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8 11: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科目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十二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课时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7课,主要讲授了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景象和文化生活。本课内容不仅承接上1课《元朝的统治》,也为讲述下1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作了铺垫。同时宋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因此无论在朝代还是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子目之间环环相扣,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宋朝的繁华,帮助学生了解宋代经济繁荣、城市发展与文化娱乐活动丰富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民族源远流长,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先前已经了解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内容,但不甚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这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知识欲望,但是缺乏一定的文化赏析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本课时要注重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将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课之中,建立宋元经济繁荣的历史背景与都市文化繁荣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学习。
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和识读图片,描述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归纳概述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形成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语文等科目的已学知识,明确对宋词和元曲的解释,把文学作品与作者的生活背景、特定的历史时期充分联系起来,深刻认识宋元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提升历史解释能力,涵养家国情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阅读教材,制作“史学双璧”表格,对比《资治通鉴》与《史记》的作者、朝代、叙述内容、体例、史学价值,认识这两部史学巨著的异同,感悟我国史学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涵养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宋元都市生活繁华、宋词元曲和司马光《资治通鉴》等基本史实。 2.难点:理解宋元都市生活繁华和文化娱乐丰富的主要原因。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创设法。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史料研读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情境体验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讲授】(出示图片和视频)“如果说,唐代是中世纪的黄昏,宋代则是现代的拂晓时辰。活色生香、充满烟火气的宋代城市生活,折射了宋人在政治、文化、个人生活方面的理想和精神追求。那一度像是黄帝梦中华胥国一般的理想国。”生活在宋朝,你会有多幸福?请大家从视频中感受感受逛宋朝夜市的体验。 【学生行为】观看视频,感受宋朝的夜市。 【教师导入】其实啊,宋元时期有许多景象繁华的大都市,文化娱乐生活都十分丰富,宋词元曲便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当时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在宋词元曲的创作中都涌现出了哪些杰出代表人物?让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新课讲授 第一篇 品都市繁华——烟柳画桥游人醉 知识点一:大都市 【教师提问】(出示都市图片和史料)同学们,观看图片,阅读史料,辨一辨:三幅图片分别是哪个朝代的哪个城市? 【学生行为】阅读史料,回答:三幅图片分别是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 【教师引导】这些城市都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繁华、著名。 【教师总结】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的大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教师提问】(出示地图和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宋元都市有哪些特点? 【学生行为】阅读材料,教师引导下尝试归纳宋元都市的特点: 特点1:人口众多。 特点2:商业经营的空间限制被打破;时间限制被打破,体现出宋朝商业非常繁荣。 知识点二:大相国寺 【教师提问】在北宋的开封,有一个最为繁华的地方,同学们找一找这是哪里? 【学生回答】大相国寺。 【教师提问】(出示图片和史料)哪位同学能上前为大家介绍大相国寺?
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庭中设彩幕义铺,卖蒲和潭席、屏帷洗漱、鞍辔弓剑……近佛殿,皆国朝名公笔迹。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殿后资胜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学生展示】(观看图片和史料)在北宋开封,最为繁华之地当属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元宵节时,大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知识点三: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 【教师提问】随着城市的繁荣,在宋代的大城市诞生了一个什么群体? 【学生回答】市民阶层。 【教师补充】(出示材料)市民阶层是一群生活在城市里,有钱有时间有趣的群体。阅读材料,这一群体的诞生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促进了宋朝文化的繁荣。 【教师引导】其实啊宋代人和我们现代人一样,在吃过晚饭之后也都想着出去逛逛街,看看演出,娱乐娱乐,宋代开封城内也有许多的娱乐场所,它叫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大的瓦子,可容纳几千人,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教师行为】(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从清明上河图中看“勾栏”,并且细致观看勾栏示意图,明确“瓦子”和“勾栏”的概念。 【学生行为】观察勾栏。 【教师提问】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此卖艺谋生。假如你穿越到了宋朝,勾栏中有哪些我们可以体验到的娱乐项目呢? 【学生回答】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 【教师行为】(出示课件)生动形象展示勾栏中的娱乐项目,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授】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
