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科目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十二课 民族大团结 课时 1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1课,主要讲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本课共包含两个子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推动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本课内容承接上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全国56个民族共同的梦,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有助于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快地实现中国梦;还为下两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往》作了铺垫,三课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单元主题推进,对于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先前已经学习了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探索历程,知道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辛努力,最终带领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在上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也了解了各朝代的民族政策,知道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史实;经过反复练习,八年级学生也具有自主学习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交流和合作探究等方式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此外,学生坚定热爱国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基础。
教学目标
2022年新课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基于2022年新课标设置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历史解释) 2.通过教材和补充材料,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依据我国国情建立的,明确它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的一项政治制度;(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利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示意图》,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利用图片和音像材料,了解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史实。 2.难点: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各民族共同发展,分析民族政策对国家统一的影响,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 2.学习方法:观察法、史料研读、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材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行为】(出示七年级历史单元主题)秦汉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时期;辽宋夏金元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期;明清是统一多民族的巩固与发展时期。同学们,观察七年级历史单元主题,我国民族关系发展主旋律是什么? 【学生行为】围绕单元主题讨论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旋律。 【教师导入】同学们说得很好!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长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2课《民族大团结》。
新课讲授 第一篇 团结统一 制度筑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知识点一: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思考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请从前提、实行地区、内容、地位四个方面概括。 【学生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师提问】同学们,自治等于独立吗? 【学生回答】自治不等于独立。 【教师讲授】(出示图片)我们一定要明确民族自治不等同于民族独立的概念。那么,民族自治机关究竟都有哪些自治权呢? 【学生行为】观察图片,回答:立法自治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变通执行权及其他自治权。 知识点二:原因 【教师行为】完成本课【学习任务一】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师提问】(出示时间轴)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生回答】①历史传统:我国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和图片)结合以下材料,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区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学生回答】②现实情况: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教师总结】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知识点三:确立过程 【教师提问】自主阅读教材60页,尝试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过程? 【学生回答】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教师行为】(出示课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过程,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知识点四:实施情况 【教师提问】完成本课【学习任务二】阅读教材P60第三段和P61地图,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学生行为】阅读教材,发现我国已建立了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并逐一发言: ①1947年5月1日建立内蒙古自治区;②1955年10月1日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③1958年3月5日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④1958年10月25日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⑤1965年9月9日建立西藏自治区。 【教师归纳】(出示地图)目前我国设立了三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旗)。 知识点五: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师提问】(出示材料)材料研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意义? 【学生行为】研读材料,教师引导下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①对维护民族团结、 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②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
定了基础。③实现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第二篇 繁荣发展 政策铺路——共同繁荣发展 知识点一: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 【教师引导】(出示材料和图片)同学们,从材料中你们都能发现哪些信息? 【学生行为】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知识点二:措施 【教师引导】那么如何才能解决民族发展不平衡和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局面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结合课本62-63页,找出政治、经济、文化、战略这四个方面的措施。 【学生行为】理解问题,找出措施。 【组1回答】政治上: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 【教师举例】(出示图片)中央人民政府对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民主改革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使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组2回答】经济上:国家采取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人才、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教师举例】(出示图片)例如我们熟知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智力援藏等等。通过实行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学生行为】观察图片,回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知识拓展——聊城人民的骄傲——孔繁森 【教师行为】(出示课件)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学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援藏干部——孔繁森,他讲他的一生奉献给了西藏的建设之中,是聊城人民的骄傲。我们要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组3回答】文化上: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教师提问】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 【学生回答】①按照自愿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②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例如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 史诗《玛纳斯》。他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库中的瑰宝。
【教师提问】(出示图片)这些措施对少数民族文化来说具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讲授】此外,中央还针对民族地区做出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决策,请阅读课本63页,看一看都有哪些战略? 【学生行为】阅读课本,回答战略:①西部大开发;②兴边富民行动;③脱贫攻坚战。 【教师提问】(出示课件)完成本课【学习任务三】请同学阅读课本P63,踊跃发言,找到有关这三个战略的相关内容。 【生1回答】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和83个自治县。此外,还有三个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的相关政策。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生2回答】国家还实施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采取特殊政策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 【生3回答】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这些措施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教师引导】(出示课件)通过对比中美两国不同的民族政策所导致的后果,你能得出怎样结论? 【学生行为】教师引导下答:民族团结促进国家发展,反之民族对立阻碍国家发展。 【教师引导】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我国的民族团结做出哪些努力呢?大家踊跃讨论。 【学生行为】踊跃讨论,开放式回答:①奉行民族平等的原则,尊重班级里少数民族的同学,尊重他们不同的生活习俗;②向身边的人们宣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一部厚重的中国史,也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流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而奋斗。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本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随堂训练和作业设计
1.随堂训练:(出示六道选择习题)随堂检测,检验提升。 2.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至此,学案同步教学。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