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观察,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观察力,学习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小燕子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燕子的外形美和春天的光彩夺目。
三、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换词等方法,背诵第1、2自然段,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燕子的图片、视频以及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画面中展现飞翔的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你们看,这是什么?(展示燕子图片)
生:燕子!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燕子的课文——《燕子》。
2.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燕子和春天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2.检查字词
(1)出示认读词语。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开火车读,去拼音读。多音字“散”和“杆”可借助常用词语区别字音。出示词语字典解释,选择相应的字音。
(4)借助作业本,选择正确读音,指名读,读好难读的词语。
3.检查朗读情况,纠正不正确的读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4.简单介绍小燕子。
燕子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燕子的特点:翅膀很长,尾巴像张开的剪子,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肚皮上的羽毛是白色的。常在屋檐下衔泥做巢居住,捕捉昆虫。
5.介绍作家。
郑振铎(1989—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着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6.师:读完课文后,你们对燕子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1:我知道了燕子有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还有剪刀似的尾巴。
师:很好,你找到了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那么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燕子的可爱呢?
生2:“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和“剪刀似的尾巴”这些词语让我感受到了燕子的可爱和活泼。
7.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1):写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二段(2):写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第三段(3、4):写飞行的燕子。
第四段( 5 ):写停歇的燕子。
(三)深入阅读,理解内容
1.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并尝试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让学生用笔画出相关句子,然后进行交流。
2.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燕子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燕子的外形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抓住燕子的特点进行描写。
(四)品读文本,感悟写法
聚焦关键段落,让学生仔细品读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提问:“你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让学生尝试仿照课文中的写法,用几句话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然后进行交流。
(五)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交流哪些生字的书写有难度,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强调:
聚:下部是“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不要写成“水”。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聚”“凑”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4.学生独立观察“拂、形、掠”,先描红,再练写。
5.展示学生的书写,师生评议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书写。
(六)总结拓展
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小动物或植物,并尝试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下节课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