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B.生成物乙是单质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丙、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3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6个A原子
2.2.4g镁在氧气中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1.6g,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
A.16g B.4g C.2.4g D.1.6g
3.已知:X和Y两种物质共80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Z与W的质量比为11:9,且反应中消耗X的质量是生成W的质量的,则反应中消耗Y的质量为( )
A.16g B.36g C.44g D.64g
4.有关2CO+O2 2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B.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C.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5.炼铁炉中某反映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有两种化合物生成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D.反映中化学计量数为1:1:2
6.一种焰火药剂的组成中含有Cu (NO3)2,当火药燃烧时,可产生绿色火焰,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u(NO3)2 2CuO+O2↑+4X↑,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2O D.N2O5
7.在“绿色化学工艺”中,最好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在用C3H4(丙炔)合成C5H8O2(2-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利用率到最高,在催化剂作用下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是( )
A.CH4和CH3OH B.CO2和H2O C.H2和CO D.CH3OH和H2
8.由乙炔(C2H2)、乙烯(C2H4)、乙烷(C2H6)组成的混合物28g,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36gH2O和一定质量的CO2,混合物中C2H2、C2H4、C2H6的分子个数比可能为( )
A.3:2:3 B.3:2:1 C.1:2:3 D.6:3:2
9.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有关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生成物之一为C2H4
D.反应物与生成物均由分子构成
10.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W X Y Z
反应前质量/g 1.8 22 34 0
反应后质量/g 1.8 40 未知 1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40g的X B.“未知”的值是0
C.W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 D.Y一定是化合物
11.下列关于2CO + O2 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种类减少
B.表示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12.水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物质。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农业上可采用漫灌节约用水
C.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D.水电解时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处安放的“核废水”
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筑地震,继而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因海水灌入发生断电,其4个核反应堆中有3个先后发生爆炸和堆芯熔毁,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裸露的燃料包壳锆(Zr)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锆和氢气,大量氢气和空气混合后被引爆。后期处理中,为了降低核反应堆的温度,须向反应堆内注入大量冷却水。冷却水中含有现有技术无法有效去除的放射性氚(质子数为1,中子
数为2的一种原子),含氚污染水被存储在大型储水罐内。十年过去了,核废水越来越多,到了快装不下的程度,所以,日本政府决定将核废水排入大海,但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材料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化学功不可没!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于火星,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派出探测器登陆火星的国家。其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采用液氢、液氧作推进剂。
(1)放射性氚属于 (填写元素名称)元素。
(2)海水能够导电,是因为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写出上述物质中含有的阴离子的符号 。
(3)写出锆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锆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
(4)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日本向大海排放“核废水”的原因是 。
(5)长征五号B采用的燃料是液氢,助燃剂是液氧。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使推进剂恰好完全反应,则加注液氢和液氧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14.下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有效成分。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活氧彩漂 漂白精
功 能 有效清除污垢,除异味 漂洗衣物,使色彩更鲜艳 快速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HCl H2O2 NaClO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洁厕灵”能否与碱性清洁剂混用? 。
(2)“洁厕灵”勿用于大理石清洁的理由是 。在盛有少量“活氧彩漂”液体的试管中,加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 。
(3) “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O + 2HCl = NaCl + X↑ + H2O,则X的化学式为 。
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图一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
②图二实验中B烧杯中液体变成红色,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
(2)进一步探究分子性质与分子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如图三:
③图三实验过程中,A处白烟较多较浓。请回答:氨气、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 。说明分子性质与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
(3)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
④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原因是 。
⑤由图四可知,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⑥由图五可知,水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16.“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天问一号”成功抵达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1)月壤含CaAl2Si2O8以及可作为核聚变燃料的氦-3等物质。
① CaAl2Si2O8中,Si、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 如图为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氦-3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3,则其中子数为 。
(2)着陆器上的仪器可探测水。若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水,可利用光催化分解水技术得到氧气,对人类在月球上活动意义重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火星拥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二氧化碳等资源。火星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气体成分 CO2 N2 Ar O2 其他
体积分数/% 95.32 2.7 1.6 0.13 0.25
① 鉴别一瓶火星低层大气和一瓶空气,可采用的化学方法是 (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②若为满足人类未来在火星上生活,下列研究设想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将CO2转化为O2,提高O2含量
B.将CO2分解转化为N2,提高N2含量
C.寻找水的存在和开发水循环技术
D.利用火星上的金属矿物冶炼金属
17.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g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提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 CaO+CO2↑:所含杂质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请问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从图示看: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因为各种元素从化合物中都变为零;生成物乙是A2,属于单质,该化学反应中甲、丙、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2个乙分子中含有6个A原子。
故答案为:D。
【分析】掌握化学反应微观模型图是解题关键,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个数不发生改变。
2.【答案】D
【解析】【解答】镁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镁,故固体质量增加了1.6g,说明增加的是氧气质量,故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1.6g;
故选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识分析。
3.【答案】D
【解析】16g36g 44g64g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X和Y两种物质共80g,则生成Z和W共80g,而Z、W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11:9,故反应生成W的质量是:80g×=36g,反应中消耗X的质量是:36g×=16g,则反应中消耗Y的质量为:80g﹣16g=64g.
