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第七章亚洲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七年级地理下册(粤教版)第一节亚洲概述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第七章亚洲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七年级地理下册(粤教版)第一节亚洲概述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8 11:3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亚洲》单元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下册
教材 粤教版 设计者 盘伟国
二、单元实施
单元主题: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教学思路:
三、课标要求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十二条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 5.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6.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的纬度位置。 10.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11.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一个国家对某地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他地方自然环境的影响。 12.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四、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习区域地理的起始篇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某一个具体区域的学习过程中,同时也为后续学习不同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亚洲是七大洲中最大的一个州也是我们生活的大洲。 本章包括五节,分别总整体、地区与国家三个角度介绍亚洲。第一节亚洲概述突出说明了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的面积与范围,在认识大洲位置和范围的基础上,教材随后深入学习认识大洲的自然环境,由于大洲范围广大,自然环境复杂,而自然环境又包括了多种自然要素,教材没有全面地简述大洲的自然环境,而是突出了地形、水系和气候三大自然要素。 第二节介绍了东南亚,东南亚具有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教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设置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内容。教材在进行知识讲述的时候还把规律总结、原因分析、影响分析、问题探讨等富有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和观念培养的内容设计为活动,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教材所呈现的活动,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对河流和当地的城市分布以及人文风情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对综合思维的培养。 第三节介绍了南亚,为了让学生对南亚有深刻的印象,教材选择了南亚的几大特色来进行介绍。空间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我们所研究的地理事项必须落实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上,因此教材着重介绍了南亚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家组成,其次针对于南亚发展的工农业进行详细介绍,讲解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最后说明了南亚地区特色的宗教文化。 第四节介绍了西亚,西亚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地。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西亚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至今还没化解,又出现了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战争、争端、难民与对和平的渴望、努力交织,使西亚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西亚问题既有深刻的历史、政治等原因,也有突出的地理原因。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节教材选择了西亚具有突出地理特征的三个方面内容——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多元文化。这三个方面同时也是西亚问题的主要原因。教材设计以西亚地理特征为明线,以西亚问题的地理原因分析为暗线,并结合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居民和民俗等内容。 第五节教材介绍了日本,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经济文化来往频繁,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强国,日本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对于日本一节内容的学习,教材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选择性介绍,设置了“一衣带水的邻国”“多火山地震的岛国”“资源小国、经济大国”三个内容。“一衣带水的邻国”要引导学生说出某国家和其他国家在文化方面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体会中日文化的交融;“多火山地震岛国”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资料概括某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特点,其次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我国实际,思考我国在减震防灾方面应该向日本学习哪些先进经验;“资源小国、经济大国”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国家自然条件特点,分析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因地制宜是重要的地理思想,进行因地制宜分析的关键在于弄清楚因果关系,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对这方面的思考。
五、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学生通过七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有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当前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求知欲旺盛,接受信息能力较强,思维具有形象性特点,但是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并且自控能力较弱,很难长时间担心学习,所以在初次学习一个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太过于抽象,用直观的区域位置图、景观图片等帮助学生认识区域,走进区域的自然环境,引导加强理解,注意总结方法为后续学习进行铺垫。
单元目标
1.结合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区域认知)。 2.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通过阅读地图领会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先了解具体地理事物分布的事实,然后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突出特点(综合思维)。 4.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区域认知)。 5.根据材料,说出东南亚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形、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综合思维)。 6.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7.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8.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学会在地图上指出南亚的国家构成(区域认知)。 9.运用资料分析南亚工业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发展现状(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0.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南亚独特的宗教文化与人口发展。(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1.读图说出西亚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主要产油国(区域认知)。 12.运用地图、统计资料等,说明西亚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西亚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3.运用有关资料,说明西亚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了解西亚的多元文化(人地协调)。 14.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区域认知)。 15.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认识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16.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的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在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综合思维)。 17.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认识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交融的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七、达成评价
问题的解决: 1.用地图等资料描述给定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能归纳给定大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总结并能运用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 4.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 5.根据材料,说出东南亚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形、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7.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8.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学会在地图上指出南亚的国家构成。 9.运用资料分析南亚工业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发展现状。 10.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南亚独特的宗教文化与人口发展。 11.读图说出西亚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主要产油国。 12.运用地图、统计资料等,说明西亚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西亚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13.运用有关资料,说明西亚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了解西亚的多元文化。 14.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15.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认识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16.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的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在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17.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认识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交融的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流。
八、实施规划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课时作业
新授课 1课时 1.结合亚洲地理位置的学习,学会运用地图等资料描述一个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区域认知)。 2.通过对教材文字阐述的理解,把握归纳一个地区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的一般方法,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通过阅读地图领会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先了解具体地理事物分布的事实,然后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区别于其他同类事物的突出特点(综合思维)。 1.用地图等资料描述给定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能归纳给定大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特点,理解世界不同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总结并能运用归纳分布特征的一般过程。 学法大视野
新授课 1课时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区域认知)。 2.根据材料,说出东南亚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形、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综合思维)。 3.根据地形图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找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说出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 2.说出东南亚的地形特点,以及地形、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说出中南半岛城市分布特点,分析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4.说明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学法大视野
新授课 1课时 1.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学会在地图上指出南亚的国家构成(区域认知)。 2.运用资料分析南亚工业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发展现状(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南亚独特的宗教文化与人口发展。(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说出南亚的地理位置,学会在地图上指出南亚的国家构成。 2.运用资料分析南亚工业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发展现状。 3.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了解南亚独特的宗教文化与人口发展。 学法大视野
新授课 1课时 1.读图说出西亚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主要产油国(区域认知)。 2.运用地图、统计资料等,说明西亚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西亚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运用有关资料,说明西亚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了解西亚的多元文化(人地协调)。 1.说出西亚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图上找出西亚的主要产油国。 2.说明西亚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西亚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3.说明西亚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了解西亚的多元文化。 学法大视野
新授课 1课时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区域认知)。 2.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并通过地图、景观图以及文字介绍认识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的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在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综合思维)。 4.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认识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交融的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12.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认识到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3.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特点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4.说出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认识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东西交融的文化以及中日文化交流。 学法大视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