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08 21:4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B.CO能溶于水生成酸
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D.CO可以在O2中燃烧
2.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气 D.氧气
3.依据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不能燃烧
C.不支持燃烧 D.能使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4.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C2O3)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 B.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C.在一定条件下C2O3能还原氧化铁 D.C2O3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大理石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霓虹灯
C.石墨具有导电性——用来做电极
D.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可作发热剂
6.用微观粒子知识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打开白酒瓶可闻到酒的香味 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B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原子之间间隔遇热变小
C CO有毒,而CO2无毒 分子的结构不同
D 由石墨制成金刚石 原子种类不变,但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
A.A B.B C.C D.D
7.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C.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 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8.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用碳素笔书写重要档案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9.最近科学家发现,无定形碳在利用单脉冲激光冲激下生成Q﹣碳,硬度比砖石还高.下列关于这种“Q﹣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性质与普通碳单质相同 B.Q﹣碳中原子间没有间隔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 D.Q﹣碳中原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
10.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C60是组成元素相同,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的两种碳单质
B.自然界里,CO2的循环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CO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CO2、CO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11.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
选项 共性 差异性
A 均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B 均由分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不同
C 均能与水化合 化合时现象不同
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A.A B.B C.C D.D
12.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CO和CO2都具有毒性
C.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以相互转换
D.引起温室效应主要气体是CO2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
一氧化二氮(N2O)是另一种温室气体。N2O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大气中N2O含量过高会加剧全球变暖。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氮元素转化为N2O是大气中N2O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在大棚蔬菜、农产品生产中施用石灰氮(CaCN2),能减少土壤中N2O的排放。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石灰氮在土壤中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氰氨(H2CN2),氰氨可进一步与水反应生成尿素[CO(NH2)2]。
(1)文中提到的氧化物有   (填化学式)。
(2)请写出石灰氮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氰氨(H2CN2)的化学方程式   ,氰氨转化为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H2CN2+H2O=CO(NH2)2,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人工光合固碳裴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H2O2CH2O2+X,X的化学式为   。
(4)为使我国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____。
A.加快开发清洁能源 B.荒漠上多植树种草
C.工业废气高空排放 D.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14.某无色气体,可能由CO、CO2和H2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将混合气体做如下实验: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出现;②将混合气体点燃,产生蓝色的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试回答:
(1)根据上述现象,判断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
(2)写出使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
15.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不同的药品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可能不同,确定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填序号)。
①反应是否需要加热 ②反应物的密度 ③反应物是固体还是液体 ④气体的密度
(5)如图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均处于关闭状态。打开   边(填“左”化或“右”)分液漏斗的活塞并轻轻振荡集气瓶,可观察到气球变大。
16.某自来水的水源地是一个大型水库,小华同学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如图提供选择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异味,再次过滤。
(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   ,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4)将所得滤液蒸馏得到蒸馏水,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请在方框内完成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7.在实验室里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制取铜并生成二氧化碳.若制取3.2g铜,需要氧化铜的质量是多少?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多少?(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6g/L)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CO2没毒;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和CO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CO可以在O2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D。
【分析】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是本题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能引起大气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氮气不属于属于温室气体,不会引起温室效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属于属于温室气体,不会引起温室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分析。
3.【答案】D
【解析】【解答】依据如图所示实验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答案为:D.
