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 战
【重点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
难点:两极格局的含义、冷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尘埃落定。昔日战时的盟友将何去何从
丘吉尔说:“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斯大林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杜鲁门说:“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恺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肩战斗的美苏两大国,战争结束后关系如何 让我们一起走进《冷战》,来感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新课探究】
一、冷战的发生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用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冷战的实质是什么 冷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冷战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对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其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
时间 总兵力 军费开支 军事基地及其他 黄金储备 工业产值 外贸出口
1939年 33.5万 12亿美元
战后 初期 1 230万 90多亿美元 数百个军事基地,最强大的海、空军,垄断原子弹 占资本主义世界3/4 占资本主义世界2/3 占资本主义世界1/3
材料三 战后苏联强大起来。表现在:苏军总数达1 140万,年产作战飞机40 000架,驻军欧亚许多地区,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扩展了60万平方千米疆土。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分布图
答案提示:(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苏联力量也逐渐壮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随着社会主义力量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矛盾日益加深。
2.教师展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二中的“铁幕”是指什么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 1946 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答案提示:“铁幕”是指冷战时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丘吉尔的演说,实际上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及识读图片“杜鲁门”,并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杜鲁门的演讲被称为什么 它的实质是什么 它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 1947 年 3 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
材料二 全世界都注视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 1947 年 4 月 5 日杜鲁门的一次演讲
答案提示: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影响: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转折点,美国开始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一被称为什么 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是什么关系
材料一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的未来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 1947 年 6 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二 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 5%—6% ,有的国家高达8%—10%。
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德国的西方占领区的工业生产,到1952年增长到115% 。马歇尔计划原定期限为5 年,由于西欧经济恢复较快,到1951年底就提前结束了。美国得到的好处是在政治上控制了西欧,在经济上向西欧输出了大量商品。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答案提示:马歇尔计划;正是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复苏,便利了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二、德国的分裂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及图片“‘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引导学生思考:德国的分裂与哪次战争有关 在什么背景下分裂的 实质是什么
材料一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无条件投降。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规定,战败的德国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没有出现以前,德国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
材料二 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目的和利益不同,对各项协议都作了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就德国的统一和柏林问题等,四国及其占领区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复杂的斗争。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并于1949年单独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同年,苏联占领区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自此,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一分为二,在世界舞台上同时出现两个德国。
材料三
材料四 柏林原称“大柏林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德国的首都。1948年,美、英、法占领区合并,成立了“三联占区”;同年,苏联占领的东部地区成立了大柏林临时民主政府;1949年,西方三国组成西柏林市政府。至此,一个完整的柏林分裂成东、西柏林两部分。西柏林座落在民主德国境内,成了“孤岛城市”。东柏林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
材料五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柏林墙”修建后,柏林的紧张局势达到了顶峰。
答案提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开始,苏联与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四国及其占领区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复杂的斗争。美英法三国联合于1949年单独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苏联占领区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一分为二。德国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推行冷战的产物。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从时间、地点、国家和标志四个方面归纳北约的建立。
材料一 1949年 5月,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共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标志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正式成立。公约于1949年8月24 日生效。北约的目的是与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若某成员国一旦受到攻击,其他成员国可以及时作出反应、联合进行反击。
材料二
答案提示:
时间 1949年
地点 华盛顿
国家 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
标志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请从时间、地点、国家和标志四个方面归纳华约的建立。
材料一 针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1955年,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它成为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抗衡的欧洲军事集团,标志着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材料二
答案提示:
时间 1955年
地点 华沙
国家 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国
标志 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北约与华约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它们的建立,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材料二 在高峰期,华约组织部署在欧洲的总兵力约为360万人,其中指挥机关人员约3万人,陆军及所属航空兵约182万人,防空部队约55万人,空军约42万人,海军约34万人,军校及辅助人员约25万人,后卫及民防部队约18万人。在20世纪70年代,在华约武装部队之外,苏军又把波、匈、捷、保、民主德国的一部分军队组合起来,建立了包括海军和空军的“一体化部队”,由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直接指挥,也就是传说中快速反应部队或者战备值班部队。
材料三 漫画
答案提示:北约和华约属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从而使美苏间的冷战带有明显的军事对抗色彩。
【课堂小结】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苏从昔日的盟友变成了争霸的对手,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争夺世界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开始了长期的“冷战”,促使两极格局形成。冷战时期,美苏之间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直到 1991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才宣告结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