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 14 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 好家园”。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发生震灾不能乘坐电梯逃生
B.水基型灭火器用于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必须严禁烟火
D.在有明火的区域内禁止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2.化学危险品应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包装酒精的标签上应印有的标志是( )
A. B.
C. D.
3.某同学为了测定铜镁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将100g稀盐酸分2次加入到盛有5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次数 实验前 第1次 第2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0 50 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5 3 2
A.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
B.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
C.每50g稀盐酸和1g镁恰好完全反应
D.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
4.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学生饮用牛奶之后的牛奶盒属于以下垃圾分类中的哪一种( )
A. B.
C. D.
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B.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分子
C.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2份质量的水
D.氢元素和氧元素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元素
6.下列关于2H2 +O2 H2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水
B.反应前后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C.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
D.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7.将20gA和足量的B混合后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8gC和16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
A.1:1 B.3:1 C.4:1 D.5:1
8.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鱼池增氧剂,它能与水反应。则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可能是( )
A.CaO和 O2 B.Ca(OH)2和O2 C.CaCl2和O2 D.CaCO3和H2
9.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10.下列事实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
A.盐酸除铁锈:
B.用石灰乳配制波尔多液: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D.食醋除去水垢中的
11.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除我们熟知的性质之外,铝还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X↑,X的化学式是( )
A.O2 B.H2 C.Al2O3 D.Al(OH)3
12.你认为下列物质不能用作制取氧气的物质是( )
A.水 B.甲烷
C.氯酸钾 D.高锰酸钾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层或几层原子厚度的晶体,其层内微观结构如图1.石墨烯具有高透光性、高强度、高导热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电子、复合材料、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不同领域的应用分布如图2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具有保暖、抗菌等优点。
石墨烯面料的保暖原理主要是利用远红外线升温,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相较于普通纺织面料,石墨烯面料的“主动产热”更受人们青睐。石墨烯面料的抗菌性能与其结构有关。掺入面料的石墨烯片层结构中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影响菌体的正常代谢,从而使菌体无法吸收养分直至死亡。
实验人员研究不同面料中掺加石墨烯后的抗菌效果。取氨纶混纺纱、石墨烯-氨纶混纺纱、棉混纺纱、石墨烯-棉混纺纱四种面料样品,测得其他条件相同时,四种面料对大肠杆菌等三种
菌体的抑菌率结果如图3.图中,抑菌率越高,表明抗菌性能越强。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石墨烯做为一种基本材料,其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可能,工业上可采用甲烷在Cu、Pd作催化剂、温度在1000℃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时产生氢气。
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石墨烯具有的物理性质 (写一条即可)。
(2)由图2可知,石墨烯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 。
(3)工业上用甲烷分解制取石墨烯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说法正确是____。
A.石墨烯可以利用远红外线为人体供暖
B.面料的抑菌率与面料种类、菌体种类均有关
C.抑菌率越高,表明抗菌性能越弱
(5)根据图3可推断“石墨烯-棉混纺纱面料的抗菌性能比棉混纺纱面料” (填“强”或“弱”),依据是 。
14.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 ;b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原因是 ;若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块状固体药品为 ;若用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在其中装入适量的 ,出现 的现象时,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
(4)若要制取氢气,可以使用D或E装置收集,能用E装置收集的原因是 ;若选用F装置代替D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c”或“d”)导管口通入.
(5)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
15.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图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2)B图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图的实验现象是 ; 。
(4)D图的实验现象是 ; 。
16.硅酸钠(Na2SiO3)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工产品,工业制备的反应为: 2NaOH+SiO2=Na2SiO3+H2O。现以125t石英砂(SiO2质量分数为96%)为原料,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试计算:
(1)125t石英砂中SiO2的质量为 。
(2)理论上得到硅酸钠的质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 发生震灾时电梯等会发生故障使人受困,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故安全,不符合题意;
B. 水基型灭火器若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会引起线路短路和触电,故不安全,符合题意;
C.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会有大量的可溶性粉尘和气体,遇明火可能爆炸,必须严禁烟火,故安全,不符合题意;
D. 酒精属于易燃物,故在有明火的区域内禁止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故安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火灾的自救方法,灭火的方法,易燃易爆知识分析。
2.【答案】A
【解析】【解答】酒精属于易燃液体。
A. 图中所示是易燃液体标志,故符合题意;
B. 图中所示是爆炸品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C. 图中所示是腐蚀品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D. 图中所示是剧毒品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酒精属于易燃液体,结合图标的含义分析。
3.【答案】C
【解析】【解答】A、通过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次加入50g盐酸,固体减少2g,第二次加入50g盐酸,固体减少1g,所以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故A正确;
B、第一次是2克镁和50克盐酸反应,第二次是1克镁和50克盐酸反应,所以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故B正确;
C、第一次是2克镁和50克盐酸反应,第二次是1克镁和50克盐酸反应,故C错误;
D、通过分析可知,剩余的物质2g是铜,所以铜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镁会与盐酸反应,铜不会与盐酸反应,然后结合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4.【答案】D
【解析】【解答】A. 卫生间废品等属于其他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B. 菜叶菜根、水果皮、剩饭骨头等属于厨余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C. 过期药物、废日光灯管、废旧电池等属于有害垃圾,故不符合题意;
D. 报纸、易拉罐、牛奶盒等属于可回收垃圾,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图标的含义,进行分析。
5.【答案】A
【解析】【解答】A项,对于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符合题意;
B项,化学反应应该是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一个水分子,不符合题意;
C项,在质量的角度,应为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不符合题意;
D项,不能使用元素进行描述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项对化学方程式在宏观的含义进行分析;
B项对化学方程式在微观的含义进行分析;
C项对化学方程式在质量上的关系进行分析;
D项对化学方程式在宏观的含义进行分析。
6.【答案】D
【解析】【解答】A.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水,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进行,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x2):32=1:8,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同时,化学计量数代表了各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的量关系,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还可以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7.【答案】D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进而求出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6g+8g-20g=4g,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20g:4g=5:1。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质量关系分析。
8.【答案】B
【解析】【解答】A、氧化钙很容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不能存在于水中,A不符合题意;
B、反应物为水和过氧化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能生成物为Ca(OH)2和O2,B符合题意;
C、反应物中无氯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不可能生成CaCl2,C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中无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不可能生成CaCO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9.【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氧化速度很慢,不容易被察觉,不发光但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来考虑本题.