【分析】着火点为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造成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说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4.【答案】D
【解析】【解答】A、氧的化合价为-2,正价与负价和为零推出碳为+3价,A不符合题意;
B、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一氧化碳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一氧化碳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
D、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无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一氧化碳有可燃性(能和氧气发生燃烧)和还原性(能还原金属氧化物);
5.【答案】B
【解析】【解答】A. 金刚石硬度大,用于切割大理石,故正确;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故错误;
C. 石墨具有导电性,用来做电极,故正确;
D.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可作发热剂,故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用途分析。
6.【答案】B
【解析】【解答】A、打开白酒瓶可闻到酒的香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味,不符合题意;
B、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夏天温度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符合题意;
C、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它们分子的结构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D、由石墨制成金刚石,原子种类不变,但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分子不断运动的特点分析;
B、根据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分析;
C、根据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分析;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析。
7.【答案】B
【解析】【分析】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酸性气体二氧化碳。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A错误。
B、通过上下移动粗铜丝,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正确。
C、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生石灰反应,被吸收,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C错误。
D、不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选B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在室内放一盆石灰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B、石墨和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则用碳素笔书写重要档案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石墨和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根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化学性质与普通碳单质相同,正确;
B、Q﹣碳中原子间有间隔,错误;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正确;
D、Q﹣碳中原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组成为Q﹣碳的化学性质和原子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A
【解析】【解答】A、金刚石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但是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符合题意;
B、自然界里,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中,也发生了化学变化,如光合作用,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与水不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分析
B、根据物理变化的概念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D、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分析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CO2和CO均有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不同,正确;
B、CO2和CO均由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正确;
C、CO2能与水化合,CO不能与水化合,错误;
D、CO2和CO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正确;
故选C
【分析】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12.【答案】B
【解析】【解答】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二氧化碳无毒,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碳单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没有毒性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之间的转化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13.【答案】(1)N2O、H2O、CO2
(2)CaCN2+2H2O=Ca(OH)2+H2CN2;化合反应
(3)O2
(4)C
【解析】【解答】(1)文中提到的氧化物有 N2O、H2O、CO2 。
(2) 石灰氮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氰氨,反应方程式为 CaCN2+2H2O=Ca(OH)2+H2CN2 。 氰氨转化为尿素的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所给方程式中反应前原子种类和个数为:碳2、氢4、氧6,反应后为:碳2、氢4、氧4,由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为O2 。
(4) 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实现“碳中和”,A不符合题意; 荒漠上多植树种草 ,净化空气,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可实现“碳中和”,B不符合题意; 工业废气高空排放并未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能实现“碳中和”,C符合题意; 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实现“碳中和”,D不符合题意;
【分析】(1)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
(2)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由此写出反应方程式,“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3)根据所给方程式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及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4)根据实现碳中和需做到减排、节能,环保等分析。
14.【答案】CO;CO2;H2;CO2+Ca(OH)2=CaCO3↓+H2O
【解析】【解答】(1)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实验①可推断出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CO2;实验②将混合气体点燃,产生蓝色的火焰,说明混合气体中有可燃性气体存在;进一步实验,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说明有CO2生成,CO燃烧生成CO2气体,故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H2也具有可燃性,H2、CO燃烧都可以产生蓝色火焰,实验①②不能排除H2是否存在,故不能确定是否含有H2。(2)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CO2与Ca(OH)2反应生成难溶性的CaCO3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分析】CO、CO2的实验检验过程应先检验CO2再将CO转化为CO2进行检验。
15.【答案】(1)铁架台;水槽
(2)D;催化
(3)B;
(4)①③
(5)右
【解析】【解答】(1)根据常见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仪器以及名称可知①为固定仪器的铁架台;②为水槽;故填:铁架台;水槽。
(2)制取干燥的氧气,不能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需要用向上排空气法,因此选择D为收集装置;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所以起到催化作用;故填:D;催化。
(3)制取二氧化碳为固液反应物,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B为发生装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故填:B;2HCl+CaCO3=CaCl2+H2O+CO2↑。
(4)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所以选择①和③;故填:①③。
(5)气球变大,说明内部压强减小,气体减少,所以需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消耗二氧化碳,因此打开右边活塞开关;故填:右。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方法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分析
(5)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16.【答案】(1)玻璃棒
(2)吸附
(3)肥皂水
(4)
【解析】【解答】(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则图中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填玻璃棒。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异味,故填吸附。
(3)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所以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肥皂水,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故填肥皂水。
(4)电解水时,水浮渣被分成氢原子与氧原子,然后氢原子两两自相结合构成氢分子,同时氧原子两两自相结合构成氧分子,且2个水分子最终形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即a处为1个氧分子,b处为2个氢分子,故填。
【分析】(1)根据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进行分析。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吸附性。
(3)根据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
17.【答案】解:设若制取3.2g铜,需要氧化铜的质量是x,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uO+ CO Cu+ CO2
80     64 44
x     3.2 y
∴ , 解之得:x=4g,y=2.2g,2.2g÷1.96g/L≈1.12L.答:若制取3.2g铜,需要氧化铜的质量是4g;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1.12L
【解析】【分析】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制取3.2g铜这一数值,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需要氧化铜的质量和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再根据体积=质量÷密度,即可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1 / 1