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 《杨修之死》教案+学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 《杨修之死》教案+学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0-13 19:26:58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
《杨修之死》教案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庖官(páo) 食讫(qì) 佯惊(yáng) 伺查(sì) 谮害(zèn )
诈败(zhà) 麾军(huī) 绰刀(chāo) 夏侯惇( dūn ) 簏( lù )
鸡肋(lèi) 沉吟(yín) 褒贬(bāo)(biǎn) 主簿(bù)
邺城(yè) 高阜(fù) 酥(sū) 曹丕(pī) 伺(sì)
(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家作品
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张飞、关羽、周瑜等众多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2、背景资料
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后半部分。曹阿瞒即课文的曹操。“杨修之死”的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争夺汉中期间。曹操率大军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战,再败,只得兵退斜谷。曹操屯兵日久,是进是退,犹豫不决。看透曹操心意的行军主簿杨修,擅自命令军士准备撤退,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
二、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目标:
1、理清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主旨。
3、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认识杨修的死因。
4、积累文言词汇。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庖官(páo) 食讫(qì) 佯惊(yáng) 伺查(sì)
zèn(谮)害 zhà(诈)败 主bù(簿) 沉yín(吟)
鸡lèi(肋) 麾军(huī) bāo biǎn (褒)(贬)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 1 ~ 3 ) 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 4 ~ 9 ) 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 10 ~ 12 ) 写曹操兵败班师。
(2)用简洁的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概述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内容。
记叙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3)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鸡肋事件”、“阔门事件”、“一合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藏吴质事件”、“试才干事件”、“作答教事件” 。
2、句段品读: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曹操)装着吃惊的样子问道:谁杀死我的近侍?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丞相并不在梦里,你才真是在梦里啊!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答教》的条文来回答。
3、探究质疑:细读课文,揣摩作者的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意图是什么?
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即十分狡诈,又有深谋远虑。

第二课时
(一)基础练习
词语积累,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谮害:诬陷,中伤。
佯装:假装。
绰刀:抓取。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结合具体内容,了解杨修性格特征
杨修:恃才放旷 才思敏捷 卖弄聪明 老谋深算 果敢大胆 轻率大意
(2)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结合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曹操:阴险狡诈 城府很深 表里不一 虚伪多疑 残忍歹毒 刚愎自用
2、句段品读:
(1)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于是军营中的各个将领,没有一个不准备回去
(2)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你怎么敢编造假话,惑乱我军心
(3)人皆不晓其意。
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意思
(4)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
曹操跳起来拔出剑杀了他,又上床睡着了
(5)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
经常邀请杨修谈古论今,一夜也不停。
3、探究质疑:杨修之死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18《杨修之死》随堂抽测题
第一课时

1、《杨修之死》节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小说家。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描写了________时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的斗争。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适庖官进鸡汤( ) (2)数犯曹操之忌( )
(3)人皆不晓其意( ) (4)丕如其意( )
(5)植然其言( ) (6)但曹有问( )
3、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 http: / / www.21cnjy.com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
(1)随着杨修数犯曹操之忌,曹操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文中找出并写在下面:


(2)杨修建议工匠门改造好园门后,曹操原本大喜,后知是杨修之意后,为何”心甚忌之”


(3)曹操自称”梦中好杀人”是确有其事,还是另有原因


参考答案:
1、《三国演义》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
2、(1)恰好 (2)屡次 (3)知晓,明白(4)按照 (5)认为……是对的 (6)只要
3、
(1)甚忌之——而心恶之——愈恶之——愈恶之——操大怒——操见了大怒
(2)因为他发现杨修能猜中自己的心思,而曹操本就老奸巨滑,处处防备别人,因而“甚忌之”。
(3)不是,只是因为他不信任别人,生怕别人加害于他,不喜欢别人在他入睡时靠他太近而编的一个借口
18、《杨修之死》随堂抽测题
第二课时
1翻译下列句子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3)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