故选D.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即参加反应的X和Y的质量和跟生成Z和W的质量和相等.
4.【答案】C
【解析】【解答】A、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则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之间的质量比为7:4:11,不符合题意;
B、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2个一氧化碳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二氧化碳分子,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可读作: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D、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含义: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个数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5.【答案】D
【解析】【解答】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组成单质的元素在反应后与其他元素组成了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错误;C不符合题意;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映中化学计量数为1:1:2,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类题目首先明确每个“球”代表的原子种类及对应原子个数,再据此写出化学式,再根据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①去除不参加反应的粒子,即消掉反应前后一样的粒子;②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③配平,标注条件及状态;④利用反应微观图中分子的构成,可以确定物质的种类,从而对反应类型进行判断。再分析分子的构成,是由同种原子还是多种原子构成,即确定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物质,即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而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6.【答案】B
【解析】【解答】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NO3)2 2CuO+O2↑+4X↑,可得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 反应后
Cu原子 2 2
N原子 4 0
O原子 12 4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X的4个分子中含有4个N原子和8个O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N原子和2个O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O2;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推导X的化学式。
7.【答案】C
【解析】【解答】A. CH4和CH3OH两种物质分子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也不能使C、H、O原子个数比=1:2:1,不符合同意;
B. CO2和H2O两种物质分子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也不能使C、H、O原子个数比=1:2:1,不符合同意;
C. H2和CO两种物质,如果按照分子个数比1:1组合,C、H、O原子个数比=1:2:1,符合题意;
D. CH3OH和H2两种物质分子里三种原子不论怎样组合也不能使C、H、O原子个数比=1:2:1,不符合同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8.【答案】A
【解析】【解答】乙炔(C2H2)、乙烯(C2H4)、乙烷(C2H6)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故:36gH2O中氢元素质量为:36g× ×100%=4g;28g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8g﹣4g=24g;故混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1:2;乙烯中碳氢原子个数比已经是1:2,所以与之无关,只要乙炔和乙烷的分子个数比相同就可以了.
故选A.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掌握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的速率,故A说法正确;
B、观察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都是碳原子和氢原子,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B说法错误;
C、生成物分别是C2H4分子和H2分子,故C说法正确;
D、反应物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的物质,生成物分别是由C2H4分子和H2分子构成的物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B.
【分析】根据催化剂的作用、观察微观示意图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结构逐项分析即可.
