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
《格律诗八首》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设计
课题 《格律诗八首》 教学手段 自制多媒体课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播放诵读录音
课时 四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诵读 启发
教学思路 1、由于中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文言诗词一块重在考查学生背诵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写,应工作室本节授课要有效帮助学生新旧知识衔接之要求,因此课堂导入设计时安排学生回忆学过诗句,并要求板书,旨在发现错别字加以引导、纠正
2、诗歌重在诵读,在读中学,读中悟,读中背因此运用课堂多样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名句是中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考查的重点,因此名句的理解与讲授将成为课堂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诵读并背诵八首格律诗
2、借新诗讲授 ( http: / / www.21cnjy.com ),掌握学过的相关诗句,并整理归纳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4、 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重点 熟读,背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并积累古诗词中的名句
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流程 导入→分析文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blank )规律→扩展练习
第一课时 《使至塞上》王维《泊秦淮》 杜牧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教学步骤与内容 备注
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教学后记应该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与其相关的诗句资料,也可以放一些与其有关的影视作品,介绍作者是应详细介绍其社会背景,这样有利于更好的了解这部作品
整体感知 1. 简介作者:
王维是怎样的一个人?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
2.谈谈创作背景和意境情感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3.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
4.全体学生齐读(注意节奏和感情,不足则纠正之)
词语障碍: 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5.教师出示辅助资料,学生了解作者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时的背景或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诗歌译文 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品读诗文 1.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此导入讲解全诗(约两分钟)
2.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属国居延 (约三分钟)
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约两分钟)
提问(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提供的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提问(2):说说这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让学生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构图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烟一缕、河水闪闪——层次丰富
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异曲同工之处5、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朗诵 让同学齐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请同学背诵
归纳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塞外景色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诗人虽是奉使慰劳战胜之军,却千里迢迢,孑然一身,抬头见胡雁归飞, 更令诗人触物伤怀,感觉自己如断根的飘蓬一般远离了故国在“胡天”见到了大漠的奇景:在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气一股浓烟,既孤单又格外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也杳无尽头,只有那圆圆的落日让人亲切与温暖 如此宏壮之景感召了诗人,使他逐渐摆脱了孤寂的心绪,生出了豪壮之情,引发了克敌建功、燕然刻石的爱国热忱
拓展练习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学生可各抒己见,注意仔细分析、研读品味、体会意境2、学生讨论、回忆所学过的边塞诗,进一步品味诗歌意境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王维 问边——难言——壮美——战事未息
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教学步骤与内容 备注
导入新课 我想在唐朝的诗人中决不仅仅只有王维有爱国之情,还有那生在战火纷飞的晚唐时期的杜牧也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① 课堂延伸,新旧衔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是谁写呀?杜牧<<山行>>)
② 全班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诗歌; 教师范读
简介作者、解题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朝代的诗人?(唐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呀?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呀?(李白、杜甫)后人把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除了“大李杜”还有“小李杜”,你们知道“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吗?(杜指的是杜牧)那李呢?指的是擅长写情诗的唐代诗人李商隐为了有别于“大李杜”,后人把李商隐和杜牧一起合称为“小李杜”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板书:泊秦淮)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呀?(五言绝句
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品读诗文 1、赏析一、二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泊秦淮近酒家
这两句是写什么的?(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1)、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
“犹唱”就是“还在唱”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2)、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3)、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朗诵 齐读并背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归纳主题 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拓展 积累:学过的诗歌中还有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抒发作者爱国情怀的诗句?
1、《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简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针对黑暗现实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总结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正所谓“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精华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诗歌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今人的面前,至今仍能让世人传唱,吟咏
板书设计 《泊秦淮》 杜牧 借题发挥 :商 女 ==》忧国忧民 豪门贵族
第二课时 《登高》杜甫《无题》李商隐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教学步骤与内容 备注
导入新课 (放音乐《二泉映月》)1200多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官左拾遗后入蜀,荐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作品有《杜工部集》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诗歌译文 风猛天高猿叫声悲哀,岛清沙白鸟飞翔 ( http: / / www.21cnjy.com )徘徊
无边的秋叶刷刷落下,没头的长江滚滚奔来
万里漂泊悲伤居他乡,年老多病一人登高台
国衰国破可恨白发增穷困潦倒浊酒也停买
品读诗文 1、首联和颔联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
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
2、、诗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悲愁”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
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猿啸,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
回鸟,这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也可能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到处盘旋,形单影只
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
长江,滚滚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
3、诗人的“悲”除了体现在首联、颔联描写的秋景上之外,还体现在哪里?
答:还集中体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长年漂泊他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万里”写出流浪之远,“常”写出流浪时间之长
补充:安史之乱时,李白从48岁开始流浪,一直到58岁去世,11年来安无定所
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
补充:诗人这个时候已患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一只手不能动弹,处境堪忧
4、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
答:“艰难”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
补充: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5、“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是怎么体现诗人内心愁苦的?
答: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6、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鑫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因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朗诵 让同学齐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请同学背诵
归纳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啊!
拓展练习 1.古人诗歌中写到“高猿长啸”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都抒发文人的悲伤,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
2.毛泽东笔下也有一只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笔下的鸟与诗人笔下的有什么不同?