【学生行为】了解宋元杂剧。 知识点四:传统节日 【教师引导】(出示图片和诗歌)部分节日,秦汉时期已经基本定型,隋唐时期,节日文化内容不断充实,宋朝时,节日的习俗已成为礼仪性、娱乐性的活动,一直流传至今。请同学们一起来猜一猜,课件上的图片和诗句都分别代表哪些传统节日呢? 【学生行为】分析诗句,回答:图片上的节日分别是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知识拓展——宋朝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因 材料1:北宋1350个有行政官署的城市中约有150座的人口超过万人,全国城市人口比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而美国华裔学者赵冈则认为这一比率可高达20%。——《中国经济制度史论》 材料2: 宋朝的财政收入是七千多万两,这个记录直到清朝巅峰时才打破,不过那已经过了七八百年了,而经济的繁荣必然会为文化的昌盛奠定基础。 ——《唐宋经济实力比较研究》 材料3: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教师行为】(出示材料)请同学们完成合作探究:宋朝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因。 【学生行为】依据材料合作探究,得出答案:宋朝社会安定,城市人口增加推动宋朝经济发展,商业繁荣,进而推动宋朝市民阶层壮大,物质生活丰富,这不仅造就了都市生活和文化繁荣,而且还反过来丰富了市民的物质生活。 第二篇 赏词曲经典——文人风骨不朽传 知识点一:宋词 【教师行为】(出示唐诗宋词)引起课堂自由讨论:阅读材料,说说上述两种文学形式有何区别? 【学生行为】对比诗歌,找出区别,学生热烈讨论。 【教师引导】同学们讨论地非常热烈,哪位同学举手发言? 【学生回答】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每首歌词词依据乐谱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如《念奴娇》《如梦令》《水调歌头》《满江红》《破阵子》等。 【教师总结】从词的特点、发展、格式三方面给予简要总结。
【教师引导】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现在就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由小组代表依此上台为大家介绍三位词人,包括生平介绍和代表作。 【学生行为】小组讨论,小组代表依此发言。 【组1回答】(出示苏轼课件)北宋苏轼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代表作主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组2回答】(出示李清照课件)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济南人,生活于两宋之交,号易安居士。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作品充满了血和泪,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忧患情怀。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寻寻觅觅》。《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组3回答】(出示辛弃疾课件)辛弃疾也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济南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他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地位。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hui)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整首词气势磅礴,抒发爱国情怀。 知识点二:元曲 【教师过渡】了解了宋词,我们来学习元曲。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你们知道元曲四大家都有谁吗? 【学生回答】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和关汉卿。
【教师讲授】(出示课件)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家,号已斋,生活在金末元初。 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疾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主要的杂剧代表作是《窦娥冤》。 知识拓展——词在宋代逐渐兴盛的原因 【教师拓展】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想一想词在宋代逐渐兴盛的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下答:(1)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词能够歌唱,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能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2)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人们抒发思想感情。 知识拓展——思考宋元时期的文学形式发展变化特点 【教师行为】(出示时间轴)通过对比学习,我们不难发现从唐朝到元朝,文学形式主要从唐诗变成宋词,最后变成元曲。这表现出了文学形式发展逐渐自由化和通俗化的特征,也能够体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即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壮大。 第三篇 寻历史兴衰——鉴往事资于治道 知识点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教师行为】(出示图片)讲授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创作背景:北宋时期,宋朝君臣认为史书汗牛充栋,繁杂厚重,不能帮助皇帝快速地弥补过失、借鉴经验。因此,司马光召集相关地史学家和文学家,将史书中对皇帝治理国家有帮助的事件进行专门的整理,形成此书。《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也曾说:“鉴往事资于治道”,接下来让我们了解这本书的相关内容。 【学生行为】了解《资治通鉴》的创作背景。 【教师行为】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资治通鉴》作者、体例、内容和编写目的。 【学生回答】《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司马光,其体例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编写目的是以历史的得失 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教师行为】(出示课件)出示司马光《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知识点二:史学两司马 【教师引导】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们一定知道史学两司马分别指谁吧? 【学生回答】司马光和司马迁。 【教师提问】(出示课件)他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朝代?完成了什么鸿篇巨制?根据表格提示补充完整。 【学生回答】《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记述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16个朝代;《史记》、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通史、记述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 知识拓展——纪传体和编年体 【教师引导】同学们顾名思义,想一想纪传体和编年体都是什么意思?两者分别是围绕什么中心叙写? 【学生回答】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 【教师归纳】(出示课件)纪传体和编年体都是史书的两种体裁,前者以人物传记为中心,记述史实,例如《史记》;后者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例如《资治通鉴》。 【学生行为】了解纪传体和编年体。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共同感受宋元时期都市之繁荣,文化之兴盛,感受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如今我们更应该继承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和作业设计
1.随堂训练:(出示六道选择习题)随堂检测,检验提升。 2.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至此,学案同步教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