡眠不足会使人心情忧虑,焦躁,免疫力下降。由此导致神经衰弱,感冒,胃肠疾病等。 五、睡眠检测标准 1.入睡快,10分钟左右即可入睡 2.睡眠深不易惊醒,醒后5分钟内又能入睡 3.睡眠时无噩梦、惊梦现象,梦醒后很快忘记 4.起床后精神状态好,反应敏捷,无疲劳感 5.白天工作、学习效率高,无睡意 以上问题有三个为否定答案,且已经持续1个月以上,说明已经有较为严重的睡眠问题。 六、生活方式健康 1.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唤醒大脑的睡眠修复机制,促使大脑内的内酚酞生成,增加深度睡眠时间。适度的有氧运动会促使大脑内的内酚酞生成,有效地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2.建立良好社会关系。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能帮助人们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与他人产生矛盾的可能性更小,改变自己行为的能力也更强,不容易产生睡眠问题。 3.形成规律生活习惯。生物钟控制人们有昼夜节律的睡眠,清醒和饮食行为都归因于生物钟作用。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就是在强化人体的生物钟节律,有利于获得更好的休息。 七、睡前安排合理 1.晚饭不要过饱,睡前不要饮食。过饱会导致人的消化及循环系统处于较高的工作水平,这导致人体各器官系统无法进入睡眠的安静状态,即便此时睡着了也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2.按说明服药物,不喝浓茶咖啡。茶叶中的茶碱,咖啡中的咖啡因,都会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所以过量饮用浓茶、浓咖啡,会不易入睡。 3.不做剧烈运动,不看刺激内容。剧烈运动后各器官系统仍处于兴奋状态,无法在短时间恢复到平常水平。而且运动代谢产物也需要时间消除,所以睡前剧烈运动会无法入睡。 八、睡眠环境适宜 1.控制睡眠环境噪声。环境噪声会让人无法入睡,而突然的响声容易让人惊醒,这是人类进化中保留下来的生存机制。 2.保持适宜环境温度。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密不透风都会让人觉得难以入睡。20度左右的环境温度,50%左右的空气湿度,含有负离子的新鲜空气,都会让人更容易入睡。 3.远离蚊虫动物袭扰。蚊虫的叮咬不仅会引起皮肤瘙痒等问题,同时,蚊虫的存在会让人处于莫名紧张状态。在这样的焦躁状态下,人们显然无法再次入睡。 九、入睡习惯良好 1.熄灯睡眠不掩面。开灯睡觉会导致生物钟混乱,使心跳、体温、血压等失调。而用被子覆面,会导致呼吸困难,而且空气不新鲜,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2.侧卧不语鼻呼吸。一般情况下,采用侧卧睡姿更容易使身体放松;不说话是为了避免精神兴奋,影响入睡;而用鼻进行呼吸,可避免空气和灰尘刺激。 3.心情舒畅不忧虑。睡前思考各种学习生活琐事,容易让人产生忧愁焦虑,进而导致失眠。而且,情绪变化会引起人的气血紊乱,从而影响人的睡眠质量。 十、助眠方法得当 1.泡脚按摩法。泡脚按摩可以刺激穴位,改善经络循环,促进下肢滞留血液归心。 2.牛奶温饮法。牛奶中的色氨酸和生物活性肽,能够产生一定的催眠效果。 3.音乐舒缓法。音乐诱发积极情绪可以改善因情绪因素引起的失眠。 十一、促眠任务 请你结合自己睡眠情况,依据左侧的促眠方法,选择至少三项方法并尝试和体会。 有效促眠方法: 1.形成健康生活方式; 2.合理安排睡前活动; 3.营造适宜睡眠环境; 4.养成良好入睡习惯; 5.适度运用助眠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