答:这是一只展翅高飞、壮志凌云的鸟(鹰击长空);而杜甫笔下的鸟是一只无家可归、低沉徘徊、孤独哀伤的鸟(回鸟徘徊)
3.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如: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供参考)
4、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吗?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板书设计 《登高》 杜甫悲秋: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悲己:常作客,独登台,潦倒,停杯忧国:艰难苦恨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教学步骤与内容 备注
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简介作者、解题 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义山,号玉谿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感知诗文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独立思考理解
品读诗文 1、提出问题,分组讨论:(1)无题:《诗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府诗很多; 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
(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
(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教师补充
(1) 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赏析参考资料:
这首诗,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语意双关语比“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形象的底蕴丰富得多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朗诵 齐读并背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
归纳主题 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拓展 1、 1、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2、 2、鉴学赏《无题》之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总结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珍视情感,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板书设计 无题李商隐遭遇,心境——多舛感受,心情——执着意念,活动——彼此希望,企盼——消息
第三课时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题李凝幽居》 贾岛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教学步骤与内容 备注
导入新课 题壁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blank ):题西临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介绍 常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blank )(708765 ),唐代诗人,祖籍为邢台,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唐才子传》说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首“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他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 常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沦于一尉,士论悲之诗一卷 常建的诗题材比较狭隘,虽然也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但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
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诗歌译文 清晨,当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照耀着高僧的住房处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静寂,只能听到那悠悠敲钟的回声
品读诗文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blank )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划打下了基础“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题中"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曲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丛中,香气馥郁,宋欧阳修曾感慨地称赞道:"我常喜诵常建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故仿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 ,乃知造意者唯难工也"这一联的美,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其思想内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blank )、耳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blank )、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blank )、舌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blank )、身、意六根清净,无欲无求,苦修苦行,而后禅院却花木繁茂,清香扑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现僧侣们内心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浑然天成既点题,又显意,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对仗工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兴巧妙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表达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巧妙的把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化为一曲淡雅的乐章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两句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钟磬一击,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仿佛梵音入耳,涤荡尽胸间尘垢,悠远悠长,回味无穷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
朗诵 让同学齐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请同学背诵
归纳 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拓展练习 有关于古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blank )的诗句: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动静结合的诗句:常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blank )的其它诗篇: 《江上零兴》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冷冷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板书设计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时间,地点点题,显意比兴:山光物态余音:以声衬静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教学步骤与内容 备注
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简介作者 贾岛(779——843),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阆仙,自称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屡试进士不中,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遇韩愈,还俗应举,却终未及第做过长江主簿、普州司仓参军等小官在诗歌创作上追求奇巧,专以雕琢推敲为工,铸字炼句取胜,风格奇僻凄寂,与孟郊并称“苦吟”诗人,对后世影响较大有《长江集》传世
解题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独立思考理解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品读诗文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用很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作者抓住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朗诵 齐读并背诵全诗
归纳主题 本诗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语言质朴,流畅自然,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拓展 试分析下列诗中以动衬静的手法鸟鸣涧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总结 这首诗通过写友人李凝居所的清幽环境,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板书设计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幽僻 幽寂幽美 幽情
第四课时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已亥杂诗》龚自珍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教学步骤与内容 备注
导入新课 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秀于林,风必摧之”现也常说“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态度?此诗句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家之一谥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blank )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诗歌译文 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品读诗文 这是一首登高览胜之作. 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点明了地点写飞来峰的地势峰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前,而峰上更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 承句写目极之辽远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寻塔”之高并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转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 结句用议论结合写景,显得非常自然.“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转、结二句,绝妙情语,亦千古名句;作者点睛之笔,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以"浮云"为喻,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不畏"二字,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
朗诵 让同学齐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请同学背诵
归纳 从全诗看,“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在最高层的胸襟境界,只有登上天外飞来的高峰才触发得出;但无“闻说鸡鸣见日升”作铺垫,亦引不出此等胸襟境界只有登上“飞来峰上千寻塔”,才能用见日出闻天鸡的故实;也只有在天外飞来的高峰见日出闻天鸡,才能导出不畏末俗乱真、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思绪条贯,勾连紧密;天衣无缝,一气呵成;前后关照,浑然一体
拓展练习 1、《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2、《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宋) 王安石借景抒怀登高顿悟
《已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
教学步骤与内容 备注
导入 在“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漫感》)在“抛却湖山一笛秋,人间天地署无愁”(《梦中作四截句》)志向抱负不能实现,的现实环境下,你会有怎样的感慨呢?
简介作者解题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独立思考理解
译文 惨白的太阳渐渐西沉,那胸中的离愁就像一江春水浩荡汹涌;骑马驶向东方,就是要驶向那遥远的天涯海角正是暮春时节,落花满地,然而这落花并不是无情无义的东西,它们会变成肥沃的泥土,培育护养着自己的生身之木,使它更加欣欣向荣
品读诗文 ①句:在无边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齐读并背诵全诗
归纳主题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拓展 1、 1、赏析《己亥杂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收集古代诗人描写落花的诗句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总结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
板书设计 己 亥 杂 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 龚自珍
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喻
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
夕阳西下→ 吟鞭东指→ 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 轻松愉快→ 有所作为
教学后记
诗句的学习一定要夯实基础,把每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都落实到实处也包括书写不规范要真正做到理解每个句子,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好所遇到的问题,万变不离其中学习每首诗歌时要联系好诗人生活的时代,这样能更好的理解本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