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上语文说课稿-五彩池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四年级上语文说课稿-五彩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3 19:4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五彩池
一、说课程标准:教学活动中试图渗透的教学理念:
1、注重学生主体。
2、注重语文工具性和现代人文精神的统一。
3、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4、注重探究性学习,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训。
5、尊重语文教育规律与特点,注重培训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语文素养,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珍视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认识、形成多样化的个性特点。
6、坚决摒弃在教学过程中追求完整的序列和精确的目标。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特将《五彩池》一课定位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兴趣式(即创设诱因,激发兴趣──自主领悟,再现情景──合作共研,完善认识──课内小结,深化效益)的开放式教学结构。
二、教材分析:《五彩池》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小学语文第7册的一篇描写自然景观兼以说明的课文。本课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奇丽画面,在四川松潘藏龙山上,有许多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水池,池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再加上池周围树木花草的倒影,瑰丽多姿。多美的五彩池啊,真是人间仙境。教学必须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景观之神奇,并悟明事理。我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应把握好“教”与“学”的关系,以“教”的创新促进“学”的创新。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萌芽的关键时期,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高、认识水平随思维发展而迅速提高。本课正是基于这样的学生特点而设计。2-1-c-n-j-y
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及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通过开放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科学精神和探险精神。  21*cnjy*com
3、情意目标:通过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21*cnjy*com
此外,课文的二、三、四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是全文的主体,特别是二、三自然段。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悟感受五彩池的美丽及其形成五彩颜色的原因。教学难点是:探究形成五彩颜色的原因。为此,教学中要通过开放的课堂活动,重点让学生借助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展开想象,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悟五彩池的美丽神奇,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三、说教法: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感悟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效益。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彩池的神奇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学生直接通过图片来欣赏、体验,利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恰到好处地描述性语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五彩池的美。
3、配乐朗读,渲染气氛,让学生沉浸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
4、注重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5、背诵时采用看看背背的方式,不给学生增加压力。同时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背诵创设一个轻松的氛围,采用出示五彩池的美景图及播放优美音乐的方法。
6、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采用了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他们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不把原文作者的意图强加于他们身上。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7、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采有多种方式。如:范读、指读、评读、分组读、自读、配乐读、朗读比赛等多种方式。2·1·c·n·j·y
四、说学法:
一、遵循学生认知语言的规律,引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充分自读,在读中体会、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在学生练说后,再次引导学生朗读,深入感悟课文内容,直至把该段读通、读懂、读好。自始至终教者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完成教学目标。
二、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1、让学生练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反复读,有必要的最好能熟读成诵。2、让学生练说,把文中的好词语、好句子迁移内化运用起来。本节课安排了多次练说,既训练了表达能力,又是进一步内化语言的有效手段。www-2-1-cnjy-com
三、根据课文特点,巧妙安排迁移练习,培养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⒈引导学生想象五彩池的形象;⒉引导学生给五彩池设计一条广告;⒊鼓励学生课后去观察一种植物,并仿照《五彩池》写片断。【版权所有:21教育】
五、说活动程序: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在第一自然段里,奶奶给我们讲了一个神话故事。谁来讲讲这个故事?(生讲故事)
2、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些什么?(作者见到了五彩池)
(二)创设情景,感受神奇
1、现在就让我们到五彩池去游览一番。(课件播放五彩池风光,师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出处:21教育名师】
2、谁来谈谈游览之后的感受?(生畅所欲言)
3、五彩池的确神奇,让我们进入到课文的学习吧!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动笔画一画,哪些词句体现了五彩池的神奇?(生自由读读,划划)
2、以下教学根据学生的汇报来随机进行。
(1)理解重点句:“只见漫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水池多)A、理解“漫山遍野”、无数。B、读出水池的多来。C、再读发现,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D、齐读,读出水池的多和美来。21教育网
(2)理解重点句:池边是有金黄色的彩带凝成的……
A、(多媒体出示画面)请学生找出这些形状来。
B、还有哪些形状?请你大胆想像,五彩池还可能有哪些美丽的形状?动笔画一画。(生作画)
C、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用书上的句式来练习说话。
D、这么多的形状,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生说出了:千奇百怪,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等等词语)
E、怎么读可以表现出这种神奇的特点呢?(生练读,略)
(3)还从哪可以看出五彩池的神奇?(大小、深浅等)师以引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这段内容。(略)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刚见到五彩池,作者就被它无比的神奇深深吸引住了,然而,更让作者感到惊奇的还在后头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21cnjy.com
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五彩池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呢?看谁听得最认真。
(学生汇报,池水的神奇表现在两方面:a、水池的颜色各不相同。b、同一水池的颜色也不相同;教师用课件辅助使学生加深感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本段中有一个词连用了几次,最能体现作者惊奇的心情,你注意到了吗?(生找出“……却是……”并朗读体会)www.21-cn-jy.com
师:我们来看看本段描写颜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的词语:(板书:咖啡色、天蓝、柠檬黄、橄榄绿)我们在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也遇到过这类的词语,(物体+颜色的构词方式)你还能说出一些类似的词语吗?(生说出:梨黄、土灰、葡萄紫、桃红、湖蓝、碧绿、橙黄、草绿、朱红、乳白……)【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师:多么美的色彩啊!也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五)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四段,理解写池水色彩成因。
2、自学提示:
(1)自由读第四段,边读边思考,池水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动笔画一画。
(2)理解:石笋、石粉、折射、倒影等的作用。(多媒体演示,辅助理解)
3、谁来当讲解员?给游客们介绍一下五彩池池水瑰丽无比的原因?(生讲解、师引导,生评价)
4、齐读第四自然段。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1、看到这么美丽的五彩池,难怪作者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叹: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点拨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激动、自豪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本段。)21·cn·jy·com
(七)拓展思维
师: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幕,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不一定都认识五彩池这个美丽的地方,如果你是一位广告人,你会给五彩池设计一条什么样的广告来吸引这些外国朋友呢?21·世纪*教育网
生:设计广告用语(五彩池,天上人间;见到你,爱上你,不见你,就想你,五彩池,我心中的仙境;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五彩池欢迎你!……)【来源:21cnj*y.co*m】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通过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饱览了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色,而且还懂得了怎样去读书、去感受。课后有两项作业:(出示)①回去向你们的父母描绘五彩池的神奇景色。
②观察一种植物,模仿五彩池写法,写一段话。
六、教学手段:(课件)
1、播放五彩池风光,指引学生细看池水的斑斓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状。
2、多媒体演示,辅助理解:石笋、石粉、折射、倒影等的作用。
3、“多媒体”有关五彩池图像
(投影)文中重点句子即,有关五彩池池水形状的句子
七、板书设计:
数量
形状
五彩池 大小 在人间(热爱祖国山河)
(神奇) 颜色
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