10.【答案】A
【解析】【解答】由表格信息可知各物质的质量变化。W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1.8g,故W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X反应前为22g,反应后为40g,质量增加了18g,故是生成物;Z反应前为0,反应后为16g,质量增加了16g,故是生成物。根据蒸馏水化学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Y是反应物,反应了34g,那么反应后的质量为0 。该反应表示为:Y→X+Z,属分解反应。A、反应生成18g的X,A符合题意;
B、Y是反应物,反应了34g ,故“未知”的值是0,B符合题意;
C、W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为1.8g,故W可能没有参与反应,也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C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Y一定是化合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锌生成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前后质量没有改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
11.【答案】D
【解析】【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原子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B、表示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2+16)∶(16×2)=7:4,不符合题意;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方程式的含义分析。
12.【答案】D
【解析】【解答】A、冰块是固体的水,故水与冰块混合得到依然是纯净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农业上节约用水应该采用喷灌和滴灌的方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要使硬水转化为软水应采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电解时所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分析;
B、根据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分析;
C、根据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分析;
D、根据电解水中生成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8分析。
13.【答案】(1)氢
(2)CI-
(3)
(4)冷却水中含有现有技术无法有效去除的放射性氚,危害环境
(5);1:8
【解析】【解答】(1)由氚是质子数为1的一种原子可知氚属于氢元素;
(2) 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物质,氯化钠、氯化镁在水中解离出的阴离子是氯离子,符号为Cl-;(3) 锆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二氧化锆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国际社会普遍反对日本向大海排放“核废水”的原因是冷却水中含有现有技术无法有效去除的放射性氚,危害环境,对人体有害;
(5)根据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液氢和液氧的质量比为4:32,化简为1:8。
【分析】(1)从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去分析;
(2)考查的是离子的分类和书写;
(3)考查的是化学方程式是书写与配平;
(4)此空为主观题,需要学生从爱护环境角度去思考作答;
(5)从化学方程式是意义去分析;
14.【答案】否;盐酸能与大理石发生反应,腐蚀大理石;有大量气泡产生;Cl2
【解析】【解答】(1)由成分表可知“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会和碱性清洁剂发生中和反应,故不能混用;
(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
(3)反应前各原子的数目为:Na:1 Cl:3 H:2 O:1 , 反应后各原子的数目为:Na:1 Cl:1 H:2 O:1 ,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X的化学式为Cl2
【分析】中和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15.【答案】(1)分子之间有空隙,不同物质分子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17;36.5;分子的质量越小,运动速率越快
(3)阳光下,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快,很快运动到空气中了;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不同;H、O
【解析】【解答】(1)①图一实验中,混合后液体体积小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
②图二实验甲中B烧杯的现象溶液变红色,原因是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B中时,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氨气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7,氯化氢分子的相对质量是36.5,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即氯化铵固体),A处白烟较多较浓,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故填:17;36.5;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3)④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原因是阳光下,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快,很快运动到空气中了。
故填:阳光下,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变快,很快运动到空气中了;
⑤由图四可知,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不同。
故填: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不同;
⑥由图五可知,水的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填:H、O。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16.【答案】(1)7:16;1
(2)
(3)伸入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熄灭,则为火星低层大气;若木条继续燃烧,则为空气(或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则为火星低层大气;若无明显变化,则为空气);B
【解析】【解答】(1)① CaAl2Si2O8中,Si、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填:7:16;
② 由图示可知:氦的原子序数(上左)为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质子数为2,则其中子数为 ;故填:1;
(2)由题意可知:水在光催化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①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火星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以通过伸入燃着的木条来鉴别,具体方法:伸入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熄灭,则为火星低层大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还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具体方法:若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则为火星低层大气;若无明显变化,则为空气,故填:伸入燃着的木条,若木条熄灭,则为火星低层大气;若木条继续燃烧,则为空气(或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则为火星低层大气;若无明显变化,则为空气);
②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O2中含有氧元素,可以将CO2转化为O2,提高O2含量,设想合理;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O2中不含有氮元素,不能将CO2分解转化为N2,提高N2含量,设想不合理;
C.寻找水的存在和开发水循环技术可以解决人类生存需要水的问题,设想合理;
D.火星上拥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可以冶炼金属,设想合理。
故答案为:B。
【分析】(1)① 在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
② 根据元素周期表,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水在光催化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3)① 通过不同的物质在与同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不同,把它们鉴别开的方法,它是鉴别物质的常用方法。
②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
17.【答案】(1)22
(2)解:设80g石灰石中含CaCO3的质量为x,
100 44
x 22g
x=50g,
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62.5%;
答: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62.5%
【解析】【解答】解:(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t4时,继续煅烧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减小,说明碳酸钙已完全分解,故x的值为58;由实验记录数据可知,在反应进行至t4时,继续煅烧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减小,说明碳酸钙已完全分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80g-58g=22g;
【分析】(1)根据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时表示反应完全,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可以得到二氧化碳那的质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分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