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8 12:4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重点难点】
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扩大及最大规模的标志;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及影响。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41年11月7日,百万德国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但铁血斯大林还是毅然决定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传统的十月革命节阅兵式。清晨,迎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全副武装的苏联红军全神贯注地聆听着那熟悉的声音:“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匪军的力量……你们将不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的战争、正义的战争”,然后迈着雄健的步伐从红场列宁墓前走过,接受了最高统帅的检阅,在亲人的泪眼中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这场莫斯科保卫战结果怎样 它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一步步扩大的 又是怎样一步步艰难地取得胜利的 今天让我们翻开这页灰暗的历史,来了解它的始末吧。
【新课探究】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引导学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早开始于哪个战场的哪个事件 全面爆发于什么事件
材料一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之后,日本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8月7日,日本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制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1937年7月7日,日本又发动了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材料二  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再也无路可退,只得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答案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先开始于亚洲的东方战场。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了局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了。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五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屡屡得手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电战,攻势凌厉,27天内征服了波兰, 4小时内征服丹麦, 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 18 天内征服比利时, 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材料二  法国沦陷后,德国于 1940 年 7 月 10 日对英国发动“空中闪击战”,历史上称为“不列颠之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材料三  张伯伦过去一心一意想的是搬起希特勒这块石头,去砸苏联人民的脚,但是……张伯伦手上的石头却砸到张伯伦自己的脚上了。
——毛泽东
材料四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 1940 年 5 月英国首相丘吉尔
材料五  法西斯德国的初期扩张
答案提示: (1)主要原因是绥靖政策的影响。
(2) 欧洲各国军事战术思想陈旧。
(3)欧洲国家各自为战,被德国各个击破。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又转向苏联呢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斯大林
答案提示:(1)由于英国人的坚决抵抗,德国的海军实力又不及英国,如果再拖延下去,德国的侵略计划就要被打乱。
(2)即使德国在大不列颠登陆,德军也只能占领英国本土,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将落入美、日等国之手。
(3)当时苏联的战备在不断加强,希特勒既怕苏联强大,更怕英、苏走上联合之路,所以决定先征服苏联,再挥师西进。
(4) 希特勒已具备对苏联作战的人力、物力。
4.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1941 年 6 月到 11 月,德军占领了苏联 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控制了苏联大约 40% 的人口以及大部分工业区。
材料二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斯大林
材料三  1941 年 11 月上旬入冬,天气异常寒冷。德军的冬季装备不足,由于认为在入冬前就能结束战事,保暖衣服和白色伪装服都不足,坦克和其他车辆都因低温而不能动弹。德军士气严重受挫,而苏军则士气高涨。苏军转入反攻并粉碎莫斯科城下德军的条件已经具备。
答案提示:(1)面对严峻的形势,苏联军民同仇敌忾,与德军展开生死搏斗,誓死保卫祖国。
(2)红场阅兵式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争取胜利的信心。
(3)德军骄傲、狂妄,对形势估计不足。
(4)俄罗斯的严冬寒冷,德军缺乏御寒装备。
5.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突袭珍珠港后,美国采取什么行动 这一行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一  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的扩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1940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提出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妄图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主宰的囊括印度以东,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北所有地区和国家的殖民大帝国。日本的这一计划对美国利益是一个严重的损害。首先,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其次,增加对中国的援助。英国对日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材料二
材料三  
我要求国会宣布,自 1941 年 12 月 7 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国耻日”演说
材料四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各国领导人的反应。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此高兴得老泪往下淌,说的第一句话是“好了! 我们总算赢了”。
法国:夏尔·戴高乐对帕西上校说,“今后应作好解放法国的准备……”。
德国:希特勒却对此大为恼怒,暴跳如雷,在场的人被吓得目瞪口呆。
中国:蒋介石欢喜异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向不苟言笑的他,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哼起了一段京戏。
答案提示:行动: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对日宣战。
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什么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可以结成同盟 有什么深远意义
材料一  在美国倡议下,1942年1月1日,以美(总统罗斯福)、苏(李维诺夫)、英(丘吉尔)、中(宋子文)四国为首的二十六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签署该宣言,签字国赞同《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材料二  各国政府保证运用其全部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这些政府正在与之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各国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署国政府合作,并且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
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材料四  在过去 25 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坚决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今天这一切,在我们眼前所展现的情景之下,都已黯然失色。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我们还将向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朋友和盟国呼吁,请他们采取同一方针,并且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坚持到底!
——丘吉尔
答案提示:(1)原因: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共同的战斗目标使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反法西斯国家逐步走到了一起。
(2)意义: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德军战略上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材料一  对斯大林来说,是决不能让这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落入德军之手的。他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该城。每一座房屋,只要有苏联军人,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成为敌人攻不破的堡垒。而对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的精神价值已超过了其战略价值,非要攻陷它不可。希特勒严厉地回答说:“德国士兵到了哪里,就要守到哪里!”
材料二 
材料三  “俄国人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战——80 个昼夜的肉搏拼杀情景吧! 街道不是用公里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一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
——德国士兵的日记
材料四  “斯大林格勒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大家知道,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
——斯大林
答案提示:(1)苏军开始战略进攻,并掌握了主动权。德军元气大伤,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2)德军经此战役后,元气大伤。从此,德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苏军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鼓舞了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了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因此,斯大林格勒会战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3.教师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指导学生识读教材图片“诺曼底登陆”,引导学生思考:诺曼底登陆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一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攻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处海滩;此后,288万盟国大军如潮水般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
材料二 
答案提示: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及识读教材图片“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并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评价雅尔塔会议
材料一
材料二  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
材料三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 2—3 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
材料四  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答案提示:积极作用:进一步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消极作用:体现大国强权色彩,出卖弱小国家的利益特别是中国的主权利益,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及图片“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多媒体展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非常猖狂,反法西斯国家为什么最后能够胜利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答案提示:(1)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是正义战争;
(2)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的重要保证;
(3)反法西斯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4)反法西斯国家实现了战时的全面合作和战略协作。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多媒体展示五则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 6 年,卷入战争的有 61个国家、20 多亿人口,参战兵力超过 1 亿人,军民伤亡 9 000万人,经济损失 5 万多亿美元。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2010 年 5 月 9 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庆祝卫国战争胜利 65 周年阅兵仪式时说:“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应对当今威胁;只有成为友邦,我们才能化解全球安全难题,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战悲剧重演。”
材料五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应邀参加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 65 周年盛大庆典时,曾表示: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国际社会应树立和践行新安全观,增加相互信任,照顾彼此利益,坚持友好协商,尊重多样文明,共谋合作发展。
答案提示:影响:法西斯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致,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人民始终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世界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课堂小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法西斯轴心国挑起,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突袭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的不断扩大,促使世界上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逐渐走向联合,形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斯大林格勒会战扭转了战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诺曼底登陆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灭亡。德、日法西斯投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