【解答】A、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A错误;
B、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C错误;
D、食物的腐烂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物质的溶解属于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知道了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
10.【答案】C
【解析】【解答】A. 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物质的化学式正确,化学方程式正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化学方程式正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四氧化三铁,生成物错误,故错误,符合题意;
D. 食醋主要成分是乙酸,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方程式正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遵守客观事实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写在左边,生成物写在右边,中间用等号连接,等号上表明条件,注意要配平。
11.【答案】B
【解析】【解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铝、钠、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6、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铝、钠、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2、0、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说明3X中含有6个氢原子,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12.【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即能用作制取氧气的物质中含有氧元素。甲烷(CH4)中不含氧元素,不能用于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电解水及常温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是制取氧气常采用的方法。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化,即能用作制取氧气的物质中含有氧元素。
13.【答案】(1)导热性(透光性、强度高)
(2)电子领域
(3)
(4)A;B
(5)强;菌体种类相同时,石墨烯-棉混纺纱面料的抑菌率均高于棉混纺纱面料
【解析】【解答】(1)由材料可知,石墨烯具有高透光性、高强度、高导热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物理性质。
(2)图 2 可知,石墨烯在电子领域的占比为27%,是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故填电子领域。
(3)工业上可采用甲烷在Cu、Pd作催化剂、温度在1000℃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时产生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故正确;
B、由图3可知,面料的抑菌率与面料种类、菌体种类均有关,故正确;
C、由材料可知,抑菌率越高,表明抗菌性能越强,故不正确。
故答案为:AB。
(5)由题文中的图3可知,菌体种类相同时,石墨烯-棉混纺纱面料的抑菌率均高于棉混纺纱面料,即石墨烯 - 棉混纺纱面料的抗菌性能优于棉混纺纱面料,故填:菌体种类相同时,石墨烯-棉混纺纱面料的抑菌率均高于棉混纺纱面料。
【分析】(1)根据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分析;
(2)根据图示所给数据分析;
(3)根据工业上可采用甲烷在Cu、Pd作催化剂、温度在1000℃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时产生氢气分析;
(4)根据图示中所给信息分析;
(5)根据墨烯-棉混纺纱面料的抑菌率均高于棉混纺纱面料分析。
14.【答案】(1)长颈漏斗;集气瓶
(2)A;2KMnO4 K2MnO4+MnO2+O2↑;试管口处未放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2H2O2 2H2O+O2↑
(3)石灰石;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氢气难溶于水;d
(5)B;D(或E)
【解析】【解答】(1)仪器a是长颈漏斗,b是集气瓶。(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原因是试管口处未放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导致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若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需加热,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若要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块状固体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若用F装置检验二氧化碳,应在其中装入适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4)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能用E装置收集;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应从短导管进气,故从d管进。(5)乙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可选用D或E装置收集;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用B装置来制取。
【分析】(1)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3)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来分析;
(4)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说明其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应从短导管进气;
(5)根据题意,乙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属于固液常温型,进行分析解答。
15.【答案】(1)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O2+H2O=H2CO3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蜡烛熄灭;玻璃片上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解答】(1)能像倾倒液体一样倾倒二氧化碳,而且低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不仅比空气大,而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助燃,故填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故填CO2+H2O=H2CO3;(3)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填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氧气(或空气)也不燃烧,故填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4)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醋酸和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蜡烛熄灭,故填蜡烛熄灭;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沉淀,所以D图的实验现象是玻璃片上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玻璃片上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水分析
(3)根据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4)根据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16.【答案】(1)120t
(2)244t
【解析】【解答】解:(1)石英砂中的SiO2的质量=125t×96%=120t
(2)设生成硅酸钠的质量为x
2NaOH+SiO2= Na2SiO3+H2O
80 122
120t x
解得,x=183t
答:125t石英砂中SiO2的质量为120t,理论上得到硅酸钠的质量为183t。
【分析】(1)根据石英砂中SiO2质量分数为96%,由石英砂的质量计算其中SiO2的质量;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石英砂中SiO2的质量计算反应可生成硅酸钠的质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