(4)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2、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于碑背见题作“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绢幼妇,外孙彘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1)这是《世说新语》中关于杨修的一则故事,文中表现了杨修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魏武”指谁?表现了他什么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应如何对待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受辛”是“辞”的古体字, “齑臼”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是用来盛装和研磨调味料的器具。而古代的那些调料主要是辛辣的东西,像捣碎的姜、蒜、韭菜等。“齑臼”就是用来接“受”“辛”料的。所以,是“辞”字。

参考答案
1、
(1)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2)曹操)装着吃惊的样子问道:谁杀死我的近侍?
(3)曹操跳起来拔出剑杀了他,又上床睡着了
(4)你怎么敢编造假话,惑乱我军心
2、
(1)表现了杨修见多识广,聪颖过人。
(2)指曹操;表现了他既能够承认自己才能不及别人,同时又非常嫉妒的意思(开放性题目)。
(3)对于人才,应该人尽其能,人尽其才,给他们施展才能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
《杨修之死》学案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
庖官(páo) 食讫(qì) 佯惊(yáng) 伺查(sì) 谮害(zèn )
诈败(zhà) 麾军(huī)绰刀(chāo) 夏侯惇( dūn ) 簏( lù )
鸡肋(lèi) 沉吟(yín) 褒贬(bāo)(biǎn) 主簿(bù)
邺城(yè) 高阜(fù) 酥(sū) 曹丕(pī) 伺(sì)
(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家作品
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海散人,元末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小说家。《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张飞、关羽、周瑜等众多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2、背景资料
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后半部分。曹阿瞒即课文的曹操。“杨修之死”的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争夺汉中期间。曹操率大军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战,再败,只得兵退斜谷。曹操屯兵日久,是进是退,犹豫不决。看透曹操心意的行军主簿杨修,擅自命令军士准备撤退,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
3、积累词语
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班师:出征的军队回朝。
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谮害:诬陷,中伤。
佯装:假装。
绰刀:抓取。
二、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目标:
1、理清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主旨。
3、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认识杨修的死因。
4、积累文言词汇。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基础练习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庖官( ) 食讫( ) 佯惊( ) 伺查( )
zèn( ) 害 zhà( )败 主bù( ) 沉yín( )
鸡lèi( ) 麾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 ) bāo biǎn ( ) ( )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 ~ )
第二部分:( ~ )
第三部分:
( ~ )
(2)用简洁的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概述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内容。

(3)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2、句段品读: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3、探究质疑:细读课文,揣摩作者的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意图是什么?


第一课时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习
参照课前自学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第一部分(第1——3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记叙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3)“鸡肋事件”、“阔门事件”、“一合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藏吴质事件”、“试才干事件”、“作答教事件”。
2、句段品读:
(1)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2)(曹操)装着吃惊的样子问道:谁杀死我的近侍?
(3)丞相并不在梦里,你才真是在梦里啊!
(4)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答教》的条文来回答。
3、探究质疑:
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即十分狡诈,又有深谋远虑。

第二课时

(一)基础练习
词语积累,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主簿: 班师: 恃才放旷:
谮害: 佯装: 绰刀: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结合具体内容,了解杨修性格特征

(2)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结合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2、句段品读:
(1)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2)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

(3)人皆不晓其意。

(4)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

(5)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

3、探究质疑:杨修之死的真正死因是什么?



第二课时参考答案:
(一)基础练习
词语积累:参照课前自学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杨修:恃才放旷 才思敏捷 卖弄聪明 老谋深算 果敢大胆 轻率大意
(2)曹操:阴险狡诈 城府很深 表里不一 虚伪多疑 残忍歹毒 刚愎自用
2、句段品读:
(1)于是军营中的各个将领,没有一个不准备回去
(2)你怎么敢编造假话,惑乱我军心
(3)大家都不知道他的意思
(4)曹操跳起来拔出剑杀了他,又上床睡着了。
(5)经常邀请杨修谈古论今,一夜也不停。
3、探究质疑:
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