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8 12:5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资本主义国家的保障制度。
  难点:欧共体与欧盟的建立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德国和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大祸首,它们在发动战争的同时,本国也遭到灭顶之灾,上面的两幅图片就是例证,左边是战后的柏林,到处是残砖断瓦;右边是日本的广岛遭原子弹的轰炸后,地面上生灵涂炭,所有建筑物毁于一旦。有人站在德国首都柏林的街头,望着满目废墟的城市,哀叹即使清除这些瓦砾也要花上20年的时间,要想经济复兴真是比登天还难。可是,西欧和日本不仅很快清除了战争的废墟,还实现经济的腾飞,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起了挑战,这其中的原因,令人回味。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体验和探究: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新课探究】
一、欧洲的联合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的社会情况怎样
材料一 
  材料二  1939年和1946年英、法、德各国煤、铁、钢产量表
项目 年份国别 煤(百万吨) 铁(百万吨) 钢(百万吨)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英国 235 193.1 811 789 1 343 1 290
法国 50.2 49.3 738 344 795 441
德国 386.8 105.5 1 775 208 2 373 256
  材料三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 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答案提示:战后的西欧,满目苍凉,一片废墟,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教师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依据以下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相关内容,分析归纳战后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材料一  1948 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材料二  造就了一支宏大的科技队伍,1950-1970年,联邦德国在校大学生由100 339人增加到 411 951人,平均每万居民的大学生数从21人增加到67.9人。除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外,联邦德国也很重视职工的业余教育,规定不再升入大专院校的中学毕业生,在三年内享有法定休闲日去接受正规课程教育的权利。
材料三  为了加快科技发展,联邦德国还特别注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1950-1973年,联邦德国进口的专利和许可证的支出从2 200万马克上升到165 400万马克,增长了75倍多。
答案提示:客观原因:美国对西欧的援助。战后美国加大对西欧的经济援助,客观上为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再加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尤其是西欧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促进了对基础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一切都为20世纪50-70 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主观原因:西欧国家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并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西欧在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甚至对外经济联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为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技术后,极大地促进了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3.教师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结合材料引导学生思考: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发展的情况怎样
  材料一  到1952年,西欧地区工业产量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上升35%,农业产量比战前提高10%,经济完全得到恢复。
——《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70年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
时间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1952—1960年 2.7 7.5 4.8
1961—1970年 2.8 4.8 5.8
  答案提示:20 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20世纪 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这一时期被称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材料一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
——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材料四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 年)
答案提示:欧洲联合思想由来已久;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的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法德和解,加快了一体化的进程。
5.教师多媒体展示一幅地图“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答案提示:形成: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政府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 年成立了国际性的煤钢垄断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 年,六国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 年,这三个组织合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六国相继加入。
6.教师多媒体展示一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欧洲共同体”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材料  1987 年共同体 12 国国民生产总值达4.2万亿美元,出口贸易占世界的 33% ,黄金货币储备占世界的37%,从而大大增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了在世界特别是欧洲的战略地位,使之成为世界多极化、多元化格局中的又一个中心。
答案提示:欧共体各成员国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密切合作,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欧洲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
7.教师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指出欧盟成立的过程。与传统的马克、法郎相比,欧元的启用有何意义
答案提示:过程:1991 年底, 12 个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1993 年,“马约”得到欧共体成员国批准生效,欧洲联盟成立。
意义:与传统的马克、法郎相比,欧元启用使欧盟经济一体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利于各国发展经济;挑战美元的霸主地位。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结合以下材料,谈谈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尽管也遭到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但是由于美国本土远离作战战场,未遭到破坏,再加上战争期间美国向其他国家出售武器和战略物资,从而大发战争横财。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没有衰弱反而强大的国家只有美国,它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
材料二  美国的工业生产在战争期间得到极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的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更是达到3/4。当时,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都是一片战争废墟,美国制造的商品和美国的资本很快进入这些国家,刺激了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1945-1969 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还多。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是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他们把实现充分就业摆在政策目标的首位。 20 世纪 60 年代执政的肯尼迪和约翰逊,都大力主张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把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贫困等作为工作重点。这些政策都有力带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了许多高科技成果。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同时,美国增加对高新工业的投入,使科技成果很快就能转化为生产力,如原子能工业,从1945年到1970年的 25 年间,共投入175亿美元。在此期间,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等新兴工业发展起来。
答案提示:(1)战时的资本积累。
(2)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
(3)科学技术的进步。
(4)对教育和科技的重视。
2.教师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美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90年代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
  材料二  70 年代,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时期,甚至还出现贸易逆差,美国由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随着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美元贬值加剧。当时,美元身价大跌,欧洲各国的许多人都拒绝要美元。在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旅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的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
材料三  20 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贡献率为30%左右。信息技术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信息化和高科技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微软公司今已遍布世界。
  答案提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改造。虽然这一切都是按照美国自己的意图去实施的,带有某些不彻底的痕迹,但为战后日本走上和平建设、集中精力抓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材料二  朝鲜战争期间,日本直接向美军提供的“特需订货”达13亿美元。美国的“特需订货”动员了日本各部门的经济力量,在朝鲜战争期间,日本电力的70%,煤炭的80%,船舶和陆地交通的 90%的部门直接或间接地为美军服务。工矿业生产1950年10月已达到战前水平。农业生产在1952年已达战前水平的111.2%。国民生产总值在1951年达152亿美元,为战前水平的119.4%。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经费占政府行政费用的1 / 5左右,这一比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50-1972年,教育经费由1 599亿日元增加到40 244亿元,增加近25倍。
  1947 年日本进行教育改革,将义务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初中。到 50 年代中期,全国 25 岁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达94%, 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
材料四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发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获得发展的原动力。
—— 1984 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答案提示:(1)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并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战后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3)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政策。
(4)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4.教师展示两则有关日本经济发展的数据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概况怎样
材料一
材料二
  答案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随着日本经济地位的提高,日本有什么野心
材料一  1972 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曾根康弘首相多次公开声明,日本要谋求做一个政治大国……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材料二  20 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以加强“防卫”为名,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20 世纪末,日本的军费开支仅次于美国。并且,日本还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屡次向国外派遣军队。
  答案提示: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相应带来提高国际政治地位的要求。 20 世纪 70-80 年代后,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必须引起整个亚洲的关注和警惕。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五则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资本主义的保障制度都包括哪些内容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工业社会,1601年英国女王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是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德国颁布的《疾病社会保险法》《工伤事故》《老年和残障》,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保险体系的建立,社保制度产生。继德国之后,欧洲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实施了一项或多项社会保险制度。各国相继以社会保障形式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缓和随工业化的发展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材料二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一词由此产生,它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1950年,美国让所得税或遗产税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同时巨幅提高累进税。利用庞大的国有财富和强大的财政力量构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材料三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由一套完整的保险和福利项目构成的并由中央政府管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各种保障福利项目多达四十多种。如孕妇补贴、产妇补贴、幼儿补贴、儿童补贴、低收入家庭补贴、入学后的各种补贴、住房补贴、失业救济退休金、公费医疗等。
材料四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其涉及项目全面,覆盖面广泛,向家庭渗透较深,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家庭赡养职能。
  材料五  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因国情不同而异。但不外乎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主要是西北欧国家,相继宣布自己已经建成了针对本国国民“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整套社会保障体系。虽然这种说法不免有夸大之处,但足以表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广泛地渗透到整个社会经济中去,涉及到的项目也几乎是无所不包。
答案提示: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目的:主要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缓和随工业化的发展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资产阶级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资本主义社会的保障制度能否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材料一  资产阶级政府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加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依据经济学家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转移支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期间刺激个人消费,从国民收入中取出一些费用,用以改善居民的物质生活状况,给劳动者一定的“实惠”,并以“福利国家”和“收入均等”相标榜,以此抵消社会主义思想在工人中的传播,以“购买”国内的政治安定,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材料二  如果说“福利国家”多少给工人阶级和社会低收入阶层带来了某些利益,这首先是近百年来工人阶级坚持斗争取得的一种权利,而不是出于资产阶级政府某些人的好心。例如:1931-1932年间,美国工人举行过两次各100万人进军华盛顿的反饥饿大游行,强烈要求政府提供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因此,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资产阶级统治为主要内容的失业救济金制度和老年人保险制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材料三  列宁是这样论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社会保险的客观必然性的,他指出:由于工人工资非常之少,“因此,无产者根本不能从工资中拿出一些钱储蓄,以备在伤残、疾病、年老、残废丧失劳动能力时,以及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紧密联系的失业时的需要。因此,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对工人实行保险,完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进程决定的改革”。可见,劳动力再生产的特性和无产阶级贫困化使救济和社会保险成为必要。
材料四  “在工人自己所生产的日益增加的并且越来越多地转化为追加资本的剩余产品中,会有较大的份额以支付手段的形式流回到工人手中,使他们能够扩大自己的享受范围,有较多的衣服、家具等消费基金,并且积蓄一小笔货币准备金,但是,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
——马克思
答案提示:(1)原因:近百年来工人阶级坚持斗争的结果;劳动力再生产的特性和无产阶级贫困化使救济和社会保险成为必要。
(2)不能。尽管资产阶级各国政府把福利计划鼓吹得十分完善和统一,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也缓和了劳资间的矛盾,但它不能消除阶级对抗,更不会改变资产阶级福利事业的阶级实质,因为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从而既不能根本解决劳动人民的失业问题,也不可能实现什么“收入均等化”,更不会出现“全民福利”的国家。
3.教师展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有益的经验
材料一  当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成为所谓“福利国家”的时候,事情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即垄断资本借助国家干预推行福利政策,其目的是宣扬劳资调和,模糊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以便维持资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但是,事与愿违,庞大的福利开支终于变成压在各国财政上的沉重包袱,它导致各国财政赤字累累,企业职工交纳的社会保险费与所得税猛增,失业和通货膨胀加剧,生产效率下降,高福利与经济增长的低效率发生矛盾。在经济危机的侵袭下,沉重的社会福利开支,已经感到捉襟见肘。“福利国家”的日子更加难过,福利制度在不声不响地拖垮一些国家的经济。
材料二
材料三  高福利的资金来源往往是高税收或高负债,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瑞典的高福利靠的是高税收、高财政赤字,希腊的高福利是靠高负债支撑的。以高税收支撑高福利,必然减少企业发展资金,制约企业发展,无异于杀鸡取卵。拉弗曲线揭示,税率超过一定限度时,企业收入下降,反而导致税收减少,导致高福利难以为继。靠负债支撑福利是寅吃卯粮。由于社会福利水平上调容易下调难,公众很难接受紧缩政策,因而只能借新债还旧债,以致窟窿越来越大,最终酿成债务危机。
答案提示:以法律的形式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扩大社会保障的服务对象,健全保障的项目;在资金的筹集上,可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办法,同时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管;还应将社会保障资金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作为一个独立项目进行核算与监督等。
【课堂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背景下,西欧国家逐渐走向了联合发展的道路,最终成立了欧洲联盟,日本也于20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起伏变化大,经济发展呈现出周期性调整状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70 年代经济危机影响,实力地位下降;80 年代,调整了经济政策;90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建立起一套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